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效应
磁力效应(汉语拼音:Cili Xiaoying;英语:magnetomechanical effect),强磁体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现象。反之,在外力作用下强磁体的磁性也会改变。
磁力相互密切关联的现象(效应)总是互易地存在于同一强磁体中。这些效应多发现于19世纪,一般称为广义磁致伸缩。磁力效应的表现形式有线性形变、环形变化、体磁致伸缩效应、爱因斯坦-德哈斯效应和巴涅特效应。
概念定义 编辑本段
强磁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其体积和形状发生变化的现象。每个磁畴(见铁磁性、磁介质)的自发磁化来源于相邻原子中不配对电子的自旋磁矩的强耦合作用,这种作用可使晶体点阵产生畸变,表现为磁畴的体积和形状的改变,此称为自发形变。当外加磁场时,磁畴结构和磁化状态发生改变,引起磁畴自发形态的变化,从而使强磁体的体积和长度均发生改变,前者称为体磁致伸缩,后者称线磁致伸缩。线磁致伸缩与晶体的各向异性有关,因而具有方向性;体磁致伸缩来源于电子的交换作用,因而是各向同性的。当以交变磁场作用于强磁体时,由于磁致伸缩而引起磁体的机械振动。此原理已用于产生超声波的换能器。
当强磁体受到外力作用时,除像一般固体那样要产生弹性形变外,还会产生磁致伸缩性形变。后者是由于应力使磁畴结构和磁化状态发生变化,进一步引起磁畴的形变,称为力致伸缩,又称磁弹性效应。以声振动作用于强磁体时,其磁化强度将随声振动变化。晶体点阵作不断的热振动,其声频支(见点阵动力学)就能产生磁弹性效应。上述交变磁场引起的声振动和声振动引起的磁化强度的变化均属磁化状态与弹性形变间的相互转换和相互作用问题,统称磁声效应。
强磁体中磁化状态与声振动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转换的效应。它来源于磁弹(性)耦合即磁化强度与弹性应变间的耦合,这种耦合也导致磁致伸缩。受到交变磁场作用的强磁性物体会发生相应的机械振动。此原理已用于超声换能器中,其逆效应为声振动对磁化状态影响。在恒稳磁场中,强磁体的磁化强度随声振动而变化;在剩磁状态下,声振动会引起剩磁的降低。磁弹(性)效应使自旋波(磁振子)与点阵振动(声子)发生耦合。当强磁体中自旋波与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均相等时,称为交叉,两者发生强烈耦合,并且可以相互转换。这时产生的是两种波耦合的磁弹(性)波。引起此效应的声波则出现强烈衰减。在稳恒磁场和高频声场同时作用并满足一定条件时,一些弱磁性(抗磁性或顺磁性)物质会发生传导电子在空间运动的能级(朗道能级)间的共振跃迁或发生电子自旋能级(塞曼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称为磁声共振。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