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动植物园    百科词条   

白肩雕

白肩雕(学名:Aquila heliaca)也被称为帝国之鹰,是一种大型猛禽。体长73-84厘米。体羽深褐色,头颈浅色,肩部有明显的白斑,在深褐色的体羽上非常醒目,远远就能看到这是区别于其他雕刻的主要特征。滑翔时,翅膀是直的,滑翔和翱翔时,翅膀不举‘V’字形;同时,飞行时,尾羽紧闭,不展开,所以尾巴显得更窄更长。幼鸟头皮黄褐色,背上有黄褐色斑点,飞行时尾巴常呈扇形展开。

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林区,特别是混交林和阔叶林中,常独自活动。或在空中翱翔,或长时间停留在孤立的树木或岩石以及空旷地带的地面上。主要以啮齿类、野兔、雉鸡、石鸡、鹌鹑、野鸭、中小型哺乳动物和斑鸡等鸟类以此为食。繁殖从摩洛哥西班牙、西非和北非到南欧、东欧向东到贝加尔湖、伊朗东北部、印度北部和中国。在非洲东北部和印度越冬,偶尔到朝鲜和日本。

目录

外形特征 编辑本段

白肩雕

白肩雕从额头到头顶,后脑勺都是深棕色、枕、后颈和头侧为褐色,后颈饰有细密的深褐色羽纹。上体至背、腰部和尾部覆有带紫色光泽的深褐色羽毛,长肩羽为纯白色,形成明显的白色肩斑;尾羽为灰褐色,有不规则的深褐色横斑和条纹,末端有宽阔的黑色斑点。翅膀上覆盖着黑褐色的羽毛,初级飞羽也是黑褐色的内侧外稃基部混有白斑,次级飞羽暗褐色,内侧外稃混有黄白色斑点。下体自颏、喉、胸、腹、两侧和腿上的羽毛为深褐色,尾巴下的羽毛为浅黄褐色,略饰深褐色纵条纹,翅膀下的羽毛和腋窝的羽毛也为深褐色,覆有跗骨羽毛。

幼鸟头、后颈和上背棕褐色,有细棕白色羽纹,下背至上尾覆有浅棕黄色羽,羽缘宽棕褐色,尾土灰棕色,有宽淡黄端斑;飞羽呈深褐色,内侧腔基部有不规则的灰白色横斑,顶端黄白色,翼上有深土褐色羽毛,内侧有略呈淡褐色和棕白色的羽毛,在翼上形成细细的淡水平带,飞行时非常明显。下半身是棕色的,下巴和喉咙比较浅;胸、腹部和侧腹饰有褐色纵条纹,小腹和尾部覆有浅褐色羽毛,翅膀覆有褐色和腋羽,羽缘为褐色。虹膜红褐色,幼鸟深褐色,嘴深褐色,口基铅蓝灰色,蜡膜和趾黄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重量2225克,2900-4000g;体长730-830mm, 787-835mm;嘴峰41-45mm,43-46mm;翅560-600 mm, 614-622mm;尾253-285 mm, 295-342mm;跗蹠89-95mm,93-106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编辑本段

栖息在山区,海拔可达1400米,也见于草原、丘陵、河的沙岸,在山区的阔叶林,和在混交林,草地和丘陵地区的开阔的原野。喜欢生活在开阔的混合林地和林缘地带。冬天我经常去低矮的山和丘陵、森林平原、有时在沙漠中发现的小丛林、草原、沼泽及河谷地带。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迁徙

白肩鹰是我国的候鸟,在新疆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是夏候鸟,在其他地区是冬候鸟和旅鸟。移居和离开中国的时间因地区而异,北京是9月初和11月,辽宁是10月、11月和5月。

习性

常单独活动。或在空中翱翔,或长时间停留在孤立的树木或岩石以及空旷地带的地面上。翱翔时像秃鹰一样缓慢。

食性

主要是旱獭等啮齿动物、野兔、雉鸡、石鸡、鹌鹑、野鸭、中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如斑鸡以爬行动物和动物尸体为食。有时它会攻击狐狸等小型食肉动物。觅食活动主要在白天,多在山谷中、沼泽、开阔的地方如草地和林间空地喂养。除了站在岩石上,觅食的方式、它们除了等待猎物出现在树上或地面上,还经常低空和高空飞行,进行巡逻和捕猎。

繁殖方式 编辑本段

繁殖期4-6月。通常在森林里筑巢的高大松树、在橡树和白杨树上,在有稀疏树的开阔地带;它们经常在孤立的树上和悬崖岩石上筑巢。巢常放在树枝多茂密的树顶,离地高度一般为10-20m,因环境和树木而异,有时低至2m,高至25m。巢呈圆盘状,主要由枯枝组成,内部有细枝、兽毛、枯草茎和草叶。巢的大小通常是直径的1倍-1.5m,高0.5-1.0m。如果繁殖成功,这个窝明年还可以继续使用通常一个鸟巢可以使用很多年,但是每年都需要维修和补充新的鸟巢材料,所以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鸟巢会变得非常大。每窝产卵2-3件,蛋清,70码.1-78.5mm×56.9-62mm。第一枚卵产下后,开始孵化,由雌雄父母轮流进行潜伏期为43-45天。雏鸟晚熟,刚孵出的雏鸟长满白色的羽绒羽毛,由雌雄父母共同抚养55后-筑巢60天后,雏鸟就可以离巢了。

种群现状 编辑本段

繁殖场的影响主要来自山区森林密度的降低和低地大量乡土树种的短缺(例如,非法砍伐树木已经影响到俄罗斯和保加利亚的森林)该物种对人类干扰非常敏感,这意味着其繁殖范围可能会受到中欧人类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限制(2016年)基础设施和人类住区是匈牙利平原30%上述潜在栖息地物种减少的主要原因(2009年)

其他威胁包括栖息地的丧失和改变中小型捕食性物种特别是地松鼠的短缺鸟巢的破坏和非法交易狩猎中毒电线触电和与车辆相撞。2009年阿尔泰地区繁殖季节,平均约有450只白肩兀鹫被电线打死,占该地区总数的25%与农业扩张有关的生境变化威胁着以前分布范围内国家的历史和潜在繁殖地。在中欧,捕食中毒从2006年开始成为第一死因,仅匈牙利10年就有80多个标本。狩猎中毒猎物消耗和其他死亡因素也可能对迁徙路线和越冬区构成威胁。据悉,在俄罗斯阿尔泰地区,有黑色雕塑与它们的巢穴竞争(2009年)

1990年成立的东鹰皇工作组,2006年提出保护行动到亚洲调查(尤其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为了确定白肩兀鹫的繁殖越冬地和迁徙路线,实现有利的林业政策。提高公众意识,参与保护活动。

非法砍伐树木影响了白肩鹰的生存,导致其生活栖息地的丧失和改变,人类的干扰,破坏了鸟 非法贸易的猖獗和农业扩张的威胁。此外,人类的狩猎和其他死亡因素也可能构成它们的迁徙路线和越冬区的威胁。

1994年被评为全球易危物种。不寻常的季节性候鸟,数量仍在下降,濒临灭绝。新疆西北部天山地区的命名亚种繁殖。有时在迁徙过程中发现于东北沿海省份,在青海湖周围越冬、云南西北部、甘肃、陕西、长江中游和福建广东。每年有少量去香港。见“大本湖自然保护区”中国各地发现白肩秃鹫的记录显示,1994年,在6个地点共发现11只秃鹫。深圳湾东侧双子鲤鱼山有7只白肩秃鹫。2005年,兴凯湖候鸟简要报告记载,发现两只白肩秃鹫。2011年5月,河北邢台的钓友在朱庄水库附近的树林里发现了一只中毒且病危的白肩雕,经治疗康复后,将其送往邢台动物园。2013年9月,北京市门头沟区东灵山景区发现一女一男两尊白肩雕塑。2023年4月,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肩雕塑。

保护级别 编辑本段

包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第三版.1——脆弱(VU)

《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二所列濒危物种。

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包含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物种中。

2021年2月1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白肩雕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蛇鹫    下一篇 尖尾雨燕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