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成立于1963年,占地20万亩,建筑面积70万亩它由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运营管理,是四川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数量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也是第三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1963年,建立了一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0万公顷。
1980年1月,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Man and Biosphere Reserve; MAB Reserve储备储备)并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1983年,它加入了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汶川县卧龙,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的两个公社被定为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并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体制,由林业部管理;7月,省政府、原林业部联合作出决定,将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改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综合管理体制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署办公。
2008年5月12日,距离汶川地震震中不到20公里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香港在卧龙自然保护区主动承担了23个援助项目,包括11个生态保护项目和12个民生基础设施项目。不仅如此,还要构建剩余的1.9亿元,也用于优化特区援建的卧龙项目;6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提出建设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意向。当年10月,双方正式签署重建合作协议,援助资金总额为14.22亿元。
2009年,在香港专家的帮助下,《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8-2020)》正式完成。
地理环境 编辑本段
地理位置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脉东南坡,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汶川县映秀镇西侧,岷江上游,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东经102° 52'─103°25',30 45 N'─31°25'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63公里。东与汶川县映秀镇相连,西与宝兴相连、小金县南与大邑接壤、芦山县北邻汶川县理县草坡乡。
地质构造
卧龙地区位于龙门山中南部,邛崃山东南坡是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貌以高山深谷为主。该地区最高峰四姑娘山是邛崃山的主峰,海拔6250米。以四姑娘山-东临四川盆地边缘山脉巴郎山,西接川西高原。
1、构造格局
卧龙地区属于龙门山褶皱断裂带的中南部,由一系列ne向平行的褶皱和断层组成。构造带的大致方向是北纬40度-50度东。褶皱紧密倒置,腹侧背屈、腹部向斜,从西北向东南:总棚在复背斜中倒转、三个剪辑反向向斜、牛头山反转复背斜、铜槽为倒转向斜,这些褶皱的曲轴面走向北30-在东经60度,轴面在不同的剖面上往往变化很大,有时向西北,有时向东南,呈弯曲的扭曲面,倾角为40°-60度不等。腹背斜和腹向斜的两翼被下一级倾向相同的小背斜和小向斜复杂化。
该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北东向挤压逆冲断层,皮条河断裂带由西北向东南延伸、耿达断裂带、映秀断裂带。主断层的倾角为北300°-西经330度,倾角50度-60度,因为是挤压逆冲断层,所以断裂带非常发育。同时发育了一组垂直于主断裂带的张性断层和斜向主断裂带的扭性断层。
这些断层和褶皱基本上控制了卧龙地区的地貌格局
2、地层
卧龙地区前古生代至中生代三叠纪地层发育良好,中生代侏罗纪缺失、白垩纪和新生代第三纪地层。地层分布大致以皮条河为界,东南部为古生代地层,西北部为中生代三叠纪地层。
志留系茂县组变碎屑岩在东南部广泛出露,岩性为灰绿色绢云母千枚岩,银灰色砂质千枚岩夹薄石英岩和薄层、透镜状结晶灰岩。泥盆系和石炭二叠纪地层分布在皮条河附近的地带。前者是灰色的,没有变质、深灰色薄层灰岩,含泥质灰岩夹碳质面石和砂岩;后者为中厚层状灰岩夹千枚岩、炭质千枚岩、结晶石灰岩与砂砾岩混合。三江口地区零星出露奥陶系灰色中厚层长石应时砂岩、应时砂岩和砂质板岩。
三叠系地层在西北部广泛分布,其岩性为长石应时砂岩、板岩、炭质千枚岩、薄石灰岩和细砂岩等,泥盆系地层出露于背斜轴部,岩性为碳质千枚岩、砂质千枚岩夹石英岩、碎屑灰岩等等胜地区分布少量石炭二叠系地层,岩性为碳质千枚岩、结晶灰岩主要混砂岩。
第四系松散堆积主要包括河流沉积、泥石流沉积和冰碛。河流沉积主要分布在皮条河流域及其支流。花红树沟、龙岩沟、大魏家沟等泥石流沟口有大量的泥石流堆积物。皮岛河向阳坪地区的古冰川谷、郑和上游的古冰川谷中有古冰碛,现代冰川谷中有现代冰碛。
此外,澄江晋宁期闪长岩广泛分布于卧龙地区东北部、花岗闪长岩。西部四姑娘山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出露。
地貌特征
地势: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大地貌片原属四川盆地西缘山区,位于邛崃北部东南麓,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皮条河将保护区从西南向东北分为两个区块,河西北的山峰高耸、山谷很深,大多数山峰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沿着巴郎山到西北边的四姑娘山、以及北部与礼县接壤的山区,海拔5000米左右,构成了天然屏障。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近百座,为中国最高峰-四姑娘山高达6250米,是四川省第二高峰在皮条河的东南部,地势相对平缓除少数山峰外,海拔普遍低于4000米东南部的中和西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在2000米以下,东部的木江坪最低,只有1150米。
河谷形态:受地形影响,保护区内河流总体呈西北向东南流向,河谷多样主要河流:皮条河、耿达河河谷沿挤压断裂带发育,两岸基岩松散,易被侵蚀山谷不断加宽形成宽谷,常发育五级阶地。它的一些支流就像英雄沟、银厂沟等地两岸基岩陡峭,因为河流沿张性断层垂直切割、形成峡谷,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上游河谷沿冰川谷发育,在上部形成'U'山谷状,而下部被河流溶解切割,形成'V'形谷,组合成'形得合谷。该区主要河谷上方的山坡和山坡上有四级剥蚀夷平面,海拔分别为2000米-2200米、2400-2500米、2800-2850米、3000-在3100米处,这些侵蚀面虽然面积不大,但地形平缓,有厚厚的风化残积物,地表有厚厚的黄褐色粉土层,竹林茂密,形成了大部分大熊猫活动的核心区。
山地形态:保护区内海拔4000米以下的山体在流水作用下属于中低山由于受岩性的影响,山体形状多变,由结晶灰岩构成,多形成峰林状山体;由砂岩原板岩组成,形成典型的梳状山体;卧龙因其锯齿状的山脊和长长的脊背而得名。海拔4000-这座5000米长的山是一座寒冷而风化的山,基岩裸露,悬崖众多其下部形成残坡或碎石堆,分布着古代冰川遗迹古代冰桶也分四级,海拔分别为4000-4200米、4350-4450米、4500-4540米、4620-4660米。部分地区冰川退缩后,冰桶内积水成湖,形成海子。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区终年冰雪覆盖、现代冰川作用强烈的极高山是主峰四姑娘山和大光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是一座金字塔形的火堆,位于保护区的西北边缘。
自然资源 编辑本段
保护对象 编辑本段
植物
物种多样性:卧龙自然保护区与四川省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有合作、收集了5000多份植物标本、超过20,000份,近4,000种植物被鉴定;发现10个新种和新变种,记录高等植物217科、814属、1989年有苔藓植物174种,约占四川种类的8.29%蕨类植物有191种,约占中国总种数的8.3%,占四川物种的20.被子植物有1604种,约占总种数的6.6%,四川有18种.98%
珍稀濒危植物:卧龙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45种,其中珙桐属国家一级保护(David teaches )水杉(Metasequoia OIA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二级保护是伯乐树(Boleshu )连香树(Lianxiangshu )光叶珙桐(维基物种davidnvolucrata var. vilmoriniana)香果树(Xiangguoshu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银杏(Ginkgo biloba )胡桃(Juglans sp.四川红杉(Larix mas tersiana)水青树(Shuiqingshu),三级保护的有:黄蓍(root of membranous milk vetch)黄连(China Huanglian )金线槭(kapur)八角莲(味觉障碍 a 版本)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天麻(Gastrodia elata )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扇蕨(meocheiropteris palatopedata)黄薜(Trametes cork )垂枝云杉(Spruce has a short leaf shape)筇竹(Qiongzhu Tumi Dinoda)大叶柳(Salix magnifica)延龄草(延龄草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3)资源植物: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茂密,木材近2000万立方米,药用植物870种是四川药材天麻的重要产地、贝母、水母雪莲、黄芪等名贵药材产量丰富。油料植物80种,淀粉和糖类植物42种,纤维植物60种,单宁植物42种,芳香植物28种此外,卧龙还出产大量食用菌、蕨类苔藓,是美食和野味的一部分。
动物
物种多样性:卧龙自然保护区与华西师范大学生物系珍稀动植物研究所合作,有记录的动物约2200种,其中昆虫约1700种,脊椎动物约437种。有兽类7目23科109种或亚种,占四川种数的50%鸟类隶属于13目43科281种3亚种,占四川鸟类种数的52%爬行动物,1目,5科,21种;两栖动物有2目5科18种;鱼类有3目5科11种。
珍稀濒危动物:卧龙自然保护区以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后代动物,是中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约占全国总数的10%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高等动物有57种,其中大熊猫为一级保护(Giant panda )金钱豹、金丝猴(Golden monkey subfamily)等13种。有二级保护的猕猴、藏酋猴等44种。
发展规划 编辑本段
卧龙自然保护区创建于1963年,占地2万公顷它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1974年3月,面积扩大到20 万公顷。1980年加入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 心脏。1983年7月,省政府和原林业部共同作出决定,将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改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综合管理体制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署办公。
国家和四川省命名卧龙自然保护区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多年来,卧龙自然保护区围绕建设一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目标,坚持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方针特别是对大熊猫的研究取得了突破从1990年到2001年,34只熊猫和51只熊猫幼仔已经人工繁殖成功、这位42岁的老人已经与山东鲁能信义旅游集团签订了开发协议,力争在2005年前实现建设大熊猫生态旅游胜境的目标。在2012年的那个时候,该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人民 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根本改善,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按照中国 ■国情。
设计理念 编辑本段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华大熊猫园”规划设计,生态资源、研究实践、拓展建设、结合长远发展,就地取材、因势利导、顺应自然,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穿过大熊猫的野生驯养区、大熊猫产仔区、大熊猫被放归野外的过渡区、大熊猫野外放归实验区等互动功能区规划设计顺利完成“保护是前提,研究是中心,放生是目的”的指导思想。为提供更优化更自然的物种研究大熊猫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使卧龙真正成为世界上最生态的、最优秀、最先进、最前卫的保护、研究大熊猫中心,进一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领导及相关专家、学者 关注和关心。
在原生态环境下打造大熊猫生态景区,与一般的野生动物园主题公园有显著区别并不是简单的把不同生长环境的动物集中在一个野生动物园或者主题公园喂养;卧龙是大熊猫的诞生地将大熊猫放归野外并进行半野生放养的科学实验,为进一步将人工繁殖的大熊猫放归自然提供了探索性的思路,真正实现了自然生态的原则。通过本项目的规划设计,力求突出卧龙大熊猫资源的地域特色和生态景观的独特性,打造中国生态景区的世界级品牌'熊猫之乡。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