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词条    生物动物   

黄痣薮鹛

黄痣薮鹛(学名:Liocichla steerii,常见别名:黄胸薮鹛)是雀形目的一种小鸟。体长17~18厘米,全身橄榄绿,头顶、后颈呈石板灰色,眼睛下方有明显的橙色斑块,眉毛呈黑色;耳羽和背颊为橄榄绿,后缘为黄色;喉部深灰色,胸、腹淡黄色;翅的外缘为黄色,内翅的外缘为棕栗色;尾羽呈橄榄绿色,末端有宽阔的黑色次生斑和白色斑点,在野外很容易辨认。中国台湾省特有物种,特有留鸟,无亚种。喜欢生活在阔叶林和果园下层,活动于低植被或隐蔽的底部,通常隐藏在茂密树叶的掩护下、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出现,在路边也很常见;有时还会加入鸟浪。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2016年被IUCN评为国际保护级别LC(无危),国内上市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00年发布)。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目录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小度量:中等体型的薮鹛。羽色特征:前额布满黄色和黑色条纹,头顶至颈后为石板灰色,每根羽毛的中心为浅色或羽轴为灰色。眉毛线条黑色,前端粗后端细但不明显。颊、面部和耳朵的羽毛呈橄榄绿色,眼睛下方有橙色斑点,脸颊后部和耳朵羽毛后缘的羽轴呈黄色,从眼睛后面沿着耳朵羽毛后缘到颈部形成一个不连续的黄色月亮状斑点。背、颈侧、肩部为橄榄绿,腰部为灰色。橄榄黄色带羽毛翅膀;初级飞羽外缘灰橄榄黄色,内花瓣黑色;二级飞羽外侧为橄榄黄色,顶端黑色,末端白色;三级飞羽赤褐色。在尾部方面,中心的一对尾羽为橄榄黄色,另一对尾羽外部为黑色,内部为橄榄黄色,末端有宽阔的黑色子端斑和白色端斑。颊、喉、蓝灰色前领,胸部、腹部为浅黄色,两侧和下腹部为石板灰色。尾巴下面的羽毛末端是亮黄色,基部是黑色,羽轴是黑色。臀部为黑色,羽毛尖端的亮黄色构成鳞片状斑纹。喙、跗跖黑褐色。雄鸟和雌鸟的羽毛相似,但雌鸟的羽毛略浅。雄鸟和雌鸟都有棕色的虹膜黑色或深棕色的嘴和橄榄棕色或棕色的脚。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中国特有鸟类,仅分布于中国台湾省,属特有种鸟类;单型种,没有亚种分化。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栖息环境:黄痣薮鹛生活在中等海拔山区1000~2800米的阔叶林和针叶中、生于阔叶混交林底部的茂密灌丛中,或生于林边杂草丛生的沟壑中。性情豪放,不怕人,可近距离观察。经常在森林边缘的开阔灌木丛中吵闹,频繁在灌木丛下活动或在藤蔓上跳跃,有时栖息在高树桩或低树枝等高处,偶尔在林间小路或人工林缘道路上活动和觅食。 www.qwbaike.cn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觅食习性:黄痣薮鹛是一种杂食性鸟类,其食物来源包括植物果实、各种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甚至游客丢弃的各种食物;主要以蝗虫、蚱蜢、蠕虫等昆虫为食。根据食物质地和大小的不同,取食行为也不同:对于柔软的浆果、毛毛虫和蛋糕直接吃;对于较大的食物,如活的毛毛虫蚯蚓等,往往先被敲昏或打死在树枝上,再用爪子抓住,先在头上啄一下,再一片片啄下去或把喙拖到体腔深处,从内部组织中取出来吃掉。有时它们飞到空中捕食飞虫。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集群行为:黄痣薮鹛常单独、3~5只成对或小群活跃在森林边缘的灌木丛中。在繁殖初期,夫妻往往是成对行动的;从3月到5月,由于配偶中的一方负责孵化卵子,因此独自移动的情况更为常见;雏鸟孵化后,父母将带领雏鸟一起移动。在非繁殖季节,它们经常大群聚集,最多时可达两只、三十了,但仍有配偶关系。

黄痣薮鹛黄痣薮鹛
www.qwbaike.cn

节律习性:日节律:黄痣薮鹛是一种昼行鸟。你可以在第一个黎明听到它响亮的鸣叫,一声鸣叫可以引发附近其他个体的鸣叫;黎明后的第一个小时是唱歌的高峰期。晚上,在天黑前减少活动,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过夜。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季节节律:鸟被养在一些地方,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们的活动。 www.qwbaike.cn

鸣叫习性:黄痣薮鹛的唱腔有很多变化,都很响亮、婉转而有力。就像雄鸟宣告领域一样“ji-jiu”叫声;雄鸟鸣唱、雌鸟回应以“ji-ji-ji”叫声的二重唱;警戒声“gei-gei-gei”对峙打架时的“zhi-zhi-zhi”声;低哑的“ga-ga”叫等。雌鸟很少主动唱歌,但通常会被雄鸟吸引电话。 Famous Encyclopedia String

繁殖方式:黄痣薮鹛的繁殖期为5月至7月。繁殖期多以家庭形式活动,前期成双成对出现在占领区,以鸣叫宣告领地。为了宣示领土,雄鸟会站在高处,如灌木丛或树枝上唱歌,同时,它的身体会不停地左右水平转动,有时它的冠羽还会上翘。占区后开始营巢。通常,鸟巢建在树枝林下灌木或芒草的分叉处,离地面约1米高(偶尔会在4米高的树叉上看到)巢呈碗状,外径12 ~ 15厘米,内径5 ~ 7厘米,高7~8厘米.5厘米,45深.5cm;主要组成材料是苔藓、芒草叶、花穗、细草根、竹叶、草叶等枯叶枯枝。 https://www.qwbaike.cn

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3枚。卵为淡乳蓝色或蓝色椭圆形,有灰紫色或红褐色斑点或条纹,大小约25mm x 18mm。黄痣薮鹛的地盘性很强,在繁殖期,其他进入巢区的鸟类和动物经常被赶走。从3月到5月,由于配偶中的一方正在孵化鸡蛋,单身人士搬家的情况更为常见。在孵化期内,在野外巡逻或与邻近的鸟类战斗后,雌雄鸟将互相管理羽毛。用爪子修剪头部和颈部,用喙修剪其他羽毛。 www.qwbaike.cn

小鸡晚熟,孵化时嘴和舌头呈橙色和黄色,没有斑点。孵化后,可以看到亲鸟带领幼鸟一起移动。雄性和雌性父母一起喂养;当母鸟把食物带进鸟巢时,幼鸟通常会蹲下、翅膀扇动,喙向上冲“棲、棲、棲”声以乞食。 qwbaike.cn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保护级别

包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6版本3中.1——没有危险(LC);包含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0年8月1日生效(第508项)

qwbaike.cn

物种现状

黄痣薮鹛有广泛的食物来源,可以适应砍伐森林后的新环境。到2010年,黄痣薮鹛在台湾省已经非常普遍,而且没有减少的趋势。由于为台湾省特有,最初被列入台湾省其他保护鸟类三级名录,2008年被删除。

www.qwbaike.cn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乌贼目    下一篇 红胸黑雁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