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中国农大”(CAU),坐落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和北京市共建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中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化农业专科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平原省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于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22年学校及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等九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设有18个学院、1个实体教学单位和1个直属系;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有1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0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有专任教师2041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770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996人;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1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80个本科专业,1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3932名,第二学士学位学生669名;全日制研究生11843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404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4439名;非全日制在籍研究生835名;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60名。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前身溯源
北京农业大学
三大源头
一、北京大学农学院
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2月6日,京师大学堂设立农科学部。
民国元年(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农科大学为学校分科大学之一。
民国三年(1914年)3月,农科大学改为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归教育部管辖。
民国十二年(1923年)3月,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改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
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学校更名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农科。
民国十七年(1928年)11月,北京农业大学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北平大学农学院改为西安林大农学院;同年12月,北平伪临时政府合并北京大学、北平大学成立“国立北京大学”,设有农学院。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西安联大改为西北联合大学,临大农学院改为西北联大农学院。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20日,农学院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建立国立西北农学院。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教育部特设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将原日伪“北大”农学院编为第四分班。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7月,临大补习班结束,第四分班并入北大农学院。
1949年7月,辅仁大学农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农学院。
二、清华大学农学院
民国十年(1921年),清华学校开设农业课程并成立农科。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秋,建立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春,清华大学农学院在长沙筹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增设植物生理组。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农业研究所改为清华大学农学院;同年9月30日,农学院迁入原土木工程专科学校。
三、华北大学农学院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5月,延安自然科学研究所成立;同年12月,研究所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并具有高等学校性质。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自然科学院设物理、化学、地矿、生物四系;同年9月1日,正式上课。
民国三十年(1941年),自然科学院直属中央文委领导。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自然科学院等合并为延安大学,归边区政府领导,为独立学院。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生物系改为农业系。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延安大学农业系并入北方大学,成立北方大学农学院。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原北方大学农学院改为华北大学农学院。
合并发展
1949年9月,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
1950年4月8日,学校正式命名为北京农业大学。
1954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所重点院校之一。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北京农业大学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四大前身
一、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
1948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在冀衡农场举办拖拉机训练班。
1950年4月1日,在训练班的基础上创立中央农业部双桥机耕学校。
二、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
1949年12月,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成立。
三、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
1949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成立,设农业机械系。
1951年秋,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开始与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联合办学。
四、平原农学院
1951年7月,平原农学院成立,设农学、畜牧兽医、森林三个系和棉花专科班。
合并发展
1952年10月15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成立。
1953年1月,平原农学院部分干部、教师和学生共约100人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同年7月,学校改名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同年,学校农学系农学专业并入东北农学院。
1954年,学校改由教育部领导。
1957年,学校属农业部领导。
1959年秋,农业部拖拉机站干部学院并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1960年,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
1965年,学校改属八机部领导。
1970年,学校搬迁至四川省重庆市,其间,校名改为四川农机学院、重庆农机学院、华北农业机械化学院。
1979年,学校搬回原址,恢复校名,归属农业机械部。
1982年4月,学校改属农牧渔业部。
1985年10月,学校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合并发展
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
1998年,学校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高校。
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与烟台市人民政府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合作建设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
2004年,学校被列入国家“985工程”高校。
2006年,入选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9月,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5年,学校成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学校获评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1月,学校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8月,中国农业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月17日,加入圆明园研究高校联盟;同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1月6日,倡议发起的“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成立。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9月,被认定为“2021年度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12月,中国农业大学牵头成立全国乡村振兴高校联盟。
2022年2月14日,学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9月3日,中国农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揭牌仪式在东区举行。
办学条件 编辑本段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共有18个学院、1个实体教学单位和1个直属系,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有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80个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 | 本科专业 |
中国农业大学试验班 | 理科试验班(生命科学)、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 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科学 |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园艺、园林 |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植物保护 |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资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气象学、生态学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动物科学 |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 | 草业科学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动物医学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工程 |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 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土木工程 |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 |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 |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农村区域发展、社会学、法学、传播学和英语 |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教学部 | - |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 | - |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 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土地整治工程 |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营养与健康研究院) | - |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 水产养殖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 |
中国农业大学强基班 | 生物科学、生物育种科学(含植物育种、动物育种)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相关资料。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2041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770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996人。专任研究生导师178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03人、硕士生导师579人。聘期内兼职研究生第一导师20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9人、硕士生导师107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3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0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个。聘请了包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NA之父”JamesWatson和中国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内的一批中国国内外学者担任名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专职院士:石元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李季伦(中国科学院)、吴常信(中国科学院)、陈文新(中国科学院)、武维华(中国科学院)、汪懋华(中国工程院)、戴景瑞(中国工程院)、李德发(中国工程院)、张福锁(中国工程院)、康绍忠(中国工程院)、任发政(中国工程院)、沈建忠(中国工程院)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芳(2012年)、朱鸿亮(2016年)、杨绍青(2018年)等
“国家特支计划”入选者:赖锦盛(2013年)、王军军(2013年)、杨富裕(2014年)、刘庆昌(2014年)、王鹏(2015年)、陈龙健(2015年)、姚颖垠(2015年)等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沈建忠(2006年)、陆雅海(2006年)、谯仕彦(2006年)、郭岩(2013年)、孙传清(2013年)、杨汉春(2013年)等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赖锦盛(2014年)、杨淑华(2014年)、郭岩(2014年)、李胜利(2014年)、杨汉春(2014年)、毛恩荣(2014年)、滕光辉(2014年)、叶敬忠(2014年)、王璞(2018年)、李天忠(2018年)、赵要风(2018年)、张英俊(2018年)、郭顺堂(2018年)、江正强(2018年)、杨敏丽(2018年)等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市精品课程25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0门、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农业水利工程、资源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动物医学、土地资源管理、金融学、社会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质量与安全、种子科学与工程、农村区域发展
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动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农村区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环境科学类、化学、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生物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植物生产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农业生命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兽医免疫学、普通昆虫学、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设施农业工程工艺、草地学、家畜繁殖学、兽医外科学、土壤学、兽医寄生虫学、农业推广学、植物生物学、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中兽医学、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等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画法几何与技术制图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快速入门与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计算机图形学、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信息安全概论、食品营养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植物生物学、设施农业工程工艺、草地学、动物解剖学、家畜繁殖学、动物遗传学、普通遗传学、普通昆虫学、作物育种学、农业经济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食品与健康(1~4讲)等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与农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机械与农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水利与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化学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0个):农学、动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农业建筑与能源工程、动物医学、农业水利工程、农林经济管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园艺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地理信息科学、生物技术、机械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会计学等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植物保护、动物医学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北京市精品课程(25门):土地利用规划、流体力学、普通化学及实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物化学、普通昆虫学、家畜繁殖学、植物营养学、设施园艺学、食品化学、农业微生物、管理学、农业项目投资评估、土壤学、作物育种学、农业推广学、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微生物生物学、发酵工程、动物系统解剖学、植物生物学、机械制造工程学、农业经济学、《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
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0个):生物化学、植物学A、大学物理实验、设施园艺学、程序设计、动物解剖学、微观经济学、植物育种原理、高等数学(A)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水利与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等
学生成绩
2021年3月学校本科生共发表高水平论文491489篇,其中SCI158160篇,EI3933篇,CPCI2篇,CSCD3339篇;学生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50210项,其中发明专利1720项,实用新型专利74102项,外观设计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5784项;学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级别学科竞赛27403729项;学校研究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7项;省部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5项。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国国内外高水平论文338篇;本科生申请获批专利127项,软件著作权102项;本科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494项,30多支学生创业团队获得北京市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学校研究生教育成果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研究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7项;省部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32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16项。
教学成果
2019年至2020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项;学校教师主持建设的国家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35项,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6项。
2020年至2021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项;学校教师主持建设的国家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47项,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5项。
中国农业大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 ||
成果名称 | 等级 | 年度 |
在“教学-科研-推广”中建立农科实践教学体系 | 国家特等 | 1989年 |
《蔬菜采后生理学》等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 国家二等 | 1993年 |
“教学、生产、实验”三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 | 国家二等 | 1997年 |
植物形态解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 | 国家二等 | |
创建两段式培养模式和三平台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农业本科人才 | 国家一等 | 2001年 |
普通高等农林院校教学工作评价研究与实践 | 国家二等 | |
农业工程大类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二等 | 2005年 |
农林科“双基”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二等 | |
创建‘两体系、三层次、模块化’教学体系培养植物生产类本科创新人才 | 国家二等 | 2009年 |
构建国际化教育教学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 国家二等 | |
突出农工交融的农业院校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8年 |
农业现代化创新领军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相关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1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机械工程、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社会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金融、国际商务、保险、法律、农艺与种业、兽医、风景园林、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工程管理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农业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果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农业经济管理
北京市重点学科(交叉学科):农村发展管理
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动物学、生态学、水文学与水资源、蔬菜学、土地资源管理
202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2020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其中中国农业大学增列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土地科学与技术;12月,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国农业大学的酿酒工程、城乡规划、金融学、法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会计学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之中。
2022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中国农业大学共有1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科评估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农业大学有6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的学科数量在中国高校中排名第六位。
截至2019年12月,在ESI学科评价指标中,学校的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和药理学与毒理学10个学科和所有学科论文总引用量进入了全球前1%;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学校农学与林学学科进入世界前10,成为中国大陆高校进入前10名的4个学科之一。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序号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位次百分位 |
1 | 0828 | 农业工程 | A+ | 前2%或前2名 |
2 | 0832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A+ | 前2%或前2名 |
3 | 0901 | 作物学 | A+ | 前2%或前2名 |
4 | 0905 | 畜牧学 | A+ | 前2%或前2名 |
5 | 0906 | 兽医学 | A+ | 前2%或前2名 |
6 | 0909 | 草学 | A+ | 前2%或前2名 |
7 | 0710 | 生物学 | A | 2%~5% |
8 | 0903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A- | 5%~10% |
9 | 0904 | 植物保护 | A- | 5%~10% |
10 | 0713 | 生态学 | B+ | 10%~20% |
11 | 0815 | 水利工程 | B+ | 10%~20% |
12 | 0902 | 园艺学 | B+ | 10%~20% |
13 | 1203 | 农林经济管理 | B+ | 10%~20% |
14 | 1204 | 公共管理 | B+ | 10%~20% |
15 | 0303 | 社会学 | B | 20%~30% |
16 | 0802 | 机械工程 | B | 20%~30% |
17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20%~30% |
18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30%~40% |
19 | 1202 | 工商管理 | B- | 30%~40% |
20 | 0703 | 化学 | C+ | 40%~50% |
21 | 0701 | 数学 | C | 50%~60% |
22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C- | 60%~70% |
23 | 0808 | 电气工程 | C- | 60%~70% |
24 | 0814 | 土木工程 | C- | 60%~70% |
25 | 1205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C- | 60%~70%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相关资料。
科学研究 编辑本段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99个、省部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7个。
中国农业大学省部级以上实验室、中心及野外站台一览表
平台名称 | 建设时间 | 批准部门 | 级别 |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1987.10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02.01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05.03 | 科技部 | 国家级实验室 |
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 2008.11 | 国家发改委 | 国家级实验室 |
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2005.1201 | 科技部 | 国家级野外站 |
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0.0601 | 科技部 | 国家级中心 |
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01 | 科技部 | 国家级中心 |
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 | 2011.09 | 国家能源局 | 国家级中心 |
生物质能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2016.12 | 科技部 |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 1998.04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国家家禽测定中心 | 1999.01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 | 1999.09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草业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01.06 | 北京市教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作物遗传改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01.06 | 北京市教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果树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01.06 | 北京市教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生物饲料添加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1.03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1.03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现代农业装备优化设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1.05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种子病害检验与防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1.05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设施蔬菜生长发育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2.05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植物源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2.05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02.01 | 教育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02.01 | 教育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功能乳品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重点实验室 | 2003.11 | 教育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05.12 | 教育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 | 1996.11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动物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 1996.11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 | 1996.11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 1996.11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 1996.11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2002.11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 2002.11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土壤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 2002.11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兽药残留及违禁添加物检测重点实验室 | 2008.07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实验室 | 2008.07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饲料安全与生物学效价重点实验室 | 2011.07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土壤-机器-植物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11.07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可再生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11.07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园艺作物营养与生理重点实验室 | 2011.07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农业信息获取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11.07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检测实验室 | 2003.12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国家动物寄生原虫实验室 | 2004.09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 | 2004.12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国家级兽药安全评价(环境评估)实验室 | 2007.10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 | 2011.12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 2012.05 | 国土资源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草地生态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 2005.10 | 农业部 | 省部级野外站 |
农业部武川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 2005.10 | 农业部 | 省部级野外站 |
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吴桥科学观测实验站 | 2008.07 | 农业部 | 省部级野外站 |
农业部河北北部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 2011.07 | 农业部 | 省部级野外站 |
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武威科学观测实验站 | 2011.07 | 农业部 | 省部级野外站 |
农业部桓台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 2011.07 | 农业部 | 省部级野外站 |
种苗健康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 2011.04 | 北京市发改委 | 省部级中心 |
先进农业传感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 2011.12 | 北京市发改委 | 省部级中心 |
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2.05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中心 |
畜产品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2010.01 | 北京市教委 | 省部级中心 |
河北省低平原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08.09 | 河北省 | 省部级中心 |
玉米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1.01 | 教育部 | 省部级中心 |
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6 | 教育部 | 省部级中心 |
果蔬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6 | 教育部 | 省部级中心 |
农业节水与水资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7.10 | 教育部 | 省部级中心 |
植物生长调节剂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09.12 | 教育部 | 省部级中心 |
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 1998.11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 1998.11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 2003.04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 2003.04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农业部兽药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 2003.04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 2007.11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 | 1996.04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农业部保护性精细耕作研究中心 | 1999.05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农业部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0.11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国家农业野生植物鉴定评价中心(水稻) | 2007.12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国家果蔬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 2008.10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分中心 | 2009.11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 | 2012.12 | 北京市教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畜禽遗传改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3.06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3.06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北京市畜禽健康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3.06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中心 |
农业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化学性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 | 2013.04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温室设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3.11 | 科技部 | 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北京市畜禽健康养殖环境与福利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4.03 | 北京市科委 | 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花卉发育与品质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4.06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北京市供水管网系统安全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4.06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中心 |
北京市果树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4.06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中心 |
北京市生鲜乳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5.06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中心 |
食品非热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5.06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中国农业大学农作物种子全程技术研究北京创新中心 | 2013.12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6.12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植物蛋白与谷物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2016.12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中国农业大学中欧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2009.01 | 科技部 | 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2016.12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草地管理与合理利用重点实验室 | 2016.12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 | 2016.12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食用)重点实验室 | 2016.12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农业信息化标准化重点实验室 | 2016.12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农业部农业灾害遥感重点实验室 | 2016.12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作物分子育种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2017.10 | 教育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 | 2017.10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教委 | 省部级实验室 |
青贮饲草料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 | 2018.01 | 农业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奶牛营养及生态健康养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8.05 | 北京市科委 | 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食品精准营养与质量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18.09 | 教育部 | 省部级实验室 |
改良草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9.05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省部级中心 |
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 | 2019.03 | 农业部 | 省部级中心 |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基地 | 2019.07 | 农业部 | 省部级基地 |
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2019.08 | 教育部 | 省部级野外站 |
河北曲周绿色农业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2019.08 | 教育部 | 省部级野外站 |
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2019.10 | 教育部 | 省部级中心 |
中国轻工业食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 2019.11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省部级实验室 |
中国轻工业健康饮品重点实验室 | 2019.11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省部级实验室 |
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曲周) | 2020.04 | 农业部 | 省部级基地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 | 2020.06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省部级中心 |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 2020.10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省部级基地 |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曲周试验站 | 2020.11 | 农业农村部 | 省部级野外站 |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无损评价鉴定仪器设备技术北京中心 | 2020.12 | 农业农村部 | 省部级中心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相关资料。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是全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全馆藏书总量近220万册;订购纸本中文期刊1400多种,外文期刊280余种;订购中外文数据库90余个;在线资源全天候保障,形成了以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和农业工程文献为主体的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CALIS)、教育部农业学科外国教材中心挂靠本馆。
学术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学报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核心库,C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学报主要常设发展转型、乡土社会、经济管理、随笔书评等栏目,不定期开设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农村教育、农村扶贫等专栏。学报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选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农药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主要设有专论与综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等栏目。学报被中国精品科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期刊等收录。
《植物保护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农业核心期刊。主要有研究论文、文献综述、简报等栏目。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技术文摘CABI、美国农业文献索引AGRICOL、《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录。
《植物病理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主办,依托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学术期刊。学报设有特邀专栏、专题评述、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实验方法等栏目。学报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英国农业与生物技术文摘(CAB)、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等收录。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创刊于199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共同主办,是一份为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提供服务的科学期刊。学报设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快讯与简报等栏目。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来源期刊,被CA化学文摘(美)(2014)等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还设有《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中国葡萄酒》、《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Phytopathology Research》、《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等期刊。
“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总经费达到50.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5%。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8977篇,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6%,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1项、省部级奖励173项,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1%;授权专利1900项,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40%;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
2017年至2021年,学校教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0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8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9项,其中主报8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33项。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教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0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7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4项,其中主报1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59项。
2017年至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级科研获奖一览表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持人 | 获奖名称 | 获奖时间 |
1 | 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 彭彦昆等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7年 |
2 | 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王福军等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
3 | 番茄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廖小军等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
4 | 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种质资源挖掘与育种应用 | 张蕴薇等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
5 | 高光效低能耗LED智能植物工厂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 | 宋卫堂等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
6 | 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关键技术及应用 | 李隆等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
7 | 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质高效栽培与运销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 | 高俊平等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8年 |
8 | 半纤维素酶高效生产及应用关键技 | 江正强等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
9 | 黄瓜基因组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研究 | 金危危等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
10 | 主要蔬菜卵菌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 刘西莉等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11 | 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 | 王爱国等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12 | 新型饲用氨基酸与猪低蛋白质饲料创制技术 | 谯仕彦等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9年 |
13 | 饲草优质高效青贮关键技术与应用 | 杨富裕等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
14 | 水产集约化养殖精准测控关键技术与装备 | 李道亮等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
15 | 北方玉米少免耕高速精量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 | 李洪文等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
16 | 防治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新农药新制剂的研制及应用 | 覃兆海等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
17 | 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筛选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 | 李平兰等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
18 | 耐密高产广适玉米新品种中单808和中单909培育与应用 | 李绍明等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
19 | 黑土地玉米长期连作肥力退化机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创建及应用 | 王琦等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相关资料。
截至2021年9月,学校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美洲各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大学、研究单位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巴西圣保罗大学成立了“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A5)”,并在联盟机制下建立了近20个教育和科研合作项目,其中与康奈尔大学合作举办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建设中荷奶业中心;成立了“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组织中国国内40所、中国国外35所农林院校联合成立了“一带一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依托联盟建设了11个“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中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绿色革命联盟等组织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政策对话、智库研究和国际发展项目等合作;包括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雷丁大学、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东京农业工程大学、悉尼大学、坦桑尼亚苏库因大学等院校开展本科、硕士、博士联合培养、合作办学、学术竞赛、夏令营等各类国家公派和校际交流项目。
知名校友 编辑本段
陈凤桐 | 曹晓风 | 陈文新 | 戴景瑞 | 郭予元 |
高福 | 侯锋 | 鲍文奎 | 匡廷云 | 康绍忠 |
蔡邦华 | 李德发 | 李季伦 | 娄成后 | 孟安明 |
石玉林 | 孙大业 | 沈建忠 | 石元春 | 田波 |
曾士迈 | 汪懋华 | 吴常信 | 张福锁 | 朱有勇 |
曾德超 | - | - | - | -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相关资料。
所获荣誉 编辑本段
学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四,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23。在武书连主持的《2011中国大学评价》中,综合排名第十八名。
学校在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于“2011世界五百强大学”中国8-12名,世界301-400名。武书连2012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9所)中,位于第十四位。中国校友会网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位于第二十六位。2013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名,中国农业大学排名第28位。2013年发布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在两岸四地高校中列第24位,在大陆高校中列第11位。
2020年6月3日,第8届“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亚洲大学排名”发布,中国农业大学位列第129名;10月22日,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中国农业大学排名第406名;11月25日,位居QS发布的2021亚洲大学排名榜单第185位;12月,2020软科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发布,位居第115位。
2021年1月3日,中国内地大学海外传播力综合指数第36位;1月21日,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原汤森路透)公布了ESI从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统计数据,中国农业大学排名全国第36位,全球第545位。4月,2021年度中国大学排名出炉,中国农业大学入选;软科2021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中国农业大学位列第201-300位;10月25日,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国农业大学位列第4位;10月26日,US News发布了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农业大学排名第379位。
2022年4月6日,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发布2022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与林业学科排名第5;学校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表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学校党委统战部被授予“北京市农村工作(2017-2021年)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团委被表彰为“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
文化传统 编辑本段
校徽
学校校徽的图形为:以书本、麦穗和齿轮托举手绘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老校门,1905代表学校始源年份,上方环绕学校中英文名称。
释义:校徽颜色选用生命绿,以植物的色彩,体现农业特点,象征生机勃勃蓄势待发。校徽整体呈盾形,代表坚固、稳重和持久;锹和犁的形态体现培养人才的治学理念。从整体上表现“顶天立地”,上部象征进取和开放,下部表现面向社会的办学主旨。以手绘农科大校门和“1905”表示学校始源。以托举状的麦穗寓意托举农业未来的重任;麦穗和齿轮代表农业和工业;书本图案代表传播知识、培育英才,还象征翱翔的海鸥,预示大学腾飞的美好未来。
标志色
学校主要标识色为生命绿,辅助标识色为厚土金。
校旗
学校校旗正中是中英文校名及校徽,色彩按照学校视觉识别系统规定的标准色和辅助色搭配应用。
校训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释意: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民生之多艰”是中国的农情,也是中国的国情,中国农业大学以农立校,国富民殷、强农为本,是中国农业大学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以“解”代“哀”,以此为己任的大气取代了原句中的悲戚之气,恰切地表现了中国农业大学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性。
校风
团结、朴实、求是、创新
释意:
“团结”原意主旨是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的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这里主要是指学校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风貌,就是要通过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凝聚广大师生员工信念,在学校中形成自由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
“朴实”原意主旨为质朴诚实、纯真朴实。这里是寄寓中国农业大学学子继承民族优秀品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到朴实无华,体现出农大百年积淀的精神。
“求是”一语,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曾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所谓“实事求是”就是指人们在占有大量、全面、系统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研究和探索进而发现其中包含的客观规律性。“求是”就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尊重事实,真正把握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
“创新”是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它被称作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教育的灵魂。
校歌
《金色的希望》
石顺义词、张伟曲
确定时间2005年7月
歌词:
(女)戴上我们的校徽,就怀揣一片绿色的向往。
(男)走进我们的课堂,就走进田野金色的希望。
(女)翻开我们的书本,就闻到五谷淡淡的清香。
(男)走出我们的校门,就担起天下饱暖和安康。
(合)啊,燕山脚下,书声琅琅。啊,桃李满园,天高地广。
今天我们在这里奋发向上,
明天我们从这里铺开那万里春光。
2010年11月,在广州亚运会上,以学校学生为主的中国橄榄球女队夺得银牌,男队获得第四名。2012年,学校足球队获得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北区冠军。田径队也在北京高校顶级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在全国大学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经过多年努力,学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在艺术教育、艺术团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有建制完善的大学生艺术团,包括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戏剧团、民乐团和弦乐团。其中,学校合唱团、管乐团成为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团;2014年8月,学校有75个学生社团,包含公益类、理论学术类、科技实践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等多种类型。学校登山队的成员曾代表当代大学生成为奥运珠峰火炬手;农村发展研究会、挚友社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中国农业大学橄榄球队是中国大陆第一支橄榄球队,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校级社团77家、院级社团20余家,社团成员7000余人,开展了文艺展演比赛、科技文化节、“兴农杯”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系列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等学生活动。
校园环境 编辑本段
截至学校2014年8月官网显示,中国农业大学占地面积1297882平米、校舍面积1209125平米;建设有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奥运体育馆和文化艺术馆等标志性建筑。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由东馆(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图书馆)和西馆(原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组成。根据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资料显示,合并后图书馆的总面积为21550平方米。其中东馆9550平方米;西馆12000平方米。
奥运体育馆位于东校区中心位置,于2007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体育馆占地面积13900㎡,总建筑面积达23950㎡,设计坐席8600个,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摔跤比赛场馆和北京残奥会坐式排球比赛场馆,为六所大学奥运赛馆之一,曾在奥运会期间诞生18块金牌,金牌总数仅次于鸟巢和水立方;残奥会期间,又诞生了两块残奥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牌福地”,已逐渐成为学校体育与文化活动中心。
文化艺术馆位于东校区奥运场馆内,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于2009年6月6日开馆,长期展出艺术大师以及校内师生们的艺术作品,其展览内容涉及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品、技艺类等,已承办52期展览,作为奥运物质遗产利用和文化艺术传承的全新探索,文化艺术馆成为中国农业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
学校地址 编辑本段
东校区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
邮编:100083
西校区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烟台校区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2006号
邮编:264670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