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动植物园   

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是台湾特有亚种的食肉目猫科动物,也是台湾岛上最大型的野生动物之一。它主要栖息在亚热带茂密的丛林中,还有沼泽地区。云豹全身淡灰褐色,身体两侧约有6个云状的暗色斑纹,因身体两侧的深色的云纹做了很好的伪装,故它们在丛林里生活,很不容易被人发现。1972年,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与栖息地被破坏,台湾云豹再未见踪迹,2013年4月,台湾学者宣布,其可能已经灭绝。经过台美生态学者合组研究团队调查,历经13年研究,2013年4月宣布云豹可能已经灭绝。2018年底,台湾举办猫科动物再引入研讨会,邀请国际学者参与讨论。2019年2月23日于台东县达仁乡阿塱壹部落有数人声称目击到。根据IUCN红色名录,台湾云豹已被列为灭绝物种。 www.qwbaike.cn

目录

物种简介 编辑本段

云豹分为两个不同的种:主要生活在亚洲大陆,包括海南、台湾等岛屿上的云豹,统称为“大陆云豹”;生活在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云豹,则统称为“巽他云豹”。台湾云豹属于台湾特有亚种。
考古学者在距今3000多年的台湾卑南遗址陪葬坑中,曾经发现过3件人兽形块,在它们的上面,就发现了类似云豹的图腾。最为惊奇的是,在全世界的考古发掘中,这种类似云豹的图腾形块,仅仅在台湾地区出现过。这充分说明,在很久以前,台湾云豹就已存在,并在当地人心目中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1862年,台湾云豹第一次正式进入科学文献记录中。将其记录下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人史温侯,他是第一个走进台湾的西方国家官员。当年,((伦敦动物学会集刊》上刊登了他的《台湾岛上的哺乳动物》这篇文章,除了台湾云豹,一同被提及的还有台湾猕猴台湾黑熊台湾石虎等哺乳动物。这些动物也因此才开始受到世界应有的关注。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台湾云豹身长60~100厘米;尾长50~90厘米,几乎与头等长;重量16~23千克。全身黄褐色;额头至肩部有数条黑色纵带,颈侧及体侧有大块云状黑斑。颈部斑点细长,腹部两侧大斑向后,中间部面积大,并掺杂棕黄及少许黑毛。四腿处斑点往下逐渐缩小,尾部上下均有斑点。每只云豹的斑点各不相同。
云豹身体两侧的深色的云纹正是很好的伪装,可以使它们在丛林里生活,不容易被人发现。清代《福建通志》描述台湾云豹为“色黄而间以黑色”。
云豹的牙齿与众不同,犬齿长度与体型大小的比例,在猫科动物中排名第一,不仅锋利无比,而且两侧均有两道明显的血槽,这与史前已灭绝的剑齿虎相似,因此云豹又有“小剑齿虎”之称。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云豹是晨昏活动频繁而偏夜行性的动物,常单独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或断崖的岩石下面,到夜晚才现身伏击行径上的动物。但
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
它并非完全是树栖性,也常在地上行走或是扑追动物。可能的栖地为原始或次生阔叶林、混合林或针叶林
其是肉食性动物,会捕食树上的猴子、松鼠及鸟类等中小动物,亦会
潜伏于树上,俟羌、鹿等猎物自下面经过时飞扑而下咬其颈部致死而食。爬树时,它那又长又粗的尾巴可起到保持平衡的作用,身上的斑纹在树上是很好的保护色。台湾云豹生性胆小,怯懦怕人,所以在野外很难见到。
由于它的攀附技术非同寻常,常以一种优雅又惊险的动作捕食动物,比如它能以后腿攀住树木像荡秋千般摇晃,偷袭由地面走的鹿和野猪。它的手爪宽厚、有力,拍打猎物异常管用,而犬齿特别长,用来撕碎到口的食物。

灭绝原因 编辑本段

台湾云豹在1940年以前尚有几千只左右,但由于台湾地区的人地发现云豹的皮毛美观大方,毛质柔软并富有光泽,是制作皮衣的上等原料,当时欧美的一些人也非常喜欢用云豹的皮毛做的皮衣。云豹的骨头也被人当做中药材。台湾云豹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被大量捕杀,此时正是台湾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的时期。森林被大量砍伐,云豹失去了家园,终日食不果腹,许多最终被饿死了,有些饥不择食的云豹是被一些放有毒药的家禽毒死的。
由于大量捕杀等原因,台湾云豹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尽管台湾地区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对云豹加以保护,但仍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屡屡盗捕云豹。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专家统计,存的野生云豹可能不足10只。1972年,台湾后一次出现后,一直没有出现过有关的权威文十年过去了,虽然陆续有人声称见到过台湾云豹是始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推翻上述论断。

云豹民族 编辑本段

鲁凯族居住于台湾岛中央的山区,主要分布在屏东县雾台乡、高雄市茂林区及台东县卑南乡一带。相传他们的祖先当年从东海岸登陆,随即向山上走,来到中央山脉南段的肯杜尔山暂时定居。随后,部落首领带人四处探查,靠一只通灵的云豹领路,还有一只老鹰在空中“导航”,去寻找更好的居住地。当他们翻山越岭来到北大武山上 旧好茶时,云豹停伫良久,不肯离开,于是他们就在此立起石柱,定为部落居住地。后来,鲁凯族将这里命名为“古茶布安”,意为“云豹传人”——他们认为自己正是在云豹的带领下,才找到了这处美好的家园。为了感恩,他们把云豹视为“神犬”,禁止狩猎云豹,并自称为“云豹的民族”。

分布范围 编辑本段

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曾经分布在台湾东部和南部山区,有记录以来只有玉里野生
动物自然保护区、以及玉山国家公园的梓仙溪地区,分别在1990年及1996年有发现疑似云豹足迹的纪录。
考古学者在距今3000多年的台湾卑南遗址当中,曾经发现过3件陪葬用的人兽形玦。在全世界的考古发掘中,这种人兽形玦只有在台湾出现过。而在人兽形玦上面,正可以找到类似云豹的图腾。
台湾云豹台湾云豹第一次被列入科学文献的记载中是在1862年,是由第一个踏上台湾的西方国家官员史温侯(Robert Swinhoe,当时在英国驻打狗领事馆工作)所记载下来的。在那一年,史温侯于英国的《伦敦动物学会集刊(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简写为PZS)》上,发表〈福尔摩沙岛上的哺乳动物(On the Mammals of the Island of Formosa)〉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了台湾猕猴、台湾黑熊、台湾石虎、台湾云豹等哺乳动物,这也是这些动物第一次见诸于正式科学文献的纪录(Hall 1999)。
然而,从1862年以来的140几年来,虽然台湾的少数民族陆续一直有人宣称看到云豹,却从来没有研究者真正看过台湾云豹的活体、甚至是活体照片,因此也无法确定少数民族所看到的,就是台湾云豹(钟丽华2004)。以台湾的动物园所豢养的云豹而言,有纪录可查的虽然有15只,但都不是台湾云豹,而是从别的国家进口的“苏门达腊亚种”或其他亚种。
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
截至2012年台湾唯一能见到的台湾云豹,是收藏于台湾博物馆内的一只标本,这是日据时期所遗留下来的。而台湾最后一笔野外云豹的资料,则是出现在1983年。当时东海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张万福,在一个少数民族猎人的陷阱中发现了一只已死亡的幼豹(钟丽华2004),因此,台湾云豹如果灭绝的话,时间也是在1983年。1987年2月,台湾地区行政机构农业委员会请美国猫科专家罗宾维兹博士亲临台湾的大武山察视。罗宾维兹的结论是台湾尚有几处环境尚属完整、而和泰国云豹出没地区之栖息环境相似的地方,有可能还存在着云豹(彭明敏文教基金会1998)。
从2001年开始,为了对台湾云豹做更准确的纪录,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和农委会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开始分别在大武山、双鬼湖、南投县丹大、郡大山区及花莲县等山区,在600个以上的观察点装设了自动照相机,经长期自动照相,一直未拍到台湾云豹,进山区调查,也未见台湾云豹的排遗等踪迹。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台湾云豹作为云豹的亚种,其生长繁殖方式具有云豹的一般特征,推测可能是种独居的动物。雌云豹在怀孕85~93天之后,每胎可以产下2~4只幼豹。与许多其它的猫科动物相同,幼豹出生时眼睛没有张开,完全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幼豹出生时的色斑完全是深色的,而不是深色的外环。幼豹约在出生10天内会张开眼睛,在五周内会变得很活跃,大约到10个月大时开始独自生活。云豹约在2岁时发展到性成熟,雌云豹每年可以怀胎一次。豢养的云豹可以活到17岁,野外的云豹约可以活11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世界十大文化遗产    下一篇 中国美术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