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直觉
艺术直觉(artistic intuition),人们在艺术活动中,对事物的特征、本质、意义,不经过逻辑推理和分析而直接的感受和领悟。艺术直觉是感觉与思考、感性与理性、形象与概念熔于一炉的特殊产物,同时具有对被反映事物外在特征的直接感受和对其内在本质的直接领悟两种特殊功能。艺术直觉的直接性是理性认识成果直接作用于感受活动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的理性洞察。直觉活动具有理性普遍性。
表现形态 编辑本段
艺术直觉在表现形态上是感性的、不自觉的、非逻辑和超功利的,而在本质内涵上又常常与理性认识、逻辑思维的正确结果等价,同审美主体一定的功利目的有内在联系。
艺术直觉看似先天的本能,实际是后天的再造。直觉有赖于主体的知识和经验,它的产生离不开艺术主体平时积淀经验、知识的表现。艺术家之所以能凭借艺术直觉进行艺术创作与欣赏,是因为有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生活、思想和情感的经验为内在依据。儿童的直觉力强但水平不够高,主要是受知识、经验的局限。一个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在艺术实践中容易做到触类旁通,获得更深刻的意义领悟。艺术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不等于根本不要推理过程,相反,直接认知和洞察事物不但要依据过去积累的一切知识和经验,而且这些知识与经验还要烂熟于胸,并曾经过反复多次的严谨推理、判断和使用。只有这样,当某一艺术客体初次呈现在面前时,才能从整体上迅速洞察并一跃而抓住其背后隐藏的奥秘。
直觉类型 编辑本段
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构成两类基本的直觉心理活动,它们各自所依据的知识背景、认识任务,把握世界的方式以及最后成果的表现形式,都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尽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但主要是运用抽象思维,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一种科学思想越深刻,就越简化、抽象化、公式化。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始终保持着事物形象的具体可感性,保持着事物个性的丰富性。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科学直觉主要表现为科学家对某一事物的性状、某一概念的表述的顿悟。在科学认知活动中,虽然也伴有科学家的主观情感态度,但是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他们总是尽可能地排除个人情感的影响。
艺术实践的主要对象是人以及与人有关的事物。不同时代、社会的人的情感状态,各种事物与人的情感关系,艺术家的情感态度,成为艺术直觉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艺术直觉中,情感判断往往起到决定的作用。依靠情感体验功能,非自觉的艺术直觉可以走在自觉的理性认识之前。人的情感体验不仅发生在感性认识阶段,而且发生在理性认识阶段。在感性认识阶段,人虽然没有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客观事物给人的利害,却造成了人的情感倾向性。进步的艺术家,当他具有与先进阶级和人民群众一致的情感倾向后,他对事物的情感判断,就有可能走在理性认识的前面。结果就产生了这样的情形:艺术家虽然对某一社会现象还没有本质的认识,还处于一种非自觉状态,但他凭情感倾向性作出的直觉判断却在客观上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社会意义,达到了与自觉的理性认识同等的深度。因而艺术家可以借助敏锐的形象感受力和进步的情感倾向性走在自觉认识、理性判断的前面。
价值作用 编辑本段
在艺术活动中,艺术直觉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具有突出的审美功能。艺术直觉是艺术发现,这就为艺术家准备了材料,奠定了艺术创造的基础。艺术直觉有助于寻求到艺术形象与其他事物或艺术形象与艺术形象间的联系,将艺术形象组合成一个整体。艺术构思不是按照抽象思维的逻辑向前发展的,而是呈现出跳跃性。艺术家在对材料进行组织时常常利用直觉的启示,因为艺术直觉虽然具有理性的内容,但不是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而是诗意的触发。这种触发不但能为艺术家的形象思维提供材料,而且能推动这种思维的深化。艺术家凭借艺术直觉能力,会突然发现在某事物、现象背后隐含令人深省的内蕴,或唤起一系列艺术意念,从而迅速构建出一部作品。这一内蕴是他所独见,而别人毫无察觉的。L.N.托尔斯泰听了“托尼的故事”后,马上从中领悟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意义。H.de巴尔扎克谈到,有时对一个细节、一个字的洞察可以唤起一整套意念,从这些意念的滋长中又可诞生显露匕首的悲剧、风趣横溢的喜剧。艺术直觉能从个别现象推断出事物本质,从过去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的含义,能将已有的普通事物综合组成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进而走向创造。
艺术直觉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它虽然超出了感性的水平,蕴涵着理性的积淀,但并未达到理性的高度,缺乏思维的明确性,因此不能代替理性在创作中的指导、制约作用。同时,艺术直觉只是在创作的某些局部环节起作用,而且这些作用必须与其他认识与心理功能结合在一起才能发生。因此,艺术直觉在艺术活动中不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意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