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
骆马湖,《宋史·高宗本纪》称乐马湖,位于江苏省北部,跨宿迁和徐州二市,湖盆为郯庐断裂带局部凹陷洼地,黄河夺淮后,成为沂河和中运河季节性滞洪区。1952年导沂整沭工程修建了皂河闸、杨河滩闸,1958年又建嶂山闸和环湖大堤,成为滞洪水库。湖水面积为296平方公里(相应水位21.81米),蓄水量达2.7亿立方米。最大宽度20公里,湖底高程18~21米,最大水深5.5米,大小岛屿60多个。是江苏境内第四大淡水湖之一。
www.qwbaike.cn
骆马湖有灌溉、调洪、航运和水产之利。湖区水生植物芦、藕、菱、蒲等二十多种,盛产鲫鱼、银鱼、鲢鱼、青虾、白虾、螃蟹、河蚌等十多种水产品。是调蓄沂、沭、泗洪水的大型防洪蓄水水库、京杭运河中运河的一段,被江苏省定为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同时也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站。 www.qwbaike.cn
基本简介 编辑本段
骆马湖是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历史上骆马湖又名乐马湖、洛马湖、马乐湖。《宋史·高宗本纪》载:“绍兴五年(1135)四月金将度淮,屯宿迁县骆马湖。”《淮安府志》载“旧作落马,受沂蒙诸上之水汇为巨浸。”骆是“乐”与“落”的同音,取古代大金兵曾在此屯扎得名。
地跨宿迁、徐州两市结合部。湖区北起堰头村圩堤,南至扬河滩(宿迁市)闸口,直线长27公里余:西连中运河,东临马陵山南蘼--嶂山岭,平均宽13公里,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因采砂,目前骆马湖南湖平均水深5米,北湖平均水深30米,库容量为9亿立方米。《邳州志》对骆马湖的形成记载:”川莫于河,侵莫于沂,而河,故泗道也,自泗夺河徒沂不南往、运既开,齐鲁诸水挟以东南莒、武、沂一时截断。堤闸繁多,而启闭之务殷,东障西塞而川脉乱矣”。明代后期万历年间黄患对泗运压抑和蹂躏愈演愈烈,为保障漕运,明采取避黄开之举,自河开挖后,运北沂武诸水由于失去了泗通道,被迫寻找出路,由于自然条件,最后壅于今新沂市境西南部低洼地带。因东去有嶂山岭阻塞,就把原有的周湖、柳湖、黄墩湖、屿头湖等几个小湖连成一体,形成了骆马湖。
历史变迁 编辑本段
骆马湖,在明代以前,只是沂水入泗潴于直河口以东、泗水以北、马陵山西侧的一片洼地上,形成四个互不相连的小湖,属典型的地壳运动的构造湖。位居中间的叫大江湖,西北部的叫禺头湖,东北部的叫埝头湖,南部的叫骆马湖,入湖河流集中在西北侧,以沂水为主。黄河侵泗夺淮以后,泗水河床逐渐淤高。至明代后期,原入泗水的沂水严重受阻,被迫滞潴于此,致使4个小湖连成一片,统称骆马湖。清朝及其以前,沭水西支曾会沂入骆马湖。泗水在徐州以北形成南4湖,洪水亦下注骆马湖,从而使骆马湖水域逐渐扩大,成为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5至20公里的大型湖泊。从明清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骆马湖还是滞洪的过水湖。共和国成立后,导沂工程为解决沂沭泗流域的洪水出路,将骆马湖建成临时水库,汛期盛水,汛后种麦。1958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并报国家水利部批准,将骆马湖改为常年蓄水库,汛后蓄水兴利。从此,骆马湖勃发生机,谱写新的篇章。它成了防御沂、泗洪水,确保下游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屏障,也成了这个地方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资源宝地。
位置境域 编辑本段
骆马湖在江苏省北部,跨徐州、宿迁两市。湖盆为郯庐断裂带局部凹陷洼地,黄河夺淮后,成为沂河和中运河季节性滞洪区。1952年导沂整沭工程修建了皂河闸、杨河滩闸,1958年又建嶂山闸和环湖大堤,方成为一滞洪水库。湖泊长27公里,最大宽度20公里,湖水面积为296平方公里(相应水位21.81米),蓄水量达2.7亿立方米。它汇集了沂河、中运河的来水,集水面积为4900平方公里。入湖水量受嶂山闸、皂河闸与杨河滩闸的调蓄控制后,分别泄入新沂河和中运河。湖底高程一般在18~21米之间,整个湖盆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湖盆东南部水深较大可达4~5米,北部湖盆洲滩发育,湖岛广布。湖水呈绿黄色,透明度在0.5~3.5米,是江苏省最清澈的湖泊。湖水pH值为8.3,矿化度达263.76毫克/升,为重碳酸盐类钙组I型水。湖泊有灌溉、调洪和水产之利。
地质地貌 编辑本段
骆马湖地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郯庐断裂带地层分区。郯庐断裂带(新沂~宿迁段)东侧为太古界-下元古界胶东群洙边组片麻岩结晶基底,西侧为中元古界淮河全和中生代白垩系地层。自第三纪以来,郯庐断裂带内构造运动表现为断块的升降运动,断裂带内沉积了砂砾质土,厚度较大;在下更新世因构造抬升与河流下切,使沂河及其支流得以发育,将鲁中南地区被剥蚀的物质大量搬运来,沉积在郯庐断裂带内,形成下更新统冲积及冲湖积粉质黏土与砂砾层;中更新时也沉积了中粗砂及砂砾石层;中更新世末上更新世初,郯庐断裂袋内中更新统被分割抬高,断块陷落地段大幅度下沉,沂河重新活跃,在郯庐断裂带内沉积大规模的冲洪积扇;全新世本区地壳下沉,湖沼遍布,河流内迭阶地发育,沉积了河湖、湖沼相沉积物。
湖区构造为华北台东部边缘、鲁西南断隆与秦岭褶皱带东延部分和苏胶地块结合部,位于新华夏系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内,湖盆为郯庐断裂的凹陷洼地。郯庐断裂带是由一系列近乎平行的断裂组成,主要断裂自西向东有纪集—王集断裂、瓦窑—皂河断裂、墨河—凌城断裂、新沂—新店断裂、马陵山—重岗山断裂、山左口—泗洪断裂、高埝—陈栈断裂等,此外与断裂带伴生的北西向断裂也十分发育。郯庐断裂断裂带新沂~宿迁段,区域构造线为北北东10~15°,由五条主干断裂形成宽约26公里的断裂带,其与北西西向的基底断裂斜切形成了本区的断块构造格架,燕山运动后期沿上述两组断裂多次发生差异性升降运动,形成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两个方向上的断块隆起和沉降。演变成第四系在骆马湖地区已形成埋深呈北西向南东向逐渐变浅的似箕状的碎屑沉积构造。
骆马湖地貌属黄淮冲积平原,为冲积平原的河滩及河谷平原,骆马湖西侧、北侧、东侧为沂河、老沂河、中运河入湖口冲击区、湖积区,地形开阔,地势低平。骆马湖除东部有马陵山高地外,其余地方均有堤防。南堤(一线堤防)西起皂河节制闸,东至马陵山麓的小王庄,全长18.4公里,现状堤顶高程25.8米(废黄河高程,下同)左右,顶宽6米;西堤从分洪口~二湾,全长9.3公里;北堤从苗圩~分洪口,全长6公里;东堤从北坝~新戴河口,全长28公里;堤顶高程一般27.0~28.0米,湖底高程一般在21.17~23.17米(一说18~21米),为浅水型湖泊。湖底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湖盆有洲滩发育,湖岛广布,北部、西北部湖底多为软粘土质;南部为水较深的敞水区,湖底沉积物较为板结水深较大可达4~5米。
水文气象 编辑本段
根据洋河滩站历年水位资料统计,骆马湖多年平均水位22.44米(洋河滩站水位,下同),历史最低水位17.85米(1978年7月1日),最高洪水位25.47米(1974年8月16日)。骆马湖死水位20.5米,汛限水位22.5米,正常蓄水位23.0米,设计洪水位25.0米,校核洪水位26.0米。
湖区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兼有南北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尤为显著,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有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4.1℃,一年之中,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0℃,年极端最低温度为-23.4℃;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8℃,年极端最高气温40℃。该区多年平均为降雨量890.2毫米,年际间与年内季际间雨量分布不均,由于受季风影响降雨季节变化显著,冬季雨水稀少,夏季雨水集中(约占全年的65%),春秋两季雨水量基本相当,仅占全年降雨量的20%。地下水位一般在地面以下1米左右。
湖水呈绿黄色,透明度在0.5~3.5米,是江苏省最清澈的湖泊。湖水pH值为8.3,矿化度达263.76毫克/升,为重碳酸盐类钙组I型水。
流域概况骆马湖是调蓄沂、沭、泗洪水的大型平原湖泊,保护下游地区面积10826平方公里,耕地68万公顷,人口792万。骆马湖周边地区涉及宿迁市境内的宿城区井头街道和双庄街道、宿豫区的皂河镇、黄墩镇、晓店镇和新沂市境内的窑湾、草桥、棋盘、新店镇。地区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占有率较低,总人口44.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71万人,总耕地面积4.99万公顷,人均耕地0.16万公顷。骆马湖涉湖地区共有专业渔民6000人、兼业渔民20000人。湖区渔民主要以捕捞、养殖和水产品经营为主,截止2009年捕捞和养殖渔业总产值达1.9亿元。
生态保护 编辑本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用砂需求量大幅增加,骆马湖优质黄砂吸引了大量的采砂船,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采砂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滥采乱采混乱局面。过量采砂已成为影响骆马湖湖区生态、行洪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一是破坏湖底结构。骆马湖实际面积约278平方公里,严重的超量开采对河床和湖底结构破坏极大,影响堤防安全和行洪安全;二是毁灭生态系统。骆马湖是浅水型湖泊,平均水深仅2至3米,采砂后平均水深达20至30米,浅水型生物几乎灭绝,湖区野生鱼类逐年减少。采砂活动中产生的废油、弃渣、噪声对水生物及水环境的影响在逐步显现,给湖区生态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三是影响水质生态。采砂导致湖底多年积沉的磷、氮等元素重新泛起,严重影响骆马湖水质并间接导致湖区麦黄草泛滥。入夏以来,由于骆马湖水质恶化,我市已两次启动备用水源地;四是影响航运安全。由于运砂船只频繁进出采砂作业现场,使其它船舶的正常航行受到影响,容易引发水上交通事故,另一方面大量的泥沙淤积河床,导致航道淤积;运输船大都超载,成为航运安全的隐患。
自2015年6月起,骆马湖全面禁采黄砂,宿迁市在当年八月首次拆解非法采砂船。截至2017年,已拆除各类采砂泵船302艘,彻底终结持续近20余年的非法采砂活动。
骆马湖,被江苏省定为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该湖湿地水域滩涂广阔,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骆马湖共有浮游动物67种,以长三趾轮虫、多肢轮虫、模糊裸腹蚤、广布中剑水蚤、长剌温剑水蚤、汤匙华哲水蚤、指状许水蚤等为优势种;底栖动物26种,以螺类(环棱螺、纹沼螺)、水蚯蚓(苏氏尾鳃蚓)和摇蚊幼虫为优势种。鱼类共有58种,经济价值较大的种类有鲤、鲫、鳊、大银鱼、翘咀红鮊、鳜鱼等;两栖类6种,其中属省级保护动物的有金线侧褶蛙、黑斑侧褶蛙;爬行类19种,其中属省级保护动物的有中华鳖、乌龟、黑眉锦蛇;兽类16种,以黄鼬、兔等经济种常见;鸟类71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种,分别为小鸦鹃、短耳鸮、雀鹰、普通鵟和红隼。骆马湖中,调查到植物38科60属75种。主要优势物种为芦苇、狗牙根、双穗雀稗、喜旱莲子草等。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包括:芦苇群落;狗牙根群落;双穗雀稗群落;喜旱莲子草群落;槐叶苹群落;菱群落等。其中芦苇群落和喜旱莲子草群落分布最广泛,在各个调查单元中均占据优势地位。槐叶苹群落的分布也较为广泛。
形成演变 编辑本段
骆马湖属于构造型湖泊。骆马湖的原始基底是个地堑式的陷落盆地,有两组以上的断裂构造穿过湖盆,湖东贯穿南北的是郯庐深大断裂,历史上活动频繁,发生过几次灾害性大地震;湖西还有一组南北向的断裂构造。所以骆马湖的湖盆为典型的构造洼地,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南泛夺淮,加之沂河与中运河的行洪,使原始湖盆淤积为一个浅洼地。
泗水是这个水系最主要的河流,发源于山东新泰太平顶,原来是循今南四湖流路进入江苏,经徐州市、宿迁市到淮安市入淮河,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沂水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向南经郯城县、邳州市,在睢宁县汇入泗水,是泗水的主要支流。沭水亦发源于沂蒙山区的沂水县,与沂水平行南流,过郯城在宿迁汇入泗水再入淮河。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南徙夺徐州以下泗水和淮阴以下淮河干流入海,由于河床淤高,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徙后,形成今日所见废黄河,使泗、沂、沭诸河失去入淮通道,泗水逐渐潴积为今日的南四湖,并以中运河为泄水尾闾。沂水则潴水为骆马湖,还经常泛滥于废黄河以北、骆马湖以东广大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整治,沂、沭二河方有了各自入海的河道,即新沂河及新沭河。新沂河自山东流入江苏后,除部分来水经邳州华沂闸过窑湾入中运河外,主要来自邳州华沂闸经新辟的新沂河入骆马湖,出嶂山闸,经沭阳、燕尾港,由灌河口入海。江苏境内沂河全长190公里。
主要支流 编辑本段
沂河源于山东省沂源县鲁山,南流经沂水、沂南、临沂、郯城,于邳州齐村入江苏境,在新沂苗圩入骆马湖,全长333公里(江苏境内45.5公里),骆马湖以上沂河流域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上游为丘陵山区,临沂以下渐入平原,洪水期峰高量大,枯水期经常断流。沂河过临沂,东岸彭家道口有分沂入沭水道向东南分水入沭河,西岸江风口有邳苍分洪道向西南分水入中运河。沂河入邳州后,南流至华沂,东岸有白马河汇入。华沂以下分为两支,西支为老沂河,在窑湾入中运河,现上端堵断,不再分泄洪水,并改道入骆马湖,长23公里,集水面积198平方公里;东支为1949年人工开挖的新沂河,穿陇海铁路南下,于苗圩附近注入骆马湖,后改称沂河。
骆马湖是1949年导沂工程中确定为临时蓄洪水库。50年代初建成的骆马湖南堤、皂河节制闸及杨河滩闸,通称“一线控制”。1958年6月建成的宿迁闸及六塘河闸,筑二线大堤,形成宿迁大控制,通称“二线控制”。自此骆马湖形成常年防洪蓄水库,湖底一般高程19米,正常蓄水位23米,一线控制水面积375平方公里,库容9亿立方米,设计防洪水位23.5米;二线控制水面积432平方公里,设计防洪最高水位25米,库容15亿立方米。骆马湖上承沂河及中运河来水,流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下游分别从嶂山闸泄洪入新沂河,从皂河闸和宿迁闸泄洪入中运河。50年代还有杨河滩闸泄洪入总六塘河,60年代杨河滩闸改为灌溉送水闸,不再泄洪。
新沂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沂沭泗水系下游人工开挖的主要排洪通道,从华沂经骆马湖至海口,长186公里。其中嶂山以下146公里,起自骆马湖嶂山闸,沿新沂、宿迁(今宿豫区)界东行,穿沭阳县境,沿灌云、灌南县界至燕尾港入海。承担的排洪流域面积,包括区间汇水的7000多平方公里,总共近6万平方公里。除嶂山闸下6公里为切岭开挖外,全线修筑南北大堤,束水漫滩行洪,沭阳以西堤距1100~1300米,沭阳以东堤距1300~3300米。沭阳以上南岸有山东河、路北河、柴沂河等支流汇入,北岸有总沭河、新开河汇入,至沭阳城西,南会淮沭河,沭阳以下与盐河相交。
中运河水系属泗水、运河水系(包括泗水、南四湖和中运河水系),南四湖汇集泗水、汶河以西、黄河与废黄河之间的洪水,由韩庄闸出韩庄运河,进入江苏境内,称中运河。以后再汇邳苍地区及西部邳睢铜地区来水,南入骆马湖。中运河出骆马湖东南流至淮阴县杨庄,与二河相会。
中运河是在明、清两代开挖的泇河和中河基础上拓浚改建而成。自邳州黄楼村进入江苏,折向东南经邳州泇口、滩上、运河街道,至新沂二湾入骆马湖,为中运河上段,长55公里(省界至民便河口),承泄南四湖和邳苍地区来水,集水面积3.9万平方公里。经多次扩建,行洪能力已达5000立方米每秒。中运河出骆马湖皂河闸,沿骆马湖南堤过宿迁闸,平行于废黄河东南流,经宿迁、泗阳,至淮阴县杨庄会二河、废黄河,为中运河下段,长124.1公里(民便河口至二河口),是骆马湖桃汛和分洪出路之一,又是淮、沂水系的连接点,最大行洪流量1000立方米每秒。中运河全长179.1公里,该河从大王庙至二河还是京杭运河苏北段的一段,又是江水北调的输水干河,已建成泗阳、刘老涧、宿迁、皂河4个梯级枢纽。
沂河与中运河之间属邳苍郯新地区,面积7200平方公里,其中江苏境内2800平方公里。坡地来水自东北向南汇入中运河,形成邳苍水系,主要河流有陶沟河、运女河、西泇河、文河、东泇加河、燕子河、武河、城河等。1958年修建邳苍分洪道,截断武河、燕子河、东泇河、文河、西泇河,汇入分洪道后入中运河。邳苍分洪道起自沂河江风口闸,西南流经山东省兰陵县,于古宅进入江苏省邳州,过卞家湖、艾山西、倚宿山至柳林庄入中运河,设计分泄沂河洪水3000立方米每秒。全长74公里,其中邳州境内34公里,流域面积2357平方公里。
沂水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向南经郯城县、邳州市,在古邳镇汇入泗水,是泗水的主要支流。
中运河京杭运河的一段,北起山东台儿庄和江苏邳州交界处,南止江苏淮阴水利枢纽,全长190余公里,几乎在江苏境内。过去黄河淮河水患灾害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整治,堤防加高培厚,两岸排灌配套,是江苏北部排洪、除涝、灌溉和通航的河道。1958年,中运河增辟微山湖西航道,从沛县大沙河口引微山湖水,在蔺家坝入不牢河南支向东,沿北房亭河,至大阚口以下循不牢河干道在邳州注中运河,达淮阴船闸,全长310公里。蔺家坝至大王庙设解台、刘山子二个梯级,为徐州煤炭南运航道
新沂河在江苏省东北部。1949~1952年建凿。西从骆马湖东岸嶂山闸引水,东经宿迁、新沂、沭阳、灌云、灌南等县,直达灌河口燕尾港入黄海。与沭河、淮沭新河、盐河相交。河长144公里,北堤长144公里,南堤长131.6公里;堤顶超高2~2.5米;近水面块石护坡113公里,护岸17公里,防浪林台24公里;堤距从0.9公里扩至3.3公里;设计泄水量6000立方米/秒。是沂河下游排洪入海河道。
治理开发 编辑本段
骆马湖地处淮北平原,跨宿迁、徐州二市,是沂河、泗水下游的主要防洪湖泊型水库。南四湖的洪水、沂河的洪水和邳苍地区的区间来水,都要经过骆马湖拦蓄后,再由嶂山闸泄洪入新沂河。流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
骆马湖历史悠久,《宋史·高宗本纪》称乐马湖。当时,骆马湖地区土壤肥沃,地势虽然低洼,由于沂水于邳州汇入泗水,不进骆马湖,有良田万顷,堪称富饶。据《同治宿迁县志》载,“金将达懒屯乐马湖”,说明金代仍能屯兵垦殖。元、明以后,泗水逐渐淤浅,骆马湖开始潴蓄沂洪。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为保障漕运畅通,避黄开泇。开通后的泇运,“广纳群流,北遏鲁河,西引湖水”,“沂、武、燕、艾、不老、房亭交输互灌,并趋腹心,遂为众壑所归”(《邳志补》)。据明朱国盛《南河志·通济河记》载:“天启年间,骆马湖夏秋遇潦,湖面横亘二十余里,已汇成汪洋大湖。”
明末清初,骆马湖渐淤,不足以存储大量洪水,遂凿开马陵山断麓,引湖水经六塘河东下入海。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骆马湖已淤垫,水涨时湖面“有六七十里宽,八十里长”。道光元年(1821年)骆马湖开始放垦湖内高地,始有人居住。次年二月清丈,涸出土地1892顷。咸丰、同治年间,续涸出土地近900顷。“每年汛期,遇蒙、沂山水涨发,汇归湖内,滩地悉被淹没。及秋冬水势渐消,滩地涸出,播种二麦”(《同治宿迁县志》)。
新中国成立前,骆马湖因滞蓄洪水能力逐渐削弱,下游六塘河壅淤日甚,致沂、泗洪水恣意泛滥。
新中国成立初期“导沂整沭”期间,确定骆马湖、黄墩湖为临时蓄洪水库,骆马湖设计防洪水位23米,蓄水9亿立方米。沂河临沂最大洪峰为6000立方米每秒,泗水来量为500~1000立方米每秒。经骆马湖、黄墩湖临时拦蓄后,分别由嶂山排入新沂河1500立方米每秒,中运河和六塘河各排500立方米每秒。因此,培修加固了18.4公里骆马湖南堤(即原中运河左堤),抢筑皂河束水坝,以控制骆马湖下泄中运河的流量,并进行嶂山切岭,使沂泗洪水直接从新沂河入海。1952年6月,皂河束水坝废坝建节制闸和船闸,建成六塘河杨河滩节制闸,从而初步建成了汛期拦洪、汛后退水种麦,实行“一水一麦”的皂河控制工程(亦称一线控制)。
1957年大水,黄墩湖破堤蓄洪,骆马湖杨河滩最高水位仍达23.15米,超过设计水位0.15米。皂河闸、杨河滩闸亦超标准泄洪。已建的皂河控制工程标准明显偏低。汛后,省水利厅为提高骆马湖防洪标准,保护下游1000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结合蓄水发展淮北“旱改水”,制订“一湖蓄水、两湖调洪、三级控制”的治理原则,即骆马湖改为常年拦洪蓄水库,黄墩湖为非常滞洪水库,兴建宿迁大控制,形成三级水位。以上规划经淮委和水电部批准,从1957年冬至1958年6月,兴建了宿迁节制闸及船闸、六塘河闸和六塘河拦河坝。1961年4月建成了嶂山闸,还建了骆马湖北堤和西堤。至此,宿迁大控制基本形成(亦称二线控制),骆马湖成为常年防洪蓄水水库,当骆马湖水位超过24.5米时,从一线控制退守二线控制。1964年省水利厅确定六塘河不再分洪。
骆马湖湖底高程为18~21米,当湖水位23米时,库容9亿立方米。退守二线控制后,湖水位25米时,库容15亿立方米。二线控制是沂沭泗下游地区重要的防洪设施。
1971年11月26日晚,骆马湖南堤在骆马湖公社东侧约300米处,由于堤基系粉砂土,堤身渗水,曾做有倒滤层,但因渗流破坏,在湖水位23.09米、中运河水位19.5米情况下,突然决口,使骆马湖堤与宿迁大控制之间9000亩耕地被淹,水浸粮食1.6万公斤,倒房208间,造成严重损失。当即组织劳力抢堵,到12月26日堵复。该堤决口事故受到水电部的通报批评。
(一)皂河控制
皂河控制由中运河皂河节制闸、船闸,六塘河杨河滩闸和骆马湖南堤组成。
皂河节制闸于1951年10月开工,1952年6月竣工,设计流量5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800立方米每秒,共7孔,每孔净宽9.2米,总宽71.25米。当骆马湖改为常年蓄水库后,原设计标准偏低。1971年进行加固,上游设计水位由原23米提高到25米,下游设计水位由18.34米提高到19.5米,校核流量提高到1000立方米每秒。该闸一是控制骆马湖水位,汛期排洪,非汛期蓄水;二是控制下泄流量,以确保骆马湖以下中运河堤防安全;在骆马湖水位23.5米以下时,照顾黄墩湖地区排涝,同时提供中运河航运及工农业用水。
皂河船闸详见第五章跨流域调水。
杨河滩节制闸于1951年11月开工,1952年5月竣工,设计流量300立方米每秒,共3孔,每孔净宽9.2米,总宽30.8米,闸孔净高4.5米。骆马湖作为临时拦洪水库时,杨河滩闸除汛期控制骆马湖入六塘河泄量外,还发挥排泄桃汛,以确保骆马湖一季麦收。自骆马湖建成常年拦洪蓄水库后,该闸改为宿迁县来龙灌区灌溉渠首。
骆马湖南堤,1950年初加固时,以原中运河左堤为基础,从皂河束水坝南500米起,沿运河老堤穿过长河头与马陵山西麓相衔接,全长15.4公里。后因皂河节制闸建在束水坝上游3公里,故南堤全长为18.4公里。设计防洪水位23米,堤顶高程25米,宽6米,边坡1∶3。完成土方117万立方米,块石护坡2.2万立方米。1956~1984年,为了保证骆马湖南堤防洪安全,曾不断地对大堤进行了整修加戗,增做块石护坡、防浪林台,加做挡浪墙、反滤层等。1969年对南堤全线的块石护坡进行大翻修。特别是1971年11月26日晚南堤因渗流破坏倒口的教训和1974年大洪水的考验,从1975年起,按照水电部批复的加固骆马湖南堤的精神,分别在大堤迎水面或背水面增做戗台和平台,加筑挡浪墙等。并废除被1974年洪水冲毁的皂河小船闸(1973年8月另建成皂河大船闸),改建成500米长的拦河坝,坝顶高程26~27米,顶宽8米,边坡1∶3。据统计,自南堤建成至1984年,历年维修加固累计完成土方77.6万立方米、石方18.28万立方米,国家投资558.3万元。
1987年,骆马湖南堤现状:堤顶高程25.5米,堤脚高程19.5~20.5米,堤顶宽6米,坡比1∶3,迎水面全部做成灌砌块石护坡。堤顶加做浆砌块石挡浪墙11.34公里,墙顶高程26.5米,顶宽0.4米,底宽0.6米。安家洼以西,在迎水面增做4段共长2070米的平台;安家洼以东,在背水面加做4段共长3800米的戗台。堤顶全部改建成可运输防汛物资的砂石路面。
(二)宿迁大控制
宿迁大控制由骆马湖二线大堤、宿迁节制闸、宿迁船闸、六塘河节制闸、六塘河拦河坝等工程组成。宿迁大控制的运用,涉及到沂沭泗流域整个洪水的调度,南四湖、沂河、邳苍地区来水的多少,“分沂入沭”流量的安排,总沭河洪水量的下泄,以及滞洪区的运用等等。由省防汛防旱指挥部根据水情、工情决定退守宿迁大控制的时间。自大控制建成至1987年,在1963年、1974年大水和1971年冬骆马湖南堤决口时,曾使用过3次。
宿迁控制大堤从宿迁节制闸上游向南建堤与废黄河北堤联接,而后循废黄河北堤修复,个别弯曲较大处予以裁弯取直,经皂河镇穿荷花池与黄墩湖堤衔接,这段堤防也是中运河的右堤。堤防设计标准,堤顶高程28米,新建堤防顶宽6米。1964年工程完成后,从宿迁、邳县交界处到宿迁节制闸形成一条全长34.6公里的比较完整的防洪大堤。
宿迁控制大堤完成后,到1987年先后经过13次加固维修。累计完成土方80万立方米,干砌块石12万立方米,浆砌块石2.5万立方米,投资465万元。1987年大堤现状:从宿迁邳县交界处民便河船闸至邳洪河闸,长12.8公里,一般堤顶高程为27.5~27.8米,堤顶宽8米,坡比1∶3,全部干砌块石护坡,护坡顶高程25米,护坡底高程21米。在曹甸处设有黄墩湖分洪爆破口,堤上埋设三排爆破井。从邳洪河闸至皂河镇北门一段长约1.7公里,堤顶高程28米,顶宽8米,坡比1∶3。该段在邳洪河闸与黄墩湖闸处,因两闸的公路桥高程仅为26.5米,高程不够。从皂河镇北门至皂河镇南一段长1.46公里做有挡浪墙,墙顶高程27.5米。皂河镇南至宿迁节制闸南,长18.54公里,系废黄河北堤整修而成,堤顶高程大部分超过28米,已铺干砌块石护坡13.7公里。全线堤顶铺设砂礓石子路面,路宽6米。邳县境内在运河大堤(即黄墩湖堤)上亦设有黄墩湖分洪爆破口。
宿迁节制闸位于皂河闸下游宿迁县城北中运河上,是宿迁大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中运河泄量的主要建筑物。闸身总宽69.23米,共6孔,每孔净宽10米,闸底高程15米,闸顶高程28米。设计洪水位闸上25.1米,闸下水位18.88米,最大流量600立方米每秒。1957年9月批准开工,1958年6月完成,投资210.6万元。当年汛期最大泄洪745立方米每秒。1963年汛后检查,下游防冲槽外冲刷严重,抛石1200立方米防护。以后,又先后增建工作便桥、检修门吊装滑道和抗震加固。1974年8月14日实际泄洪1040立方米每秒。
六塘河节制闸位于宿迁节制闸和船闸北面,闸身总宽32.8米,共3孔,每孔净宽10米,闸底高程15米,闸顶高程28米。1957年10月开工,1958年6月竣工,投资136.85万元。1964年起不再承担排洪任务,骆马湖有水时,送水灌溉,退守宿迁大控制时,起挡洪作用。
宿迁船闸详见第五章跨流域调水。
六塘河拦河坝建于1958年,从宿迁县城北矿山高地至六塘河闸北茶壶窑全长为2800米。坝顶高程28米,坝顶结合公路宽10米,临水坡做有防浪林台,高程24.5米,宽40米,坡比1∶3.5,从林台顶至高程18.5米为干砌块石护坡。
(三)嶂山闸
嶂山闸是骆马湖控制工程之一,闸下就是新沂河。在“导沂整沭”期间,骆马湖原计划辟为临时拦洪水库,利用开挖峒峿山、嶂山之间马陵山断麓,以控制下泄入新沂河流量。1958年骆马湖批准为常年蓄水库后,决定兴建嶂山闸,并扩大嶂山切岭,增加下泄新沂河的流量。
嶂山闸于1959年10月开工兴建,1961年春建成。共36孔,每孔净宽10米,闸身总宽428.97米,闸底高程15.5米,闸顶高程28米,设计上游洪水位25.1米,下游设计水位15.5米,最大泄量8000立方米每秒。要求骆马湖水位22.5米时泄洪3500立方米每秒。
嶂山闸施工过程中,节约代用材料多,施工质量差。1965年春经检查发现底板、闸墩均有严重空洞和剥蚀现象。于当年春、冬进行了两次加固处理。1970~1974年,由于闸门木面板腐烂,漏水严重,将木面板更换为钢丝网水泥面板。1979年8月至1980年1月进行抗震加固工程。该闸建成后实际发生最大泄量为1974年汛期5760立方米每秒,上游最高水位25.25米。
为发挥嶂山闸排洪、蓄水的作用,必须相应地扩大嶂山切岭。新中国成立初“导沂整沭”期间,曾进行过3次切岭工程,共完成土方470万立方米。1959年兴建嶂山闸,嶂山切岭段即为上下游引河,全长8.5公里。闸上2.5公里,河底高程15.5米,底宽600~430米;闸下6公里,河底高程15.5~14.3米,底宽430~90米。为了闸河配套,嶂山切岭工程从1962年起,按湖水位23.5米下泄5000立方米每秒扩挖。历时5年,到1966年完成,共完成土方800万立方米。1972年冬又根据淮委编制的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规划要求,按照湖水位22.5米下泄5000立方米每秒再次扩大,于1978年基本完成,完成土方648万立方米,投资1324万元。由于闸下引河达不到设计标准,据1974年行洪实际情况推算,在设计条件下少泄500立方米每秒。
(四)黄墩湖滞洪区
黄墩湖位于骆马湖畔、中运河西岸,地处徐州邳州、睢宁和宿迁三市县交界,面积385平方公里,耕地33万余亩,人口22万。地面高程一般在21米左右,最低19米。1949年导沂时,黄墩湖、骆马湖都为临时蓄洪区。1952年骆马湖皂河控制工程建成后,骆马湖一湖拦洪,黄墩湖作为非常滞洪区。即当骆马湖水位超过22.5米时,利用黄墩湖滞洪。1957年,黄墩湖破堤滞洪后,骆马湖最高水位仍达23.15米。淮委编制的1957年沂沭泗流域规划,确定骆马湖、黄墩湖都为常年蓄水库。1958年1月,省水利厅提出:“骆马湖一湖蓄水,腾出黄墩湖种植农作物。”经水利部1958年2月批复同意。为提高骆马湖防洪能力,兴建骆马湖二线控制工程即宿迁大控制,黄墩湖仍为非常洪水的临时滞洪区。1971年淮委关于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的工程规划,确定骆马湖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湖水位25米,黄墩湖不再滞洪。由于“东调南下”工程全部实施尚需一个过程,黄墩湖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得作为非常滞洪区。1985年淮委修订的治淮规划,又提出近期骆马湖防洪标准为二十至五十年一遇。黄墩湖堤上安置两个临时爆破口门,一处在宿迁县曹甸,另一处在邳州黄墩湖堤上,无控制建筑物。并在穿黄墩湖的徐洪河东堤上,沿民便河中心线南北各留有500米长的分洪口门。1986年滞洪区的保安措施开始起步,至1987年,无线通讯网络系统已初步建成投入运用,并兴建了低标准的撤退道路117公里,在老庄台上建成安全避洪楼225幢,正在建的有400余幢,滞洪时利用二层或三层楼平顶就地避险。
骆马湖地区的农田灌溉,曾有南北朝北魏太和年间薛虎子到汴泗溉田,北宋熙宁年间沈括疏沭水九渠十八堰的记载。黄河夺泗入淮以后,灌溉设施破坏殆尽。明代,沂水入泗受阻,潴积为骆马湖,形成沂泗洪水滞蓄场所。
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大规模导沂整沭工程,辟骆马、黄墩两湖为临时拦洪水库,汛期调洪,汛后种麦。1951年,中运河建皂河闸和六塘河口建杨河滩闸,控制骆马湖水下泄。1955年,治淮委员会组织编制沂沭泗流域规划,提出兴建骆马湖水库,灌溉蓄水位22.48米,发展460万亩自流灌溉(其中沂南296万亩、沂北164万亩)。1957年3月,江苏省委召开旱改水工作会议,决定兴建骆马湖、石梁河水库,增加水源,发展旱改水。当年冬,骆马湖宿迁控制工程开工。1958年2月,水电部批准骆马湖为常年蓄水库,灌溉蓄水位21.5米,发展水稻300万亩。1959年,骆马湖开始蓄水,具备发展灌溉的条件。
1958年,淮阴专区计划兴建骆马湖灌区,引骆马湖水灌溉中运河以东、淮沭河以西、新沂河以南、总六塘河以北地区,控制面积1153平方公里,耕地105.66万亩,其中自流灌溉90万亩。当年冬,宿迁县来龙灌区开工,干支渠系初步建成。
1959年5月,在六塘河闸下突击抢建六塘河壅水闸,抬高水位进入干渠,来龙灌区开始灌溉,杨河滩闸和六塘河闸成为灌区渠首。同时,沭阳县淮西灌区、泗阳县程道灌区陆续建成开灌,均由骆马湖供水。到60年代初,骆马湖自流灌区基本形成,来龙灌区49万亩、淮西灌区26万亩、程道灌区21万亩。
1961年,水库移民生活困难,加上种植水稻不适应,对骆马湖蓄水发展水稻产生动摇,宿迁县部分干部和群众提出恢复骆马湖一水一麦的方案,要求退库还田。在省、地、县引发了一场关于骆马湖退水种麦、灌区回旱与坚持蓄水发展水稻的争论。省委组织农工部、办公厅、水利厅等单位组成骆马湖调查组,会同淮阴地委、专署水利局负责人进行调查,形成“恢复一水一麦、退库还田和不宜放水复垦的两种不同意见”上报省委。省委进一步组织调查,经多方征求意见,选用湖中湖的方案,即采取一个小湖蓄水、外围种麦的折中方案,在骆马湖高地圈4个圩,面积57.1平方公里,耕地7.7万亩。1962年冬,在湖内20.5米以上开始圈圩种麦。1963年当4个圩区土方工程基本完成,建筑物筹备施工时,5月29日遇一场暴雨,圩内进水,7.7万亩麦田全部被淹,遂停止施工,恢复蓄水,争论结束。此后,宿迁县在中运河两岸兴建洋北、仰化两个自流灌区及皂河、船行两个提水灌区;泗阳在中运河两岸兴建众东和运南灌区;新沂在骆马湖北堤建北坝涵洞,沿高程20米开挖沂北干渠,形成沂北自流灌区。到60年代,骆马湖蓄水位抬高到22.5米,自流灌区面积发展到150万亩。
与此同时,骆马湖以上地区开始发展旱改水,沿中运河、沂河提水灌溉。骆马湖蓄水量与灌区发展不相适应,用水高峰季节水位迅速下降,不但造成地区之间争水纠纷,而且京杭运河也因水枯断航。1971年,省政府决定徐州、淮阴两地区各半分用骆马湖水源,下游自流灌区用水渐趋紧张。为了扩大灌溉水源,在泗阳闸建临时翻水站由洪泽湖向北调水,进一步抬高骆马湖水位。由于水源变化,泗阳程道灌区重建渠首,改由中运河引水;沭阳淮西灌区也开始从大涧河抽回归水和由柴沂河抽淮沭河水灌溉。1971年11月26日,骆马湖水位23.09米、中运河水位19.5米时,南堤突然决口,决口抢堵以后,骆马湖蓄水位降到22.5米。1974年开始进行骆马湖南堤险段加固工程,次年竣工,蓄水位抬高到23米。同年,开始兴建杨庄、泗阳、刘老涧、井儿头等临时翻水站,补给中运河灌区用水。程道、淮西灌区改从东南方向引中运河水灌溉后,内部渠系不得不重新改造,淮西灌区陆续兴建了51座提水站,程道灌区在六塘河左岸建电灌站补水,并划出一部分单独设立新华灌区。
1982年,为京杭运河补水和徐州电厂供水兴建补水工程,淮阴以北的淮阴、泗阳、刘老涧、井儿头、杨河滩、皂河、民便河、刘山、解台等9座抽水站陆续开工,以扩大江水北调能力。泗阳站(100立方米每秒)、刘老涧站(100立方米每秒)、井儿头站(80立方米每秒),杨河滩站(增加15立方米每秒),民便河站(增加10立方米每秒),1983年5月建成;刘山北站(50立方米每秒)、解台西站(50立方米每秒),于1984年建成;淮阴站(120立方米每秒)、皂河站(195立方米每秒),于1987年建成。由于江水、淮水供水范围向北延伸,省政府决定骆马湖20.5米以上蓄水全部归徐州使用。供水方式的变化,不但使淮西灌区、运南灌区、新华灌区成为独立的提水灌区,来龙灌区也以井儿头抽水站抽提中运河水灌溉为主。
1987年骆马湖范围有5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7处,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处、10~30万亩5处,总控制面积1987.8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72.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3.3万亩。除沂北灌区仍用骆马湖蓄水外,其余灌区已转用江水或淮水。其中有3个中型灌区基本上改为提水灌区,其设计灌溉面积57.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8.1万亩。
共有37科148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63种,占总数的42.6%,其次是鮠科鱼类8种,占5.4%,虾虎鱼科、鲀科鱼类各7种,各占4.7%,鮨科、银鱼科、鳅科鱼类各5种,分别占3.4%,鳀科、石首鱼科鱼类各4种,各占2.7%,鲱科、鲻科鱼类各3种,分别占2.0%,其它还有鲶科、塘鳢鱼科、鲡鱼科、鳢科、鳗鲡科、胡子鲶科、鲟科等。从生态上分析有三种类型:一是定居型鱼类,如鲤、鲫、银鱼等;二是半洄游性鱼类,如青、草、鲢、鳙等;三是海淡水洄游性鱼类,如刀鲚、河鲀、鲥鱼等。
梅鲚鱼主要产于太湖、洪泽湖、高邮邵伯湖、骆马湖等大型湖泊中,是湖泊鱼类中的主要品种。每年春季产卵,夏季可见子鱼,初秋可生长到2寸左右,形似凤尾鱼,即可起捕。全省年产量在1000万-1200万公斤。
淡水虾类主要有青虾(日本沼虾)、白虾(秀丽长臂虾)、龙虾(克氏螯虾)三种,此外还有细螯沼虾、细足米虾、糠虾等品种。太湖以白虾为主,素称“水晶虾”。徐、淮、盐地区以青虾为主。龙虾原仅南京周围有少量生存,进入80年代迅速向全省扩散,尤以里下河、洪泽湖和骆马湖周围的产量较高。淡水虾的资源较稳定。但在年度之间,由于受水位、水质和水草生长状况的影响,有所波动。70年代以前,产量为0.7万-1万吨,1980年为9420吨,1985年为1.05万吨,1989年达1.95万吨。
淡水蟹类主要为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毛蟹;此外还有锯齿溪蟹、凹背尖额蟹等品种。每年秋季性成熟的蟹降河洄游到海边和长江口咸淡水交汇区繁殖。次年4到6月蟹苗溯江而上,在淡水中生长。蟹的资源分布在全省各地,阳澄湖、洪泽湖的大蟹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全省产量,在50年代平均年产2000-3000吨。60年代后因长江两岸建闸坝,切断了蟹苗的洄游,产量下降。60年代初每年仅有100-200吨。从1966年开始,采取人工放流蟹苗的措施,产量逐渐回升。从1971年到1985年平均年产0.57万吨,其中1982年为1.1万吨,是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1985年以后天然蟹苗资源减少,全省蟹产量又一次下降,1989年仅有2400吨,1990年3700吨。
淡水水生经济植物
江苏省湖荡滩地多,水生经济植物资源丰富,可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四大类。主要品种如下:
挺水植物有莲藕、芦苇、蒲草等。一般生长在靠近岸边水浅的地方,植株挺立于水中,部分基叶伸出水面。省内淡水水域均有分布,特别是湖泊、河荡地区资源丰富。
浮叶植物有菱、芡实、莼菜等,根生在水底,茎比较柔软,叶片浮于水面。菱主要分布在里下河、苏州水网地区;芡实在湖荡、港汊和沤田均有分布;莼菜以太湖东山所产最为有名。
漂浮植物有水葫芦、水浮莲、浮萍等,整株植物飘浮水面,其根不着生于水底,省内河沟和湖荡地区均有分布,资源比较丰富。
沉水植物有苦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等,植株生于水中,湖荡地区均有分布,资源丰富。
宿迁市洋河滩渔港位于骆马湖南岸洋河滩闸东约150米。是骆马湖唯一渔港。
该港在1976年由省革命委员会农业局拨款20万元建设,供渔船锚泊避风。港池呈梯形,南头岸线长200米,北头岸线长100米,东、西两岸各长2000米。口门在西岸。正常水深3米,能容渔船200余艘。有公路可通市区。
宿迁市水产公司在该港设水产收购站,2艘机动收购船。1983年省水产局拨款建200吨/次冷库1座,制冰4吨/日,速冻8吨/日。年加工出口青虾40吨、银鱼5吨左右。省骆马湖渔政管理站第四渔政分站也设在该港。
现状骆马湖水多来自沂蒙山洪和天然雨水,沿湖又无工业污染,常年水体清澈透明,湖滩浅水中生长密密扎扎的芦苇和众多浮游生物,为鱼类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
形状
马陵山下的骆马湖,从高处看,形状象一匹大马的脊背,它的尾巴扫着运河。正因为如此,在这里出现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天宫中有一匹小龙马,长得美丽无比,它叫起来惊天动地。老龙马生下它的时候,它高兴地叫了一声,这一声闯下了大祸,把正在做寿的王母娘娘吓了一跳,二郎神查清后报王母,王母勃然大怒。说这是一种不祥之兆,命二郎神快把小龙马斩了。老龙马听说小龙马将要受斩,决定替子赎罪,保全小龙马的生命。老龙马在受刑之前,被押到天庭,王母娘娘指着老龙马的鼻子,恶狠狠地说:你甘愿替它去死,就把你打下人间,永远不许回天宫。"就这样,老龙马被罚到人间。四条腿深深地陷入泥中,身子把地面压了几丈深。后来玉皇大帝赦免了老龙马的罪,把它召回天宫。这里就只剩下一个马脊背形的洼塘,常年积水,人们称之为骆马湖。这个传说,反映了人间权势压人的社会现象,当然不会是骆马湖形成的真正的原因。
鱼类
湖中鱼类多达56种,尤以银鱼、青虾、螃蟹、龙虾最佳。骆马湖银鱼,通体洁白透明如美玉,形状如根根银条,肉质细嫩鲜美,有"水中白银"、"水中人参"的美誉。金梅牌冷冻银鱼等远销亚、欧、美洲和中国港、澳、台地区。骆马湖生产的大青虾,色青、个大、皮薄、肉饱,名闻遐迩。以此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醉虾",别有一番风味,对食客颇具诱惑力。骆马湖螃蟹,个体硕大,雄者脂白如玉,雌者脂黄似金,是一种难得的风味佳肴。
历史文化 编辑本段
骆马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该湖位于宿豫区、宿城区西北部,今天的晓店镇西北部,有青莲岗文化遗址。秦汉时期,这里设县,东晋称郡,唐代宗宝应元年改县名为宿迁。万世传颂的抗秦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就出生在骆马湖东南七八公里处的宿城梧桐巷,故里建有项里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乾隆行宫,坐落在骆马湖西岸的皂河镇内。清朝乾隆皇帝六次巡游江南,有五次到敕建安澜龙王庙祭祀,并在此留宿,故此庙称为乾隆行宫。当年乾隆皇帝在此留下了"第一江山春好处"的名句。当你游览乾隆行宫后,就会觉得她象北京故宫的缩影。骆马湖中的小岛戴场,四面环水,岛上风情美,鱼宴味道鲜,人们称它为"东方小威尼斯城"。骆马湖东岸的马陵山上,古有秦汉时期的"霸王扳倒井",唐朝名将薛仁贵东征的"藏兵洞",宋朝名将韩世忠屯兵抗击金兵的宋营等古迹,今有宿北大战许多遗迹,如宿北大战指挥部遗址"三仙洞",著名峰山战斗遗址,马陵山公园陈毅题写塔名的"宿北大战马陵山革命烈土纪念塔"等。
书法碑刻 编辑本段
明朝董其昌有浚路马湖记书法作品,是议论有关河防及濬路马湖以通曹运史事的碑。董其昌在卷尾书:
“路马湖俗讹称骆马湖,今正之”。
周围看点 编辑本段
骆马湖四周的一座座巨大水利工程,雄伟壮观。嶂山闸屹立骆马湖畔,共36孔,全长429米,最大排洪量8000-10000立方米/秒,为国家一级水工建筑物,江苏省大型水闸之一。皂河抽水站位于骆马湖西大堤,是国家特大水利工程,出水口通人骆马湖,进水口接连邳洪河,在皂河闸下
接转中运河,为国家南水北调第六梯级工程。水泵直径6米,两辆五吨载重汽车能在泵内对开,单泵流量每秒100立方米,两台泵同时启动开足,每天可抽排水2亿多立方米。黄砂、石英砂、陶瓷土是骆马湖及周边的主要优质矿藏。湖东岸白马涧出产的优质石英砂总储量在5亿吨以上。从晓店至井头的60平方公里内,蕴藏着质优量丰的陶瓷土,它是生产高品位陶瓷墙地板砖、硫璃瓦、陶瓷器具、陶瓷工艺品的理想原料,总储量在20亿吨以上。
旅游景点 编辑本段
*新沂市窑湾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新沂市骆马湖湿地公园
*新沂市环湖景观大道
*骆马湖一岛、二岛、三岛(沙滩浴场,钓渔中心,休闲娱乐)
*水上围栏养渔
*江苏省皂河三线船闸
*苏北运河航道、航标灯
*宿迁市皂河古镇乾隆行宫
江苏省第七届园艺博览园(宿迁市湖滨公园)
宿迁克拉嗨谷乐园
宿迁市项王故里景区
中国水城欢乐岛
*宿迁市湖滨新城洋河滩湿地公园
*京杭大运河
*骆马湖水上搜救基地
*省级水上生态湿地公园
*陆渡口水上陆地自然公园
*宿迁市宿北大战纪念碑
*橄榄山庄
*新沂渔歌岛乐园
地方特产 编辑本段
骆马湖银鱼
银鱼是骆马湖鱼类中纤细含羞的清丽少女,它婀娜多姿,小巧可爱。
除两只黑珍珠似的明眸外,通体透明,看不到骨头和内脏。它游于水中,与水一色,有时近在眼前,却隐身似的不可见。出水后,洁白晶莹,加工制成银鱼干恰似银条,色如琼脂,故不论鲜鱼和鱼干都易配菜。银条儿和绿色蔬菜相衬,清清白白;与红辣椒、红苋菜烹炒红白相间:银鱼炒鸡蛋金银相配;银鱼拌粉丝银条银线;银鱼鸡蛋羹色彩艳丽,汁浓味鲜。鲜银鱼肉质细嫩,易熟易烹调。多年来,骆马湖银鱼一直享誉国内外市场。国际市场由原来的日本逐步扩大到亚洲各地及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在国内,银鱼是各大宾馆宴席上的名菜,现已制成金梅牌、太湖牌冻银鱼。1988年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远销世界各地,2006年10月在江苏省首届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被消费者评选为“最受欢迎的江苏旅游商品”。
骆马湖咸鸭蛋
骆马湖咸鸭蛋是采用骆马湖自然放养鸭所产的新鲜蛋精制而成。由于骆马湖中所放养鸭常年以湖中螺蛳为主食,谷物类饲料为辅,因而其蛋黄橘红、油多、沙、香,真空包装,开袋即食,品质特优。
鸭蛋烧鱼
除了腌制咸鸭蛋,骆马湖中渔民还经常将鸭蛋与本地盛产的花白鲢以红烧方式共煮一锅,出锅之后不但鱼肉中留有蛋香,鸭蛋白带有鱼鲜,而且蛋黄也鲜嫩可口
骆马湖螃蟹
骆马湖螃蟹产于江苏省宿迁市西北部的骆马湖。骆马湖是宿迁生金长银的聚宝盆,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四大淡水湖之一。骆马湖水多来自沂蒙山和天然雨水,沿湖无工业污染,常年水体清澈透明,湖水可以直接饮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二级水质湖泊。湖水碧绿清澈,一望无际,湖上烟气氤氲,水面风光怡人。
骆马湖盛产螃蟹、青虾、银鱼等几十种水产品。
骆马湖大螃蟹,个体硕大,雄者脂白如玉,雌者脂黄似金,是一种难得的风味佳肴。
骆马湖小干鱼
原料:小干鱼100克、红辣椒50克、油、盐、姜、酱油适量
烹制:红辣椒洗净切段,小干鱼洗净略泡泡,姜切片
热锅放油,放入姜片,红辣椒炒两下,加进小干鱼,辣椒好了起锅,一盘香喷喷的炒小鱼干就好了
改名风波 编辑本段
“清清的骆马湖啊,一望无穷,站在那湖岸上,从西望不到东。秋水养肥虾和蟹,碧波怀抱菱和藕,丰收的渔歌一声声唱到我心中。”2005年1月5日,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唱响了这首《清清骆马湖》,一时间,美丽的骆马湖成了古城宿迁的一张名片。可是,2010年初却闹起了一场骆马湖“改名风波”:有人擅自把湖名改成了“马上湖”!原因据说是因为“骆马”谐音“落马”,“犯了忌讳”。
事情的起因,是有网友看到宿迁市区发展大道运河桥北侧的一块巨型广告牌上高高挂出了“马上湖”的字样,这幅照片被贴到网上后,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遭致舆论一片哗然。
之后记者再次赶到这块巨幅广告牌下,发现巨大的广告布已被撤下。据附近的居民介绍,广告牌上原写着:“游马上湖,马上有福,全力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据了解原来湖滨新城所有的公交车站台上,“骆马湖”站都被改名为“马上湖”站,并有醒目的“宿迁马上湖”字样。而候车亭的玻璃橱窗里,有关于“马上湖”的宣传是:“马上湖,行运之湖,行则有运。马上湖行走十几公里的大运河,马上湖和大运河血脉相通,可以走大运、过福运关、游转运之地、看大转机,是谓行运之湖。”
现这些关于“马上湖”的文字也已经全部不见踪影。在这几个公交站台上,本应注明站台名和宣传内容的玻璃橱窗只剩下了架子,里面留下了夜晚照明用的日光灯棒,保存着的广告语是“好运湖滨,福地新城”。
可见,这个改名事实上已经处于半夭折状态。而且,这次的改名应该不是官
方行为。当地官方的《宿迁日报》连续发表了4篇文章讨论“骆马湖改名”,文章的倾向很明显:反对。市公交公司负责人也表示:“站台是有关单位建的,名字也是他们改的,我们公司车上标的站点还是‘骆马湖’。”市级机关一位工作人员的说法是:“只要客商到宿迁,我总是带他们去骆马湖。现在一些标牌名称改了,客商问我改名原因,我都很尴尬,不知怎么解释才好,难道说是因为读音叫‘落马’?人家根本就没往这上面想,骆马湖在外还是很响的。”在得知有人将骆马湖改名“马上湖”后,网友“西楚艺人”在博客中回忆说,“有此想法早已不是现在了,多年前就有熟悉的官员对我说,骆马湖这个名字不吉利,特别是有其他地方的领导来到宿迁后,不少人比较敏感这个名字。”
宿迁当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确实在数年前,就有人提出为骆马湖改名,当时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到宿迁投资后,到骆马湖边游览时,一听湖名顿时蹙眉说:“骆马湖,落马,还没开业就落马了,名字不吉利。”因此这位开发商找到有关领导,建议骆马湖改名。这位领导当时很谨慎,建议征询有关部门意见。结果是有关部门明确答复不同意。
骆马湖改为“马上湖”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正式认可。骆马湖改名源于2009年一位据称是旅游策划专业人士到宿迁所作的一场“骆马湖旅游文化”专题讲座,其在讲座中提到,骆马湖可改为“马上湖”,后来又作了专题策划,将骆马湖改为“马上湖”。而该位“策划大师”就是号称“中国旅游策划新一代掌门人、中国十大策划人第一名、策划最高奖‘金钥匙’持有者”的熊大寻。在网上有专门的“熊大寻”词条:“已成功策划过大理、香格里拉、昆明、石林、井冈山、南岳衡山等中国王牌旅游城市!”“熊大寻是上帝派来做策划的!”“十分钟挽救了2个亿的投资!”……笔触近乎疯狂。
“马上湖”频现广告牌
熊大师的改名依据还是跟谐音有关:“马上湖”谐音“马上福”。一位当地市民展示了他保存的某单位网站的《戴场岛水上旅游区简介》的内容:“天福岛(戴场岛)为浩瀚马上湖上一座最大的岛屿,宿迁拥有江苏省四大淡水湖之二,头顶马上湖(骆马湖),脚踏洪泽湖,是洪福齐天
的福地,从宿迁政区图上可以发现,宿迁陆地如同一匹骏马,而骏马头上水域极像放飞一只蝙蝠,它们相依相伴,故曰马上湖,马上福。”
《简介》最后做了美好的规划:“马上湖天福岛和地福岛,大观园和观音菩萨的保佑必定能与皂河庙会、乾隆行宫、渔火街、菩提寺、休闲目的地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得到可观的效益。经有关专家预测,年收益率预计可达18%以上。”
在这篇官方的网站内容里,原来的骆马湖和戴场岛都在一开始加了括弧,成了马上湖和天福岛的补充说明,到后来连括弧也没有了。之后记者试图再次打开这篇文章的网址时,发现原先的内容已经没有了。
骆马湖悄然变身“马上湖”,在宿迁当地引发的反响很大,遭到了市民、网友、专家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反对,有网友评价改名为迎合庸俗的封建迷信心理,这样的媚俗太不应该。
久居湖边、以打鱼为生的冯大爷说,自己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湖边,叫骆马湖也习惯了,突然听到马上湖,感觉很不舒服,好似以前的生活过往一下子被切断了,但改不改名,自己还是要靠捕鱼来生活。在宿迁市区,一位市民听说后哑然失笑,他说自己爱好打麻将,“马上湖,是不是说打麻将时马上胡牌啊?看来改名字的人肯定喜欢打麻将!”
更多的网民在网上发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位网名为“理想之城”的网友意见颇有代表性,“撇开骆马湖需不需要改名暂且不说,即使真的要改名,也不应该如此随意,也要征求专家和市民的意见,起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名字,而不应该牵强地因为谐音‘落马’,而改这么俗气的名字。一点文化底蕴都没有!”
宿迁一位学校老师表示,“骆马”是为了纪念治水英雄鲧而命名的,“骆马”就是白马,鬃毛为黑色,《诗经》中就有“骆马”这个词。这位老师表示,地名传承千年,已有了文化积淀,不应随意更改。
当地的一位对地名更改颇有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地名管理应当从中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稳定。必须命名和更名时,应当按照本条例的原则和审批权限报经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这位业内人士说,骆马湖属于徐州和宿迁两市共有水域,如果需要改名的话,应该由两市共同行文,报国务院批准,因为地名涉及版图等多个方面,改起来比较麻烦。“地方上不能随意更改,‘马上湖’说法出现在广告牌上,是非法的”,这位业内人士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