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动物   

独花兰

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S. S.  yuan),兰科(orchid family)独花兰属(Changna)草本植物。独花兰分布于中国陕西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省,生长在海拔400以上-1700米的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喜散射光,寒冷潮湿。

独花兰有一花一叶,根有近椭圆形或宽卵圆形的独花兰茎,叶宽卵圆形至宽椭圆形,顶端尖或短锥形,基部圆形或近截形,背面紫红色;花朵大,白色,带淡红色或淡紫色晕圈,唇瓣上有紫色斑点,长圆形披针形萼片,先端钝,侧萼片略斜;花瓣狭倒卵状披针形,唇瓣稍短于花瓣;侧裂片直立,斜卵三角形,中裂片扁平,宽倒卵方形,顶端和上缘有不规则的波状凹口。

独花兰作为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对兰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是优良的野生花卉和珍贵的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野生独花兰种群稀少,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市(IUCN),被列为濒危物种。2021年9月7日记录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目录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茎:独花兰茎近椭圆形或宽卵形,长1.5-2.5厘米,径1-2厘米,黄白色,被膜质鞘覆盖。每个独花兰茎的顶端都有一片叶子,是花芽诞生的地方。多数开花兰花的地下独花兰茎数为3个,地下茎总体积通常为8立方厘米,叶片面积通常在33平方厘米以上。

叶:叶有细长的棕色叶柄,椭圆形叶,幼时绿色,开花时赭红色,1叶,宽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6.5-11.5厘米,宽5-8.2 cm,叶顶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形,叶背紫红色,叶柄3.5-8厘米。

花:独花兰茎顶端,长17厘米,紫色,具2鞘,单花,顶生;苞片小,早落;花梗和子房长7-9毫米;花为白色,有肉红色或淡紫色晕圈,唇瓣有紫色斑点;萼片长圆状披针形,2.7-3.3厘米,侧生萼片稍偏斜:花瓣狭倒卵状披针形,2.5-3厘米,唇稍短于花瓣,3裂,侧裂片斜卵形三角形,1-1.3 cm,中叶宽倒卵形方形,有不规则的波状切迹,唇盘在两叶之间有5个褶状附属物,具距角,长2-2.3厘米,略微弯曲,底部宽度为0.7-1厘米;蕊柱长1.8-2.1厘米,两侧有宽翅;四个花粉球,成双成对,粘在一个正方形的粘板上。

物种分布 编辑本段

独花兰是我国特有的单属性植物,在我国分布于陕西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省,在庐山-西天目山和武陵山-大巴山的区域分布相对集中。

生境:孤兰生长在四月,大多在海拔400的地方-海拔1700米的中亚热带丘陵地区也常见于稀疏的森林下或山谷的阴凉处有丰富腐殖质的地区它喜欢散射光,喜阴凉潮湿,不耐强光,怕高湿干燥。独花兰群落一般分布在坡度为15 ~ 45°的阴坡上,海拔范围常为400 ~ 1700米山区的黄棕壤郁闭度为40%~75%这片森林富含腐殖质、水分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

生长习性 编辑本段

在自然条件下,独花兰的种子不能正常发芽;当独花兰的种子与特定的真菌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时,种子就能利用真菌提供的养分,进而萌发长成植株。

繁殖方式 编辑本段

自然繁殖:独花兰是一种自交亲和的虫媒花正常情况下,需要借助前来吸食花朵粘液分泌物的昆虫触摸藏在药帽下的花粉或粘盘,并将花粉块带到柱头凹陷处的空腔内完成授粉。独花兰虽然有花距,但不分泌花蜜,不能为传粉者提供回报,是一种欺骗性的传粉模式。研究表明,单花蕙兰群落中有15种昆虫,只有熊蜂为其授粉。独花兰茎是独花兰的重要营养器官每个独花兰茎顶部都有一片叶子通常,当每棵幼苗有三两棵带有五个独花兰茎的幼苗时,植物开始开花。独花兰可以依靠自己的独花兰茎进行缓慢的无性繁殖老独花兰茎萎缩死亡,新独花兰茎展开叶片开花,两苗共用同一地下茎的发现有力地证明地下茎具有无性繁殖能力。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致危因素

人为因素:人为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并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过度挖掘。

自然因素:药帽因素:花药帽大而盖紧,不利于花粉的暴露和传播。

花粉柄因素:花粉柄不发达,无法托起花粉块,打开花药帽。

粘盘因素:粘盘不发达,花粉不能从花药帽中取出,因此胚珠不能自然授粉受精发育成种子。因此,在没有其他昆虫友好合作的情况下,花粉块始终隐藏在花药帽下,直到花期结束,无法完成授粉同时,即使是自然或外力,(非人力)作用是打开花药帽,因为花器官没有香味,颜色鲜艳,很难吸引昆虫授粉。

保护等级

2021年9月7日记录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04年上市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被列为濒危物种。

物种现状

独花兰种群个体较少例如,在中国帽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崖山,2018年在海拔690米的稀疏竹林下仅发现了一株独花兰开花个体。中国江苏宝华山野生独花兰种群的海拔分布范围为160 ~ 200 m,是中国已知海拔最低的独花兰种群,也是已知个体数量最多的种群。但经过90年的森林保护,特别是宝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40多年来,该地区独花兰种群春季郁闭度普遍达到95以上%左右。兰科植物对生境条件要求高,对生态系统依赖性强。2023年4月,四川毛寨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监测样线过程中遇到“植物熊猫”独花兰。

功用价值 编辑本段

独花兰是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与大花蕙兰关系密切。独花兰对兰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是一种优良的野生花卉和珍贵的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

独花兰独花兰

DNA条形码(DNA   barcode)它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使用基因组中公认的标准DNA片段来识别物种一些动植物已经建立了成熟的DNA条形码识别技术体系经过研究,ITS2核酸序列可以作为药用植物的通用DNA条形码序列,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作为兰科的一个单属,单瓣蕙兰可以结合ITS2序列研究DNA条形码与同源植物系统发育的关系。

独花兰稀有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生境破坏导致独花兰数量减少甚至部分灭绝,由于基因流动有限导致种群内变异低,种群间变异大;提出了独花兰的生境保护和传粉者保护、人工授粉和迁地保护管理措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犁头草    下一篇 香兰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