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5年1月11日—1804年7月12日),美国政治家、军人、财经专家,美国开国元勋(美国国父)之一,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国宪法》起草人和签署人之一,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美国政党制度创建者,共济会新泽西州莫里斯敦美国联合分会会员。
汉密尔顿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为私生子。自幼成为孤儿,11岁时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做伐木工。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18岁的汉密尔顿在波士顿战役中,加入了北美民兵,随后在战争中屡立战功并成为乔治·华盛顿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后因政党相争而在与副总统阿伦·伯尔的决斗中丧生,享年49岁。
汉密尔顿在美国金融、财政和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政治上开创了“汉密尔顿主义”。其政治遗产影响了此后的美国历史,甚至一些影响了美国历史进程的总统,如亚伯拉罕·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 。2006年,汉密尔顿被美国《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5名。
人物生平 编辑本段
1765年遗弃在西印度群岛的圣克罗岛上。12岁时就到两个纽约商人开设的店铺作伙计,13岁时母亲逝世,家里的朋友帮他在圣克罗伊岛上找了个活儿,给会计当助手,学记账。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习了不少商业和经济知识,有力地表达自己的主张,这种表达能力给他的新生活奠定了基础。之后到纽约去上学,打算读医学院,毕业后回到圣克罗伊岛,报效乡亲。随后申请哥伦比亚大学,没有被录取,所以决定先到新泽西伊丽莎白镇的一所学校去。在伊丽莎白镇待了一年后,汉密尔顿被国王学院录取了。
1775年在波士顿战役中,加入了北美民兵。
1776年8月参加了长岛战役;10月参加了白平原战役,掩护民兵的撤退。
1777年3月被华盛顿提升为陆军中校,担任乔治·华盛顿参谋部的副官4年。
1789年任财政部长。
1781年4月向华盛顿要求授予军队要职遭到拒绝,因而离开华盛顿的参谋部。
同年7月华盛顿让他指挥一个步兵营。
10月在约克镇战役中,因攻下英军的一个堡垒。
政治举措 编辑本段
汉密尔顿为结束美国财政混乱不堪的状况做出了卓越贡献。提出了他的关于整顿财政与发展经济的纲领。按照这个纲领实行了一系列财政政策,使长期积压的债务问题得以解决,重建了美国在国内外的信用,健全了金融体系,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财政管理制度,国家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从根本上结束了财政混乱状况,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向国会呈交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论证了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提出国家扶持制造业发展的措施。这一报告体现了汉密尔顿预使美国由农业国变成为工业国的强烈愿望。没有被国会采纳。到了19世纪30年代,当美国工业革命开始起飞的时候,这个报告成为美国人热切研究的文件。弗农·帕林顿称汉密尔顿似乎是美国18世纪领袖中的“最现代化的和伟大的美国人”。美国国会顺利通过汉密尔顿起草的《公共信用报告》,华盛顿总统立刻签署成为法律。国债市场迅速崛起,成为美国金融货币体系最根本的支柱之最。
汉密尔顿为美国构建的货币金融体系有五大支柱:其一,统一的国债市场;其二,中央银行主导的银行体系;其三,统一的铸币体系(金、银复本位制);其四,以关税和消费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其五,鼓励制造业发展的金融贸易政策。汉密尔顿的五大支柱共同支撑起美国金融体系的参天大树,最终成长为主导全球经济的美元霸权体系。国债市场是国家整体信用优劣的最佳指示器;中央银行负责维持银行体系和货币供应量之稳定;统一的铸币体系(后来是美元纸币体系)极大降低金融贸易之交易成本,促进金融、贸易、产业迅速发展;税收体系确保财政健全和国债市场之良性循环;制造业则是金融货币的最终基础。
汉密尔顿的战绩和政绩都非常显赫:作为华盛顿的侍从武官,他对独立战争的贡献巨大,其中最著名的是1781年的约克镇战役;他是《联邦党人文集》最主要的执笔者;作为联邦党人的首领,他为美国两党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等等。
汉密尔顿积极参与外交政策的制定,因为他的财政政策与美国的外交政策紧密联系。美国独立后,在经济上仍不能
摆脱对英国的依赖,进出口贸易主要与英国进行,财政收入主要依靠进口税,如果与英国发生冲突,汉密尔顿刚刚建立的财政大厦顷刻就会倒塌,因此他主张与英国保持友好。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不久,欧洲战争爆发。在他的极力主张与推动下,华盛顿总统立刻发布了避免美国卷入欧战的“中立宣言”。其后不久,美英之间出现战争危机,他又积极推动签订了美英《杰伊条约》,使战争危机得以和平解决。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美国早期外交注入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告诫国人:没有固定的朋友,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敌人。无论何时,都要坚决把美国的现实利益作为处理外交关系的重要准则。美国还是一个太年轻的国家,它需要时间成长,因此要极力避免卷入欧洲的冲突。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这些思想被明确的表达在华盛顿的告别演说里,成为美国孤立主义外交路线形成的思想基础。
个人生活 编辑本段
外公是法国胡格诺派教徒,其祖先是种植园主。当时赴该岛行医,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母亲名叫雷切尔·莱温。但是,历史学家始终无法确定他的父亲到底是谁。有一种说法认为,他父亲名叫詹姆斯·汉密尔顿,出身于苏格兰望族,但终生潦倒,一事无成。汉密尔顿是他们俩人的私生子。雷切尔·莱温当时跟他住在一起。
1780年2月与纽约最显赫的望族舒勒将军的女儿伊莉莎白结婚。
1804年7月12日去世,享年49岁。
后世纪念 编辑本段
纪念建筑
汉密尔顿庄园国家纪念馆(Hamilton Grange National Memorial ,美国国家纪念馆National Memorial)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故居(Alexander Hamilton House,又名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纪念图书馆<Alexander Hamilton Memorial Free Library>)已被列入美国国家历史遗迹名录,汉密尔顿庄园国家纪念馆被指定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
货币头像
作为纪念,汉密尔顿的头像被印在现行的10美元纸币上。
获得荣誉 编辑本段
2006年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5名。
人物评价 编辑本段
汉密尔顿一般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财政部长。相对于汉密尔顿的这些政治遗产,人们更关注的是那种在当时被主流政治忽视甚至攻击,而在后世却逐渐显现出其高瞻远瞩性的部分,以对其进行当代意义上的重估。比如,汉密尔顿因注重发展工业而长期被杰斐逊以来的许多人攻击为是“平等和自由”的敌人,他们认为,汉密尔顿鼓吹的城市和商业社会对他们所钟爱的以种植园经济为核心的美国乡村民主而言是一个威胁。有历史学家指出,尽管汉密尔顿饱受民主派的批评,但他本人却是一位废奴主义者,并主张美国走工业化道路;而且,历史学家切诺争辩道,汉密尔顿坚持走工业道路正体现了他对“自由和机会”的忠诚,而不是相反。值得让汉密尔顿欣慰的是,他生前没有实现的理想,几十年后被同样出身寒微的林肯所继承并实现:林肯宣布废除奴隶制,并通过战争打败南方,使得美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
切尔诺夫的结论极具说服力:“如果说杰斐逊提供了美国政治论文的必要华丽诗篇,那么汉密尔顿就撰写了美国的治国散文。没有哪位开国元勋像汉密尔顿那样对美国未来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有如此的先见之明,也没有哪个人像他那样制订了如此恰如其分的体制使全国上下团结一心。”[2]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最近在《纽约时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如何重塑共和党》(How to Reinvent the G.O.P.)的长文,其中对汉密尔顿的这一政治遗产进行了梳理。他这样写道,我们现在有三种政治传统:一种相信大政府,因为它有利于实现平等和社会正义,该传统体现在民主党身上;一种相信小政府,认为这样才能保证自由和个人责任,该传统体现在共和党身上;而第三种则主张建立一个有限但却有力、善于为个人提供机会的政府,认为这样才能维持社会的活力以及国家的团结,该传统由汉密尔顿建立,可惜目前无人承继,处于休眠状态。
布鲁克斯认同汉密尔顿传统,他认为这种进步的保守主义传统(progressive conservative)是建立在对这样一种个人的尊重的基础上的:他们年轻、野心勃勃、勤奋、独立自主却总能为别人创造机会,希望美国在世界上发挥其独一无二的使命作用。布鲁克斯认为,共和党要想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保持目前的优势地位,就需要向汉密尔顿传统转型。为此他勾画了该传统的传承关系图:创建者汉密尔顿→亨利·克莱(Henry Clay)和辉格党(the Whig Party)→林肯和早期的共和党→西奥多·罗斯福。在罗斯福时期这一传统一度呈现辉煌,但进入二十世纪后,该传统逐渐消失在对政府大小之利弊的伟大争论中。
人物事件 编辑本段
决斗与逝世
晚年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重归于年轻时候信仰的基督教,但他在临终之时要求纽约特尼提教堂(Trinity Church)
为其举行圣餐礼时,却一度被拒绝,原因是他始终难以放弃“决斗”这一有违基督教义的行为——他的死便是出于与政敌、杰斐逊的副总统阿伦·伯尔的决斗,当时汉密尔顿答应了决斗,却因为基督教信仰而故意将子弹打偏。
汉密尔顿的雄辩最终说服了教堂方面,为其举行了仪式,他说,他已经虔诚地忏悔,并愿意与所有的人和解,包括伯尔。
按照决斗的规则,汉密尔顿先开枪,奇怪的是,他发出的子弹离伯尔甚远。而伯尔毫不手软,一枪命中汉密尔顿的右胸。
在整理汉密尔顿的遗作时,人们发现他决斗前一天晚上写的日记。汉密尔顿在日记中说,自己明天不会开枪。
为什么汉密尔顿有此打算,而第二天他又开了于事无补的一枪,并造成自己的死亡,艾里斯保持了开放的结尾,没有作出定论。
艺术形象 编辑本段
百老汇音乐剧:《Hamilton》。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由 林-曼努尔·米兰达Lin-Manuel Miranda 饰,编写剧本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