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
双减是指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背景过程 编辑本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总体思路 编辑本段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制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一是源头治理。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二是系统治理。不仅聚焦在作业和校外培训两个方面,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同样作出部署,系统推进、全链条推进“双减”工作。三是综合治理。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统筹,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四是依法治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精神,在法律的框架内明确各项政策,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总体目标 编辑本段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出台政策 编辑本段
2021年4月2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将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2021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
2021年7月24日,为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提出,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6]《意见》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释放了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信号。
2021年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2021年8月11日,从教育部网站获悉,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专门通知,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据悉,各省自2021年8月30日起,每月15日和30日前,报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汇总分析后形成专项督导半月通报。通报重点是各地作业时间达标学校情况、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情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情况、违规培训广告查处情况和群众举报问题线索核查情况等。
《通知》强调,为加大工作督促力度,推动问题及时整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建立“双减”曝光台,对该落实、能落实而不落实的工作,或经多次通报仍整改不到位的典型问题,直接在媒体上曝光,并依据《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启动相关问责程序。
2021年8月3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时表示,2021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力量。9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
2021年10月19日,教育部召开全国“双减”试点地区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各试点地区要立足当地实际,针对需要,抓紧研究出台相关细化政策,为基层抓落实做好保障。攻坚克难要有新突破,落实好“双减”政策要求,做好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备改审”、实行政府指导价,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等工作,在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2021年11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广电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其中提出,目标要求。严格落实有关政策文件要求,不区分学科类、非学科类,要确保做到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公共场所、居民区等线上线下空间不刊登、不播发面向中小学(含幼儿园)的校外培训广告。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主流媒体及其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公共场所、居民区等线上线下空间校外培训广告开展全面排查,清理存量、杜绝增量。要综合运用舆论引导、企业自律、行业管理、市场准入、监管执法、社会共治等多种手段,确保“双减”政策要求落实到位。
2021年11月15日消息,教育部日前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下一步,教育部将指导各地抓好落实,从严把关,进一步压减和规范学科类培训,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2021年12月,微信团队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微信关于规范校外培训内容发布和传播的合规指引”。其中要求:不得在微信平台发布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推广性、诱导性内容,以及不得利用微信平台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违规开展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微信团队表示,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依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及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要求,微信平台将进一步规范学科类培训内容的发布和传播。
2021年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总体情况和“双减”工作有关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在落实“双减”工作中,校内减负提质是根本之策。一手抓减负,一手抓提质,教育部指导学校强化“三个提高”:即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22年1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的通知》。
2022年2月8日,教育部在其官网发布了2022年的工作要点,共有35项。“双减”依然是教育部2022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育部特别提出要指导各地对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区分,体现公益属性,实现常态化监管,防止出现新的野蛮生长。
调查结果 编辑本段
2021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受访者们的一致期望。“双减”政策实施后,很多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家长的时间分配更从容,校外培训选择也日趋理性,但也有不少教师的工作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在143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中,有98人(占68.53%)担心课后服务会额外增加教师工作量,导致其教学精力投入不足。还有教师反映“工作量增加了”“放学时间太晚,教师家庭无法兼顾”“学生放学后并没有时间去接自己的孩子”等,并希望“提高教师收入”“合理分配教师办公时间”等。
取得成果 编辑本段
2021年9月23日,从教育部获悉,根据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直报信息,截至9月22日,有16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填报了有关信息,其中98.2%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92.1%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64.3%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监测平台以二维码形式邀请家长无记名通过网络直接填写调查问卷,共收到5737.7万份家长问卷,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老师没有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2021年11月,据教育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在12.8万个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中,压减率超过40%;263个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中,压减率近50%。
2021年12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各地各校普遍(99%以上)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提出意义 编辑本段
“双减”直接限制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规模,缩减了其进行课外培训的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可谓是影响巨大。然而,治教培机构易,治教育焦虑难。正如许多家长所担忧的,如果学生没有在学校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改变现有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就不会消解,对培训的需求很可能还会通过其他手段满足。
守住学校这一主阵地就是守住“双减”的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能将“双减”落实到底。
社会影响 编辑本段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全国各地都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从严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但还有一些网友担忧,政策到基层是否会走样?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是否会掺杂学科类培训?这些问题都需要给出明确答案。
打蛇打七寸,办事抓要点。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十分巨大,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违法违规情况突出。让校外培训机构快速降温,比较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遏制资金过度涌入,减少广告营销,纾解家长焦虑。日前,《浙江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公布,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制度,把操控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资本关进笼子,目的正是为了让教育回归本质,从根子上为校外培训去火降温。
应该说,校外培训机构今天的问题,是企业、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造成的。教育减负也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并做到应教尽教,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后服务体系;二是要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营监管;三是家长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少些成绩攀比、多些亲情关爱;四是舆论要起到引导作用,减轻社会层面上的教育焦虑。
需要明确的是,减负并非“放养”,学习本就是一个竞争、拼搏的过程,合理的压力反而能促进学生成长。我们反对的是无视孩子成长规律,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因此,既要严惩贩卖教育焦虑的不良培训机构,也要保障正规培训机构的合法权益,真正让教育回归本源初心。(中国经济网评)
相关消息 编辑本段
2021年10月,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经商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专门印发工作通知,通知要求,要压实工作责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是“双减”工作关于培训机构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2021年10月消息,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有关配套政策规定以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的最新要求,近期,教育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在开展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共同发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
双减拟入法 编辑本段
2021年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
即将提交三审的家庭促进法,回应了有关家庭教育焦虑问题,拟从家庭教育角度作出规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
10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在发布会上介绍,当前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焦虑情绪,有的是对未成年子女施加过重的学习负担,有的是对未成年子女沉迷网络等行为疏于管教或者不知如何管教等。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共同推动解决。
基于此,家庭教育促进法拟从家庭教育角度作出一些规定,帮助缓解父母的焦虑:一是,在家庭教育内容上,突出家庭教育的特点,强调立德树人,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关注未成年子女品德、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
二是,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引导父母树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三是,明确父母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四是,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五是,从国家、社会多角度,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协助的责任。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为呼应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要求,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年度字词 编辑本段
2021年11月19日,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1”活动启动仪式上,入选年度推荐字词的国内词。
2021年12月6日,“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双减”入选。
2021年12月,《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双减”入选。
2021年12月13日,双减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2021年12月20日,入选2021年度十大新词、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
2021年12月30日,《中国新闻周刊》公布2021年度十大热词,“双减”入选。
2022年1月4日消息,《中国名牌》评出的“2021年度品牌十大热词“,“双减”入选。
2022年1月,智库盘点发布的2021十大网络热词,“双减”入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