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
苏绣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地区刺绣技艺总称,主要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等地,其中,苏州地区最为集中。
苏绣历史悠久,据刘向《说苑》记载,西汉时吴地已“有绣衣而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明代,苏绣形成了“精细雅洁”的艺术风格。至清代,苏州被称为“绣市”。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苏绣形成了独特的技艺术语和一套完整的绣法技艺体系,主要分为平绣、乱针绣、虚实乱针绣、双面绣、双面三异绣和发绣六种,针法有九大类四十多种。自明以来,苏绣大师辈出,有重大影响的技法传承包括传统细绣、以沈寿为第一代的仿真绣和以杨守玉为第一代的乱针绣。原料主要有底料和花线,工具有绷架和绷凳、绣针、搁手板。工艺流程包括设计绣稿、勾稿、染线、上绷、钉稿、配线、刺绣、下绷、装裱等。苏绣作品主要分为欣赏品和日用品两大类。欣赏品有屏风、地屏、台屏和壁挂等;实用品有床上用品、服装和剧装戏衣等。主要研究和传承单位有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苏州任嘒閒剌绣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剌绣艺术之乡”镇湖街道及木渎镇、光福镇的一批民间剌绣作坊、工作室等。
www.qwbaike.cn
历史起源 编辑本段
苏绣技艺起源不详,但两千五百年前江南一带刺绣就已运用在日常服饰中。受宋代院体画影响,北宋时期“画绣”流行,临摹名家画作成为苏绣的主要题材之一。明清时期苏绣发展鼎盛,清代确立苏绣为四大名绣之一。苏绣有技艺精湛,画面光顺柔和、雅致和谐,针法丰富多样的风格特点,根据绣品属性不同主要发展为阁绣、民间日用绣和宫货绣三大类。苏绣不断创新发展,影响周边地区,形成上海顾绣、南通沈绣、常州乱针绣、无锡精微绣、扬州刺绣等分支。 www.qwbaike.cn
2006年5月,苏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商品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苏绣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政府出台政策、设立机构扶持苏绣发展的同时,苏绣艺术家也不断创新,为传统苏绣注入新的因素,推动苏绣与时代发展相协调。 www.qwbaike.cn
主要特点 编辑本段
明代王鏊编纂的《姑苏志》概括了苏绣“精、细、雅、洁”的技艺风格,其中精细为技术特点,雅洁为艺术特色。此后苏绣长期以“平、光、齐、匀、和、顺、细、密”
首先,精美的苏绣须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使底稿内容动静相衬,疏密有致,兼有意境与神韵;其次,针法是苏绣的基础,布丝运针缜密与否是绣制精品的关键所在,在绘画笔法、线条粗细组织、排针布局、劈丝技术运用等方面应当精通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再次,以装裱的精良匹配绣品的精美。 www.qwbaike.cn
苏绣注重求光,由于丝线本身的光泽感,画面物象会因光影的同而产生明暗变化,苏绣艺术家通过对细微处光影变化以及色线熏染铺陈效果来解决。苏绣艺术同时还注重“顺”,强调丝理对表达物体凹凸转折、阴阳向背的重要作用,顺着丝理排列的方向刺绣。如绣花卉,宜采用散套针;猫,宜用施针;乱针似乱非乱使作品生动逼真。绣者在掌握求光、运用丝理规律的基础上还要选取合适材料,正确的丝理走向,巧妙运用这些刺绣艺术语言来体现刺绣意境。 www.qwbaike.cn
柔和雅洁
www.qwbaike.cn
苏绣兼具清雅和淳朴的特点,欣赏品色彩柔和淡雅,即便施重彩时也是华而不浮;日用品种类繁复,色彩搭配也以柔和雅致为尚。绣品不仅颜色简洁、雅致,题材选取的立意也高雅,通常以书画入刺绣
苏绣艺术家在遵循刺绣一般规律的同时又不拘泥于规范成法,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如针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的诞生。绣者在刺绣时,针法采用、运行和配色的处理都没有固定模式,根据刺绣对象而改变。此外,日常刺绣往往蕴含着绣者的主观情感,寓意不同,绣品所使用的针法、体现的风格也就不同。
www.qwbaike.cn
创作题材 编辑本段
苏绣题材表现广泛,绣稿取材于苏州的戏曲、民间传说、年画(桃花坞年画)、剪纸、砖雕和虎丘泥塑等其他艺术门类,并不断丰富和发展。总体而言,传统苏绣题材可分为图案绣和画绣两大类。
传统苏绣的图案绣多取材于日常的生活场景、戏曲故事,神话传说,如龙凤、麒麟、飞禽走兽、奇花异草、鱼虫、家畜、暗八仙、八宝、神话人物等。不论是民间绣品还是皇宫定制的宫货绣,所选图案大多被赋予了美好寓意,如“凤穿牡丹”“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等。
画绣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绣佛像,对着唐朝佛教兴盛带动佛像刺绣的发展,刺绣也逐渐开始转向传统书画作品,内容多样,涉及宗教、人物绘画、风景绘画及书法等方面,明清时期,苏绣与画绣的融合更为紧密。画绣多以名家书画作品为蓝本,再灵活运用刺绣技法以达到书画的笔墨效果,韩希孟的《宋元名迹方册》、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宋代画绣《瑶台跨鹤》《梅竹鹦鹉》《海棠双鸟》和南京博物院藏的宋代画绣《达摩渡江图》是尚存世较为著名的画绣。
针法运用 编辑本段
针法是苏绣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绣针法有一个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轨迹,每一种针法都因各自特定的线条组织规律而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根据刺绣对象不同而选用选用不同的针法,能够体现所绣对象的质感,一件优秀的苏绣艺术作品可能同时运用数十种针法。 www.qwbaike.cn
制作工艺 编辑本段
刺绣工艺有设计、勾稿、上绷、勾绷、配线、刺绣、装裱等工序。其中日用绣品在完成绣稿后,需经过啄样,将图样在玻璃纸上的花样偕印上底料,用于批量生产;此外绣成后还需经过缝纫合成工艺,加工成为枕套,绣衣等各类刺绣日用品。欣赏性的绣品经装裱后还需根据不同的绣件装配红木座架。
创作出彩色画稿后勾描出绣稿的单线轮廓,将底料安置到刺绣绷子或者绣架上后,用细针将勾稿钉在底料反面,用笔在底料上勾画出线稿。接下来是刺绣环节,根据所绣对象选配好绣线,灵活运用多种针法与绣法,绣品完成后便可运用在日常用品中或进行装裱。 www.qwbaike.cn
主要流派 编辑本段
苏绣最初仅指苏州的刺绣产品,后渐渐发展为以苏州为中心,在吴地范围内运用苏绣针法技艺并具有苏绣艺术特征的刺绣品的总称。而吴地是以太湖为腹心,上海、南京作首位,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为躯干,杭州、嘉兴、湖州为节肢,旁及南通、扬州的一个地域总体。故苏绣包括上海的顾绣、南通的沈绣、常州的乱针绣、无锡的精微绣、扬州刺绣等分支。
www.qwbaike.cn
上海顾绣
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崛起于明嘉靖年间,最初是松江府上海县顾名世家族女眷以书画为粉本创制的绣画。顾绣体现宋代画绣的特点,追摹古画,创作以绣理遵循画理为基本原则。顾绣生动精妙,受到当时文人与市民的喜爱,影响遍及江南。明末顾氏家道中落后顾绣渐渐脱离士大夫家庭,民间女子习得后,顾绣便成了江南刺绣的通名。顾绣以进士顾名世孙媳韩希孟为代表,其代表作有《洗马图》《女后图》《米画山水图》《花溪鱼隐图》等。发展盛期名家丁佩总结了明清顾绣精髓,撰有《绣谱》流传后世。
www.qwbaike.cn
南通沈绣
沈绣又可称仿真绣或艺术绣,是清末明初苏绣名家沈寿将西方绘画融入传统苏绣后创立的一种新的刺绣形式。沈寿大部分绣品的底稿尤其丈夫余兆熊绘制,以旋针、虚实针表现物体肌理,多彩丝线调和色彩,融入西方的光影表现方式和写实画风,绣品色调自然柔和,有立体感。沈绣的代表作品有《耶稣蒙难像》系列、《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等,沈寿口述的《雪宧绣谱》是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刺绣理论著作。南通女工传习所的沈绣传人在沈寿“以新意运旧法”思想的影响下创制了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形绣、彩锦绣等一批新绣种。
www.qwbaike.cn
乱针绣
乱针绣又称正则绣、锦纹绣,创始人为常州杨守玉。其以素描和油画的理念改变了传统平针绣“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针法,创制了纵横交错、长短交错的乱针绣法。乱针绣有针法技艺灵活多变和铺色层次分明等特点,技法的巧妙与“半绣半画”的特质使常州乱针绣受到喜爱。创始人杨守玉先生的代表作《老人头像》《少女与天鹅》等作品有重大影响,其作品《罗斯福》还作为中国国礼赠给美国总统。 www.qwbaike.cn
无锡精微绣
江苏无锡市苏绣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无锡刺绣又称“精微绣”,最早见载于东汉刘向《说苑》:“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以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
www.qwbaike.cn
扬州刺绣
扬州刺绣源于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受到扬州深厚历史文化、手工刺绣工坊传统底蕴的影响和“扬州八大怪”的熏陶,善绣书画。主要表现中国画中的笔墨意趣,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仿古绣”,亦有“针绣”的美称。扬州刺绣的仿绘画针法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为适应仿绘画追求最佳视觉效果而衍生出来的对多种针法的组合灵活运用。常用针法有套针、擞和针、施针和虚实针,还吸收借鉴了常州的乱针绣。 www.qwbaike.cn
价值影响 编辑本段
苏绣是较特殊的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手工技艺,兼具技术与艺术价值。
www.qwbaike.cn
文化传承
苏绣从远古时期便已出现,与江南地区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发展至今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的漫长过程,形成了丰富多样技法的同时还体现着江南地区的民俗风情。苏绣已是地域文化标志,是江南人民自我体认的重要标志,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刺绣是中国传统女红文化的重要一环,苏绣发展历史上的绣娘也是江南文化、女红文化的一个重要文化基因。研究苏绣文化对当代如何重拾女红文化与现代生活发展相适应,以及探索现代女性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妇女艺术修养有积极意义。苏绣的民间日用品种类繁多,贴近江南地区民众生活,凝聚着地域风情与特色。从小孩周岁的虎头帽、肚兜,到婚礼洞房内的”绣货“,再到丧俗的莲花绣,宗教绣品以及戏服上的刺绣,都彰显江南地区民俗文化特色。 www.qwbaike.cn
经济价值
苏绣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力,经济因素是其传承命脉所在。在古代封建商品经济中,江南城乡中有大量专职绣工,女子以做刺绣补贴家用是常见的生活方式。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吴地妇女纷纷加入生产合作社为国家创汇。后随着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刺绣的外贸出口任务增加,江南大力发展刺绣和服腰带及高档日用品,拓展日本市场、带动对日本出口创汇的同时使农村绣女的经济收入提高。20世纪8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苏绣产品也随之转型,由副业变为主业,规模化、集群型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太湖流域就业率提高和产值的增长,对江苏乃至全国的刺绣发展起积极作用。
技艺创新
苏绣的发展建立在科学和手工技艺不断发明、革新的基础上,苏绣富含科学技艺价值。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的针法、绣法、染色与配色技艺、底料等方面都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日益精进。明代顾绣崛起,苏绣从中借鉴了其“以画入绣”风格;清末在西学东渐中沈寿将西洋绘画技巧引入苏绣,创立“仿真绣”,使苏绣有立体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杨守玉创立了“乱针绣”,用全新的针法技巧丰富中国传统刺绣工艺;新中国成立后,任嘒閒又创立了具有中国画泼墨写意风格的“虚实乱针绣”,将苏绣的艺术面貌从全盘西化回归传统。绣法上双面绣、双面异彩双面三异绣接连出现,材料也不断革新。20世纪初,苏绣开始往机绣方面发展,长针绣发明使工绣比手绣效率提高两倍;70年代,苏州刺绣厂在国际上出现效率更高的电子绣花机的情况下,不断研制出新的电子绣花机;80年代,电子绣花机跨入微电脑控制阶段,1988年,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与国营二六七厂联合开发,成功研制“电脑刺绣机及其编程系统”,手工刺绣与电脑技术结合了起来。 www.qwbaike.cn
文化交流
苏绣是中外对外交流的特殊媒介,代表民族文化和艺术形象,以苏绣为媒介的对外交流贯穿着中外交流史。公元306年,日本曾遣使到江南求缝制女工;唐朝鉴真东渡时就带有江南绣师,苏绣对日本织绣工艺产生了深远影响。到了近代,苏绣通过商贸渠道或国际博览会等形式输出欧美,1915年在美举办的巴拿马世博会上,沈绣的《耶稣像》获大奖,另有15个奖项均有江南绣女夺得,此后苏绣名扬海外,为绣品外销打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绣品以国礼、窗口展示、单位开放等方式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www.qwbaike.cn
传承保护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手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苏绣也陷入了被边缘化的窘境,迫切需要转型发展。
www.qwbaike.cn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