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伯克回国后,重新展现对华强硬,德意志的骨气,真不如法兰西
最近北京的外交场合不可谓不热闹,各国政要争先恐后访华,除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女士,多数政要都能高高兴兴地来,满心欢喜地回。巴西总统卢拉,就差把狂喜二字写在了脸上。当然,欲访华而不得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比较郁闷了,这个我们有机会再聊。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刚结束访华行程不久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这位曾当过蹦床运动员的外交部长,曾因要求普京“360度”改变立场被梅德韦杰夫揶揄为“几何大师”,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更是嘲笑她“不了解学校里的数学课程”。
就是这样一位不成熟的政客,居然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德国外交部长,不知九泉之下的德国宰相俾斯麦看到近两年德国政坛的种种闹剧,会作何感想。
书归正传,业务能力不成熟的德国外长结束访华行程,参加完G7外长会,总算是回到了德国。在国外丑态百出的她,站上德国议会讲台,又来了精神。贝尔伯克把中方对她的善意和理解抛诸脑后,连珠炮一般地说出,自己访华的部分细节“令人震惊”、“中国变得更有侵略性”、“是欧盟的一个系统性竞争对手”等等。好像不对中国说几句狠话,就对不起自己花13.7万欧元请的私人化妆师。其实贝尔伯克也好、冯德莱恩也好,这些西方政客不成熟的言论,除了当成笑料来看,也值得深思,德国这样一个大国,他们的外交政策是怎样一步一步被美国带到沟里的,以至于外长的对外发言好像美国国务卿的复读机。
很多朋友可能会将其归因于西方民主制度的缺点,导致许多缺乏行政能力和经验的人堂而皇之地担任重要职务。但其实根源,还在于作为欧洲经济领头羊的德国,从内政到外交,都缺乏应有的自主性。二战之后,德国一方面作为战败国,受到了被盟国分割占领的“礼遇”,另一方面被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进行深度渗透,德国领土上至今仍有美国驻军。军事上缺乏自主权的国家在政治上想拥有自主权无疑是一种奢望。
看看同样有美国驻军的韩国,前阵子不就捏着鼻子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日本二战时强征韩国劳工的“第三方赔偿”方案吗?尹锡悦还疯狂到说要军援乌克兰,在台海问题上大放厥词,尽管这样的国家,可能靠着美国的扶持实现经济上的飞跃,但在涉及本国重大前途命运的问题上却往往身不由己。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上半叶叱诧风云的德意志,在二战战败后仿佛就迷失了自己,从西方文明中独特的一股力量,泯然成为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下的一个族群,“西方人”、“白人”的认同,逐渐压过了“德意志民族”的认同。和二战后发展出戴高乐主义,经常涌现出敢于追求独立自主政策的领导人的法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然,近代早期的德意志,其实在欧洲国家中也并不是特别出众,甚至在很长时间里被戏称为“欧洲的种马场”。但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一系列杰出政治家的引领下,德意志民族摆脱了四分五裂的命运,一跃成为欧洲大陆上与法国分庭抗礼的强国。只可惜两次世界大战,又打断了德国的脊梁,如果说经济上的繁荣,是西方体系下的发展红利和德国人民聪明才智换来的,那在政治上人才的逐渐凋零,恐怕预示着历史上,属于这个国家的辉煌,终将成为遥远的回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