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动物   

火尾太阳鸟

火尾太阳鸟(Aethopyga ignicauda)为太阳鸟科、火尾太阳鸟有两个亚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到缅甸、青藏高原东南部等地区,栖息于海拔610米至4880米的高山森林和灌丛中。它是一种留鸟,通常独自一人、成对或小组活动,主要是昆虫和植物的花、果实、种子为食。

火尾太阳鸟于2000年在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上市,并于2018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无危险(LC)物种。

目录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火尾太阳鸟是一种小鸟,重6-10g,明显的雌雄同体。雄鸟体长15-20cm,前额、头顶至颏、喉咙是亮蓝色的,眼睛是第一个、脸颊和耳朵的羽毛是黑色的,在耳朵后面的头顶两侧、枕部、背部、从肩膀到尾巴的羽毛是火红色的。胸部为亮黄色并带有橙色斑块,腰部为亮黄色,翅膀为棕色,飞羽为橄榄黄色,腹部和尾羽为黄绿色。中央尾羽呈烈焰红色,在繁殖期尤为延长侧尾羽的外稃为火红色,内稃为棕色。雌性比雄性小,体长9-11cm。其颏、喉胸灰绿色,头至背橄榄黄绿色,背部光亮。腰部和尾部覆盖着黄色的羽毛,翅膀的颜色与雄性相同,腹部到尾部为黄绿色。中央的尾羽是棕色的,没有特别拉长,上面有深色的水平斑点,外尾羽的尾端颜色较浅,外稃是棕色的,内稃是深棕色的。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世界分布: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到缅甸、青藏高原东南部。

中国分布:在中国只能看到普通亚种(A. i. ignicauda),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东南部等地。

栖息环境:火尾太阳鸟是高山鸟类,主要栖息在中高山的常绿阔叶林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杜鹃花灌木丛和低山平原有时会进入果园、村庄附近的农田和小树林。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活动特征:火尾太阳鸟经常独自一人、许多动物会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地聚集在食物充足的地方。

觅食特征:火尾太阳鸟喜欢待在盛开的杜鹃花中、在荆棘和灌木中觅食,主要是昆虫和植物鲜花、果实、种子等为食。

迁徙特征:火尾太阳鸟是一种留鸟,但它会随着季节在山区的不同海拔高度之间垂直迁徙。夏天它生活在海拔3000的地方-在4880米的范围内,冬季降至610米-2900m地带。中国云南的火尾太阳鸟将沿着高黎贡山山脊向北迁徙。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筑巢:火尾太阳鸟的繁殖季节是4-6月份通常在海拔1800m以上的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筑巢,巢高约1.19m。巢是梨形的,大约
9.43cm,高14左右.77厘米,顶部有一个侧入口。巢主要用种毛、蜘蛛网、须根、苔藓、干草等材料是编织的,里面有一种头发、细草茎、花和羽毛。

产卵与孵化:火尾太阳鸟的蛋是椭圆形的,表面紫白色,有紫色斑点。卵长约1.72cm,宽约1.21厘米,重约1.28g。其窝卵数为1-二平均孵化期12天左右,卵主要由雌鸟孵化。当环境温度下降时,雌性会通过缩短离巢捕食的时间但增加离巢的频率来平衡其能量需求和维持孵化温度之间的关系。

育雏:火尾太阳鸟的雌性和雄性都参与育雏,但雌性的育雏频率高于雄性,平均育雏周期约为19.5天。刚孵出的小鸡还没有睁开眼睛,光着身子;15日龄时体重、身体长度接近完成;19-20天的时候,羽毛基本长全了。与太阳鸟属的其他鸟类相比,火尾太阳鸟生活在寒冷多变的气候中、食物有限的高海拔地区。它们会减少产卵的数量、增加雏鸡的喂养频率,增加父母的照顾,以提高后代的繁殖成功率。

火尾太阳鸟火尾太阳鸟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种群现状:火尾太阳鸟的具体种群数量不详由于其栖息地较为完整,且常见于高海拔地区,因此认为其种群数量多且稳定。

物种威胁:对火尾太阳鸟生存的威胁主要来自天敌,包括小型啮齿动物、蛇类,以及星鸦(nucifraga  核位置)黄嘴蓝鹊(尿路感染 黄嘴)等鸟类捕食者。当雌性离开巢穴去捕食的频率增加时,会使巢穴更容易被捕食者发现,然后雏鸟的存活率就会降低。

保护级别:2000年8月1日,火尾太阳鸟获得中国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号证书(第624项);2018年,火尾太阳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无危险(LC)。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太平洋潜泥蛤    下一篇 白马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