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词条   

乙酸甲酯

乙酸甲酯(Methyl acetate)又名醋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一种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分子式为CH3COOCH3。乙酸甲酯是非极性的(亲脂性)至弱极性(亲水性)非质子溶剂挥发性的、易燃,微溶于水(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4.4g/100mL)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能与乙醇反应、乙醚等混溶。其蒸汽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乙酸甲酯存在于葡萄中、咖啡和朗姆酒乙醚中也检出香蕉等水果,可用于硝化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等溶剂,并应用于喷漆、人造革水果味食品香精等领域。

目录

理化性质 编辑本段

物理性质:乙酸甲酯无色透明、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为0.9342g/cm3,熔点为-98.7℃,沸点56.7℃,易挥发、易燃,微溶于水(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4.4g/100mL),能与乙醇、大多数有机溶剂如乙醚是可混溶的。其蒸汽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上限:16%,爆炸下限:3.1%

化学性质:醋酸甲酯容易水解,在室温下长时间与水接触会水解成醋酸,呈酸性。高温加热时分解成乙醛和甲醛,可进一步分解成甲烷、一氧化碳和氢。用铜、银、当钼和其他金属或它们的氧化物用作催化剂并用空气加热时,它们分解成甲醛和乙酸。此外,乙酸甲酯通过紫外线照射分解成甲醇、丙酮、联乙酰、乙烷、甲烷、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在光的作用下与氯气反应生成氯乙酸甲酯。在甲醇钠存在下,乙酸甲酯在57~80℃自发缩合生成乙酰乙酸甲酯。

制备方法 编辑本段

以乙酸和甲醇为原料,在硫酸作用下直接酯化生成乙酸甲酯粗品,精制后得到乙酸甲酯。

精制方法:因为醋酸甲酯容易水解,所以主要杂质是游离醋酸和甲醇。从甲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看出它的存在。乙酸甲酯在室温下溶于水中24小时%若有1%甲醇存在时可与水混溶。在精制过程中,将85毫升乙酸酐加入到1000毫升乙酸甲酯中,回流6小时,然后分馏。酸性杂质可以用无水碳酸钾摇动,然后蒸馏除去。甲醇也可以通过用乙酰氯处理来除去。高纯度乙酸甲酯可用浓盐溶液洗涤,用氧化钙或硫酸镁干燥,蒸馏精制。

应用领域 编辑本段

用来制作香料和朗姆酒、白兰地、威士忌的调味剂;提升水果口味。

是硝化纤维素、乙酸纤维累、三聚氰胺树脂是酚醛树脂的快干溶剂,也用作油和植物成分的提取剂,并用于制备水果食品香料。

可作为胶棒、闪光胶、织物胶、工艺胶、喷胶、模板喷胶等主要用于工艺目的的粘合剂也可用于建材。

是制备醋酐、乙酰胺、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肉桂酸甲酯和苯丙酮的化学合成中间体。

安全事项 编辑本段

危险特性:醋酸甲酯易燃,其蒸气和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会爆炸、高热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并发生剧烈反应;它的蒸气比空气重,在较低的地方能扩散到相当远的距离,遇到火源就会着火。

急性毒性:大鼠口服LD50(LD50):5450 mg/kg;家兔口服LD50(LD50)3700mg/kg。

健康危害:乙酸甲酯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接触高浓度本品的人可能会引起眼睛发炎、鼻、喉咙和呼吸道刺激症状;重复或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进行性麻醉;停止接触后恢复缓慢,有时会引起角膜混浊。会引起皮肤的皮炎和湿疹;接触晶体蒸汽引起的眼睛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忧郁、中枢神经抑制。其分解产生的甲醇会导致视力下降、视野变窄和视神经萎缩等;高浓度会导致麻醉和肝损伤、肾充血;如果持续大量吸入,会出现急性肺水肿;慢性影响可能包括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内脏混浊和脂肪变性。

应急处理:万一着火,使用抗溶解泡沫、泡沫、粉末、二氧化碳、细水灭火。一旦发生泄漏,迅速将泄漏污染区域的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急救人员穿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和防火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其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受限空间。小量泄漏:用沙子或其他不可燃材料吸收/吸收,也可以用大量的水冲洗,冲洗水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筑堤或挖坑住宿;用泡沫覆盖,减少蒸汽灾害;用防爆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处理。

储存和运输:储存在玻璃瓶或金属桶中。置阴凉处、密封保存。与强氧化剂、强酸、强碱分开存放。醋酸甲酯是一级易燃液体。危规号:61108。运输时,容器应标有“易燃液体”标记。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水冲洗。眼睛接触:用水冲洗。吸入蒸气:将受害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食入:用水漱口,多喝温水,催吐,及时就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氯气    下一篇 奥氏体不锈钢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