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动物   

黑豹

黑豹,亦称黑色豹或美洲豹,是黑色豹属哺乳动物的总称。这一类群主要包括黑色的豹(Panthera pardus)和美洲豹(Panthera onca)。黑豹主要生活在南亚、东南亚、东非和中南美地区,偏好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雨林等环境。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控制食草动物数量和传播种子来维持生态平衡。黑豹作为力量与速度的象征,在2006年的电影《启示录》和2018年的电影《黑豹》中均有展现。

黑豹个体体重介于26至90千克,体长在1.5至3米之间;而美洲豹的体重范围在36至158千克,体长约1.5至2.6米。黑豹头部较小,下巴坚实,后肢略长于前肢。尽管它们的皮毛在黑暗中看起来是纯黑色,但在充足的光照下,皮毛上的斑点会变得清晰可见。

黑豹的数量大约占豹和美洲豹总种群数量的10%。豹在2015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濒危(VU)等级,而美洲豹在2017年也被列入该名录,但处于近危(NT)等级。在中国,黑豹中的豹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目录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黑豹雄性体型通常比雌性更大,豹的体重在28至60千克,体长在1.5至3米之间。美洲豹的体重在36至158千克,体长在1.5至2.6米之间。

黑豹的头小,下巴强壮,后肢略长于前肢。皮毛在自然状态下看似全黑,但在阳光照射下,斑点便会显现。这些斑点呈玫瑰花状,分布在胸部、脚和面部,尾巴上有环状斑纹,每个个体的斑纹都是独一无二的。黑豹的身体修长,四肢粗壮有力,爪子锋利。头部圆润,颈部稍短,四肢强壮,前肢略宽于后肢,前足有5趾,后足有4趾,趾上长有灰白色的锐利爪子。趾间和掌垫间有浓密的短毛。黑豹善于攀爬,耳朵小而圆,上唇有较长的胡须,眉弓处有保护眼睛的眼毛。鼻端裸露,呈肉色。嘴角上方有5排胡须,眼上有多根眉须。虹膜黄色,强光下瞳孔变为圆形。夜晚,眼睛会发出磷光。舌面上布满角质化的细刺。腹部有3对乳头,肛门周围有一对腺体孔。牙齿排列为3-1-3-1,共30枚。美洲豹的身体结构与豹相似,但更为健壮,头部较宽,尾巴较短。

体色形成   编辑本段

在猫科38种动物中,记录有黑色个体的有13种。然而,只有豹和美洲豹的黑色性状能够稳定遗传。这两种动物的黑色个体大约占总数的10%。

黑豹的黑色毛色是由豹的隐性等位基因突变和美洲豹的显性等位基因突变所决定。特定的等位基因组合能刺激动物皮毛和皮肤中褐黑素和真黑素的生成。尽管同一窝幼崽之间的黑色素可能有所不同,但纯黑色个体较为罕见。

黑豹中,豹的毛色形成于刺豚鼠毛色基因(ASIP)的隐性突变,这抑制了褐黑素的生产。而美洲豹的毛色则由于显性黑色素皮质素受体基因(MC1R)上的15个碱基对发生显性突变,导致真黑素在原本浅色区域毛发上大量产生。没有ASIP和MC1R的美洲豹个体通常呈现灰色或红棕色,这些个体在自然环境中基本被黑色个体取代。在豹中,也有个体毛色变浅及花斑呈红棕色的现象,这种毛色不利于夜间捕猎,因此较为罕见。当两种基因变异同时发生时,黑豹的毛皮底色变深,黑色斑纹颜色变得更深。

黑色个体在干燥开阔地区在散热和隐蔽方面处于劣势,但在潮湿丛林地区则具有散热优势,同时又不易被发现。因此,黑色个体通常出现在这类地区。

在克拉克地峡以南,黑色个体占绝大多数,仅有两只非黑色个体被记录。地峡南北的湿度差异明显,北部低于50%,南部高于50%。此外,潮湿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高,也是黑色个体数量较多的原因之一。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黑豹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东非以及中南美地区。豹的分布区域包括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美洲豹的分布区域则包括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巴西秘鲁等地。

栖息环境:黑豹多栖息在热带雨林及亚热带雨林等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在草原、荒漠和洪水泛滥等开阔干燥地区,很少发现黑豹。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黑豹聪明敏捷,擅长攀爬,四肢强健,动作灵活,跳跃力极强。它们能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奔跑,跳跃距离超过6米,高度超过3米。它们的视觉和听觉都非常敏锐。

黑豹中的豹平时没有固定的巢穴,休息时会爬到较高的树上,选择叉枝、横枝干上爬卧。有时也会在草丛中或悬崖石洞中休息。它们擅长游泳,但很少主动下水游玩。黑豹中的美洲豹也擅长游泳,在炎热时它们会主动下水降温。

节律行为:黑豹通常在日间藏匿于树木或岩穴之中,日落后开始外出觅食,直至拂晓时分方才休憩。它们在每天19至21时和3至6时最为活跃,而在9至15时则较为安静。在阴雨天气中,它们偶尔会进行捕猎,但在人迹频繁的地区,它们很少在白天活跃。美洲豹作为黑豹的一种,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具有更佳的伪装能力,这有助于它们捕食,而且它们在日间的森林活动也更加频繁。

领地习性:黑豹通常独自行动,拥有自己的领地。雄性黑豹的领地核心区域大约为12平方千米,活动范围则可达35平方千米。雌性黑豹的核心区域大约为4平方千米,活动范围大约13平方千米。雄性黑豹的活动范围较广,其领地常常与多个雌性领地重叠。在干旱环境中,它们的活动范围通常会更大。它们通过吼叫、尿液、粪便和爪印来标记领地,并在领地内允许其他猛兽共存。

美洲豹同样为独居动物,其领地面积通常更大。雌性领地约为25至38平方千米,雄性领地则大约是雌性的2至3倍。雄性一般比雌性移动距离更远,尤其在旱季比雨季移动距离更长。雄性和雌性的平均每日移动距离分别是3.3千米和1.8千米。

黑豹黑豹

交流方式:黑豹能够发出吼声。豹类通常较为安静,雄性会通过吼叫来宣布其领地,听到此声的雄性会用吼叫回应,并在离开时继续发声。雌性在发情期会以柔和的声音呼唤潜在的配偶,雄性也会以低声回应。有些豹在进食时发出呼噜声。豹的吼声能够传至数千米之外。美洲豹主要通过吼叫进行交流,吼叫次数通常在7至12次之间。当地猎人会利用空心葫芦模仿发情期雌性的叫声,以诱捕雄性。

捕食习性:黑豹凶猛异常,攻击性强烈。它们通常在暗处潜行,伺机发动突袭。其深色的皮毛使其难以被发现。它们主要从地面发起攻击,但也可能从树上跃下。在攻击前,它们会蹲伏在地面,接近猎物3至10米后发起攻击。在猎物反应之前,它们能够迅速将其扑倒,失败后通常不会追击。一旦捕获猎物,它们会迅速将其杀死,通过咬断脖颈或咬穿头骨,然后将尸体拖至安全处进食。有时,它们会在捕获几头猎物后继续捕猎,未食用的猎物会用树叶和泥土掩埋。它们也会抢夺猎豹和其他小型肉食动物的食物。

黑豹能够制服重量是其10倍的猎物,但它们通常捕食体重在10至40千克之间的中型有蹄类动物,以及一些小型食肉动物、灵长类、啮齿类、鸟类、鱼类等。在食物短缺时,它们会捕食两栖动物和昆虫等。有时,它们还会食用甜味果实。靠近人类居住区的黑豹会捕食家禽家畜。

美洲豹,生活在黑豹群体中,其猎食范围广泛,超过85种猎物成为其捕食对象,其中以大型动物为主,如羚羊、貘和鹿。它们的食谱还包括凯门鳄、龟、蛇、豪猪、水豚、鱼类和大型鸟类等。

繁殖生长 编辑本段

美洲豹的雌雄个体均能拥有多个伴侣,它们通过尿液中的信息素来识别对方。交配前,雌性会通过特定的动作吸引雄性,交配过程通常持续3秒,两次交配之间间隔约6分钟。繁殖周期长达数天,在此期间,伴侣间会共享食物。繁殖行为全年发生,但在五月的雨季最为频繁。在中国和西伯利亚南部,繁殖主要集中在1-2月。雌性的发情期为7天,发情周期为46天。若未受孕,雌性会在下一个周期继续寻找配偶。

美洲豹的发情周期通常为37天,发情期为6-17天。发情期雌性会表现出特定的行为,如躬身、打滚、吼声变化和增加排尿标记等,雄性则会有裂唇反应。雄性性激素水平在洪水退去后达到峰值,全年均可繁殖,但12-3月为交配高峰。

怀孕期约为3个月,每胎产2-4只幼崽。幼崽出生时闭眼,约2周后睁眼,哺乳期约为3个月。幼崽在2岁时开始独立生活。母兽在产仔前会寻找岩穴、乱石、倒木或草丛的凹处作为巢穴,巢穴构造简单,仅为一平缓的凹处,内铺设干草和落毛。母兽在捕猎时,会将幼崽留巢长达36小时,并经常移动巢穴以保护幼崽免受捕食者威胁。幼崽在2周时学会走路,6-8周时开始离开巢穴活动,并开始摄入固体食物。母兽会将约三分之一的食物分给幼崽,幼崽的存活率在41%-50%之间。

美洲豹的生长和寿命方面,青年个体在独立生活的最初几年里会保持联系,可能会留在出生地附近生活,性成熟约在2-2.5岁。雌性通常每2年生育一次,在8.5岁左右停止繁殖。野生个体可活10-12岁,圈养个体可活到22-23岁,已知最老的个体为27岁。美洲豹雌性1-2岁、雄性2-3岁时性成熟,野外寿命约为11到12年,圈养美洲豹的寿命可超过20年。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黑豹的存数量大约是豹和美洲豹总数的十分之一。关于豹种群的总体数量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它的数量正在减少。美洲豹在2017年大约有64,000只,其数量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威胁因素

黑豹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人类活动的干扰、种群规模缩小、以及非法交易和猎杀。黑豹对森林的依赖性较强,因此栖息地丧失对它们的影响尤为显著。尽管受到法律保护,它们在牧场附近仍然可能被射杀。它们也常成为非法猎杀的目标,因为人们认为其皮毛、爪子和牙齿具有神秘力量,并热衷于收集。

保护状况

黑豹中的豹于2015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受威胁等级为濒危(VU)。美洲豹也在2017年被列入该名录,受威胁等级为近危(NT)。在中国,黑豹中的豹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而美洲豹在美国则被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视为濒危物种。此外,黑豹中的豹和美洲豹在2023年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1。

保护措施

自2009年起,阿富汗的黑豹开始受到法律保护。2010年,非洲国家开始为遭受豹袭击的牧民提供经济补偿。2014年,博兹瓦纳禁止了豹的狩猎,2015年,博兹瓦纳和纳米比亚开始开展包括豹的野生动物摄影旅游活动,2016年南非暂停了豹的狩猎。2015年,俄罗斯开始了豹的种群恢复工作。

美洲豹在其大部分活动范围内都受到国家一级的保护,包括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法属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美国和委内瑞拉等地禁止狩猎,危地马拉和秘鲁也有狩猎限制。墨西哥、巴拿马、洪都拉斯和巴西已经制定了具体的物种保护计划。

主要价值 编辑本段

黑豹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控制草食动物数量、以及传播种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部落文化中,豹皮被视为荣誉和勇气的象征,而巫医则用其来驱除厄运。豹也常被捕获用于动物展示或成为狩猎目标。豹皮可用于制作皮衣和装饰品,豹骨则可以入药,其功效与虎骨相似。尽管大多数国家禁止捕猎美洲豹,但美洲豹的皮毛仍然被出售以获取利润,而美洲豹也是生态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

危害影响 编辑本段

当自然猎物数量减少时,黑豹中的豹可能会捕杀牲畜。受伤或体弱多病的豹甚至可能将人类视为猎物。美洲豹在《黑豹》故事中会攻击牛群及其他家畜,这一行为常引发农场主的反击。此外,美洲豹有时会追踪人类,但通常目的在于驱使人离开其领地。在未受到挑衅的情况下,美洲豹通常不会主动伤害人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徐志胜    下一篇 彩鹬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