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百科词条    生物动物   

黑头金翅雀

黑头金翅雀(学名:Chloris ambigua)它是雀科金翅雀属的一种鸟。它们有一个深橄榄色的头,一个粉棕色的喙,翅膀上有一个亮黄色的翼斑。男性体长12~14.1厘米,女性11岁.5~14厘米;雄性体重在15到20克之间,雌性体重在14到21克之间。黑头金翅雀是一种留鸟和杂食性鸟类。黑头金翅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泰国北部老挝和越南。一根针栖息在海拔1200~3100米的地方、阔叶林,通常在农田里、公园等地活动。它们分布广泛,数量庞大且稳定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为无危险(LC)物种。

目录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黑头金翅雀是一种小型鸟类。体长方面,雄性为12~14.1厘米,女性11岁.5~14厘米;体重方面,男性1520g,女性1421g。黑头金翅雀的前额、头顶、头侧、颈部的背部和两侧是黑色的,上半身的肩部和背部主要是深棕色,点缀着橄榄绿。腰部和尾部的羽毛也是橄榄绿,腰部为黄色。它翅膀上的小羽毛是橄榄绿色的,而中间的羽毛是深橄榄黄色的羽毛边缘,大羽毛是黑色的,带有宽阔的浅灰色边缘。黑头金翅雀的主飞羽为深褐色至黑色,初级飞羽基部为鲜黄色,形成明显的翼斑,末端为淡黄色和白色。中央尾羽为深棕色,其他尾羽基部为黄色、黑色合成的结束。它的下半身是橄榄绿色的,但喉咙、胸、上腹部和下尾羽为亮黄色。它的虹膜是棕色的,嘴巴是浅粉棕色的。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外表上是相似的。但雌鸟的头顶和头侧多为深褐色,也有少量浅色羽毛。幼鸟的外观与雄鸟更相似,只是上下身体有深棕色的纵向条纹。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黑头金翅雀分布在东南亚,包括中国、缅甸东北部、泰国北部和老挝、越南等地。在中国,黑头金翅雀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包括林芝、波密、昌都等地区;云南西部贡山、丽江、腾冲、保山、大理等地,还有川西、贵州西部等地。

栖息环境:黑头金翅雀主要生活在高山或亚高山地区的针叶林和林缘,也生活在针阔混交林中、活动于常绿阔叶林中,其活动的海拔相对较高,大致在海拔1200~3100米的范围内。另外,他们会在草坡上、高山草甸和洪泛平原的活动。在中国昆明动物园,对黑头金翅雀的观察表明,它经常在树梢区域活动。它们也会活跃在人类活动的地区,包括农田、村寨、在居民区,它们也会栖息在电线上。此外,它们会有复杂的栖息地和不同面积的针、阔叶、针阔混交林和林下灌木以及大型开放水域的公园中的活动与人类密切相关。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黑头金翅雀是留鸟,不季节性迁徙。它是一种杂食性鸟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要食物,仅在植物种子很少或没有的季节捕食一些昆虫类动物性食物。具体来说,他们主要使用草籽、植物吃水果和种子,也吃人类的作物,如荞麦、黄豆、麦子和蔬菜等。在繁殖季节,它们会吃少量的昆虫。黑头金翅雀喜欢群居除了繁殖季节,它们经常以几只到十只鸟,甚至几十只鸟组成小群体。当它栖息时,可能会有100多个大型群体停留在乔木上。黑头金翅雀的繁殖季节是每年的5月至7月。他们把松针放在松树的树枝上、细草茎和其他筑巢材料。每个巢产大约4个蛋,蛋是淡蓝绿色的,在钝头上有一些黑点和毛状条纹。卵的大小为17.9~19×12~14毫米。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种群现状:黑头金翅雀的分布范围很大,还没有达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范围大小标准下的漏洞阈值;同时其种群基本稳定,在种群变化趋势标准下未达到易危物种阈值。

黑头金翅雀黑头金翅雀

保护现状:基于黑头金翅雀目前的种群状况,人们尚未对这一物种采取任何保护行动。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对整个分布区的黑头金翅雀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保护级别: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根据黑头金翅雀种群的基本情况,评估为无威胁(LC)物种。同年,根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机构公布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黑头金翅雀也被列为无害(LC)物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马更歇狼    下一篇 黑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