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科技百科    百科词条   

空间技术

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利用地球外空间和天体 的综合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 这是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太空时代的开始。

由此产生的空间技术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发展迅速。太空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摆脱地球的束缚成为可能的引力,进入广阔无垠外层空间同时,它也为军事活动提供了新的场所。外层空间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战场。

目录

概念定义 编辑本段

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空间的技术,也称为空间技术和空间技术。谈到太空飞行,天空是什么?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认为天空是指地球之外的无限空间的气氛。另一种定义认为天空是指地球以外的空间太阳系内部的大气。按照后一种定义,太阳系内大气层外的航行活动称为航空航天,太阳系外的航行活动称为航天。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只能实现空间活动。

因为任何一种航海活动都与其推进技术密切相关,只有推进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运动物体的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才能有一定的航海活动。当飞行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时(7.9公里/秒)只有克服地球引力,才能绕地球飞行,不落回地球表面;增加到第二宇宙的速度(11.2公里/秒)可以离开地球,飞往太阳系的其他星球;提升到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秒)你可以飞出太阳系。虽然第三宇宙速度理论上可以实现太阳系外的航行活动,但是太阳系太大了,现代航天器以第三宇宙速度飞行,离开太阳系需要一万多年。

太阳系外的通讯,信号来回一次需要一年以上。因此,现在讨论太阳系外的航行活动还为时过早,而今天 美国的科技离它还远着呢。发展空间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空间转移。因此,将太空飞行定义为地球之外的航行活动更为准确太阳系内部的大气。当代研究中的空间技术范围也指太阳系。

空间资源 编辑本段

长期以来,人类主要以地球为中心开展航天活动。要实现航天活动,就要建立以航天器为核心的庞大航天体系。它由一个特殊的航天器组成(卫星、空间站、探测器),运载工具(火箭、航天飞机)航天发射场地面测控网(地面站、船)地面应用站网等相关系统,是一项大型系统工程。

1.运载火箭将飞船加速到宇宙速度,送入预定轨道。现代太空交通工具分为两种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前者是一次性的,后者可以多次使用。运载火箭首先被开发出来,并被广泛使用。每个航天大国都有自己的运载火箭和发射场。运载火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三级,火箭每一级都有推进系统,最后一级装有火箭制导和控制、跟踪、遥测、电源等系统。同时,末级顶部装有运输飞船。

2.宇宙飞船是指在地球之外运行的飞行器根据天体力学定律的美国大气层,包括各种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行星探测器等。其中发射的卫星数量最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人造卫星有很多种,包括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科学卫星等。

通信卫星是作为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卫星,具有通信转发器和天线。长途电话通信可以通过通信卫星实现、数据交换,也可以转播电视节目。

遥感卫星拍摄地球照片以获取天气信息、海洋、环境、资源、军事目标和其他经济建设信息、科学研究和军事活动服务。遥感卫星根据用途不同分为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军事侦察卫星等。

导航定位卫星是给地面用的、海洋、为航空和航天用户提供导航和定位的卫星。它由几颗卫星组成,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上。每颗卫星在空间的坐标位置都是严格确定的它发射特定的无线电信号,用户接收处理并确定其位置。

3.空间地面站包括跟踪测量站(网)和卫星应用服务站。前者跟踪航天器的发射和运行轨道,监视航天器的工作状态,发送各种工作指令。后者接收和处理卫星的遥感图像并传送出去、转发、接收各种信息,如气象云图接收站地球资源接收站通信站电视接收站等。

技术特点 编辑本段

航天技术属于高技术,但由于技术更新进步快,也是新技术。那么空间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呢?

在过去的40年里,空间技术发展迅速,它有许多特点这里强调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空间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是包括喷气技术在内的许多最新科技成果的集成、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材料科学、计算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第二,航天技术是国家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社会进步中的宏观作用。由于飞行速度快,高度高,宇宙飞船可以覆盖地球 的表面迅速而广泛。比如电视网可以通过卫星覆盖全国甚至全世界;气象卫星可以进行全球天气预报,包括长期天气预报;侦察卫星可以及时发现世界各地区的军事活动。许多这些可以 用传统的方法是做不到的。第三,太空活动是高投资、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尽管风险很大,但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肯定会继续发展。

资源意义 编辑本段

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从经济上讲,空间活动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信广播中的多应用卫星、资源调查、环境监视、气象预报、导航和定位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一些国家的研究分析,航天技术的投资效益比为1:10以上。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航天活动将为人类提供无限宝贵的资源。在军事上,许多军事专家认为,谁拥有空间优势,谁就拥有军事战略优势。多年来,超级大国一直在发展战略核武器为了选择目标,提高命中精度和了解敌人他们竞相发展侦察卫星,这是洲际导弹的眼睛和耳朵,已成为战略核武器的配套项目。通讯、诸如导航之类的卫星的发展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力美国的军事实力。航天技术的持续发展将对军事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在科学技术方面,空间活动促进和推动了许多学科的发展。首先,航天活动促进了技术发展,如电子技术遥感技术喷气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等;其次,它将极大地促进基础科学,包括生命科学、宇宙的形成和发展将会有重要的新发现;第三是很多边缘学科的形成,比如空间技术、空间材料学、空间生物学、卫星测地学、卫星气象学、卫星海洋学等等。政治上,太空技术极大地改善了这个国家美国的综合国力及其在国际活动中的地位国际上讨论的很多重大问题都与太空有关,世界大国首脑会议也离不开这个问题。由于空间技术的重大意义,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开发空间,达到60多个,应用空间技术成果的国家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主要成就 编辑本段

由于空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极为迅速。继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之后,美国于1958年,法国于1965年,日本、中国于1970年先后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引起世界轰动。世界上航天投资最多的是前苏联和美国。至今发射的4000多个航天器中,前苏联、美国占绝大多数。此外,欧联、中国、日本、印度加拿大等也都有一定的规模。中国依靠自力更生,至今共成功研制和发射不同的国产人造卫星约40颗,建成了卫星陆海测控网和大量地球站,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现简要介绍世界航天的主要成就。

(一)空间技术方面

航天运载工具的发展是40年最重要成就之一。至今作为空间飞行器的运输工具主要还是一次性的运载火箭,这方面最发达的是前苏联、美国,此外是法国、中国、日本和印度。世界上的典型的大型火箭,有前苏联的质子号,美国的大力神号,法国的阿里安娜号,中国长征号、日本的HZ火箭,它们可以把重型卫星送到远离地点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国已经发展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及建成了3个发射基地,不仅发射国内卫星,而且提供国际发射服务。另一种运载工具是航天飞机,航天飞机可以多次使用,但造价高,风险大。美国最早发展航天飞机,运载能力20吨,载乘3~7名宇航员,飞行轨道高度200~400公里,倾角大约28度。

人造地球卫星对军事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卫星技术发展极快。世界上除美国、前苏联外,欧联、中国、日本和印度等都具有研制卫星的能力,并发射了多种应用卫星。通信卫星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80年代发射了东方红二号静止通信卫星,90年代又发射了通信能力比前者大10倍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已经发展到第八代,一颗卫星的通信能力可达几万条话路,可以同时转发几十路电视节目。卫星发射功率的增大及点波束技术的进步,使得地面站小型化成为现实。卫星技术的迅速进步,使卫星的在轨寿命长达12~15年。资源卫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陆地卫星和法国斯波特卫星,它们具有高分辨率和多谱段的遥感能力,对陆地资源调查具有重要价值。气象卫星有极地轨道和静止轨道两种。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可飞经地球所有地区,可提供长期天气预报资料,世界上只有美国、前苏联、中国研制和发射了这种气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相对地球表面固定不变,可实时连续观察本地区的云层分布和变化。1997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的风云二号卫星就是一种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导航定位方面的代表是美国GPS卫星,它由18颗卫星组成,可在全球导航与定位,精度达到米级。可返回式卫星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和科学价值,至今世界上只有前苏联、美国、中国具有回收卫星的能力。中国的返回式卫星具有极高的成功率,其水平之高为国际所公认。

载人航天是40多年来航天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美在发射本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就竟先发射载人飞船,主要是要争夺世界第一。前苏联是世界第一个宇航员上天的国家,而美国宇航员首先登上月球。载人航天的经济效益一直在争论,但在政治上影响很大。至今已有400多人次进入太空,前苏联略为领先,进入太空人数和停留时间均超过美国。美苏两国发展道路略有不同,前苏联发展的顺序是飞船——轨道站——空间站;而美国是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载人航天技术进步较快,不仅宇航员可出舱活动,还可以修复出故障的大型航天器,以及操作航天器交汇对接等。

深空探测主要是对太阳系各大行星及其环境进行探测。世界上已发射了100多个科学卫星和深空探测器,有许多重大发现,包括对地球周围环境的调查,发现地球内外辐射带,了解了地磁场分布,发现月球冰湖等。多种深空探测器还调查了太阳系各行星及其周围情况,如小卫星和大气环等。

40年来空间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概括说,运载火箭的运送航天器的能力从几十公斤增到 100吨;卫星获取和传递信息能力大幅度提高,一颗通信卫星的电话由几十路增至几万路;卫星寿命从几十天增到几年至十几年;人在空间停留时间从几个小时增到一年以上。总之,主要指标都提高了2~3个数量级,而价格大幅度下降。

(二)空间应用成就

40年来空间技术的成就是巨大的。它已迅速并广泛应用于众多的领域。当代航天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军事和经济建设方面,而且已深入到每个家庭、个人生活之中。

1.卫星通信、广播。通信卫星技术进步,使它在通信和广播领域迅速推广应用,世界上跨洋通信几乎全被通信卫星所代替。许多交通不便,通信干线不到之处,以及海上、空中、灾区通信卫星更显出优越性。卫星通信可提供有关信息传递的 100多种业务。以国际通信卫星系统为例,其业务活动效益每年达100亿美元

卫星电视广播的应用已众所周知,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新闻文化生活,而且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我国开通的卫星电视教育频道为例,已有5000多个卫星电视教育接收台,接受各种教育人数达2000万以上,效果很好。

2.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于范围大、时效好、精度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海上舰船、空中飞机、陆上车辆的行驶导航,以及各种工程建设和业务活动中的定位。美国GPS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到米级。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为各种交通工业提高运输效率及安全保障做出重要贡献。

3.资源调查和测绘。利用卫星照片调查陆地和海洋资源已广泛应用,并被证实是有效的方法,不仅节约人力物力,而且时间快。我国已利用国内外卫星对全国的主要经济区的资源和环境进行勘测和调查。同时,还利用卫星照片绘制了地形图和各种专业图。

4.气象与灾害预报。气象卫星不仅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同时对台风、暴风雨等的预测以及海面温度的监测和海洋渔业的发展都起着极为有效的作用。自从有了气象卫星以来,台风天气预报几乎准确无误。我国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对森林火灾、洪水等多种灾害进行监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军事应用。应用卫星中军事卫星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通信指挥、导航和气象保障等。侦察卫星不仅可以实时大范围监视敌方的军事行动,而且可以对重要军事目标进行详查。各种军事卫星不仅提供平时部队各种需要,而且在战时发挥重要作用。典型应用是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利用多种军事卫星参加了作战,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此外,空间技术在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科研机构对生命科学、宇宙科学、日地空间环境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中国在微重力科学实验和太空植物育种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发展趋势 编辑本段

未来30年,世界航天技术将持续快速发展,航天大国的投资主要将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投资的重点是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航天运输系统和各种应用卫星。

(一)航天运输系统

降低航天器发射价格是主要努力方向。现有的低轨道运输价格大约为每公斤1万~2万美元,距离每公斤1千美元的奋斗目标相差甚远。因此,航天大国都在研究发展新的天地运输系统。提出了多种新的航天运输方案。其主要的一点是研制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运输工具。按其起降方式,大致分为三类:

1.垂直起飞、垂直降落。美国麦道公司研究的三角快帆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它是单级火箭,共有8台主发动机,起飞时8台全部工作,返回降落时利用其中的4台工作减速,回收再用。起飞重量463吨,载荷重量4.5吨,箭体总高度38.7米。

2.垂直起飞、水平降落。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现有的航天飞机。但航天飞机由于维修等费用高昂,所以每公斤运载费用仍然大干1万美元,比设计的350美元超出很多。为了降低运价,马丁公司正研究新的代号为X—33的“冒险星”计划,它起飞重量1000吨,载荷重量20吨,其运输价格有希望大幅度降低。

3.水平起飞、水平降落。典型代表是国外正在研究的空天飞机。采用吸气式发动机,利用大气层中的氧气与自带的液氢作为推进剂。分单级(美国NASP计划)和两级(德国Sanger计划)入轨两种。空天飞机可以多次使用,把卫星送入空间后,像飞机一样返回地面,以备再用。由于技术难度大,要求投资多,尚处于研究阶段。

虽然多种可重复使用的运输系统都在开展研究,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航天发射仍然离不开一次性的运载火箭,因此无污染、大推力、低成本的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仍是航天大国努力的方向。我国863高技术计划中,对先进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均安排了跟踪研究、概念研究和部分关键技术先期预研。

(二)人造卫星

应用卫星由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将更多地进入商业化。今后10年,预计发射1700颗卫星,价值1200亿美元,其中70%是商用卫星,效益大。因此开发航天技术的国家和公司,首先把资金集中于研制各种人造卫星。各种应用卫星将继续提高水平,降低造价,扩大应用范围。在遥感方面,除发展陆地、海洋资源卫星外,将加强对地球环境监测、减灾活动等内容。美国地球使命计划以及日本、欧洲设想的地球环境监测计划,旨在对全球或区域环境变化进行监视,并对可能出现的多种灾害做出预报。在卫星通信方面,除了继续发展大容量、多谱段、大功率、长寿命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外,研制和发射中、低轨道由小卫星组网的个人移动通信系统是当今的重要方向。例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将建成的小卫星群通信系统。它由66颗卫星组成全球网络,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个人移动电话直接通信。

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势,为了能在全球范围任意地点实时获取多种遥感信息和导航定位,并实现高速传输,航天大国正在研究建立天基综合信息网。它的出现必将为经济建设和军事应用产生重大的影响。天基信息网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未来学家预测,到2010年卫星馈送信息将成为全世界最普遍的传输方式。它的成本低,发展中国家不必建造费用高昂的硬件基础设施。

人造卫星中的各项技术将持续革新,除了发展综合性的大型应用卫星外,微小卫星的研制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它质量小,成本低,研制快等特点已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

在未来15年内中国的应用卫星将跨上一个大的台阶。正在研制的大型通信卫星不仅容量大、寿命长,而且将有多种频段以适应不同用途。计划中的不同遥感卫星包括资源、气象、海洋、环境与灾害多种用途,它不仅提供国内服务,还将为全世界做出贡献。关于利用卫星进行微重力科学研究,中国已在世界先进行列之中,充分利用地面及太空有利条件,在有关方面共同支持下,发展前景极好,有可能在微生物、植物育种、半导体材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三)大型空间站

载人航天是人类开发宇宙大空的必然发展。与60年代不同,当今世界载人航天计划的核心,是在靠近地球的轨道上建立长寿命大型空间站。空间站主要有如下功能:(1)遥感及微重力等科学研究;(2)停靠、维修并为人造卫星补充燃料;(3)在空间站进行部件或整机组装工作;(4)物资、宇航员及航天器转运基地。

80年代美国决定研制重约200吨的自由号永久性空间站。该空间站承载6~8名字航员。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等参加了这个计划。前苏联于80年代后期建成和平1号空间站,并决定90年代建造和平2号空间站,重115吨,有6名宇航员。但是,美、苏两国都由于投资太大,进展缓慢,并一再修改和缩小原来规模。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两国探讨合作联建大型空间站的计划(国际空间站),以节约经费。包括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共有16个国家参加。国际空间站的重量为423吨,电功率为110千瓦,框架式结构,长宽为 108米 X 88米,实验舱 6个,密封舱容积 1202立方米。宇航员6名。运行轨道高度约400公里,轨道倾角5l.6。。

在轨寿命10~15年。原计划2002年建成,后由于经费和技术上的困难,预计建成计划推迟2~3年。另外,空间站的运行费用及效益仍然是一个大难题。

在空间失重环境及其他空间环境作用下,制造半导体材料、特种合金、药品、光学材料和植物育种等,其产品性能要比地面生产的质量好得多,价值很高,它将是未来空间应用的新领域,有关国家正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为了适应我国21世纪航天事业的发展,国家863计划中安排了我国未来空间站的研究课题,除了空间站概念研究外,还支持开展空间站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空间站应用的预先研究工作。

应当提及的是为使空间站更有效地应用,正研究发展空间机器人及虚拟现实技术。这样,科学家、工程师就可以在地面工作以完成一部分人在天上进行的各种动作,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世界不少国家都在开展研究。

(四)深空探测

过去40年在深空探测方面虽已做出了比较大的成绩,但还只是初步的。未来美、俄、欧、日都将继续对深空进行深入探测。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太阳系行星探测,二是天文观察。太阳系内探测包括太阳和日地空间环境,以及对金星、木星、火星、水星等及其周围环境的探测。21世纪初探测重点是月球与火星。除发射环绕飞行器对星球表面进行拍照外,还将有着陆器、行走机器人,以及建造月球和火星的载人活动基地计划。美国于2005年以前将多次发射火星全球勘测器。至于天文观察,预计今后将有数座轨道天文台在太空工作。美、欧的哈勃号望远镜未来计划,有希望解开银河系奥秘,将使天文观察进入一个新纪元。还有将发射的红外天文台、宇宙背景辐射探测者等都是本世纪末有重要意义的项目。

未来的30年世界上将形成比较复杂的国际航天关系,空间由超级大国垄断的时代将变为多极集团竞争开发。继美苏之后,欧洲将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体系;其次,日本已加快成为世界空间大国的步伐,其空间投资年增幅很大;还有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将积极参与空间活动。未来国际航天关系可概括为六个字:合作、竞争、对抗。应提倡世界各国联合开发空间,但现实世界中,合作是有限的,在某几个方面如深空探测、地球环境监视、建造国际空间站等有共同利益的项目,可能促成合作。但空间领域不会有全面的合作。对运载火箭的发射服务,多种应用卫星具有商业利益的项目,将存在相当激烈的竞争,竞争也不可能有公平的商业竞争,必然出现政治干预。而由于空间军事需求的存在,大国竞相开发空间军事系统,所以国与国之间潜伏着对抗。

由于发展空间技术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政治上空间技术又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综合国力及其在国际活动中的地位,所以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把航天列上本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因航天技术的发展涉及到全球利益,所以国际上讨论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与它有关,并成立官方与民间的各种组织,联合国还设立外层空间委员会,以协调各国之间的航天活动,制定各类涉及空间活动的国际条约、法律和规定。

中国的航天事业将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比起世界航天大国,我们属于航天低投入国家。因此,我国只能在部分航天领域做出贡献。为了使我国在世界航天领域有相称的地位,应加大投资力度。同时,中国提倡各国联合和平开发利用宇宙空间,平等互利,共同为全人类的利益做出贡献。

​系统分类 编辑本段

包括喷气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材料科学、计算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等。

历史发展 编辑本段

人类探空活动的历史,大致经历了气球、火箭、人造卫星等几个阶段.18世纪80年代,就有科学家利用气球升空进行科学考察。到了20世纪20年代,各种气球(主要是氢气球和氮气球)已在科学考察、交通运输、军事侦察等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然而,气球的结构决定了它只能上升到50千米左右,大气密度的降低使气球对更高的空间只能望"空"兴叹。要到更高的空间进行科学探索,必须依靠另外的运载工具,这种运载工具就是火箭。火箭是中国首先发明的。中国在元、明朝期间应用的火箭武器是现代火箭的始祖。

1903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题为《利用喷气仪器研究宇窗空间》的论文,提出了利用火箭探索宇宙空间的思想,建立了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1926年3月,美国物理学家戈达德独立地研究了火箭的推进原理,设计、制造并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此后,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对火箭制造和发射的研究。1942年10月,德国制造并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军用液体火箭V-2。战后,科学家们利用V-2和它的改进型作为新的工具来探测50千米以上的空间,获得了许多关于高层空间的资料。

到了50年代后期,火箭的运载能力已达到发射人造卫星的水平。为了实施地球物理年的计划,美国和前苏联积极筹划发射科学卫星.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他标志着“空间时代”的真正开始。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中国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以后,各种人造卫星陆续升天,至今已有4800多颗,其中我国有50多颗。

人类进入宇宙空间主要是由载人宇宙飞船和地球轨道空间站实现的。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第一个发射了载人飞船,把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运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空间技术进入了新的时代。1969年7月16日,美国成功地利用"土星-V"运载火箭发射阿波罗飞船,把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上月球,并于7月25日返回地球。

1973年5月14日,美国又利用"土星-V"火箭将82吨重的"天空实验室1号"送入太空,并以阿波罗飞船为交通工具,先后把3批共9名宇航员送进实验室,进行了20多项科学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则以建立空间站为重点开展一系列的探空活动。从1971年到1986年,先后发射了"礼炮"1至7号空间站、"和平号"宇宙轨道站。并分期分批发射"联盟号"、"进步号"、"宇宙号"等飞船,与"礼炮号"空间站对接,为空间站输送各种仪器、燃料、生活用品以及更换宇航员和研究人员。1982年,前苏联有两名宇航员在"礼炮7号"上度过了211天,创造了宇航员空间飞行时间的纪录。除了美国和前苏联之外,由前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等10个西欧国家参加的欧洲空间局,也于1983年11月28日成功地发射了"太空实验室1号"空间站。

第47届宇航联的大会于1996年10月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扩大空间的应用范围。与会者公认,下个世纪将是太空世纪,航空航天产业将是经济增长的切入点。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等,都计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展航天飞机、空间站、太空车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WebGIS    下一篇 复杂系统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