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杰
乔杰,女,汉族,1964年1月02日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总编,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从事妇产及生殖健康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
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9月8日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主要成就 编辑本段
以生殖调控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不孕症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新技术的研发为核心,在揭示人类配子/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发育过程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规律、创建新型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和提高疑难不孕患者治疗成功率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1.建立人类精卵遗传图谱及早期胚胎、原始生殖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和甲基化图谱,明确调节胚胎发育关键基因;
2.发现炎症因子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导致不孕新机制,创立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和治疗新方法,改进卵母细胞及胚胎冻存技术,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
科研项目 编辑本段
科技部973计划首席:雌性生育力维持调节机制研究及生殖资源库建立。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及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应用代谢组学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女性生殖细胞发育与生殖遗传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卵泡体内及体外生长发育的基因表达谱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HR和EGFR信号传导通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发育障碍中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PCOS患者脂代谢异常的相关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PCOS患者发病的遗传机制的DNA微阵列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遗传机制的探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Leptin与PCOS发病相关关系的研究。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相关研究。
卫生部中国不孕不育流行病学调研项目。
卫生部公益项目:辅助生育技术诊疗常规和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应用。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联合攻关项目:北京市已婚育龄妇女生育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卫生部科教司项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修订。
北京市管理专项基金:北京市辅助生育技术管理规范的制定。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CD36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不同疾病状态蛋白表达异常的相关研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PCOS不同疾病状态表达异常的相关研究。
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基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医学优先发展领域:利用小鼠模型及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评价磷酸二酯酶(PDE)3抑制剂作为潜在避孕药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的研究。
台大医学院合作建设项目:建立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多能型干细胞系及雌性生殖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1.科技部973计划首席:雌性生育力维持调节机制研究及生殖资源库建立。
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及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3.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应用代谢组学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女性生殖细胞发育与生殖遗传疾病。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卵泡体内及体外生长发育的基因表达谱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HR和EGFR信号传导通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发育障碍中的研究。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PCOS患者脂代谢异常的相关研究。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PCOS患者发病的遗传机制的DNA微阵列研究。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遗传机制的探讨。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Leptin与PCOS发病相关关系的研究。
11.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相关研究。
12.卫生部中国不孕不育流行病学调研项目。
13.卫生部公益项目:辅助生育技术诊疗常规和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应用。
14.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联合攻关项目:北京市已婚育龄妇女生育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15.卫生部科教司项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修订。
16.北京市管理专项基金:北京市辅助生育技术管理规范的制定。
17.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CD36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18.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不同疾病状态蛋白表达异常的相关研究。
19.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
20.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PCOS不同疾病状态表达异常的相关研究。
21.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基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2.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医学优先发展领域:利用小鼠模型及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评价磷酸二酯酶(PDE)3抑制剂作为潜在避孕药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2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的研究。
主编出版《生殖医学临床诊疗常规》《生殖内分泌疾病诊断与治疗》《新编妇产科实习医生手册》《生殖医学微创手术学》《实用生殖医学》《生殖工程学》《妇产科教学案例选编》等书籍。
文章目录
1. Qiao J, Yeung WSB, Yao YQ, Ho PC. The effects of follicular fluid from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ndications for IVF treatment on the binding of human spermatozoa to the zona pellucida. Hum Reprod (1998), 13(1)128-131.
2. Zhen XM, Qiao J*, Li R, Wang LN, Liu P.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poor ovarian response in in-vitro-fertilization embryo-transfer among Chinese couples. J Assist Reprod Genet (2008), 25:17-22.
3. Wang L, Qiao J*, Liu P, Lian Y. Effect of 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cycles on clinical outcomes of frozen thawed embryo transfer in Chinese women. J Assist Reprod Genet (2008), 25:229-233.
4. Qiao J*, Wang L, Li R, Zhang X. Microarray evaluation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in Chinese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Reprod Biomed Online (2008), 17: 425-435.
5. Ma C, Qiao J*, Liu P, Chen G. Ovarian suppression treatment prior to 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n Chinese women with stage III or IV endometriosis.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8), 100:167-70.
6. Li R, Qiao J*, Wang L, Zhen X, Lu Y. Serum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 on day of HCG administration and IVF outcome. Reprod Biomed Online (2008), 16:627-631.
7. Li HZ. Chen XN, Qiao J*. Letrozole as primary therapy for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in young women.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8), 100:10-12.
8. Yan LY, Qiao J*, Chen Y, Huang J, Liu P, Sun QY.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o human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Fertil Steril (2009), 92: 1492-1495.
9. Chen Y, Zhao S, Qiao J*, Liu P, Lian Y, Zheng X. Expression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5 in human oocyte and cumulus granulosa cells primed with recombinant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ollowed by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Fertil Steril (2009), 92:2045-2046.
10. Chen Y, Qiao J*, Yan LY, Huang S, Zhao PL, Yan J. Selective impairment in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orylation: comparisons with the hyperandrogenic and the hyperinsulinemic rats. Fertil Steril (2009), 92:1447-1455.
11. Han C, Zhang Q, Ma R, Xie L, Qiu T, Wang L, Mitchelson K, Wang J, Huang G*, Qiao J*, Cheng J. Integration of single oocyte trapp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culture in a microwell-structured microfluidic device. Lab Chip (2010), 10, 2848-54.
12. Huang S, Qiao J*, Li R, Wang L, Li M. Can serum apolipoprotein C-I demonstrate metabolic abnormality early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Fertil Steril (2010), 94(1):205-210.
13. Qiao J*, Chen Y, Yan LY, Yan J, Liu P, Sun QY. Changes in histone methylation during human oocyte maturation and IVF- or ICSI-derived embryo development. Fertil Steril (2010), 93: 1628-36.
14. Zhao SY, Qiao J*, Chen YJ, Liu P, Li J, Yan J. Expression of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 and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5 in oocytes and cumulus granulosa cells of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Fertil Steril (2010), 94:261-267.
15. Yang Y, Qiao J*, Tang RX, Li MZ. Genotype and haplotype determination of interleukin (IL) 1 beta (g. -511C>T and g. +3954C>T) and IL-1RN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Fertil Steril (2010), 94:384-386
16. Ma CH, Yan LY, Qiao J*, Sha W, Li L, Chen Y, Sun QY. Effect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on porcine oocyte meiosis progression, spindle organization, and chromosome alignment. Fertil Steril (2010), 93:920-926.
17. Lin SL, Yan LY, Zhang XT, Yuan J, Li M, Qiao J*, Wang ZY, Sun QY. ER-alpha36, a variant of ER-alpha, promotes tamoxifen agonist action in endometrial cancer cells via the MAPK/ERK and PI3K/Akt pathways. Plos One (2010), 5:e9013.
18. Chi H, Qiao J*, Li H, Liu P, Ma C. Double measurements of serum HCG concentration and its ratio may predict IVF outcome. Reprod Biomed Online (2010), 20:504-509.
19. Yan LY, Yan J, Qiao J*, Zhao PL, Liu P. Effects of oocyte vitrification on histone modifications. Reprod Fertile Dev (2010), 22:920-925.
20. Zhang Q, Bai Q, Yuan Y, Liu P, Qiao J*. Assessment of seminal estradiol and testosterone levels as predictors of human spermatogenesis. J Androl (2010), 31:215-220.
21. Zhao W, Qiao J*, Zhang Q, Zhao Y, Chen Q. Levels of antiangiogenic factors in preeclamptic pregnancies. Growth Factors (2010), 28:293-298.
22. Yang Y, Qiao J*, Li MZ. Association of polymorphisms of interleukin-18 gene promoter regio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Chinese population. Reprod Biol Endocrinol (2010), 8:125.
23. Wang L, Qiao J*, Li R, Zhen X, Liu Z. Role of endometrial blood flow assessment with color Doppler energy in predicting pregnancy outcome of IVF-ET cycles. Reprod Biol Endocrinol (2010), 8:122.
24. Zhen X, Qiao J*, Ma C, Fan Y, Liu, P. Intraperitoneal bleeding following transvaginal oocyte retrieval.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10), 108:31-34.
25. Zhao YY, Xiong GW, Ma CH, Wei Y, Wang LN, Qiao J*. Application of fetoscopy in the management of monochorionic multiple pregnancies. Chin Med J (Engl) (2010), 123:105-107.
26. Ma CH, Yang S, Qiao J*, Yang Y, Liu P. Evaluation of the tissue damage of porcine ovaries after bipolar drilling under 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an in vitro experiment. Gynecol Endocrinol (2010), 26(7):549-553.
27. Yan J, Suzuki J, Yu X, Kan FW, Qiao J*, Chian RC. Cryo-survival, fertilization and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vitrified oocytes derived from mice of different reproductive age. J Assist Reprod Genet (2010), 27:605-611.
28. Ma YM, Li R, Qiao J*, Zhang XW, Wang SY, Zhang QF, Li L, Tu BB, Zhang X.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menstrual cycle and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community and hospital populations. Chin Med J (Engl) (2010), 123:2185-2189.
29. Li HZ, Qiao J*, Chi HB, Chen XN, Liu P, Ma CH. Comparison of the major malformation rate of children conceived from cryopreserved embryos and fresh embryos. Chin Med J (Engl) (2010), 123:1893-1897.
30. Li H, Qiao J*, Guo H. 17-alpha-hydroxylase deficiency: a case report with clin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is. Gynecol Endocrinol (2010), 26(7):521-523.
31. Huang XW, Qiao J*, Xia EL, Ma YM, Wang Y. Effect of interval after surgery o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IV endometriosis. Chin Med J (Engl) (2010) 123(16):2176-2180.
32. Yu Y, Yan J, Liu ZC, Yan LY, Li M, Zhou Q, Qiao J*. Optimal timing of oocyte matur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pindle assembly and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of in vitro matured human oocytes. Fertil Steril (2011), 96:73-78
社会任职 编辑本段
曾任国际生育学会联合会科学委员会(IFFS)董事会成员兼地方理事会主席、全球华人生殖医学联合会主席、美国生殖医学会GCARM & ChSIG (GCARM &ChSIG of ASRM)主席,现任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
现任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女医师协会会长、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中科院动物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生育学会联合会科学委员会(IFFS)董事会成员兼地方理事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生殖健康和中西医研究所所长、国家妇产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世界高雄激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学会(AE-PCOS)委员、教育部辅助生殖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北京生殖内分泌和辅助生殖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主任。
同时担任《NEJM医学前沿》顾问、《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中文版)》主编、《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主编、《生殖与避孕杂志》主编、《Journal of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编委、《Journal of Seminars in Reproductive Medicine》编委、《亚洲男科杂志》编委。
2021年5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获得荣誉 编辑本段
1998年获北京市北京高校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2000年获北京市北京高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2002年获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
2007年荣获“北京市医德楷模”称号。
2008年获得教育部高校科学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奖”。
2010年入选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同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党员”
2011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与技术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管理优秀奖、CMB杰出教授奖。
2013年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第十四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吴杨奖)、2013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师”。
2015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八届中华人口奖科学技术奖。
2016年获全国杰出科技人才、中国医院协会优秀医院院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医学科学家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7年获得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优秀学科带头人、中源协和生命医学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8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2020年9月8日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