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动物   

中华沙塘鳢

中华沙塘鳢[lǐ](学名:Odontobutis sinensis),是沙塘鳢科沙塘鳢的一种,又名乌鳢、蒲鱼、土布鱼等。中华沙塘鳢仅分布于中国南部、分布在北方,分布区域广,主要在珠江流域、长江中上游的海南和贵州、江西、湖北和湖南两省,喜欢生活在泥沙中、湖泊和河流的浅水区底部混有杂草和砾石。

中华沙塘鳢是一种肉质细嫩的小型肉食性经济鱼类、味道鲜美,是上品鱼。此外,由于其肉质,沙塘鳢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其他维生素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入药。药性:味甘,性温,主治脾虚食少水肿湿疮疥疮。

目录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整体形态:中华沙塘鳢的体长一般为39-170毫米,细长,结实,前端近圆柱形,后端扁平。体被栉鳞[zh 3356 lín]腹部和胸鳍基部被圆形鳞片和鳃盖覆盖、脸颊和颈背覆盖着小的梳状鳞片,吻部和头部的腹面无鳞。眼睛后部顶部的鳞片排列正常,呈叠瓦状。

头部:头部宽而平,头部宽于头部高度。颊部突出。眼睛小,侧面,略突出,在头的前半部分。两眼间隔宽且略凹,大于眼径,双眼上缘有细骨嵴。眼后没有感觉孔(C)眼睛的前部和下部穿过感觉乳突线(L5)末端,乳头状突起成簇或分支;眼睛的后下部穿过感觉乳突线(L6)下眼纵向感觉乳突线(L7)一般相连(偶有不连个体)吻部宽而短,背部略隆起。每侧2个鼻孔,分开:前鼻孔呈圆形,靠近上唇处有一根短管;后鼻孔小而圆,在眼睛前面。大口,前位,斜裂。上、下颌牙薄而尖,多排,呈蓬松状排列;犁骨和腭骨无齿。唇厚而发达。舌头大,自由,前面圆。下颌突出。上颌骨的后端向后延伸至眼睛中间的下方或稍前方。

躯干:鳃孔宽,延伸至头腹面至前缘或中部以下。前鳃盖的后缘光滑无棘。峡部狭窄,鳃盖与峡部不相连。鳃盖条6根。具假鳃。无侧线。2背鳍,分开且相距甚远;第一背鳍的起点在胸鳍基部的后方和上方,第一鳍棘短而弱,第三鳍棘短而弱、第四鳍棘最长,在雄鱼中排第三、第四鳍棘的后端几乎到达第二背鳍的起点;第二背鳍高于第一背鳍,基部长,背鳍短,平躺时不到尾鳍基部。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同构,起点在第二背鳍第四或第五鳍下方。胸鳍宽而圆,呈扇形,后端几乎贯穿第一背鳍基部后端。左、右腹鳍彼此靠近,它们不 t合成吸盘,末端远离肛门。尾鳍圆形。雄鱼在长江三角洲有一个尖的生殖乳突,雌鱼有一个粗而扁的管状生殖乳突,末端有指状突起。

尾部:尾鳍圆润,尾柄较高。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中华沙塘鳢仅分布于中国南部、分布在北方,分布区域广,主要在珠江流域、长江中上游的海南和贵州、江西、湖北及湖南各省。

栖息环境:中华沙塘鳢是一种生活在湖泊中的小型淡水底层鱼类、在河流和沟渠的底部,它们喜欢生活在沉积物中、混有杂草和砾石的浅水。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觅食行为:中华沙塘鳢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其幼虫捕食水蠕虫、摇蚊幼虫、小型水生昆虫和甲壳类动物是成鱼的主食、虾。在繁殖期,它们停止进食,但一般在冬季仍进食,其进食行为主要为伏击式。

活动特点:中华沙塘鳢是一种小型淡水底栖鱼类,行动缓慢,游泳能力较弱冬天,它喜欢潜伏在深水区或躲在石缝里过冬。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繁殖产卵:鳜鱼每年4月上旬至6月上旬繁殖亲鱼在繁殖期之前会吃很多,繁殖期很少吃到了繁殖期,雄鱼会找个合适的窝,送出去“咕咕”引诱雌鱼入巢交配的叫声。中华沙塘鳢属于批量异步产卵类型。一般将卵产在巢内或河流或蚌壳的砾石背光处,卵具有粘性并粘附在巢内壁上当卵成熟时,雌性会在水中产卵,成熟的卵遇到水后会立即变得粘稠虫卵下端的粘附丝具有很强的粘附能力,可以将虫卵牢固地粘附在基质上排卵后,成熟的雌性在整个受精和发育过程中都能牢牢地附着在基质上,有助于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沙塘鳢成熟卵为亮黄色, 为球形, 卵径为1.30±0.02卵膜上有许多刚毛。

孵化生长:受精后,雄性有守护巢穴和卵的习惯它们会呆在巢穴里直到幼虫孵化。雄鱼在巢中的作用不仅是防止外敌入侵,而且他的胸鳍引起的水流对胚胎的发育非常有利。养殖期间的最适水温为20℃-在25℃时,受精卵的孵化期在20℃时可持续20天-25天。初孵仔鱼与成虫形态基本相似,卵黄囊一般为3个-5天内消失,长期需要9天当达到5天左右时,仔鱼体变粗,头部变大,眼睛向外突出,第二背鳍分成两段,卵黄囊消失随后的3个月内,鱼体表面颜色加深,鱼体表面开始出现深浅不一的斑驳,鳞片逐渐发育完全,游动速度加快,摄食量增加。

人工繁育:早在2010年,中华沙塘鳢作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在人工繁育和繁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还未规模化,野生捕捞仍是其主要获取途径。中华沙塘鳢的人工繁殖一直存在很大的技术难题到2017年,对中华沙塘鳢人工繁殖的研究很少,没有大规模人工繁殖和繁育的技术支持。

鱼池选择:亲鱼池的合理面积为2-3亩,水深1.5-2.5米,长方形,营养丰富,淤泥少,位于人工养殖设备附近,注意、排水方便快捷放养前清洗干净,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消毒。

中华沙塘鳢中华沙塘鳢

亲鱼培养:选择种质和体质好的合格亲鱼,选择2岁以上、体重80-100克左右,健康状况良好的沙塘鳢放入临时养殖池中养殖一年。冬季将发育良好的亲鱼集中在亲鱼池中进行培育。亲鱼的放养密度一般在每亩100公斤左右为了充分利用饵料,调节水质,可以混养一些鲢鱼、鳙[yōng]鱼。饵料主要是底栖小鱼小虾、螺蚬[xiǎn]肉,有人造虾和豆饼。分娩前定期冲洗,并适当补充新水以促进性腺发育,并经常巡视池塘以观察和检查成熟度。培养期间重点饲养、施肥、冲水。

人工孵化:一般在5月初前后,天气晴好,气温迅速上升,早晨最低水温保持在22℃以上时,发现中华沙塘鳢在池旁水体上层游动,拉网亲鱼性腺发育良好,可以催产。生产中一般选择亲鱼在前期催产,中期水温适宜只要大体符合产卵条件,就可以进行产卵。接近繁殖季节结束时,只要不催产,腹部肿胀,就可以催产。雌雄比例为1∶1或略大于雄鱼,以提高催产效果和受精率。亲鱼产卵后,用小刀片将卵块从自然产卵附着物上剥下,放入孵卵器中,受精卵呈淡黄色、圆形、卵膜透明而有粘性。孵化最好在温室内进行,使用小型水泥池,使用流水温室控制水温,可以有效避免受精卵发霉,补充水分营养,显著提高孵化率,操作简单。

苗种培育:鱼苗出膜三天后,待腰穴对齐,鱼苗能水平游动时,清点鱼苗,放入鱼苗培育池培育。早开饵料是轮虫、小枝角类和桡足类幼体用蛋黄喂养、鱼肉浆、豆浆等,每天喂3次-四次,并定期测定完成率、生长速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金刚鹦鹉    下一篇 蓝喉蜂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