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发明协会会士,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第六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社会活动 编辑本段
1978年10月,袁隆平晋升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1979年4月,袁隆平出席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科研会议,会上宣读他用英文写的《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的论文并即席答辩,与会者一致公认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1980年5月,袁隆平应美国邀请赴美进行杂交稻制种技术指导,10月,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与合作研究。
1982年至1986年,袁隆平每年去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1~3次进行合作研究。
1983年8月,袁隆平第二次应美国邀请赴美国考察杂交稻试种情况并进行技术指导。
1985年,袁隆平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袁隆平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1986年,袁隆平培育成杂交早稻新组合威优49。4月,袁隆平应邀出席在意大利米兰附近召开的“利用无融合生殖进行作物改良的潜力”国际学术讨论会。10月,世界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长沙召开,袁隆平在会上作了《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现状》的专题学术报告,并提出了今后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设想,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赞同,并写进了会议文件。
1989年9月25日至10月3日,袁隆平应邀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参加国庆40周年观礼活动。
1991年8月14日至8月22日,袁隆平应日本学会邀请,赴日本作两系杂交稻研究新进展学术报告。9月29日至10月10日,袁隆平在美国参加洛克菲勒基金年会。
1992年1月13日至1月15日,袁隆平出席并主持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国际水稻无融合生殖会议。4月20日至4月27日,袁隆平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第二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7月28日至8月4日,袁隆平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赴印度作杂交水稻方面的学术报告。10月22日至11月13日,袁隆平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以首席顾问身份赴印度指导杂交水稻技术3星期。
1993年4月10日至4月22日,袁隆平赴美国布朗大学出席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仪式,夫人邓哲应邀陪同前往。5月19日,袁隆平受聘为湖南省留学人员联谊会顾问。5月20日,袁隆平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博士生指导教师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11月17日至12月10日,袁隆平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第三次赴印度传授杂交水稻技术。12月30日,袁隆平撰写《对大面积推广玉米稻要持慎重态度》一文,由湖南省农业厅以湘农函(1993)种字113号转发,对于稳定湖南粮食产量起到重大作用。
1994年2月28日至3月12日,袁隆平赴美国休斯敦与美国水稻技术公司草签合作开发两系杂交稻协议。5月14日,袁隆平赴印度尼西亚参加洛克菲勒基金会年会。9月23日至9月25日,袁隆平在湖南长沙主持中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组长碰头会。
1995年2月,袁隆平赴美水稻技术公司参加学术年会。
1996年7月,袁隆平出席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的“863”计划重大技术项目复审会议。8月,袁隆平出席在四川省双流县举行的两系杂交稻现场会。9月11日,袁隆平出席由中宣部与中华中国总工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的中国科技十杰表彰大会,发表题为《攀登杂交水稻研究新高峰,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是我的毕生追求》的演讲。10月18日,袁隆平出席由何粱何利基金会在北京举办的学术报告会,作《从杂交稻育种领域看粮食增产潜力,中国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的学术报告。11月,袁隆平出席在杭州举行的东亚地区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作学术报告;参加在印度举行的“第三届杂交水稻国际会议”。12月,袁隆平出席姜春云副总理主持召开的农业专家座谈会,共商农业丰收大计。
1997年1月,袁隆平出席由农业部召开的五省五大作物工作会议。3月,袁隆平赴美国休斯敦出席水稻技术公司年会,应邀赴缅甸指导杂交水稻生产。4月,袁隆平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国际种业学术讨论会”;在安徽农科院举办的“863”计划1997年两系杂交(粳)稻技术培训班上讲课。9月,袁隆平在长沙出席并主持“农作物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了题为《农作物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前景》的学术报告。11月,袁隆平参加在武汉召开的“863”计划生物领域农业专题年会;在《杂交水稻》第6期上发表《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重要论文。
1998年8月,袁隆平应邀赴北戴河休假期间,向朱镕基总理呈送“申请总理基金专项支持超级杂交水稻选育”的报告,得到高度重视。9月,袁隆平应邀赴埃及参加第十九届水稻国际委员会会议;接受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主持人杨澜采访。10月,袁隆平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水稻分子生物学会议”。11月,袁隆平出席在广西北海举行的“863”计划生物领域“九五”计划课题年度报告会议。
1998年12月,袁隆平出席在广东肇庆举行的“863”计划“超级杂交稻”项目会议。
1999年4月底,袁隆平出席由中国总工会、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五一”晚会,并作为嘉宾登台向中国观众致意。6月,袁隆平赴浙江武义主持“两系杂交稻”现场会;“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12月,袁隆平出席由中宣部、科技部、人事部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中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荣获“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金质奖章,发表题为《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演讲。袁隆平出席在深圳举行的“863”计划生物领域农业专题1999年年会。
2000年3月底至4月初,袁隆平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参加水稻科研会议,宣读《超级杂交稻育种》论文,并对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设在菲律宾的杂交稻试种基地进行现场考察;7月5日至7月7日,袁隆平赴安徽安庆主持召开中国两系优质杂交早稻示范现场会。8月25日、9月10日在湖南郴州主持中国超级杂交稻现场验收会,超级稻第一期目标达标。同年袁隆平主持的国家“863”计划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项目通过科技部的验收。
2001年5月,袁隆平分别赴越南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主持的“在亚洲加快大规模杂交水稻发展的政策支持会议”,孟加拉参加国际水稻所及亚洲发展银行杂交水稻项目的第四次技术委员会会议。7月,袁隆平赴香港中文大学考察并作学术报告。12月,袁隆平经国家主席江泽民推荐,袁隆平院士赴委内瑞拉考察推广杂交水稻的可能性与前景。
2002年1月,袁隆平出席第二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颁奖。7月,袁隆平分别赴香港参加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的生物技术及作物改良会议;袁隆平赴泰国曼谷参加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持的“第二十次国际水稻委员会会议。
2003年3月,袁隆平赴乌拉圭参加学术会议,并作“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发展”学术报告。
2005年,袁隆平指导团队研究人员通过穗茎注射法,将外缘基因组导入了杂交水稻亲本品系。这项成果发表在《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6卷第3期上。10月19日上午,袁隆平应外交部邀请,袁隆平在外交部第四期大使参赞学习班上作有关杂交水稻的报告。
2006年9月20日至21日,袁隆平院士出席由中宣部、中国伦理学会、湖南省委宣传部、长沙市委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并发言。
2006年,袁隆平指导团队研究人员在《中国科学》(C辑 生命科学)36卷第4期上发表文章,公布通过基因枪将抗真菌病的基因导入到杂交稻中,获得了抗稻瘟病的材料。
2007年3月16日,袁隆平赴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参加“杰出学人到访”活动,并作学术报告。4月27日至5月7日,袁隆平赴美国华盛顿参加美国科学院年会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顺访休斯敦美国水稻技术公司和旧金山孟德尔公司。
2008年6月袁隆平担任中国08北京奥运会湖南省第一棒火炬手。
2009年8月28日,袁隆平回母校西南大学进行学术演讲。
2011年1月,袁隆平评为《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杰出代表人物之一。9月19日,袁隆平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
2015年9月,袁隆平卸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一职。
2017年7月,袁隆平担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
2017年10月10日,袁隆平返回母校西南大学颁发首届西南大学袁隆平奖助学金,主要奖励农业学科相关的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评审,10名农科类学生分获首届袁隆平奖学金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获奖学生中包括5位博士、2位硕士和3位本科学生。
2018年5月,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
2019年5月30日,袁隆平院士团队与赵春江院士团队联合,在青岛市城阳区建立院士工作站,在中国盐碱地改造与智慧农业相结合领域开展研究。2019年7月,任袁隆平国际高端农业人才培养中心理事会主席。9月16日上午,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会场,分享自己的人生体会。袁隆平谈及成功的‘秘诀’体会,用八个字概括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就是力量,是创新的基础,同学们要打好基础,开阔视野,掌握最新发展动态;汗水是要能吃苦,任何一个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和苦干;灵感就是思想火花,是知识、经验、思索和追求综合在一起升华的产物;机遇就是要做一名“有心人”,要学会用哲学的思维看问题,透过偶然性的表面现象,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坚持做到这几点,才能突破障碍,实现梦想。10月9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揭牌。袁隆平院士出席了工作站揭牌仪式。12月18日,袁隆平受聘为广东海洋大学特聘院士。
2020年5月19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袁隆平受聘担任首批推广大使。 9月28日上午,受聘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11月5日,袁隆平院士接受隆平水稻博物馆颁发的聘书,受聘任隆平水稻博物馆名誉馆长。
主要成就 编辑本段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
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同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中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近年的种植面积为6000亩左右。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独创,它的成功是作物育种上的重大突破,再次体现了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继续使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
1997年,袁隆平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技术路线,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这是一道世界级难题,通过攻关研究,2000年已实现了第一期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的指标,比现有高产杂交稻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尤其1999年在云南永胜还创造了亩产高达1137.5公斤的高产新纪录,第一期超级杂交稻的推广面积为3000万亩。
2001年以来,袁隆平指导选育成大面积示范亩产800公斤、米质优良的第二代超级杂交稻,并于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第二期超级稻目标。第二期超级杂交稻于2006年开始推广。
2011年种植面积达800万亩,在大面积生产上比第一期超级稻高50公斤/亩以上。袁隆平仍不满足,进一步提出了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攻关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每亩900公斤目标,经过努力,2011、2012年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攻关百亩示范分别达亩产926.6公斤、917.7公斤,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实现。
2013年,启动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9月29日,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实现百亩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2006年,袁隆平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
2007年率先在湖南20个县启动实施,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计划在中国推广6000万亩,产出8000万亩的粮食,等于增加了2000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3000多万人。
到2012年,“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扩大到在50个县市区实施,面积为882.2万亩,增产稻谷达9.62亿公斤。截至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新的贡献。
2013年9月29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实,经农业部测产验收,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2016年11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测产验收专家、以及相关技术专家来到兴宁,对华南双季稻年亩产三千斤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进行测产验收。现场实割测得晚稻平均亩产705.68公斤(干谷)。同样该攻关模式,2016年7月20日在兴宁经过专家组实割测得早稻平均亩产832.1公斤,加上本次实割产量,实现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37.78公斤,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
2020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的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了亩产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晚稻品种“叁优一号”911.7公斤,超过了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比数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次测产充分展示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更加契合实际生产的特点,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是第三代杂交水稻相比前两代普遍具备的优势,这也是这次测产在极端天气的不利条件下,还能够突破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关键原因。”(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
2021年5月9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基地,袁隆平院士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随机选取了3块田,进行全田机收测产,经称重、测水分、量面积、除杂等程序后按照超级稻测产公式计算,最终平均亩产1004.83公斤。
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袁隆平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学生有邓华凤研究员,黄培劲。
1980年5月,袁隆平应美国邀请赴美进行杂交稻制种技术指导。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同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举办杂交稻技术国际培训班,袁隆平作为主讲人给来自10多个国家的专家讲授杂交水稻方面的主要课程。翌年9月,又连续举办第二期。10月,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与合作研究。2003年,袁隆平指导博士生开展远缘物种基因组DNA导入水稻的研究,将一批外源DNA转基因进入水稻。
1、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4、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如1989年在两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他提出了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指标和选育的技术策略,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后来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术,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成功并推广应用。他1987年起担任“863”项目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专题责任专家,主持中国性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比同熟期三系杂交稻增产5%~10% 。
5、袁隆平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1997年,袁隆平又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已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分别实现中国超级稻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2013年,他启动了百亩示范片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计划到2020年前实现目标。同时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促进科技成果的生产应用。自2007年以来取得巨大的增产、增收效应,中国已有7个省市实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参加的县(市、区)由20个增加至2012年50个,面积达882万亩。截至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新的贡献。
获得荣誉 编辑本段
时间 | 奖项全称 |
2020-12-21 | “华人榜·终身成就奖” |
2020-12-18 | |
2020-11-28 | 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
2020-11-16 | 麦哲伦海峡奖 |
2020-11-16 | 中智建交50周年纪念奖章 |
2020-11 | 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提名) |
2020 | 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
2019-10-16 | 新京报大国匠心致敬礼团队 |
2019-09 | “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
2019-09 | 共和国勋章 |
2018-12-18 | 改革先锋 |
2018-11 | 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
2004 | 袁隆平获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十大人物之一 |
2002 | 袁隆平荣膺“科学中国人(2002)年度人物”称号 |
1997-08 | 获国际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杰出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
1989 | 被评为中国先进工作者 |
1984 | 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
1979-12 | 国务院授予袁隆平中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与中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