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商业百科   

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让公众租赁自行车使用权的服务,融合了分时租赁与绿色环保的共享经济理念。它以自行车为载体,旨在利用快速城市发展中自行车出行的减少,最大化地提高公共道路的使用效率。

共享单车的历史可追溯至1965年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随后在1975年法国开始运营,并于2005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推出了第四代共享单车。2007年,共享单车被引入中国,2013年登陆美国市场,2014年立陶宛首次推出此类服务。2015年,共享单车在中国迅速兴起,2017年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也开始了共享单车的投放。

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共享单车以其环保、便捷、高效和经济的特点受到欢迎,但同时也面临停车困难、随意停放、公共资源私有化等问题。依托大数据技术,共享单车系统在智能锁、云平台和数据挖掘等方面不断优化。

目录

分类特点 编辑本段

有桩:此类系统由政府投资,用户需在指定点位租车还车,使用刷卡设备进行支付和身份认证。例如,中国青岛市即墨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用户需关注公众号,注册并充值后,扫描二维码租车,将车停入指定车位后完成还车。

无桩:无桩共享单车模式由商业化行为和民间资本推动,用户无需在指定点位停车,但需在电子围栏感应范围内或锁柱内停放。用户通过手机扫码即可使用,无需租赁卡。

特点:共享单车以其灵活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需面对管理和维护的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共享单车系统正逐步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共享自行车在城市交通网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以其环保、便捷、高效和经济的特点受到青睐。作为环保参与的一种形式,共享单车有助于降低空气污染,并与电动单车共同构成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灵活的借用与归还机制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极大地方便了短途出行。通过使用共享单车,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骑行,避免地铁拥挤,减少交通拥堵,并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共享单车在大型车辆难以进入的区域也能自如通行,其灵活性显著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

共享单车的租赁费用低廉,功能完备,起步价相对公交车略高,按距离和时间计费,且无需承担维修保养费用。与私人自行车相比,共享单车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便利性方面。它解决了传统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的难题,无桩化设计使得共享单车可以在不影响交通和商业活动的公共区域停放,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骑行体验。共享单车不受传统公共自行车站点服务时间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监管模式 编辑本段

1. 特许、牌照模式

此模式基于公共资源短缺而设立,政府介入管理公共资源,采用特许、牌照或公共企业模式。在自行车占用公共土地较少的情况下,对于占用土地较多的共享汽车,限制更为严格。运营商需获得政府许可,才能获得排他性停车权。许多地方对共享单车投放企业和数量进行限制,以防止非准入企业违规投放,主管部门通过牌照管理控制各企业的投放量。

2. “传送带”模式

此模式利用共享单车的公共性,属于社会规制范畴。将共享单车定义为无桩共享单车许可项目,并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规制。该模式的出发点在于保护消费者权利,并积极全面地介入商业活动。

3. 引导模式

此模式旨在通过引导和规范,促进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其服务质量和用户权益。

引导模式主要是与产业进步、环保法规和社会发展目标相融合的指导性或引领性措施,而非严格的规制。以欧盟国家议会为例,自2001年起,便开始关注交通领域的废气排放、噪音以及与健康、社会融合相关的问题,并出台了可持续交通政策。该政策要求各成员国实施环保的公共交通建设,积极推广自行车和步行出行,并采用综合交通策略,引入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规则的制定,以确保交通网络的快速、高效和安全。共享单车的运营和停放涉及到城市公共资源,因此必须遵守政府对城市管理的规定。对于随意停放共享单车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

技术应用 编辑本段

在共享单车中,智能锁的运行模式分为无GPS和自带GPS两种。无GPS模式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利用手机APP进行GPS定位和计费,并与服务器进行通信。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蓝牙连接的低能耗,几乎无需充电,同时维护成本较低,即便在信号较差的地区也能正常进行解锁和计费。自带GPS模式则意味着锁具内置GPS模块和独立通信功能,无需依赖手机。即使锁上后,也能通过内置GPS定位追踪车辆位置。该系统内部包括中央控制单元、GPS定位模块、2G移动通信模块、机电锁车装置、电池、动能发电模块、充电管理模块和车载加速度计等。

人工智能

在共享单车中,人工智能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神经网络进行智能调度和供需平衡,准确预测停车区域和停车高峰时段,并运用智能推荐停车点(SMPL)和地理围栏技术,实现与云平台的数据交互。以智能运营为例,共享单车显示出明显的潮汐效应,如早高峰时大量车辆集中在地铁等交通枢纽,而其他地区车辆较少,且受天气等因素影响骑行需求。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取不同时间段或不同区域的相关特征,利用智能锁反馈的定位信息生成数据,记录关键时间点的数据变化,并将其分割成均匀网格。通过像素颜色变化表示用户骑行需求的变化,从而为运营调度提供更优决策。

云平台

云平台是共享单车运营的核心,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用户扫描二维码解锁自行车时,解锁指令上传至云端系统。同时,云平台实时上传共享单车的状态和位置信息,实现同步计费。此外,云平台还处理用户的充值和支付服务,并通过建立用户信用体系,管理用户的文明骑行和规范停车行为。

共享单车系统的核心是其云平台,该平台在连接单车与用户、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等各方之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通信桥梁作用。云平台的建设主要涉及两个层面:首先是云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部分作为共享单车系统的中枢调度中心,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的服务器端,旨在进行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其主要任务是整合所有单车数据、用户资料、城市基础信息以及政府政策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集中在一个管理平台上,以便研究人员提取、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升共享单车系统的运营效率。其次是云平台的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其功能是对收集和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与处理。

大数据技术

在共享单车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用户可通过定位技术迅速找到最近的单车,规划骑行路线,了解单车的使用状况等;而企业则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实现单车的有效投放与回收,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共享单车共享单车

数据挖掘技术是指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以挖掘有用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从大量、随机、不完整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探寻数据间的关联,预测数据的发展趋势,并挖掘潜在的有价值信息以辅助决策分析。

数据挖掘涉及计算机科学和数据库领域,实现这一过程依赖于机器学习、专家系统、统计分析和模式识别等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其主要任务包括分类与回归、聚类、关联规则、时序模式和偏差检测。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共享单车用户信息进行分类,进而研究和分析不同类别用户的单车使用情况,如使用时间段、行程等。

问题方案  编辑本段

1. 停车难题

停车难成为共享单车使用中的一大痛点。这一问题不仅增加了用户寻找停车位的成本,还可能导致用户因定位不准确而浪费更多时间。停车难的问题主要源于共享单车定位系统的不精确和停车规范区的规划不足。此外,部分城市中,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停车规范不兼容,以及早期划定的停车线框与实际停放区不匹配,都加剧了这一问题。在特定时段,某些区域可能设立临时禁停区,若企业未能及时更新系统,用户将无法完成锁车和结账。网络信号干扰和App更新滞后也可能导致用户无法正常停车。

2. 单车乱停乱放

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普遍,车辆随意停放在人行道、草坪等非指定区域,甚至对草地造成损害。尽管共享单车企业已采取信用积分等措施来规范用户行为,但效果有限。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规划道路资源,合理增加单车停放空间,并完善交通法规和管理规范。

3. 肆意破坏

共享单车二维码和车牌被涂抹或损坏的现象严重,甚至有些车辆遭到严重破坏。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共享单车的使用价值,也影响了市场秩序。例如,Gobee Bike因遭受破坏而在2018年退出法国市场。

4. 频发交通乱象

共享单车骑行中的不文明行为频发,包括闯红灯、逆行、随意横穿马路等。此外,违规载人现象也较为普遍,特别是家长让孩子站在车前架上。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交通规则,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影响交通安全。

5. “共享”变“私享”

部分共享单车的车锁被破坏,并有人私加锁具据为己有。许多人未意识到破坏共享单车是违法行为。私自对共享单车加锁、改装、出售或盗窃,已构成刑事犯罪。

相关事件 编辑本段

押金问题

押金问题一直是共享单车行业的热点话题。用户在使用共享单车时需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但部分企业未能妥善管理用户押金,甚至出现押金无法退还的情况,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2017年,共享单车及共享经济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但部分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面临市场与用户流失。众多共享单车企业陷入倒闭与跑路的风波,用户恐慌情绪蔓延。尤其是酷骑单车未能履行“7天内押金退款”承诺的消息,导致多地酷骑单车团队人去楼空,引发了公众对共享经济押金管理、使用和监管的广泛关注。

同年8月,交通部与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企业需将用户押金与预付款与企业自有资金分离,设立专用账户,专款专用,并接受交通、金融等部门的监管,以降低用户资金风险。北京市随后出台《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强调企业需开设专用账户,实施专款专用,并接受监管,同时推广“即租即押、即还即退”的模式。2019年,多部门发布了《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共享单车引发的占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人流密集区域,如北京鼓楼大街地铁站至黄寺大街,尽管设有非机动车道,但机动车停车占道现象频发,迫使自行车绕行。为此,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10月颁布《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并清退了共享电单车。

2017年,新加坡的Obike、丹麦的Donkey Republic、立陶宛的Dropbyke、荷兰本地的Flickbike和Hello-Bike等企业纷纷进入荷兰共享单车市场,大量投放导致公共空间被占用,荷兰政府被迫叫停共享单车,商家也相应调整了经营策略。此外,共享单车的停车难问题引发了法律诉讼。

2024年3月8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接到了一起诉讼案件,被告为哈啰单车,案涉金额为一元人民币。原告陈先生称,由于多次尝试锁车失败,不得不支付调度费,投诉无果,最终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陈先生回忆,2024年2月9日上午10点左右,他在海淀区五棵松地铁站出口使用哈啰单车,骑行约10分钟后到达目的地,准备归还时却发现,哈啰平台显示“不在指定停车点,无法还车”。

陈先生指出,尽管他已经支付了租赁费用,但哈啰单车未能提供正常的还车服务,已构成违约。他认为,企业没有通过软件设置便捷的申诉渠道进行补救,而是通过收取一元调度费来解决问题,这不仅浪费了他的时间,还造成了经济损失。他表示:“为了防止更多用户遭受损失,我决定提起这起‘一元钱’的诉讼。”

行业专家回应称,在某些特定时段,某些地区会出现“临时禁停区”,如果企业未在系统中更新相关信息,用户将无法正常锁车结账。此外,由于建筑物、天气等原因导致的网络信号干扰或App版本更新滞后也可能导致无法停车。停车点和投放策略将根据用户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并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持续优化。

起步价格

2024年7月起,成都、广州、武汉等城市的哈啰、青桔等共享单车品牌将工作日的起步价从“前15分钟1.5元”上调至“前10分钟1.5元”,超过10分钟后,每15分钟收费1元。此调整导致1小时骑行费用从4.5元上升至5.5元。对于价格上涨,用户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共享单车提供了公交和地铁无法提供的便利,即使价格上涨也愿意支付;然而,也有人质疑涨价后共享单车是否还保持经济实惠的优势。行业专家指出,共享单车的定价主要受运营成本影响,大城市由于车辆更新、仓储管理、运维人工成本高等因素,其价格普遍高于小城市。

发展趋势 编辑本段

2021年,中国的共享电单车数量达到了近400万辆,创造了93.6亿元的收益。得益于共享电单车投放量的持续增加和公众共享出行意识的增强,共享电单车的日常使用率不断攀升。据预测,到2025年,共享电单车的收益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观察2023年共享单车活跃用户的全球分布,以中国和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地区成为共享单车最受欢迎的区域,紧随其后的是以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市场。全球共享单车市场的主导地位已被中国市场所占据。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已从爆发式增长阶段过渡到平稳增长阶段。共享电单车在运营管理上拥有先发优势,其广泛的覆盖范围和使用场景,以及对下沉市场的巨大需求,使其成为共享单车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与共享单车形成互补。随着市场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共享电单车产业有望催生新的业态和商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孟子坤    下一篇 王志才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