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鼠科
仓鼠科(学名:Circetidae)是哺乳动物门Rodentla下的一个科。仓鼠是一个起源于中国的古老动物类群,其起源于亚洲的理论已被广泛接受。它是除啮齿动物之外最大的啮齿动物家族,现存物种超过600种。仓鼠科有几个亚科,划分有争议,因为意见不一。目前,人们普遍接受将其分为三个亚科:环甲亚科、甲齿亚科、鮟鱇亚科、微翅亚科(也称为Zombiculinae或Arvicolinae)和鼢鼠亚科。
仓鼠科是哺乳动物中最大的科之一,大多数体型较小,有些体型中等。生活方式以陆生为主,形态结构典型。它们中有少数适应于地下生活方式,半陆地半地下生活方式和半水生半陆地生活方式,有一些在形态结构上是特化的。颅骨颧弓前部宽,呈板状,眶下孔呈V形,下部窄,穿过神经,上部宽,穿过肌肉。前肢有4个手指,后肢有5个脚趾。尾巴上有毛但没有鳞片。没有前臼齿,3颗臼齿,臼齿的咀嚼面有2排齿尖,大部分齿尖相对排列或交错排列成近三角形。
为了纪念1930年耶路撒冷大学动物学家伊斯雷尔·阿哈尼(Israel Aharoni)在沙漠中发现叙利亚仓鼠(俗称金仓鼠)并成功繁殖,国际上把4月12日定为国际仓鼠节。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仓鼠科动物几乎分布在世界各大洲,除了南极洲、一些岛屿和澳大利亚的马来地区。在中国,仓鼠分布在除海南岛和南海诸岛以外的全国各地。仓鼠亚科主要分布在亚洲,少数种类分布在欧洲,其中很多种类更适合在干旱地区生活。棉鼠亚科的野生棉鼠多见于中美洲和北美洲南部。1972年,瑞士Friendheim博士将棉鼠引入中国上海进行丝虫病研究。目前分布于浙江、福建、广西、云南、山东、新疆等地进行养殖。电晕鸟分布在非洲东北部。田鼠亚科是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最重要的啮齿动物。它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最北可入北极圈,最南可达东南亚和南亚北部及危地马拉。在中国从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到广东、西藏都有分布。鼢鼠亚科分布在东北亚。中国主要限于黄河流域和北方省份,居住在草原和农田,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为食。
栖息地:因为种类多,分布广,所以每个物种的栖息习性都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仓鼠多为陆生。除了沙鼠,其他物种既不会跳,也不会跑。主要有两种生境:一种以地下活动为主,如鼢鼠亚科,多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的草甸和农田;此外,它还是仓鼠亚科和大多数田鼠亚科的一个物种。它们并非常年生活在地下,大多生活在沙漠、荒漠草原、农田山麓、山谷灌木等生境中。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本科是哺乳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科,大部分都比较小,比如白耳蝠这种只有8g重的物种。有些种类体型中等,如麝鼠(Onda Trazibecica),可达2000g,平均体长266 (220-300) mm,头骨总长度62.7 (60.2-67.3) mm,尾有毛,无鳞片。尾巴长短不一,大部分种类不到体长的一半,只有少数种类接近或长于体长;体毛柔软。形态结构通常比较典型,大部分具有地面生活的特征,生活在洞穴中,少数种类因为适应特殊生活而特化。比如,鼢鼠适应地下生活,爪子很长;麝鼠适应水中生活,尾巴扁平,后脚给面具让路;仓鼠适应食物储存习惯,有颊囊。
啮齿类动物头骨无明显棱角,颧骨较薄,略上翘,上颌骨额突宽,呈板状,前缘从外侧形成V形睡孔,头盖骨趋于狭窄,后脑勺宽度明显小于颧骨宽度,听泡较小但听孔较大。颊部的特征是口中有颊囊,颊囊是由仓鼠和毛足鼠的颊部皮肤形成的一对特殊的薄囊。它们与嘴沟通并能暂时储存食物,回洞后再吐出来储存在鼠洞的“仓库”里。田鼠亚科没有颊囊。
啮齿动物:1.0.0.3,/1.0.0.3。=16.没有前臼齿,3颗臼齿,臼齿的咀嚼面有2排齿尖。个别物种的齿尖多呈圆形,对称排列成2列,如环尾亚目的物种,或咀嚼面上的齿尖呈三角形,左右交错,如小翼亚目和肌尾亚目的物种,还有一些咀嚼类。老年人个体的齿尖磨损后,左右两侧相连形成横嵴,上切牙唇面无纵沟。臼齿无论有无牙根都是终身生长,少数几种幼鼠牙根闭合,成年后生出牙根。
生活习惯 编辑本段
进食习惯:仓鼠科动物是杂食动物,吃的食物取决于食物来源和环境,俗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中,家养仓鼠可以吃任何普通人能吃的东西,因为它们依赖人类为生。一般来说,它们喜欢吃谷类、食品、植物种子、水果和肉类、昆虫等。,而且他们不喜欢吃生甜菜、洋葱、芹菜和大多数烈性食物。在野外,仓鼠主要吃谷物、草、草籽、水果等素食。同时,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食肉啮齿动物,比如来自北美西部的甲鼠属的两种仓鼠,都是吃蝗虫的。饮食习惯也因环境而异。在干燥和食物丰富的地方(如粮仓),它们喜欢吃水分多的食物,而喜欢吃水分少的食物。其次,他们吃得很多。一般一只仓鼠每天要吃掉自身体重的5%~10%,有的达到20%。仓鼠每天的食量因物种和个体大小不同而不同。比如布氏田鼠每天的食量是38克;中华鼢鼠每天的食量在200克以上。同时,大多数食肉动物的嘴里都有颊囊。你可以把粮食、豆子、种子、草籽放在颊囊里,带进地道,存放在地下仓库,储存起来冬天吃。
造孔行为:仓鼠科的许多物种喜欢建造洞穴,这是仓鼠筑巢、寻找食物、交配和繁殖以及冬眠的地方。不同的仓鼠对洞穴的位置环境有不同的要求,从地理上来说,仓鼠可分为广铺型和窄铺型两类:前者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穴居分布范围广;后者对环境有很高的选择性。同时,建筑洞口的形式和规模也各不相同。比如田鼠亚科的物种建造的巢就非常复杂,有仓库和“卧室”等设施。
活动行为:仓鼠的活动包括觅食、打洞、筑巢、求偶、躲避敌人和迁徙。它们的活动与鼠种、鼠龄、栖息地、气候条件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大多数鼠种在出生后3个月至2年内活动最强,幼鼠和老年鼠活动较弱。根据昼间活动规律,仓鼠科动物的种类可分为昼间活动、夜间活动和昼间活动三种类型。还有布氏田鼠,白天活动,晚上休息,雨天活动少。春秋两季中午活动较多,夏季上午和下午活动较多。有黑仓鼠和大仓鼠在晚上活动。它们很少在白天出洞,大多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但有些物种在午夜更活跃。昼夜活动型如东方田鼠,根据季节差异昼夜活动,夏季多在夜间活动,其他季节多在白天活动。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食肉动物的种类很少,出生后3个月内达到成熟期。大多怀孕3-4周,一般每年能产3-4窝,5-6窝(1-18窝)。幼体生长发育迅速,出生时只有几克重,几周或几个月就能长成成虫。大部分雌鼠在出生后6-7周即可参加配种,配种期、次数和产仔数因鼠种和地理纬度不同而异。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有些种类的小鼠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如家仓鼠,但大多数种类的小鼠在春秋两季达到繁殖高峰,在炎热的夏季或寒冷的冬季很少或从不繁殖。不同的啮齿动物有不同的窝。即使是同一物种的凋落物,由于分布区域、季节、年龄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鼢鼠通常每胎产2-5窝。黑仓鼠每胎产幼仔7~12只;仓鼠每胎产8-10只幼鼠。啮齿动物的寿命因物种而异,一般在自然条件下1-2年,很少有活到3年以上的。
种间关系 编辑本段
食肉动物种类的天敌主要是夜间活动的小型食肉动物,如黄鼬、獴、貂、狐等。有些是猫头鹰和蛇。它的天敌——猫头鹰,与仓鼠科的某些物种有相同的夜间活动时间,所以对某些物种来说,比如花背仓鼠,猫头鹰是最大的天敌;此外,蛇和黄鼬也是威胁食肉动物物种的重要天敌,因为它们可以进入洞穴捕食。同时,由于仓鼠科动物的物种多为陆生,当遇到天敌时,会迅速钻入地下洞穴躲避天敌。其他物种,如沙鼠,具有跳跃和奔跑的特点,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当它们遇到天敌时,尾巴有助于在逃跑和跳跃中保持平衡,有助于掌握奔跑方向,快速逃脱野兽和猛禽的追击。
分类发育 编辑本段
仓鼠科,啮齿动物和啮齿动物的一个科,是起源于中国的一个古老的动物类群。根据董永生1992年的报道,在山西南曲发现了两种始新世中晚期仓鼠化石,可以证明仓鼠在始新世晚期(距今4000万年前)开始分化,数量上占优势。同时,与世界上发现的化石相比,食肉动物起源于亚洲的理论已被广泛接受,并在始新世末和渐新世初两次传播到欧洲和北美。
仓鼠科的分类地位在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仓鼠类群应划分为单独的科;另一派认为应该废除《料理鼠王》家族,并入《料理鼠王》家族。传统上,仓鼠科分为四或七个主要亚科。经过形态学和分子学的研究,到21世纪初,主要的分类系统已将仓鼠科分为三个亚科:环尾亚目、环齿亚目、环尾亚目、微翅亚目,也称为微翅亚目或长翅亚目。其中,沙鼠亚科原为仓鼠科的一个亚科,2005年独立为泥鳅科沙鼠亚科。
田鼠亚科是否改为“Arvicolinae”存在争议,因为发现Gray在1821年发表了Arvicolinae亚科,以Arvicola属为模式属,根据生物命名法中的优先法则原则,在一些分类学著作中已更名为“Arvicolinae”。在中国,仍然有许多研究和作品仍然遵循通常的微术语。
鼢鼠亚科的分类也一直比较混乱,鼢鼠亚科被分为啮齿目、鼹鼠科和鼢鼠科。根据2001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鼢鼠应归入仓鼠科,或与其近亲竹鼠、盲鼠一起归入吗啡科。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鼢鼠归入吗啡科。在中国,大多数学者遵循传统分类,仍然将其归入仓鼠科。
亚族分化 编辑本段
截至2016年,根据Walker(1975)列出的属和种以及最近的研究进展,全世界共有103属652种。中国有18属72种123亚种,占世界总属数的17%,总种数的11%。
世界上的仓鼠大致可分为七类,即新世界鼠、非洲的马达加斯加鼠、土耳其的马尼亚鼠、纯种仓鼠、鼹鼠、田鼠和旅鼠以及沙鼠。其中,后4种分类群均分布于中国,占总分类群的57%。
到21世纪初,主要的分类系统已将鲃亚科分为五类:腹鲃亚科、尾鲃亚科、小鲃亚科、肌鲃亚科等。
仓鼠亚科
过去亚科的种类很多,除欧亚种外还有南北美洲,近60属,350余种。目前该亚科仅包括古北界(旧大陆)仓鼠,是仓鼠科中最小的一个亚科,统称为仓鼠和啮齿动物。仓鼠亚科代表一个单位的系统分支,似乎是田鼠亚科(田鼠亚科)的姊妹分类单位。分歧时间为1630万~ 1880万年,约有7属18种。其中,异仓鼠2种,甘肃仓鼠1种,大仓鼠6种,大仓鼠1种,中仓鼠4种,小仓鼠3种,小仓鼠1种。短尾仓鼠和仓鼠有时被归为仓鼠,甘肃仓鼠常被归为仓鼠或作为仓鼠的一个亚种。
棉鼠亚科
仓鼠科是仓鼠科中种类最多的,现存74属380种。74个属分为不同的类群,其中大部分属于8个族):Abrothrichini,Akodontini,Ichthyomyini,Oryzomyini,Phyllotini,Sigmodontini,Thomasomyini和Wiedomyini。
鮈亚科
Lophiomyinae,啮齿目亚科,仅包括一属一种,属于Lophiomys属,分布于非洲东北部的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东部,栖息于1200m山地森林中。
田鼠亚科
Microtiniae又名Arvicolinae,是仓鼠科第二大亚科,隶属于17属125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后传入澳大利亚。小蠹是欧亚大陆和北美北部最重要的啮齿动物,在该地区的食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
1896年,米勒分成了两个小组:莱米小组和微蒂小组。1945年,辛普森正式将亚科和属之间的分类层级命名为“科”。1955年,Kretzoi根据牙齿和体型的特征将Rodinae亚科分为5个类群:Arvicolini、Ondatrini、Microtini、Lagurini和Dicrostonychini。随后,1969年,Kretzoi将gnome亚科修订为6个科:麝鼠、田鼠、兔尾鼠、Pliomyini、森林田鼠(Myodini =Clethrionomyini)和环颈田鼠,其中Myodes为科模式。
鼢鼠亚科
鼢鼠亚科、Eospalax和Myospalax有2属6种,按颅骨枕部形态分为3种类型:凹枕型(已灭绝),如石鼎鼢鼠;凸枕型,如中华鼢鼠;平枕型,如Myospcdax psilurus。
主要价值 编辑本段
作为宠物:仓鼠科动物中的一些种类因为与人亲近而成为近年来流行的宠物,比如典型的仓鼠亚科,体型肥胖,短尾,脸颊两侧有颊囊,体型娇小可爱。其中,原本分布在中东地区的金仓鼠(Mesocicetus auratus)作为宠物被广泛饲养,被称为“金熊”。
实验动物:仓鼠科动物的物种也可以用于实验,因为它的毛发光滑短,与其他啮齿动物相比受自发性疾病的影响较小,个体成熟快,生命周期短。最常见的实验用仓鼠物种是Mesocicetus auratus,又称叙利亚仓鼠,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肿瘤学等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同时,仓鼠具有一些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如颊囊,这使其成为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因为仓鼠有遗传性糖尿病,所以被广泛用于糖尿病的研究。仓鼠还被用于癌症研究、遗传学研究和牙科研究。改变仓鼠的饮食也可以很容易诱导出赭牙模型。
物种危害 编辑本段
有害行为:危及庄稼和偷窃食物
在农田里,仓鼠科的种类有偷种子、毁苗、咬孕穗(破蕾期)、偷穗粒等。冬季食物匮乏时,它们啃咬苗圃的幼树和果园的果树树皮,啃咬一圈树,整树死亡,给人类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例如,微卷叶蛾亚科对农田、森林和牧场非常有害。仓鼠对农作物危害很大。苗期危害茎叶,花期危害花朵,成熟期大量偷吃小麦、谷子、大豆。收获后,它以撒在地上的种子为食。由于食肉动物种类的危害,农作物产量往往严重降低,甚至颗粒无收。
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同时,由于其栖息地和较强的抗病能力,料理鼠王这一物种容易传播疾病,对人类造成危害。如田鼠亚科被认为是我国鼠疫耶尔森菌的储存宿主;仓鼠可以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蜱传斑疹伤寒、蜱传回归热等传染病,危害很大。
防治方法
保护食肉动物的天敌是控制其数量的一个有效的好方法。在欧洲的农业区,普通的田鼠严重危害着村庄。1648年11月,德国巴伐利亚州颁布了一项法律。当这种老鼠数量增加时,禁止猎狐三年,利用天敌控制老鼠数量。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同时,从长远规划出发,把生态防治作为工作重点。一方面,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地,减少和避免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有效保护和提升蛇、猫头鹰等动物资源。另一方面,要发动群众,破坏和减少食肉动物的栖息地,彻底改造田埂、路基、沟坡、墓地等非耕地。生态控制可以从根本上控制和根除啮齿动物。面对危害泛滥,应以药物中毒和人工诱捕为主,辅以生态防治。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啮齿动物的密度,减少其危害。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