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剪纸
南京剪纸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南京剪纸是南京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典型代表,且历史久远。据南京著名方志学者甘熙于清代道光年间所撰《白下琐言卷传》中记载,至迟在明代初年,南京已有了做门笺和装饰灯彩的剪刻纸。民国初年,近代南京剪纸艺人武老太(胡翠隆)就已随家人时常来南京走街串巷剪纸卖艺。之后,一批艺人先后在南京定居从事剪纸业,带徒授艺。80年代中后期,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将当时主要的三位剪纸艺人武志方、殷嘉才、张方林调入公司所属工艺美术大楼外宾部专门从事剪纸创作和艺术表演。
www.qwbaike.cn
我国剪纸艺术百花园中,南京剪纸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风格和特征,通过“不用画稿、心中构图,运剪又运纸、转纸出花纹,一剪到底、犹如一笔画”的剪纸技巧,大多采用“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表现手法,充满了“圆嘟嘟、胖乎乎、笨拙拙、肉墩墩”的趣味。传统品种有喜花、绣花、斗香花、门笺以及用于贺年片、书签、装饰挂屏、摆件等形式的各类剪纸。
www.qwbaike.cn
目前,多名传承人的剪纸工作室在继续着创作和传承工作。1979年以来,他们随各种文化艺术代表团前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交流表演达100多次,在海内外赢得很高的声誉。
www.qwbaike.cn简介概况 编辑本段
南京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据史书可考,明代已流传民间。旧时南京人婚嫁喜庆,多聘请艺人来家用大红纸剪各式喜花,缀于箱、柜、被、枕等嫁妆之上,其它如斗香花、鞋花、门笺等品种,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艺术特点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如喜花之类,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根据内容需要,填满散花散叶,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美满充实,喜气洋洋,含意丰富。
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历史溯源 编辑本段
南京民间剪纸,据清代道光年间甘熙撰写的《白下锁言》等 史料记载,明代初年已十分流行。民国初期始,近现代南京著名剪纸艺人武老太、马志宏、张吉根等先后来南京挂牌剪纸。夫子庙的“上海”和“皇后”花样花线店,鱼市街的“腾厚记”香烛纸马店等,都是当时南京较为著名的制作、销售剪刻纸的店铺。20世纪50年代后,先后成立了南京民间剪纸合作社和民间工艺厂,制作剪纸并出口外销。1987年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将当时主要的几位剪纸传人张方林、武志方、殷嘉才等调到该公司,成立了剪纸工作室。
工艺工具 编辑本段
南京剪纸除门笺是刀刻的,多数用剪刀剪成。艺人们以剪代笔,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造型以弧线为主,流畅优美,柔中见刚,作品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
艺术工艺 编辑本段
该剪纸制作为单手操剪,艺人技艺娴熟,能在无画稿的纸上,仅三五分钟剪出各种花鸟鱼虫,令人惊叹。历来供作刺绣花样与节年喜庆时居室内外装饰之用。在构图上多运用“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艺术处理技巧,加以恰当的夸张与变化,富有较强的艺术性与装饰性。题材上则多用吉祥语句的谐音形成图案,令人产生幸福美好的联想,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风格特色 编辑本段
南京剪纸的风格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剪纸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和很高的美学价值。
首先,它融北方剪纸的粗放和南方剪纸的细腻为一体,艺术形式非常优美。它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在浓浓的乡土气息中,透露出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形成了独有的南京地域风格。
其次,艺人们具有高超的剪纸技巧,不用画稿,全凭心中构思。运剪又运纸,线条流畅,连绵不断,犹如“一笔画”而一气呵成。方法独特,具有很高的表演暨观赏价值。为此,南京剪纸艺人出国多达近百人次,到过许多国家作剪纸技艺表演。
第三,他们创造了中国独一无二的“斗香花”刻纸。一种花纹,一次刻成,却可以逗拼而呈现出七种不同彩色的艺术效果,从而丰富了我国民间剪纸的艺术宝库。
第四,南京剪纸行业产生了中国近现代剪纸史上两位杰出的艺术家。一位是1982年去世的张吉根,人称“神剪张”,身怀绝技又善于创新;虽文化不高却总结出系列的剪纸创作理论,曾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讲授剪纸艺术理论,被吴山教授等誉为“中国剪纸的奇才”。另一位胡家芝老人,今年已110岁高龄,仍能操剪创作,是世上最高寿的剪纸艺人。
第五,南京剪纸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创了民间剪纸与文人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其一,南京的高等艺术院校和文化艺术界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如陈之佛、吴山、张道一、何燕明、田原等诸位先生,都参与或指导了南京剪纸的艺术创作。其二,吴山等美术界人士与张吉根等艺人合作,共同创作出版了南京剪纸《百花齐放剪纸图集》,由此而大大提高了南京剪纸的艺术水平,开创了文化人与民间剪纸艺人合作的先河。郭沫若先生曾为此书题写书名并赋诗,对南京剪纸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三,张方林、殷嘉才、张林娣等当代传人,都具有较为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文化素养较高,创新能力很强。
传承意义 编辑本段
2007年,南京剪纸被列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京工艺美术大楼被列为该项目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6月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京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方林已多年在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专门从事剪纸创作和表演,2008年4月被省政府命名为“工艺美术大师”。为了传承培育南京的这一特色文化遗产,在南京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08年4月该公司还在工艺美术大楼成立了“南京剪纸传承培育基地”,市政府主管文化的王咏红副市长亲自为“基地”揭牌。“基地”将专门负责剪纸技艺的带徒培训、剪纸技艺的调查摸底和分类建档、组织剪纸艺人开展和参加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推荐他们到海外展演南京剪纸艺术和进行艺术交流等工作。南京剪纸历史悠久,旧时南京剪纸的传统品种,主要有用于婚嫁喜庆的喜花、作刺绣花样的绣花和鞋花、装饰斗香烛的斗香花、挂在门楣上的门笺等。
“南京剪纸传承培育基地”是南京市第一家由企业性质的保护单位创办的“非遗”项目传承保护机构,对于如何更好地传承保护我国众多的“非遗”项目将起到积极的探索和建设作用。
发展现状 编辑本段
2009年9月6日上午,第九届南京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由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主办的“花攒锦聚——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艺术大师展示月”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开幕。展览现场,“金陵神剪张”第四代传人张方林最新创作的“黄金剪纸”,图案没变,只不过,剪纸的材料从传统的纸张换成了光彩夺目的金箔。
作为南京的“工艺三宝”之一,南京剪纸已经有300年的历史,不过,用金箔作为剪纸材料还是第一次。这次展览,张方林带来了新近创作的两件金箔剪纸:盘龙和青龙花瓶。在红色衬纸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的花瓶和盘龙图案十分耀眼,让平日里看惯了传统剪纸的观众惊奇不已。“南京剪纸虽然是国家级非遗,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低廉,发展前景受到很大制约。南京金箔也是国家级非遗,两者结合,可以为南京剪纸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传统剪纸走的是大众化路线,辛辛苦苦剪下来一张,价格也就是几十元几百元;而用金箔做剪纸,光是一张“金纸”的成本就要上百元,而且金箔剪纸的保存时间更长,增值潜力也比传统剪纸大得多。“黄金剪纸”看着漂亮,做起来却复杂得多。用来做剪纸的金箔每片厚度只有0.01微米,如此轻薄的材料,呼一口气就能吹走,因此只能先把金箔贴在衬纸上,然后再动刀。不久前举行的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上,张方林带去的金箔剪纸首次亮相就引起了很大反响。
目前新一代的南京剪纸人在张方林大师的带领下正在茁壮成长,他们中除了张方林的儿子张钧、侄女张滢、外甥欧坚,还不乏外姓非亲的徒弟陈尤,张方林大师博大的胸怀,将自己的所学所会毫无保留的传承给了年轻的一辈,相信南京剪纸的辉煌会在这些青年人的手中更加璀璨夺目。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