蒋塘马灯舞
蒋塘马灯舞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蒋塘马灯舞是源于明嘉靖年间,流布于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蒋塘村一带的民间舞蹈。蒋塘义军首领虞顺祭祀抗辽英烈杨家将等民族英雄而形成跑马灯的习俗,传承至今已500多年。是表现北宋杨家将浴血奋战、抗击敌军和军民联欢、共庆胜利的情景,表达人们祝愿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一种传统竹马舞蹈。
蒋塘马灯舞共有竹扎绒妆的巨型仿真马十匹,每匹马有固定的战神和神子(马童)联诀表演,而每匹马都分别代表着一员将或一方神或一尊佛。其头马(开路先锋)赤色,战将杨文广;二马白色,战将芭蕉女士;三马黄色,战将俄皇万岁;四马灰色,战将焦通;五马棕色,战将观音大士;六马黑色,战将虞氏一品夫人;七马深灰色,战将黄道士;八马灰黄色,魏化护口大将军;九马灰白色,黑魁大将军;十马大红色,祠山大帝张勃。
蒋塘马灯舞表演分上下两场:上半场以十员神将和十匹神马不断变化阵型,表现杨家将率众浴血奋战、抗击敌军、取得胜利;下半场十匹神马、十位神将逐次排列出“天、下、太、平”阵图,表现军民共庆胜利,祝福万民安居乐业。蒋塘马灯的服饰、道具及表演风格,既具有北国之粗犷刚劲,又具江南之灵秀精致,是一种民间祭祀与民间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舞蹈,是以民间舞蹈形式演绎民族英雄,表达天下太平的祝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多次挖掘、整理、发展,蒋塘马灯舞得到较好的保护、传承。
概况介绍 编辑本段
蒋塘马灯是流传于江苏溧阳市社渚镇蒋塘一带的传统舞蹈。2011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在各地创业、打工的溧阳市社渚镇蒋塘后生总会按时回家,和家中的老人、兄弟在铿锵的鼓点中跳起“马灯”;然后是正月里“出马”于大村小庄。每逢溧阳举行重大节庆活动的时候,“蒋塘竹马灯”也会马不停蹄。
相关活动 编辑本段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马灯队要祭拜北宋抗击辽国军队的杨家将,纪念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每当闰年的正月初八到十六,就出马祭祀。蒋塘马灯,用竹篾仿马扎制,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十匹马是神马,配有神将、马童、护卫者、执事人、旗鼓铳手等相应角色。十位神将身披战袍、头戴木雕傩面具,其余人等身着黄衣黄裳。
出马时,十匹神马伴十位神将一字排阵:头马白色,开路先锋杨文广元帅,纪念杨家将;二马蓝色,巴焦女将军;三马红色,俄皇万岁,纪念北地俄人;四马灰白色,姜通大将军,管交通;五马灰色,观音大士;六马灰色,虞氏一品夫人,纪念虞氏先祖;七马黄色,军医黄道士,象征风调雨顺;八马黑斑色,魏化护口大将军,管户口;九马灰蓝色,黑魁大将军,管侦察;十马黑色,祠山大帝张渤,纪念古代治水英雄。马队头领在马阵前点燃黄裱纸,口中念念消灾避祸等等词话,然后把活公鸡的鸡头拧断,鲜红的鸡血一字洒在泥土地上,然后招军锣鼓齐奏,马灯队伍依序浩浩荡荡出发了,沿途村民焚香供果祷告。
十匹神马依序来到当年虞顺聚众驻地的伍员山,以示不忘本根处,又因忠良伍子胥。后来因伍员山据蒋塘村30多里路,太远,就改为蒋塘东边四、五里远的石牙山。石牙山又称石屋山,驾奴十匹马的十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奋力奔向石牙山顶,谁先到山顶为胜者。如果是白马杨文广得胜,喻示当年大水;如果是俄王万岁红马得胜,喻示当年有火灾,祈告村民赶紧丢掉香火;如果是黄道士黄马得胜,喻示当年风调雨顺;如果是黑魁大将军蓝马得胜,喻示当年旱灾;如果是祠山大帝张渤黑马得胜,喻示当年风灾。
十匹神马从山顶上下来,缓缓聚集在村里的土场上,跳马灯就开始了。
马灯表演队伍有一百多人,表演分上下两场,主题是浴血奋战和欢庆胜利。上半场表现杨家将率众抗击敌军。“令”旗指挥十匹神马,首先是“包围敌军”:十匹神马踩着鼓点依次围场转圈,先小圈后大圈,先慢走,后快跑,越跑越快,奔跑跳跃,象征正在包围一座城池;然后“力杀四门”:城池内有四面战旗,象征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三匹神马依次跑圈,金鼓齐鸣,马铃叮铛,爆竹震耳,一派粗犷刚劲的疆场气势,象征攻打三座城门,留一城门;然后“攻破敌城”:四匹神马依次跑转圈,象征城已攻克;然后“全歼敌军”:十位神将手握刀枪剑戟,在神马包围中间奋力刺杀,人喊马厮,刀光剑影,杀声震天,象征攻城后追杀残敌;然后由头马杨文广,二马巴焦绕城转圈,象征了望战果、观察敌情。敌城攻下了,锦旗,迎风猎猎,时而高举,时而舞动;锣鼓,时而敲打出“走马锣”,时而敲打出“急急风”的节奏;“招军”,时而吹奏出高昂激越的哨声,时而吹奏出爽爽朗朗的欢笑声。
下半场表演军民共庆胜利,祝福万民安居乐业的主题。十匹神马兴高采烈,十位神将欢呼跳跃,神马神将逐次排列出“天、下、太、平”阵图,表达一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古老而善良的愿望,轻松欢快的打击乐和吹奏乐,带给人们热闹喜悦和美好憧憬。
蒋塘竹马灯是一种娱乐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民间舞蹈,是一种民间娱乐载体。用此舞蹈形式表达了人民美好的祝愿:天下太平、社会和谐。
历史起源 编辑本段
一、“蒋塘马灯嵩里幡”。社渚镇的“蒋塘马灯”有八百多年历史了。据传,康王赵构与金兀术大战于溧阳。在一次混战中,赵构被金兵捉住,金兵把他关进囚笼准备北送请赏。天黑后,赵构趁隙逃出。此时有匹马跑到他身边,头仰天,蹄刨地,尾摆舞。他急忙上马,连拍三下:“马儿快跑!只要救我出险,一定为你修庙!”说也奇怪,这马竟一口气长跑几十里冲出重围,来到了石屋山下的蒋塘村。康王回到军中,重振旗鼓。后来,康王赵构在杭州做了皇帝,他不忘神马的救驾之恩,就在蒋塘村修建庙宇,兑现他的诺言。庙修好了,但救驾的那匹马却找不到了。为了祭祀神马,就请来能工巧匠,用竹子编了12匹竹马,在马身上披上红、黄、黑、白等各色彩衣,组成竹马队。这竹马编得活灵活观,马头会动,马身会舞,马尾能摆。人站在竹马中间双手扶着跑跳,简直和真马一样。此后数百年,蒋塘村就将竹马当作神马来供奉。
蒋塘的竹马灯,过去每逢农历闰年的正月十八就要“出会”,到邻近的四十八村去“消灾祈福”。马灯表演时,战将站立在空心的马肚中,双肩背带,双手扶马,活动自如。在宠大的演出阵容中,除战将马童外,还有护卫者、执事人、旗鼓、铳手等,其服饰除头戴木雕傀儡面具、身披战袍外,其余都扎红巾,穿黄褂,着红裤,穿白鞋。方形旗、三角旗、会旗等各种旗帜30多面。马灯队每到一处,旌旗猎猎,鼓号齐鸣,马铃叮当,炮竹震耳,马舞灯亮,马跃人欢。表演方式有“朝门头”“跳团场”两种。“朝门头”就是马灯队由报马带头,逐户朝拜,吸引观众去广场观赏“跳团场”。跳团场在广场上表演,先有荡火连星演员开场,再由抛马叉表演、舞大刀表演,接下来马阵出动,先跳单马,再跳双马,凤阳婆上场时,崇王子插科打诨,逗人发笑:“停了锣鼓歇了马,听我崇王老娘家,讲他几句发笑话……”
最后,是马灯表演的重头戏——穿阵。随着召军急促的长奏,大锣大鼓敲出震撼人心的套曲,在节奏极强的铿锵声里,马灯队伍在令旗的率领下全部登场,头尾相接绕场一圈,再在令旗的指挥下忽左忽右、忽东忽西,剪刀阵、梅花阵、龙门阵、荷花阵……五十多名演员在跑动中穿梭变阵,上演十余套图阵。这是灯与舞的有机结合。想象一下,在乡村黑黝黝的场院上,火连星在空中急速飞旋,几十匹内置蜡烛、通体透明的竹马,在锣鼓的催促下,在村民的喝彩中,时而游龙翻舞,穿梭变换,时而群马奔跃,跳跃欢腾。锣鼓喧天,满场灯火,高潮迭起,喝彩连连。那样的壮观场景,那样的视听享受,叫人如何忘怀!
二、蒋塘马灯始于明朝嘉靖年间。蒋塘马灯舞源于明朝中后期,明嘉靖九年(一五○○年)正月初八,贫民虞顺,上山伐薪,偶遇一道人,授以秘书,尔后,虞顺时作诗,时舞剑。是月十八日,虞顺斩牲祭天,揭竿为旗,组成了数百名民众的反朝政义军,盘踞在二十公里外的伍员山三月之久,因州县派人混入起义队伍,遂后派兵围剿,绝大部分壮士阵亡离散,虞顺等十余人被捕并被流放到中俄边境羁居戍边数年。虞顺看到当地人用纸糊的马跑跳腾跃,说是祭祀满门英烈抗辽杨家将。他心想,有马就能回家乡。当地俄人出手相助,将自己心爱的战马赠予虞顺,虞顺骑上战马日夜兼程,终于安全回到家中,而战马却积劳成疾,一卧不起。为缅怀同仁志士,感激俄人俄马相助,蒋塘人民便创立了马灯舞,定于闰年的正月初八至正月十六出马祭祀。
蒋塘马灯又称竹马灯会,定于每年正月初一到十六出马祭祀,除了春节,农历十月初一是蒋塘马灯的重大庆典活动,人们亦会跳起竹马灯,以此缅怀英雄,表达良好的祝愿。
三、因蒋塘义军首领虞顺祭祀抗辽英烈杨家将等民族英雄而形成跳马灯的习俗,传承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时间。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马灯队要祭拜北宋抗击辽国军队的杨家将,纪念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每当闰年的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六,就出马祭祀。主持在马阵前点燃黄裱纸,口中念念消灾避祸等词话,然后把活公鸡的鸡头拧断,鲜红的鸡血一字洒在土地上。然后招军锣鼓齐奏,马队就出发了。
由一百多名群众组成的庞大演出阵容中除战将马童外,还有护卫者、执事人、旗鼓、铳手等,演员根据分工,其服饰除头戴木雕傀儡面具、身披战袍外,其余人员头扎红巾,上穿黄褂,下着红灯笼裤,脚穿白运动鞋。方形旗、三角旗、会旗等各种旗帜三十多面。每到一处,旌旗猎猎,鼓号齐鸣,马铃叮当,爆竹聩耳。其服饰神子及演出风格既具有江南之灵秀精致,又不乏北国之粗犷刚劲。
蒋塘马灯以“跳大场”为主要表演内容,同时又以十匹马登山竞赛的形式占卜,祈求风调雨顺、众生平安。
蒋塘马灯具有讴歌民族英雄的鲜明主题,在弘扬英雄精神、传承传统艺术的过程中,不仅净化了村风民风,而且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促进本土文化建设等都具积极的促进意义和作用。
保护情况 编辑本段
蒋塘10匹“神马”分别落脚于河心章家边、社渚棠下、殷桥蒋塘等处,每当“出马”祭祀之日,10匹“神马”相约聚集。为方便各方协作开展活动,1992年蒋塘竹马灯协会成立,由殷桥乡宣传委员任首任会长。两年后,由任求生担任了协会会长,任求生曾在南京炼油厂工作,有着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在村民集资搭建的办公场所,协会成立了蒋塘竹马灯历史文化陈列室,供奉了祠山大帝塑泥像和竹马灯先祖虞顺的画像,选演职员、置道具、排阵型、编曲谱等工作也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2011年6月10日,这一天是蒋塘竹马灯恢弘历史长卷中重要的节点,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渚蒋塘竹马灯名列其中,成为了溧阳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10月15日,社渚傩园(溧阳傩文化博物馆)开馆,非遗展示馆展示了社渚十余项傩文化项目。同时还举办了中国溧阳傩文化国际研讨会,近百名专家学者一同探讨傩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等内容。溧阳傩文化博物馆位于社渚镇前宋水库西侧,环境优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