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动物   

番荔枝

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也称为佛头果,属于番荔枝科(Annonaceae)的落叶小乔木。其果实由多个成熟的子房和花托合生形成,外形酷似荔枝,因此得名“番荔枝”。原产于热带美洲地区,如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等,后在中国、越南和苏丹等地引种栽培,已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在中国,番荔枝主要生长在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区的灌丛、丘陵山坡及疏林中。

番荔枝为一种热带及亚热带的珍稀果树,其植株高度可达3至5米,拥有灰白色的树皮且较薄。叶片互生、排列成两列,呈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叶背呈苍白绿色。花朵单生或2至4朵聚生于枝顶或与叶对生,花青黄色下垂,花期在5至6月之间。萼片三角形,雄蕊多数且密生,呈长圆形排列。果实为无毛聚合浆果,颜色黄绿,表面覆盖白色粉霜,呈圆球状或心状圆锥形,果肉质地乳膏状,味道清甜,果期6至11月。

番荔枝不仅营养丰富,均衡,还富含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在内的16种氨基酸。单个果实的重量约为350克,可食率达67%。由于其独特的香味和多汁的肉质,番荔枝适合加工成各种产品,如果汁、果酒、花蜜、糖浆和果冻等。同时,其根、叶和果实均可药用,味道甘甜,性质寒冷,具有杀虫等功效。果实可用于治疗恶疮肿痛和补充脾脏功能;种子含油量约20%;树皮纤维可用于造纸;根部有助于治疗急性赤痢、精神抑郁和脊髓骨病等。

目录

植物概述 编辑本段

番荔枝是一种高大的植物,通常高度为3至5米。其树皮呈灰白色,较薄且多分枝。

叶片特征:叶子互生排列成两列,质地轻薄如纸,形态多为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片长度在6至17.5厘米之间,宽度介于2至7.5厘米之间。叶基部可为圆形或宽楔形,背面初时覆盖微毛,但随后会逐渐脱落。每片叶子拥有8到15条侧脉,而叶柄则长达0.4至1.5厘米。

花卉描述:花朵通常单独生长或2至4朵聚集在枝头顶端,也可能与叶片相对而生。这些花长约2厘米,颜色为青黄色,并且向下低垂。花蕾形状似披针形;萼片共有三片,呈三角形,表面覆盖着细小毛发;花瓣分为两轮,外层肉质厚实且狭窄,同样覆有微毛并按照镊合状排列;内层花瓣非常微小,退化成了鳞片状结构,也带有微毛;雄蕊数量众多且密集分布,形态为长圆形,顶端几乎平截;雌蕊表面光滑无毛,每个心皮包含一个胚珠,柱头则呈现卵形披针状。

果实与种子特性:番荔枝的果实属于聚合果类型,由数十个小瓣构成,每个瓣内藏有一颗乌黑色、晶莹发亮的小核(即种子)。整个果实没有外部毛发覆盖,呈现出黄绿色调,整体外观是圆球状或者心脏形圆锥体,直径范围从5厘米到10厘米不等。表面常被一层白色粉末所包裹。果肉洁白细腻,质地柔软如同奶油一般,味道清甜可口。成熟的种子呈黑褐色,外形扁平细长,类似于瓜子的形状,表面光滑且坚硬。

主要分布 编辑本段

番荔枝,原生于热带美洲地区如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后被引种至中国、越南及苏丹等地。目前,它在全球热带及南亚热带较温暖地区广泛栽培。在中国,番荔枝主要分布在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份。

生长习性 编辑本段

番荔枝多见于灌丛、丘陵山坡和疏林中,偏好光照充足、气候干燥温暖的环境。它对寒冷和低温霜冻较为敏感,年均温度需保持在21摄氏度以上。尽管番荔枝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在开花期需要适度的湿度条件;若气候过于干旱或高温,则会影响其授粉和受精过程。同时,大气湿度低于70%会导致大量落花,进而影响果实的形成。此外,番荔枝对土壤类型要求不严格,可在沙质土、黏质土以及酸性或钙质土壤中正常生长,但应避免积水低洼地。花期通常在5月至6月间,而果期则为6月至11月。

繁殖方式 编辑本段

自然条件下,由于雌雄异熟及雌蕊先熟的特性,番荔枝的自然授粉成功率不高,常出现花朵未结出果实的情况,或者坐果不良和结果不稳定等问题。为了提高繁殖效率,可以采用人工繁殖方法,包括种子繁殖和嫁接繁殖等方式。通过这些手段,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番荔枝的生长与繁衍。

番荔枝通常采取种子繁殖,最佳播种期为春季。然而,由于其种子外壳坚硬且具有较长的休眠期,直接土壤播种往往面临发芽率低和出苗迟缓的问题。为提高播种效果,应挑选果实大且形状端正的种子,清洗并晾干后立即播种;若计划于次年初春播种,则需将种子充分晒干。此外,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可有效提升发芽率。

嫁接繁殖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通常选用普通番荔枝作为砧木,当砧木直径达到约1厘米时即可实施嫁接。嫁接方式依据季节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季因韧皮部不易剥离,多采用枝接法;夏秋两季则适宜采用芽接法。

栽培技术 编辑本段

番荔枝新定植幼树管理需注重土壤湿度,维持在最大持水量的60%-80%,以促进缓苗和生长。夏季温室去膜后,应及时排除积水以防根部病害。因番荔枝对锌、硼、铁、钾、镁等微量元素需求较高,故在施用有机肥的同时,应调节酸碱度并通过叶面施肥或使用相关化学药品补充所需微量元素。新定植幼树宜采用薄而频繁的施肥方式,以速效氮肥为主,并可通过环状、放射状、穴状及条沟等方式施肥。

花果管理方面,鉴于室内缺乏花粉传媒导致坐果率低,北方温室种植时需进行人工授粉,选择花瓣半开、花药未裂时进行。同时,为提高果实品质,须去除畸形果、病虫果及过密的小果。

病虫害防治也是关键,但具体措施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番荔枝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病害侵袭,如叶斑病、果实蒂腐病和根腐病。其中,根腐病尤为严重,会导致植株根部腐烂、内部组织变色及叶片黄化。为预防此类病害,需加强田间管理并提升树体健康

番荔枝还可能遭遇包括天牛、粉介壳虫及果实班螟蛾在内的虫害。针对天牛幼虫的侵害,可采取棉球蘸取敌百虫液的方式进行防治。

在采收方面,每年的7至11月是番荔枝成熟的季节。采摘后的果实应存放于凉爽、遮荫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或置于冰箱内保存,亦可选择晒干处理以延长保存期限。

主要价值 编辑本段

营养价值上,番荔枝作为一种热带至亚热带地区的优质稀有水果,不仅营养均衡,其果肉中更富含16种氨基酸,涵盖了人体必需的所有7种类型。同时,该水果还含有钾、、钙、镁、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这些元素的合理比例对于促进肌肉收缩和维护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番荔枝单果重约350克,可食率为67%,成熟果实通常鲜食,但在马来西亚,当地居民会将其去核后加入冰淇淋或牛奶中制作冷饮。该水果富含维生素C,适量食用可预防其缺乏症。

在经济价值方面,番荔枝种子含油量达20%,富含多种脂肪酸,尤其是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具备较高的开发利用潜力。同时,树皮纤维可用于造纸,且因其独特香气和多汁果肉,适合加工成果汁、果酒等多种产品,果肉膏药也有润肤效果。

就药用价值而言,番荔枝的根、叶及果实均可入药,性凉味甘,能杀虫,适用于治疗恶疮肿痛和肠道寄生虫等疾病;其根还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用于热毒血病的治疗;叶片则微寒苦涩,有助于收敛涩肠,可用来处理小儿脱肛等情况。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环球动漫嬉戏谷    下一篇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