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地震(earthquake)地球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地球的突然振动,包括地球某一部分的岩石 的外壳、外应力的突然释放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振动,也称地震动。地震有着突发性、破坏性、chain的显著特点是地震往往发生在瞬间,可以导致山河崩塌、地面沉降和隆起、导致河道堵塞改道甚至决堤、建筑物倒塌、引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和其他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全球每年约有500万次地震,人们能感受到的约占1%其中,那些能造成严重灾难的(7级以上)大约有10~20次大地震。其震源深度大部分位于地壳和岩石圈,部分深度可达地幔。
学术介绍 编辑本段
地震学(seismology)它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地震和相关现象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掌握地震活动规律,实现地震预测,开展抗震防震,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地震灾害及其预测和预防、地震物理学及其应用、地震观测和数据处理。对地震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预防地震灾害,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地震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地震勘探等服务,从而演化出地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如天然地震学、历史地震学、爆炸地震学、应用地震学、工程地震学等。
地震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虽然张衡早在我国东汉时期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但直到20世纪地震学才开始定量研究。地震学的早期发展仅限于对地震的观测18世纪,英国地质学家约翰·米歇尔(John Mitchell)发明了第一台摆式地震仪,他对地震学的贡献被称为地震学之父。19世纪以来,随着地震仪器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地震观测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现代地震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地震波理论、观测技术、随着数字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地震勘探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应用地震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地震台网系统的完善如今,地震学已成为固体地球物理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研究程度最高、应用领域最广的一个分支。
www.qwbaike.cn
基本要素 编辑本段
地震的基本要素分为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源距、等震线。震源是引发地震、理论上深部能量的来源位于一个点上,实际上却被认定为一个区域。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是最早接收到震动的部位。 www.qwbaike.cn
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震中的距离(h)震中距是距地震道震中的水平距离。焦距是距震源通道地震台的距离。等震线是地面上同一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相等的连接线。 www.qwbaike.cn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震源产生的弹性波在地球上传播它的表面和内部被称为地震波。 www.qwbaike.cn
震级烈度
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地震震级的量度,通过测量地震波中某一相的振幅来获得通常用字母m来表示,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标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局部震级、短周期体波震级、宽带体波震级、面波震级、宽带面波震级和矩震级通常被称为里氏震级(ML)也被称为本地震级,震级标度是由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开发的·弗朗西斯·里克特(CharlesFrancisRichter)1935年,在研究加利福尼亚地震时,有人提出震中应该在100公里以外“标准地震仪”记录的水平最大振幅的常用对数就是地震的震级。每一个震级差都在32倍左右,每一个震级差都在1000倍左右目前世界上有人类记录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的9级.5级地震。 www.qwbaike.cn
地震烈度:地震破坏地面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是地震破坏的结果。强度因人而异的感情、家具和物品的振动、房屋和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和地面的损坏程度是分的一次地震会对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一次地震有几种不同的烈度。烈度相同的连线称为等震线。1883年,意大利地震学家米歇尔·斯特凡诺·德·罗西(MicheleStefanodeRossi)瑞士科学家弗朗索瓦·阿方斯·佛瑞尔(Franç ois-AlphonseForel)制定了12级地震烈度表,这是各国指定的地震烈度表的雏形,被称为罗西-佛瑞尔烈度表。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国后来都根据自己的情况编制了自己的地震烈度表。
www.qwbaike.cn
其他地区地震烈度表:国际上常用的地震烈度表是美国的、韩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和俄罗斯澳门使用的麦卡利烈度表、印度等使用的苏联烈度表(梅德韦杰夫烈度表),日本使用的日本气象厅烈度表,欧盟使用的欧洲烈度表
地震序列
地震能量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根据地震周期的调查和估计,8级地震通常至少需要200年到300年,7级地震需要近200年才能完成。地震的发生是地壳结构变形调整的过程积累能量的释放过程是缓慢渐进的,在一定时间内同一震源会连续发生多次地震这组同一个震源的多次地震按顺序称为地震序列,一个地震序列一般分为主震、前震、余震。
主震(main shock of an earthquake)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主震不是唯一的如果地震序列中有两个最大的地震,称为双主震。
www.qwbaike.cn
前震(foreshock)在地震序列中,主震之前的所有地震称为前震。
www.qwbaike.cn
余震(aftershock)在地震序列中,主震之后的所有地震都称为余震。
地震分类 编辑本段
成因分类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运动改变了地震发源地物质的形状和位置。地震的原因有很多由构造活动或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属于天然地震,由人类的矿井开采、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震是诱发地震,诱发地震是由爆破引起的、核爆炸引起的地震是人工地震。构造地震又称断层地震,是由构造变化引起的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大多数地震是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大多数构造地震都是浅源地震,具有影响范围广活动频繁地震强度大破坏力极强损失巨大等特点。火山地震是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火山喷发形成的冲击可能引起地震,或者火山活动引起结构变化引起地震,或者结构变化引起火山喷发引起地震。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特点是震源深度小,地震强度小,影响范围小。震动地震是由山崩引起的、滑坡、地下洞穴塌陷引起的地震也叫塌陷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3%具有震源浅影响范围小震级低破坏性小的特点。 www.qwbaike.cn
震源深度分类
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 ~ 70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0 ~ 300公里)浅源地震(70千米)
www.qwbaike.cn
震级大小分类:按震级可分为微震(3级)弱震(3~4.5级)中强震(4.5~6级)强震(6级) www.qwbaike.cn
震中距分类:根据震中距,可分为局部地震(震中在100公里之外)近震(震中距100 ~ 1000公里)远震(震中在1000公里之外)
www.qwbaike.cn
地震带 编辑本段
地震带是指地震震中集中的地方。地震带往往与活动强烈的地质构造带一致。 www.qwbaike.cn
全球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是环太平洋板块的地震活动带,一般包括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向南穿过南美洲南端,穿过马尔维纳斯群岛到南乔治亚岛,从智利向西,穿过太平洋到大洋洲东部边界,在新西兰东部海域向北;北部,墨西哥沿北美西海岸至阿留申群岛,西部,沿太平洋板块边缘的阿留申岛弧,经俄罗斯堪察加半岛至千岛群岛和日本列岛;从日本列岛往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穿过马里亚纳群岛向东南、关岛至雅浦岛;一股西南气流穿过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汇聚后,向东南穿过所罗门群岛、斐济岛至新西兰。该地震带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80%,聚焦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90%而且几乎都是深震,比如1923年9月1日的日本关东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等等。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横跨欧洲、亚、不是三大洲,大致是东西方向,西起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经过地中海沿岸、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到帕米尔高原北部,沿着喜马拉雅山麓穿过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延伸至印度尼西亚,最终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连。地震带集中了全球15的地区%地震总数以浅源地震和中原地震为主,没有深源地震著名的是1934年的尼8.1级地震、2015年5月12日,尼泊尔7.5级地震。 www.qwbaike.cn
大洋中脊地震带(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全球洋脊轴上,包括大西洋中脊地震带、印度洋海脊地震带、东太平洋中龙地震带有三个地震带,与板块边界一致,多为浅源地震。 www.qwbaike.cn
中国地震带: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过渡区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将中国地震的空间分布划分为四个区域,共23个地震带。 www.qwbaike.cn
华北地区:包括郯城-庐江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山西汾河地震带、渭河平原地震带。
www.qwbaike.cn
东南沿海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包括东南沿海地震带、台湾西部地震带、台湾东部地震带。
西北地区:陆地内板块活动的影响区域,包括银川地震带、六盘山地震带、天水-兰州地震带、河西走廊地震带、塔里木盆地南缘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北天山地震带。
www.qwbaike.cn
西南地区:在断层活动强烈地震发生率高的地区,经常发生大地震,大多集中在山脉与盆地的边界上。包括武都-马边地震带、康定-甘孜地震带、安宁河谷带、滇东地震带、滇西地震带、腾冲-澜沧地震带、西藏察隅地震带、西藏中部地震带。 www.qwbaike.cn
地震灾害 编辑本段
地震灾害特点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强烈性、破坏性大、连锁性强、影响广泛的灾害的特点。地震往往在几分钟内发生,持续几秒到几十秒。其瞬间性的特点往往导致人们没有时间做思想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在经济发达地区,地震波到达地面后,短时间内可能会有大量房屋倒塌、伤亡是难以预防的,也是灾难性的。除了破坏建筑物,地震还会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比如火灾、水灾、海啸、泥石流、滑坡、瘟疫、放射性污染等,导致供电系统损坏、交通中断、网络和通信系统瘫痪等生命线工程的破坏也会给生活和救援造成严重困难;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往往会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巨大影响,还可能给人们造成心理创伤。
www.qwbaike.cn
地震灾害形式
根据地震灾害与地面运动的密切关系和地震灾害要素的构成,地震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次生灾害两种。 www.qwbaike.cn
直接灾害:地震直接灾害是指地震的原生现象,是由地面振动直接引起的灾害。直接的灾难就是人员伤亡、这是造成社会和经济损害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主要包括地震造成的水毁(地面涌水、海啸、湖震等)地面破坏(地面变形、裂缝、地面下沉塌陷、地表喷砂冒水等)破坏自然物体,如山脉(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建筑物和结构的破坏(建筑物开裂倒塌、道路中断、管道断裂)等。
次生灾害:次生灾害是指地震运动的过程和结果造成的灾害。次生灾害分为衍生灾害和社会灾害衍生灾害是指地震造成的破坏自然界原有平衡或正常社会秩序的灾害,主要包括洪水(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洪水、地震导致水库溃坝引发洪水、地震引起的地面沉降等引起的雨季洪水)火灾(地震引起的火源位置变化引起的火灾、地震导致燃气管道破裂引发的火灾、地震等引起的输电线路松弛引起的火灾)污染源破坏(工厂毒气泄漏、水体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核泄漏等)社会灾难是指地震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形成社会灾难。如果地震造成设施损坏、环境破坏、水污染导致瘟疫;地震对农业的破坏降低了生产力,导致了饥荒;因破坏严重、救灾不力、供应中断或地震谣言引起的社会动荡;由于地震,工业生产停滞不前、经济停滞导致的社会动荡或供应中断导致的衰退等;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人们造成了心理创伤的心。
地震灾害分类
地震灾害一般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为基础、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分为一般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四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www.qwbaike.cn
地震预报 编辑本段
研究地震的目的是掌握地震活动规律,做出准确的地震预报。地震预报也叫地震预报,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位置和震级。目前,地震预测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一种是把地震发生时的地质构造特征作为地震研究的地质方向;二是用统计方法总结地震的时间序列规律来推断地震的变化;三是观测地震前的地震前兆,包括地震前的地形变化、地磁(电)场、地下水位及其化学成分长且中等、短、根据各阶段前兆变化特征判断地震的发生。
地震预测通常分为长期预测(10年以上)中期(1年至10年)短期(1天到几百天)和临震期警报(24小时以内),其具体划分没有明确的界限和依据。中长期预测通常是对地震情况的估计,为基本建设和设计做必要的预防措施短期预测和临震预警的目的是及时预防地震、抗震的工作。目前,全球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地震孕育发展的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具有滞后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地震观测
地震观测是地震学的基础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需要建立全方位的综合地震观测网络,进行长期的精密观测。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综合地震观测站,如中国的中国地震台网;美国的国家地震台等。并形成了全球数字地震台网(Global scientific network)GNS由分布在全球80多个国家的共120个台站组成,使世界各地的数据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得高质量的地震数据大多数数据可以通过连接到计算机的调制解调器在互联网上访问,用于地震监测和研究。
www.qwbaike.cn地震观测工具:地震仪:地震仪(seismometer)它是记录地震波的仪器,也是地震观测的主要仪器。它是一种可以接收地面振动并以某种方式记录下来的装置。它的基本原理是在地震发生时,利用一个悬重的惯性使地动仪保持不动。地震仪记录的信息是波动幅度不同的曲线,代表地震发生的时间、不同性质地震波的到达时间、震动强度等一系列信息。由地震曲线组成的图形称为地震图,它可以显示地震的强度和地震波的特征,并根据数据特征推断地震的震中、震中距等基本要素。1880—1890年,英国地质学家、地震学家约翰·米尔恩(John Milne)在我的日本之旅中,我和我的同事詹姆斯在一起·尤因(James Ewing)托马斯·格雷(Thomas Grey)研制出第一台科学实用的现代地震仪。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地震仪不断出现,比如水平摆式地震仪、倒置的大型水平和垂直地震仪、检流计记录地震仪等;观测模式和假设位置的不同,也使得地震仪的类型不同,比如观测模式不同的宽带数字地震仪;在不同的位置设置地面地震仪、海底地震仪等等。
www.qwbaike.cn
地震观测站点:地震台:地震台(Seismic station)是利用各种地震仪器进行地震观测的观测点,是地震观测和地震科学研究的基层机构。约翰·米尔恩研制出第一台现代地震仪后,建立了地震台,建立了地震台网系统随着地震台站的增加,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震台网不断加入地震台网系统,逐渐形成了全球数字地震台网(Glob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network)
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是地震前的许多相关现象,可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 www.qwbaike.cn
微观前兆:微前兆是人类可以 用肉眼看不到,用感官感受不到,只有用仪器长期监测才能发现。它包括原地应力变化、地形变化、地磁异常、地电流变化、海平面升降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温变化、重力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必须通过仪器或技术手段长期进行、持续观察才能有结果。
宏观前兆:宏观前兆是人类能够感知的地震前兆。 www.qwbaike.cn
地下水异常:地震前,地下水经常出现异常由于地震前地下岩层的变形,含水岩层中的地下水情况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通过井水传递、泉水等,成为人们观测地震的前兆“窗口”其异常状态包括地下水位、水量的异常(突然下降或高升)水质的变化(变色、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水温的变化(水温变高或变低)以及翻花、冒泡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异常变化都与地震气候变化有关、人为因素会造成地下水异常,需要综合分析考虑,找出原因。
动物反应异常:动物的某些器官比较敏感,地震前往往会有异常反应。目前已发现数百种动物在地震前有一些异常行为,其中常见的异常反应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包括:惊恐反应(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惊飞等)抑制型异常(行动迟缓、发呆发痴、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冬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青蛙上岸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异常变化都与地震和疾病有关、发情、饥饿和气候生活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动物的异常状态,需要综合分析考虑,找出原因。 www.qwbaike.cn
地声:在地震期间或之前,声音经常在地下发出,这被称为地声。地震通常在地震前几分钟出现、几小时、几天或更早,大多出现在临震前几分钟,如闷雷卡车驶过声等、风声、金属碰撞声。
地光:地光是强震发生时的发光现象。地面光的状态各不相同,有的大面积覆盖地面,有的呈条状闪烁,有的像火球一样升起,其颜色多为白底蓝,偶尔有红色、黄色和其他颜色的形成原因目前尚无定论。
其他:诸如天气异常(骤冷或骤热)大风、暴雨、大雪等异常现象。 www.qwbaike.cn
地震预警 编辑本段
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到达邻近地区之前(无线电波的速度比地震波快,无线电波的速度大约是30万公里/秒,地震波速度约为4公里/秒),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向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区发出警报。其目的是利用时间差,使人们在地震到来前短时间内做出反应,为逃生活动赢得时间。作为一种新的防震减灾手段,实时地震预警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地震预警系统,并在防震减灾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www.qwbaike.cn
应震措施 编辑本段
破坏性地震从人们感觉到震动到建筑物被摧毁平均只需要12秒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根据环境迅速做出反应。目前应急减震的基本原则是地震时原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充分考虑楼层位置和抗震强度。如果在平房里,可以迅速到室外宽阔的地方如果在建筑物内,应立即切断开关关闭煤气,并暂时在厕所等跨度较小的地方,或桌子床下避难,震后迅速撤离,防止发生强烈余震。不要逃离或跳楼,尽量不要使用电梯。
学校商店剧院等人员聚集的场所,应立即躲在坚固的物体下,地震发生后再有序疏散不要乱跑,形成踩踏事故。远离危险区域高楼高压线石化、化学、毒气等有毒工厂或设施;远离悬崖陡坡河岸,防止山体滑坡、滑坡、泥石流、水灾。如果你不幸被埋在废墟下,尽量保持冷静,努力自救。当你可以的时候t逃离危险,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尽量卷曲身体降低重心,蹲下或坐下,抓紧桌脚等坚实的物体保护头部和颈部、眼睛,掩住口鼻。 www.qwbaike.cn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下一篇 茶卡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