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体育运动   

散打

散打,亦称散手,是一种现代体育竞技运动。它源于传统武术技击形式,主要通过踢、打、摔和防守技法进行徒手格斗。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打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散打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已有“相搏”、“技击”和“拳勇”等徒手搏斗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术逐渐在民间传播和发展。到了两宋时期,“露台争交”比赛开始流行,并形成了相应的规则体系。明朝时期,散打运动进一步成熟,打擂台比武之风盛行,并出现了专门负责裁判工作的“布署”。

散打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体育运动,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也展示了中国体育文化的独特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武术。作为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散打,自1979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起被纳入为表演项目,至第七届全运会正式成为竞赛项目。1982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初稿)发布并实施,同年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性的武术散打邀请赛。1988年的全国武术比赛中首次设立了专门的散打擂台赛,标志着武术散手以擂台对抗的形式确立。1991年,《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正式颁布,同时引入了裁判员与运动员等级制度。同年,北京举办了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作为示范项目亮相,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武术锦标赛均将散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2000年3月25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标志着散打运动向职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自此,一系列相关赛事如武术散打俱乐部联赛、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CKA)、世界职业散打王争霸赛、中国功夫对美国职业拳击争霸赛以及中泰搏击对抗赛等相继成功举办,推动了该项目的发展与普及。国际武术联合会作为散打项目的最高组织机构,负责全球范围内的规则制定与赛事管理。中国武术协会成立于1958年9月,是国内该领域的权威机构,致力于推广和发展传统武术及其现代竞技形式。

目录

基本技术 编辑本段

实战姿势

散打项目中,实战姿势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个人习惯及力量分配的不同,可分为正架式和反架式两种基本站位。当选手以右手为主力攻击手时,通常采用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正架式;反之,若左手更具优势,则会选择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的反架式。这种站立方式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平衡,还能为快速移动提供便利,并有效发挥出拳或踢腿的最大威力。此外,正确的实战姿势还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保护自己,减少比赛中的伤害风险。

散手格斗中的基本步法

在散手格斗中,基本步法是身体前后左右移动的方法。这些灵活而敏捷的步法不仅用于调节重心和维持身体平衡,而且为进攻和防守提供了有利的位置,从而发挥最优的攻势。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基本步法:

正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腿微屈,左手握拳前伸至与鼻同高,右手握拳,拳心向左斜下方,身体侧向右,目视前方。

进步:左脚向前迈一步,右脚迅速蹬地跟上同样距离。

退步:右脚向后退一步,左脚用力蹬地,迅速后退同样距离。

侧跨步: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右脚内侧蹬地,迅速向左侧横跨跟进同样距离。

内步:左脚前脚掌原地拧动或向左跨步,随即身体左偏,右脚向左前方迅速跟上一步,身体右转约90度。

在散打运动的步法训练中,盖步、插步、垫步、击步和换步是五种基本步伐。每种步伐都有其独特的动作要领:

盖步:执行者以右脚经过左脚前方上步,使两腿交叉,随后左脚向前迈出,恢复至实战姿态。

插步:此步伐要求执行者将右脚从左脚后方穿过前移,保持脚跟轻微离地,形成交叉姿势后,左脚随即前进,返回实战式。

垫步:在此动作中,执行者需用右脚蹬地向左侧并拢,同时弯曲左膝并提起向左前落步,完成后回到实战准备状态。

击步:该步伐涉及双脚同时蹬地起跳,接着左脚先着地,右脚稍作悬停后再落地,最终恢复实战站姿。

换步:此动作要求前后脚同时蹬地并交换位置,与此同时,双拳也进行前后交换,形成右侧实战架势。

基本拳法是散打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直拳、摆拳、勾拳、劈拳和鞭拳等五种类型。这些拳法以其快速和灵活性而著称,能够在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击中目标。在实际应用中,拳法通常结合其他技术一起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以直拳为例,当执行者处于左侧站立姿势时,通过微蹬右脚并将身体重心向左转移,同时配合转腰送肩的动作,使得左拳沿直线向前击出,力量集中在拳面上,而右拳则自然撤回至颌前。

在武术训练与实战中,拳法与腿法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拳法部分

左摆拳:动作起始时,身体呈左势站立,上体略微向右侧扭转,同时左臂稍抬起。此时前臂内旋,以弧形轨迹向前出击,力道集中在拳面上。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大小臂夹角维持在约 130 度,右拳自然地收回至颔前位置。

左上勾拳:同样以左势站立为起始姿势,上体稍微向左侧倾斜,且重心略下沉。接着左拳微微下落,随后左脚用力蹬地,上体迅速右转,同时挺腹并将左髋向前推送。左拳由下向上曲臂进行勾击,力量聚焦于拳面,此动作的大小臂夹角约为 90 度左右,右拳则自然回收至颔前。

右鞭拳:初始姿态为左势站立,以左脚前脚掌作为转动轴心,身体向后转动 180 度。随后右脚经左腿后方插步,身体继续向右后旋转。在此过程中,借助腰部的力量带动右臂向右侧横向进行鞭击,力达拳轮处,与此同时左拳自然收于颔前。

腿法部分

腿法内容丰富多样,大致可分为屈伸性、直摆性以及扫转性三大部分。在格斗场景中,腿法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其变化极为丰富多样。由于腿部的攻击距离相对较远,因此能够发挥出较大的力度,而且还具备隐蔽性强的优势,可以突出攻击特定部位的效果。在运用腿法进行攻击时,关键在于动作要快速且有力,同时确保击点的准确性。

侧弹腿:以左侧弹腿为例,左势站立时,上体稍向右侧倾,并使重心后移。同时,将左腿屈膝展髋,使大小腿自然折叠,脚背绷直。接着,从曲到伸的动作中,大腿带动小腿向右前横弹,力量集中在脚背上。

正蹬腿:以左正蹬腿为例,在左势站立的状态下,身体重心稍向后移动。同时,将左腿屈膝提起,曲肩向前,脚尖上勾。随后,从脚跟领先向前蹬出,力量传递至脚跟。

侧踹腿:以左侧踹腿为例,在左势站立的情况下,身体重心后移,上体稍向右转。同时,将左腿屈膝提起,脚尖勾起。随后,通过展髋的动作使脚掌正对攻击方向,并迅速由曲到伸向前踹出,力量集中在脚跟上。

扶地后扫腿:在进行扶地后扫腿时,上体前俯并将左腿屈膝前蹲。以前脚掌为轴心向右后方转体带动右腿向左后方弧线擦地后扫动作完成时力达脚根部位。

横扫腿:以右横扫腿为例,在左势站立的状态下将重心移至左脚并随即上体右后转360度带动右腿直腿由后向前弧形横扫此时力量集中于脚背上方位置处实现有效打击效果;而转身横扫腿则是在左势站立的基础上先将重心移到左脚再进行同样的旋转动作但要求脚面绷平以确保更好地控制和发力最终达到用整个脚掌击打目标的目的。

右截腿动作:

从左势站立开始,将重心转移至左腿。

微微向左转动上体,同时将右膝提起并向外侧摆动。

脚尖勾起并外翻,随后向前下方进行截击动作。

摔法在竞技格斗中的作用:

摔法是一种在格斗中用于使对手倒地的巧妙技法。

基本摔法

在使用摔法时,必须做到快速果断,以确保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从而有效保护自己。

抱双腿前顶摔:

当抱住对方双腿并感受到对方下压时,迅速屈肘。

用两手用力回拉,同时用左肩前顶对方的髋腹部,使其摔倒。

抱双腿过胸摔:

上前迅速迈出左步,屈膝弓腰。

两手由外向内抱住对方腿根部,并用左边前顶其髋腹部。

随即向前上右步,蹬腰腿抬头,将对方向后摔落。

抱单腿拉腿摔:

当抱住对方单腿时,如果被对方下压防守,迅速右手屈肘。

回拉对方小腿下边,同时用左肩下压其腿根部,将其摔出。

抱单别腿摔:

抱住对方前腿后,左手迅速前伸,别住其后支撑腿。

同时右手后拉,左边前顶对方,将其拉倒。

夹颈过背摔:右臂屈起夹住对手颈部,背部对准对手,双膝弯曲,用右侧髋部紧贴对手前身。随后深蹲弓腰,低头将对手背负后摔倒。

抱腰过背摔:右臂环绕抱住对手腰部,背部对准对手,双膝弯曲,用右侧髋部紧贴对手前身。接着深蹲弓腰,低头将对手背负后摔倒。

接腿转压摔:对方以右侧弹腿发起踢击时,左脚上步。左手握住其膝窝处,右手抓住小腿末端。随即右脚后撤,上体前俯并右转,右手向内搬压,使其摔倒。

接腿别腿摔:对方使用右侧弹腿踢击时,右手抄抱其膝窝,左手抓住其小腿下端。随后上右脚至对方左腿后方,身体右转,右腿插入支撑腿将其摔倒。

接腿勾腿摔:对方以右侧弹腿踢击时,左手抓握其小腿,右手由其右肩上方穿过,向下按压颈部,同时左手向上抬起,右脚向前上方踢出,将其支撑腿踢倒。

接腿涮摔:对方用右侧弹腿踢击时,双手抓握其右脚,向左拉拽其右脚,然后向下、向右上方成弧形摆动,将其摔出。

在对抗技术中,接腿上托摔是当对手使用右侧正蹬腿踢击时的一种防御动作。通过两手抓住对方小腿下端并迅速上抬,同时用手臂夹住其脚踝向前上方推展,使对方失去平衡倒地。切摔则是利用左臂穿过对方右肩并向下压颈部的方式将其摔倒的技术。

基本防守

基本防守法是格斗中的关键技巧之一,旨在控制和减弱对方的攻击,同时保护自身并为后续反击创造条件。精确而巧妙的防守不仅能够有效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还能为发起更有效的攻击奠定基础。拍挡防守涉及使用左手掌心朝内横向拍打的动作,通常伴随着身体略微向右转动。挂挡防守则是将手臂弯曲至头部或肩部附近以阻挡来袭的攻击。里抄防守要求双臂微弯并贴近腹部前方,手心向上,同时另一只手臂也应保持直立姿态于胸前作为额外屏障。外抄防守则涉及到双臂向外旋转并紧贴躯干两侧的操作。提膝防守意味着重心向一侧偏移且前腿抬高做好支撑准备,而后腿则承担主要支持作用;上半身保持不动状态以维持平衡。截击防守是在预判到对方即将发动攻势之前采取的行动,通过伸手或腿来提前阻断其意图。最后,后闪防守指的是快速向后移动身体重心及上半身稍作倾斜以避免正面受到打击的做法。

侧闪防守:侧闪防守是一种常见的防守技巧,通过上体向左侧或右侧的快速移动来实现。具体操作可以是简单的身体侧移,也可以采用左右闪步的方式,即脚步配合身体的移动,使整体动作更加灵活和迅速。这种防守方式能有效避开对手的正面攻击。

下潜防守:下潜防守是通过屈膝降低重心,同时低头缩颈并向下闪躲,双手护住头部来完成的。这种姿势可以有效躲避来自上方的攻击,保护头部和躯干部位。

上跳防守:上跳防守是指通过两脚蹬地,使身体向上跳起以避开攻击的技术。这一动作需要迅速而有力,确保能够及时脱离对手的攻击范围。

场地设施 编辑本段

比赛场地应为一个高80厘米、长宽各800厘米的擂台,其表面需铺设软垫及覆盖盖单。擂台中心应标有直径120厘米的中国武术协会会徽。擂台边缘设有5厘米宽的红色边线,并在四边距边缘90厘米处设置10厘米宽的黄色警戒线。擂台周围应配置高度30厘米、宽度200厘米的保护软垫,以确保安全。

禁击部位

禁止击打的部位包括后脑、颈部和裆部。

器材

比赛中使用的器材包括以下几类:

色别牌:用于裁判员判定运动员胜负的标志。这些标志为圆形或矩形,直径或长度为20厘米,共18块,其中红蓝各半,每种颜色各6块。

劝告牌:尺寸为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黄色板,共12块,上面标有“劝告”字样。

警告牌:尺寸为长15厘米、宽5厘米的红色板,共6块,上面标有“警告”字样。

强制读秒牌:尺寸为长15厘米、宽5厘米的蓝色板,共6块,上面标有“强读”字样。

申诉牌:尺寸为长15厘米、宽5厘米的橙色板,共6块,上面标有“申诉”字样。

设备规范

放牌架:规格为每个60厘米(长)x 15厘米(高),颜色包括红色和蓝色各一个,用于显示比赛过程中的计分或状态。

弃权牌:圆形设计,直径40厘米,厚度40厘米,采用黄色材质制作,共两个。每块圆牌正面与反面分别用红蓝两色清晰书写“弃权”字样。

申诉牌:同样为圆形,直径与厚度均为40厘米,采用橙色材质,共两个。正反两面均以红蓝两种颜色标注“申诉”字样。

其他辅助器材:

秒表2只,用于计时;

哨子2个,区分单双音各一,用以信号指示;

扩音喇叭3个,增强现场指令传达效果;

铜锣/锣锤/锣架一套,传统击打乐器,用于特定场合警示或节奏控制;

计数器15至20块不等,满足不同统计需求;

摄像机2台,记录比赛过程;

公制计量器1台,确保测量精确度;

无线麦克风若干,供场上裁判佩戴于胸前使用,保证通讯顺畅;

电子计分系统一套,实现自动化比分管理。

装备要求

所有运动员必须着装国际武术联合会官方认证的武术散打比赛专用服装及防护装备参赛,以确保安全与专业性。

得分规则

一方选手被击打下台或自行倒下,则另一方立即获得2分。

若一方利用腿部技巧有效击中对方头部或躯干部位,攻击方得2分。

主动采取倒地动作并成功使对手随之倒地后自己迅速起身站立者,该行为被视为战术运用成功,执行者获得2分。

任何选手在一场比赛中遭受一次强制读秒,其对手将直接获得2分。

受到一次正式警告的选手,给予对方额外2分作为惩罚。

比赛服装要求男子与女子分别穿着短裤和背心,或女子可穿短裙配背心,且必须为统一颜色,可选择红色或蓝色。所有参赛者需自备一套红色及一套蓝色的比赛服装。

护具方面,比赛提供红色与蓝色两种,涵盖拳套、护头以及护胸。运动员需自行准备护齿、护裆和缠手带。护裆应置于短裤内部穿着,而缠手带的长度应在3.5至4.5米之间。根据不同年龄组别的运动员,拳套的重量亦有所不同:少年和青年组的拳套重量为230克;成年女子及65公斤级以下的男子运动员使用230克重拳套;70公斤级及以上的男子运动员则使用280克重拳套。

在比赛规则部分,竞赛分为团体赛与个人赛两大类。比赛形式包括循环赛与淘汰赛,并实行三局两胜制度,每局时长限定为两分钟(青年及少年组比赛时间可调整为1分30秒),局间休息时间为一分钟。

关于参赛年龄,明确规定成年运动员年龄应在18至40岁之间;青年运动员年龄在15至17岁;少年运动员则需年满12至14岁方可参赛。

至于比赛礼节,虽然原文中未详述具体内容,但通常包含尊重对手、遵守裁判判决、维护比赛场地秩序等基本原则,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良好氛围。

在每场比赛开始前,运动员需向观众行抱拳礼。比赛开始时,运动员首先向自己的教练员行抱拳礼,随后与其他选手进行相互的抱拳礼。宣布比赛结果时,运动员交换站位并进行相互的抱拳礼,接着再对裁判员和对方教练员行抱拳礼。在边裁判员换人的情况下,新旧裁判也需要互相行抱拳礼以示尊重。

比赛中允许使用的武术技法包括拳法、腿法和摔法,但严禁使用头、肘、膝等进行攻击或迫使对方反关节的动作。此外,任何导致对手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故意砸压对方的技术也是禁止的,同时不得攻击已经倒地的对手头部。针对青少年比赛,还特别规定了不能使用腿法击打对方头部或用拳法连续击打对方头部的规则。

得分部位包括头部、躯干及大腿。根据规则,通过拳法击中对方的头部或躯干、腿法击中对方的大腿以及使对方先后倒地均可获得1分。这些规则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和竞技性。

在搏击类比赛中,得分规则与犯规罚则有着明确且细致的界定。

得分规则:

若选手使用主动倒地动作致使对方倒地,但自身未能顺势站立,此时得1分;若被指定进攻后在5秒内未发动进攻,对方可得1分。

当选手主动倒地后3秒钟仍未起立,对方将获得1分;若受到一次劝告,对方同样可得1分。

若比赛过程中方法不清晰、效果不明显,则不得分;双方同时下台或同时倒地时,也不得分。

若一方使用主动倒地动作虽未击中对方,但在3秒内迅速站立,对方不得分;抱缠状态下击中对方,同样不得分。

犯规与罚则:

技术犯规:包含消极搂抱对方、消极逃跑、处于不利状况时举手要求暂停、有意拖延比赛时间、对裁判员有不礼貌行为或不服从裁判、上场不戴或吐落护齿且有意松脱护具以及不遵守规定的比赛礼节等情形,出现一次技术犯规,将被劝告一次。

侵人犯规:诸如在口令“开始”前或喊“停”后进攻对方、击中对方禁击部位、以禁用方法击中对方以及故意致使对方伤情加重等行为,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将予以警告一次。

胜负评定

优势胜利评定

在比赛过程中,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判定一方为优势胜方:

实力悬殊判胜:当裁判员认定双方实力差距显著时,经裁判长同意后,可判定技术较强的一方获胜。

重击倒地判负:比赛中,若选手被重击倒地且无法在10秒内站起(因对方侵人犯规导致的除外),或虽能站起但意识不清,则判定其对手为该场比赛的胜者。

强制读秒判负:在同一场比赛中,若某选手因受到重击而被三次强制读秒(不包括因侵人犯规造成的读秒),则宣布其对手为该场胜者。

分数差距判胜:在一局比赛中,若有至少五名边裁判员一致认为两位运动员之间的得分差距达到了12分以上,那么得分为多的那位运动员将被宣布为该局比赛的胜利者。

每局胜负决定

每局比赛结束时,将根据现场边裁判员们的评分结果来确定该局的最终赢家。此外,还有两种情况可以直接决定某位选手成为某一局的胜利者:

如果一位选手在本局内因为遭受连续两次重击而导致两次被强制读秒,则对方自动获得此局胜利。

当任一选手累计两次离开比赛区域时,也将直接导致对方赢得这一局。

竞技体育赛事中,胜负判定遵循严格的规则和程序。当比赛双方在一局比赛中打成平手时,按照以下优先顺序决定胜者:首先比较双方所受警告的数量,警告较少者胜出;若警告数量相同,则比较受劝告的次数,次数较少者获胜;若前两者均相同,则依据当天体重较轻者为胜方。如果这些标准仍无法区分胜负,比赛结果则为平局。

对于一场比赛的胜利判定,采用先赢两局者为胜的原则。在比赛过程中,若运动员因伤病无法继续比赛,经医务监督确认后,对手将被宣布为该场比赛的胜者。若发现运动员诈伤以逃避比赛,同样会判其对手为胜方。因对方犯规导致受伤且无法继续比赛的情况,受伤运动员虽被视为该场胜方,但不得参与后续的所有比赛。

在循环赛制中,若一场比赛结束后双方获胜局数相等,则该场比赛结果为平局。而在淘汰赛中,面对双方获胜局数相同的情况,将依照前述一局平手时的判定方法,依次比较受警告和受劝告的次数来决定胜者。若这些条件仍无法决出胜负,则通过加赛一局的方式来确定最终的胜利者。

关于名次评定方面,淘汰赛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参赛者的最终排名。

在循环赛的排名机制中,积分高者名次靠前。当出现两人或以上积分相同的情况时,将按照以下优先级顺序进行排名:首先比较负局数,负局数少者排名较前;其次考虑受到的警告次数,警告次数少者排名靠前;接着是受劝告次数,劝告次数少者名次列前;最后,若上述条件均相同,则依据体重轻者(以抽签时的体重为准)来决定排名。如果这些条件仍无法区分名次,那么相关选手或团队将并列排名。

团体赛事的名次分配根据录取名额不同而有所区别。当各级别录取前八名时,得分计算依次为9、7、6、5、4、3、2、1分。若只录取前六名,则相应的得分为7、5、4、3、2、1分。在积分相同的情况下,将按照以下标准来确定团体的最终名次:首先是个人获得第一名的数量,数量多的团队名次前列;若仍然相等,则比较获得第二名的数量,依此类推。此外,受警告和劝告次数较少的团队也将享有更优的排名位置。若经过以上所有标准的比较后仍然存在平局,则涉及的团体将共享同一名次。

武术散打的段位体系共分为九级九段,具体包括一级至九级以及一段至九段。这一分级制度旨在明确武者在不同技术水平上的区分,并为其提供了清晰的晋升路径。

晋级标准

一级级位: 练习武术套路或散打半年以上,能演练基本步法和拳法。

二级级位: 练习一年以上,熟练掌握五步拳和散打的基本技术。

三级级位: 练习两年以上,熟练展示一套拳术及散打拳法和腿法。

四级至九级: 根据各馆校教学内容灵活考核。

段位划分与晋级标准:

初段位(低至高):

一段:青鹰

二段:银鹰

三段:金鹰

要求:年满8周岁(套路)或12周岁(散打),技术考评7分以上,接受武德教育

中段位:

四段:青虎

五段:银虎

六段:金虎

高段位:

七段:青龙

八段:银龙

九段:金龙

段位晋升规则概述

为提升个人武术技能水平,并确保武德修养,各段位的晋升要求如下:

一、一段晋升条件:

持有入段资格达一年以上。

在规定的考评中展示一套拳术或散打基本技术,成绩需达到7.5分以上。

严格遵守武德规范。

二、二段晋升条件:

获得一段资格满一年。

在规定的考评中完成以下任一项:演练一套二段拳术且成绩达8分以上;或参加散打攻防组合技术考评,成绩达8分以上。

遵守武德规范。

三、三段晋升条件:

获得二段资格满一年。

在规定的考评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演练一套三段拳术和任意一套器械(长短皆可),每项成绩均达到5.8分以上;或在散打实战技术考评中,成绩达8.5分以上。

遵守武德规范。

以上规定旨在促进武术爱好者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道德素养,实现更高级别的段位晋升。

晋升段位要求

四段晋升条件

凡获得三段达2年以上,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可申请晋升为四段:

在规定的考评中,演练一套拳术、一套短器械和一套长器械,总成绩达到25.8分以上,并在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75分以上,且注重武德修养。

在散打四段晋段比赛考评中,成绩达到规定录取名次,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75分以上,同时注重武德修养。

五段晋升条件

凡获得四段达2年以上,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可申请晋升为五段:

在套路晋级比赛考评中,演练一套拳术、一套短器械和一套长器械,或二套拳术和一套器械,其中一项达到规定录取名次,总成绩达到26.25分以上,并在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80分以上,且注重武德修养。

在散打五段晋段比赛考评中,成绩达到规定录取名次,并在该段的武术理论考试中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同时注重武德修养。

晋升六段的条件包括:获得五段资格至少两年,并在套路或散打晋段比赛中表现优秀,具体为在套路比赛演练中达到一项规定的录取名次且总成绩不低于27分,同时武术理论考试分数需超过85分;或在散打晋段比赛中成绩达标,并且理论考试成绩同样超过85分。此外,申请者还需展现出良好的武德修养。

晋升七段的要求是:拥有六段资格六年以上,并且在工作业绩、武术理论研究以及科研论著方面有显著成就,同时具备高尚的武德修养。

晋升八段的标准为:持有七段资格五年以上,在职业表现、武术理论研究与科研论著等方面取得杰出成绩,并对武术运动的推广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必须具有高尚的武德。

九段的晋升条件是:获得八段后,在职业生涯中有重大贡献和卓越成就于武术科研论著与理论研究,对武术发展有深远影响,并表现出极高的武德修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皇家西班牙人足球俱乐部    下一篇 美国网球公开赛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