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西安交通大学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2022-12-13 13:53 最新历史版本 222997 19 8 调整页面
  返回词条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西安交大),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属于“211工程”“985工程”,国家“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卢建军,校长王树国。校训为“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兴庆、雁塔、曲江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4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658亩,各类建筑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设有29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有本科专业9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有在编教工6617人。

学校前身是1896年在上海创建的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1956年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截至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位列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290名,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位列第10名。

目录

办学历史

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为了兴学强国,洋务派大臣盛宣怀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和对旧式教育机构进行改革的建议。1896年,盛宣怀再次向清廷条陈自强大计,附奏《请设学堂片》,在上海筹款议建新式学堂,名曰“南洋公学”。1897年1月26日,奏折得到清廷御准,南洋公学正式创立,盛宣怀亲自担任公学督办,何嗣焜担任总理。南洋公学初建时分为四院: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与以后逐步设立的特班、政治班、商务班和东文学堂构成了完整的新式教育体系。

南洋公学时期

南洋公学时期

开办工科

南洋公学于1905年划归商部,改名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改隶邮传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改名为南洋大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划归交通部管理,遂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唐文治校长增设铁路专科、电机专科、航海专科,学校就由培养商务实业人才转而为培养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

定名交大

1920年8月,叶恭绰出任交通总长。同年12月,叶以“交通要政,亟需专材”为由,将交通部所属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并,改名为交通大学,由叶兼任交通大学校长。1921年8月1日,本校正式改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1922年,三校又分立,上海学校改称交通部南洋大学。1926年,经淩鸿勋校长努力,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支持,交通部南洋大学工业研究所成立,此为中国第一所工业研究机构,其下设物理、化学、机械、材料四部,翌年材料与机械两部合并,另设电机部。

1928年11月,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将设在上海、唐山、北平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学院,由铁道部长孙科兼任校长。1930年春,黎照寰校长将“工业研究所”扩充为“交通大学研究所”,设工业和经济两大研究部,分材料、设计、机械、电气、物理、化学、社会经济、实业经济、交通、管理、会计和统计共12个研究组。从1931年起正式招收研究生。

1937年8月1日起,交通大学划归教育部管辖,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科学学院改称理学院,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三学院改称系,合组工学院。

战争烽火

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交大校舍被日寇强占,不得不多方设法在法租界内维持上课。

1940年,由于后方抗战和建设急需工程人才,交通大学分校在重庆小龙坎成立;后又逐渐扩建、发展。

1942年8月,在重庆九龙坡升格为国立交通大学本部。

1943年,国立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成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交大渝校和沪校两地师生们积极复员,会合建校。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决定首先接管交通大学。

院系调整

交通大学院系调整交通大学院系调整1949年下半年到1956年,交通大学前后经历过多次调整,在院系调整前原有理、工、管理3个学院17个学系1个专修科和1个研究所,除机械、电机、造船学科得到同济大学、大同大学等上海及周边地区高校相关院系加强,其余院系几乎被全部调出,学校调整为机械、电机、造船三大类共设7个系。

西安交通大学

195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由上海全部迁往西安。

1956年,正式启动迁校工作。

交通大学西迁交通大学西迁(9)1957年,由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根据交通大学的实际情况和上海、西安两地的建设需要,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的大部分科系师生、档案文献、图书仪器迁往西安,作为交通大学的西安部分;小部分留在上海并与原上海造船学院及筹办中的南洋工学院合并,作为交通大学的上海部分,两部分为一个学校,统一领导。

1959年3月,交通大学的两部分同时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7月,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部分独立建制。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命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分别办学。原交通大学校长彭康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受到严重破坏。

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制度后,学校恢复招生。

1978年改革开放后,西安交通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

1978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重新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安交通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八十年代初,西安交大成为“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五所大学之一。

1995年12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1999年1月,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1999年9月,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卫生部所属西安医科大学、中国人民银行所属陕西财经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2001年,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111计划“。

2007年,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成为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实施的工程教育改革实践项目首批十所高校之一。

2009年,首批入选国家”珠峰计划“;被中组部、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

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沿革图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沿革图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2012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

2017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位列36所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西安交通大学成为首批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联合发文,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8所共建高校,西安交大位列其中。9月,西安交大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11月,西安交大等8所高校共同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实现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成为陕西省唯一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高校。

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9月,由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以西安交通大学为核心的国家级项目“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理事长单位。

2020年1月,西安交大入选首批“强基计划”,获批招生名额210人,并列全国第三。6月1日,西安交大正式加入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为该联盟中的第9所中国大陆高校。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1月20日,学校获得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12月,学校入选创业就业方向“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

学校大门学校大门2021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现代产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揭牌成立。4月22日,加入“西部高校青年宣讲联盟”。5月12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与榆林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西安交通大学榆林金融研究院”。5月17日,学校入选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西安交通大学在列。5月16日,成为陕西省孔子学院联盟成员;7月,入选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成为全国18所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之一;  8月,成为高校数字化发展与创新联盟会员;8月31日,入选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高校名单。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1月1日,学校设有27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开设90个本科专业。2022年2月,学校新增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

学院(部、中心)

本科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统计学、应用统计(大数据方向)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

应用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应用化学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设计学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以及计算机试验班(H)、人工智能试验班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含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科学、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化学生物学实验班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临床医学(五年制、5+3一体化、侯宗濂医学实验班及留学生)、口腔医学(五年制、留学生)、预防医学(五年制)、法医学(五年制)、基础医学(五年制)、护理学、药学、制药工程、临床药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电子商务类

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

-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社会保障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哲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环境设计、书法学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法学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含英德、英法、英俄等双语方向)、日语(含日英方向)、法语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

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言

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

本科书院
彭康书院文治书院宗濂书院启德书院仲英书院
南洋书院崇实书院励志书院钱学森书院

师资力量

据学校官网,截至2021年11月1日,学校现有在编教工6538人,其中专任教师3729人。师资队伍中有两院院士4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1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双聘)、侯洵(专职)、姚熹(专职)、王占国(双聘)、张国伟(双聘)、姚振兴(双聘)、陶文铨(专职)、贺林(双聘)、杨焕明(双聘)、王锡凡(专职)、周卫健(双聘)、徐宗本(专职)、李应红(双聘)、王立鼎(双聘)、郝跃(双聘)、何雅玲(专职)、顾瑛(双聘)、管晓宏(双聘)、郭烈锦(专职)、姚期智(双聘)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友柏(双聘)、李鹤林(专职)、柳百成(双聘)、邱爱慈(专职)、郑南宁(双聘)、周丰峻(双聘)、高金吉(双聘)、张心湜(专职)、雷清泉(双聘)、孙九林(双聘)、汪应洛(专职)、卢秉恒(专职)、王浩(双聘)、李立浧(双聘)、陈肇隆(双聘)、张生勇(双聘)、蒋庄德(双聘)、杨善林(双聘)、王辰(双聘)、王广基(双聘)、王华明(双聘)、陈晓红(双聘)、王双明(双聘)

  • 国家级教学团队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何雅玲2007
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冯博琴
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教学团队王兆安2008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马知恩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罗先觉2009
生理学教学团队闫剑群
计算机网络与体系结构教学团队郑庆华2010
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孙林岩
药理学教学团队臧伟进
  • 国家级教学名师

罗先觉电气学院电路与系统、电力系统2011
王兆安电气学院电力电子变流技术2006
何雅玲能动学院电子元器件的冷却技术2006
陶文铨能动学院传热强化及数值模拟2003
马知恩理学院-2003
冯博琴电信学院-2003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学校有8个“双一流”建设学科,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155个省(部)级二级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产业经济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数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理学
电气工程电气工程固体力学
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核能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医学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外科学(泌尿外)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园景观校园景观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数学、物理学、应用经济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护理学、哲学、公共管理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法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数学、物理学、应用经济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护理学、哲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机械、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临床医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法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数学、物理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统计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哲学、新闻传播学、设计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体育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机械、能源动力、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应用统计、会计、工程管理、社会工作、艺术、翻译、生物与医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公共管理、金融、税务、国际商务、建筑学、土木水利、法律、工商管理、新闻与传播、体育

学科排名

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学校16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4个学科进入前1‰,工程学进入前万分之一。

教学建设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24)学校积极推进“2+4+X”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2006年,实行了“书院制”,书院、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为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2017年,学校成立本科生院,落实“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贯通、教书和育人统筹协调”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坚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从1985年开始,先后创办“少年班”“钱学森试验班”“侯宗濂试验班”“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人工智能试验班”等,以钱学森学院为载体,把钱学森精神和智慧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8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3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50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9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门、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2门,拥有8个国家级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7篇、提名奖46篇。

除教学终身成就奖之外,西安交通大学设立的教学卓越奖,用以表彰在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优秀成绩的教师。优秀教学团队奖,则表彰在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学群体。根据计划,这三项教学奖均为每年评选一次,首届“教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为陶文铨院士。

2021年5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教学基地

国家级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数学教学基地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管理教学实验中心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
西安交通大学侯宗濂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所在单位课程名称所在单位
20102009
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工程材料基础材料学院
数控技术机械工程学院热工基础能动学院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学院复变函数理学院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介质物理电信学院
现代检测技术电信学院人因工程管理学院
半导体物理电信学院法医学医学部
应用统计分析与实践管理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文学院
妇产科护理学(网络)医学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电气学院
20072006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电子商务概论经济与金融学院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能动学院
大学体育体育中心2004
2005计算机网络电信学院
大学物理理学院工程电磁场电气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电路电气学院
工程制图机械学院工程热力学能动学院
2003电工学(电工电子技术)电气学院
传热学能动学院生理学医学部
高等数学理学院

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学院

诊断学医学部

系统工程管理学院

合作交流

2000年起至2021年11月1日,已邀请25位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及2000余位国外教授来访讲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世界各国学者、企业高层、政府要员更高达2万余人;派出赴国外访问、进修、研究及攻读学位的教师和学生2.8万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2000余人;与美、日、英、法、德、意、新、韩等44个国家和地区逾320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领衔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吸引38个国家和地区的154所大学加盟。

西安交通大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2018年,有来自132个国家的2800余名外国留学生就读于西安交大。

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签订双硕士学位协议,两校共同培养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双方每年各选出中意两国学生,全程英文授课,由中意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2017年5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疗联盟成立,该联盟将立足西部,服务全国。该医疗联盟已联合了省内外54家大型三甲医院参加,同时成立了精神疾病、传染病、妇女疾病、康复、中西医结合和口腔疾病6个专业中心。9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学首批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1月1日,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48个。建有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中国超精密跨尺度基标准与溯源研究设施(培育)Z箍缩基础研究设施(培育)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精细功能电子材料与器件国家专业实验室现代医学电子技术及仪器国家专业实验室
流体机械国家专业实验室电子物理与器件国家专项实验室
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天然血管药物筛选与分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据广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煤的新型高效气化与规模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能源局重点科研基地

能源局国家能源先进电网与装备可靠性及寿命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电力电子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功能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特种电气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快速成型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化电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强度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
电子物理与器件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润滑理论及转子系统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
中国管理问题研究中心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卫生部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陕西省共建)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机械产品质量保障与诊断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胃肠动力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数字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信息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先进功能材料及介观物理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天然药物研究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天地网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分子心脏病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心血管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微纳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快速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新型治疗性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智能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微型机械电子系统研究中心陕西省装备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中心
陕西省血管性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营养与食品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生物治疗与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营养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激光快速成型与模具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再生医学与外科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呼吸病预防检测与预警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人类疾病转基因动物模型公共服务平台煤的新型高效气化与规模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先进直流电力技术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软物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新能源介质材料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瞬态电磁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陕西省流体机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新能源与能源利用新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新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陕西经济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科技进步奖(部分)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科技进步奖(部分)

据2021年11月1日学校官网显示,迁校以来,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在抢占科研制高点方面发挥了交大的引领作用,其中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

学校创造了30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41项获得国家三大奖,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2000年至今,主持“973计划”项目2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832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

院校承担的文科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37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6项,与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中央编译局等共建17个高端智库,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纳应用。  

  • 国家自然科学奖(部分)

获奖项目年份
视觉场景理解的模式表征与计算理论及方法2016
基于晶体缺陷调控的铁性智能材料新物理效应
皮肤牙热-力-电耦合行为机理2015
弛豫铁电体的微畴-宏畴理论体系及其相关材料的高性能化
内燃机低碳燃料的互补燃烧调控理论及方法
机械早期故障瞬态信息的小波熵检测与自适应提取理论2013
功能材料与结构的多场效应与破坏理论
压电和电磁机敏材料及结构力学行为的基础研究2012
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系统中流动与传热传质机理研究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及其应用2011
热喷涂涂层形成机制、结构与性能表征的应用理论研究2008
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及传热研究2007
基于认知与非欧氏框架的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
离散与混合生产制造系统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2005
传热与流动过程数值预测原理及高效算法研究2004
复杂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合作)2003
脉管制冷机理论和结构的重要发展1999
电弧等离子体与电极表面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电力系统可靠性与规划的基础理论及算法研究
  • 国家技术发明奖(部分)

获奖项目年份
直流配电系统大容量断路器快速分断技术及应用2016
高效节能的连续螺旋推流强化传热技术及应用2015
个性化颅颌面骨替代物设计制造技术及应用2014
高性能钼合金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2013
复杂工况三维全场动态变形检测技术
高性能复相碳化硅陶瓷内加热器关键技术及应用2012
细胞膜色谱技术及其在中药筛选中的应用
船舶动力装置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合作)
高强韧铸造耐磨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2010
大型回转机械结构裂纹的动态定量诊断技术与应用2009
高效低阻气体强化传热技术及其应用
油气集输的节能减排和安全高效关键工艺及装备
数字视频时-空自适应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2007
耐高温压力传感器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2006
高温抗磨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复杂型腔工模具表面硬质薄膜材料制备成套设备及关键工艺技术2005
滴灌灌水器基于迷宫流道流动特性的抗堵设计及一体化开发方法
柔性转子全息现场动平衡技术及其应用2003
类环状流微膜蒸发板翅式冷凝蒸发技术2001
三相交流铁磁分离器1997
三相自动控温加热电缆1996
耐高温、防腐、防垢、耐磨、导热系列特种涂料及其应用1995
JN-1型火电厂节能诊断仪
二维目标实时分析与跟踪系统(导弹弹头表面烧蚀图象分析与坦克目标实时跟踪)
半导体光控变容器和半导体电压控制变容器1993
电缆故障测距仪(合作)
地下输油管堵点探测方法及仪器
声带多维振动与噪音源特性测量技术及设备1992
变异煤粉浓度燃烧器1991
多抗甲酸的研究
心内血液吸引回收微栓过滤多用器
径、混流式“全可控涡”三元叶轮设计方法及其流型
S波段雷达自适应变极化抗干扰系统(合作)

学术资源

教学楼教学楼(10)图书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为“钱学森图书馆”,截至2021年11月1日,累计藏书576万册(件),中外文报刊10175种,中外文现刊1307种。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132个平台约72个子库;拥有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5.9万余种,中西文电子图书175.9万余种。形成了理、工、管、文相结合,以机械、能源、动力、电气、电子、信息、材料、控制、与医学、财经为重点的多学科藏书体系。图书馆还收藏有15种百年以上历史的世界著名期刊,从创刊号迄今连续收藏。同时还收藏有大量的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会议文献、技术标准、专利文献和视听、缩微资料等。

  • 学术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当代经济科学
Academic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工程数学学报
应用力学学报中国有线电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中国美容医学
中国医学伦理学医药与保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儿童与健康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西北医学教育
西北药学杂志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JPA)

图书馆
图书馆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交通大学”校名来源于其主管部门交通部,随着时代变迁,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已经成为具有文理工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交通大学”的涵义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大家奋斗目标所向,也无非就是《史记》所描绘的“欢欣交通而天下治”,这正是交通大学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

校徽

1925年4月8日校庆交通部南洋大学向师生和校友征集校徽,并于1926年1月23日校长凌鸿勋发布公告实行,至今校徽图案基本未变。校徽意义校徽图案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干册,表示工程教育工读并用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四字,表示学校创办之年份;砧外为齿轮,外框像车轮,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

1926年版校徽交通部南洋大学45齿校徽1934年版校徽国立交通大学50齿校徽
1926年版校徽交通部南洋大学45齿校徽1926年版校徽交通部南洋大学45齿校徽1934年版校徽国立交通大学50齿校徽1934年版校徽国立交通大学50齿校徽
1940年版校徽国立交通大学46齿校徽西安交通大学现行24齿校徽
1940年版校徽国立交通大学46齿校徽1940年版校徽国立交通大学46齿校徽西安交通大学现行24齿校徽西安交通大学现行24齿校徽

校旗

校旗校旗2005年10月,学校确定了西安交通大学中、英文校旗样式。校旗由学校校徽和标准色组成,设计简洁、大方;校徽形象鲜明、识别度高。

校旗主体的蓝色象征科学知识如浩瀚深邃的海洋;校徽与校旗上的白色代表知识殿堂的圣洁,象征着百年交大传承中华文明之光、开创现代科技之光;蓝色与白色的搭配也象征着百年交大创造卓越、永远年青。

精神文化

校训

2005年4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启用1937年《交通大学一览》公布的校训。

校训-忠恕任事校训-忠恕任事精勤求学:精勤指专心勤勉,求学意为探求学问。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如何做学问,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行,完善知识结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慎于思考,明辨是非;学无止境,终生不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敦笃励志:敦笃指敦厚笃实,励志指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敦厚诚信的品德,吃苦耐劳、创新、实干的社会责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

果毅力行:果毅指果敢坚毅,力行一是指竭力而行,二是指努力实践。校训旨在培养学生果断坚毅、言行一致的品德,包括敢于改革创新,敢于拼搏,敢做敢为,战胜困难,不怕曲折,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兢兢业业的事业心。

忠恕任事:忠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任事一是称职,胜任所担当的职责;二是顶事、顶用。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坦荡胸怀,尽心为人、仁者爱人的品德,具有自信心、责任心、竞争力、团队合作精神,以“为世界之光”的业绩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各种挑战性的工作.。

校歌

2005年4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启用校歌《为世界之光》。这次启用的校歌,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歌词与曲谱保留了原貌。校歌曲谱作者是萧友梅先生。

《为世界之光》

校歌简谱校歌简谱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模楷,邦国之荣华,

校旗飘扬,与日俱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伦,启发我睿智,激励我热忱,

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性灵泉源,科学之奥府,艺术之林园,

实业扩张,进步无疆,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灿烂文明,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

宇土茫茫,山高水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西迁精神

“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交通大学西迁是国家调整高等教育和工业建设布局的重大举措,一群胸怀大局的知识分子毅然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从黄浦江畔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古城西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25万名大学生,1/3以上工作在西部;培养出的33位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这一切,为西部工业发展奠定了高等教育基础。交通大学在迁校过程中及扎根西部办学六十余年里,传承优良学风教风,发扬艰苦奋斗品格,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涵、交大和陕西高等教育界独有的“西迁精神”。

2017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西安交通大学15名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2017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再次为西迁老教授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西安交通大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西安交通大学(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新年贺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研究、学习、宣传西迁精神的热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日报》、《陕西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和《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刊发长篇通讯,报道西迁故事、弘扬西迁精神。2018年1月9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光明日报》整版聚焦西迁精神,将西迁精神与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共同列入党的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精神脊梁。

2020年4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调研西安交通大学,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临别之际,习近平勉励广大师生继续弘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杰出贡献。

社团文化

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67个文化社团,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多彩,“九州名家”“纵论四海”“思源大讲堂”“学而论坛”“新港报告”“创源论坛”等成为师生开拓视野的经典品牌。历年来,交大学子在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国际英语演讲大赛、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世界大学生赛艇锦标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选拔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研类)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卢建军
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树国
党委常务副书记
荣命哲
党委副书记马博虎、孙早
常务副校长郑庆华
纪委书记马博虎
副校长席光、别朝红、柴渭、吕毅
党委常委

卢建军、王树国、郑庆华、荣命哲 、席光、马博虎、别朝红、柴渭、吕毅、孙早、张定红、洪军、成进

校长助理洪军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姓名任期姓名任期姓名任期
盛宣怀1896年冬-1905年春何嗣焜1897年春-1901年春张元济1901年春-1901年夏
劳乃宣1901年秋-1901年冬沈曾植1901年冬-1902年春汪凤藻1902年春-1902年冬
刘树屏1902年冬-1903年夏张美翊1903年夏-1903年冬张鹤龄1903年冬-1904年夏
张美翊1904年夏-1904年冬杨士琦1905年春-1907年春王清穆1905年秋-1906年春
杨文骏1907年春-1907年秋唐文治1907年秋-1920年冬凌鸿勋1920年冬-1921年春;1924年冬-1927年夏
张铸1921年夏叶恭绰1921年夏-1922年夏张廷金1921年冬-1922年夏
陆梦熊1922年夏关赓麟1922年夏-1922年秋卢炳田1922年秋-1923年夏
陈杜衡1923年夏-1926年冬符鼎升1927年秋-1928年春蔡元培1928年春-1928年秋
王伯群1928年秋-1928年冬孙科1928年冬-1930年冬黎照寰1930年冬-1944年秋
徐名材1940年秋-1941年秋吴宝丰1941年秋-1947年秋程孝刚1947年秋-1948年秋
王之卓1948年秋-1949年秋吴有训1949年秋-1952年秋李培南1952年秋-1953年夏
彭康1952年秋-1968年冬陈吾愚1978年春-1982年冬庄礼庭1983年春-1984年春
史维祥1984年春-1990年秋蒋德明1990年秋-1997年冬徐通模1998年春-2003年秋
郑南宁2003年秋-2014年春王树国2014年春-

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任期姓名任期姓名任期
彭康(1953年初-1968年春)林茵如(1973年秋-1977年夏)刘若曾(1977年夏-1979年夏)
苏庄(1980年初-1982年秋)陈明焰(1982年秋-1985年初)潘季(1985年初-1996年底)
王文生(1996年底-2003年秋)王建华2003年秋-2014年春张迈曾2014年春-

知名校友

两院院士(按入校年排序)
张光斗张维严恺钱学森邵象华罗沛霖
顾诵芬陈俊亮



中国科学院院士(按入校年排序)
戴芳澜钱崇澍竺可桢诸福棠程孝刚周仁
茅以升沈志远张德庆朱物华方俊汪菊潜
高济宇蔡金涛周惠久林同炎李文采褚应璜
马寅初陈永龄刘仙洲丁舜年王之卓刘恢先
钱钟韩张文佑张煦张钟俊张沛霖钱保功
朱夏庄育智徐僖吴学周谈镐生陈学俊
吴文俊曹建猷杨嘉墀顾翼东林秉南徐采栋
肖纪美徐芝纶高小霞徐光宪杨槱陈能宽
庄逢甘胡聿贤胡济民周同庆许学彦徐晓白
李正武夏培肃吴耀祖何祚庥胡和生汪耕
孙钧周尧和曾昭抡张大煜黄宏嘉吴承康
唐九华胡仁宇匡定波徐如人王景唐王方定
袁见齐吴有训苏元复王希季吴杭生胡英
沈珠江方守贤徐祖耀陈国良刘高联李大潜
周志宏庄逢辰曹春晓蔡睿贤王锡凡姚熹
陶文铨熊有伦程时杰陈桂林李济生徐宗本
高华健郭烈锦韩启德谭铁牛何雅玲江松
吴宜灿管晓宏房建成郭万林郝跃安芷生
侯洵




中国工程院院士(按入校年排序)
侯德原吴祖垲孙俊人佘畯南杜庆华高鼎三
顾夏声邱竹贤许国志周炯槃屠善澄陈德仁
童志鹏李天和谭靖夷陈太一龙驭球周镜
曹楚生冯叔瑜胡光镇陈先霖赵国藩徐乾清
黄旭华陈志恺陈明致钱皋韵章基嘉沈世钊
屠基达朱伯芳许庆瑞刘建航陈敬熊唐任远
李乐民季国标毛用泽朱英浩沙庆林翁史烈
汪应洛屈梁生陈士橹秦裕琨沈闻孙阮雪榆
赵梓森顾懋祥姚福生周永茂谢友柏徐秉汉
涂铭旌关兴亚陈新董石麟蒋新松林宗虎
童铠李伯虎潘健生李鹤林姚穆刘友梅
叶尚福雷清泉苏君红龙乐豪闻雪友陈亚珠
李佩成邱爱慈孙九林郑南宁蒋庄德孙才新
王华明卢秉恒陈政清汤广福丛斌罗琦
严新平张心湜



海外院士(按入校年排序)
赵佩之周文德吴耀祖田炳耕李天和葛守仁
郑显基谢承德万荣玉林同炎梁平姜 晶
高华健刘奕路锁志刚陈掌星

交大英才(按入校年排序)
蔡元培黄炎培李叔同邵力子叶恭绰蔡锷
黎照寰凌鸿勋茅以升吴保丰侯宗濂彭康
陆定一钱学森汪道涵王安江泽民丁关根
江其务蒋正华龚元相李照森卢剑国申学光
吴世华屈贤明李社钊张福安罗锡恩李韩弟
甘师俊华裕达洪瀛薛福昌危师让蔡自兴
李雅芳赵步长许维达李天文赖俊贤谭瑞骥
周雍年王宝琛陈惠波凌复华李雪莹刘爱梅
张玉浦耿庆义刘端章何履梅刘宏张志武
汤泉陈必寿高国珠孔心田刘顺成刘振宇
柴育麒席义方周俊林宁长珊杨希圣孔庆森
马师模丁康年范英俊张天仁李锦江孙安华
温熙森郭敏杰赵恒扬陈金友潘连生马昌裔
周合洲魏万进秦随周顾家騟林瑞华张文元
李金华孙朝王学谦孟建国刘晓北苏秉雄
马德秀何学清侯义斌毕小平朱国怀范群喜
张光荣刘小为刘振华张德江吴静黄友兴
李鸿光刘小河陈宝根赵东科雷菊芳于向国
王天才沈晓祖顾大伟谢焕忠武津生樊建人
刘小稚汤炎荣海韩新民张炜申江
田东平乔学光姚引良崔殿国陈大卫张光强
刘鹏吴秦武省墩赵杰文秉友高亮
陈建国印建安林孟良毛绍融钱嘉斌袁治平
李顺民王雪梅周士荣樊少文黄明生王安斌
齐鸣徐可为王田苗张志英王珏张福宝
谭琳辛保安汪建平李铭孙来燕高小玫
江小涓张国宝陈宏赵凤济杜长喜陈宣政
王保庆杨兴平胡均平苟锐锋杨一平朱学农
李星星贾全喜程旭郑明光蔡宁生何宁
杨燕华程光旭郭汝艳张晓鲁郑育林徐强
赵宝升温枢刚龙兴元孙建科苏荣誉吴小洁
许万军韩志玉齐斌范长信连维良蒲忠杰
姚书志姚秀平项兵李岩锋杨文波袁占亭
杨进岳华峰张金泉刘天民于杰李兴旺
王龙柴新建陈德美张旭波方明周延波
张毅王瑞平雷厉孙新阳潘蓓蕾林江
顾宜凡谭洪杨永忠耿宪良江忠永张慧民
谢民谭刚徐龙斌洪嵘邱劲王毅峰
刘顺智王勇曾庆锋史琳王亚杰桂生悦
何毅卢雷谈庆饶国平乔红张震
葛红林庞庆平王兆星于鸿君施红阳仇建平
赵欢董文标任慧宏石军梁志鹏邱小沣
朱吉满陈林龙方世文刘勇吕建成韩西武
曹一家张军洲梁海山张波娄军高勇
周新生石旭刚凌靖波邱中伟王莉霞邹积岩
王文斌于文海李雪松李清平李惠峰王卫东
林向红张欣林金朝周鸿祎阎新锋白洪法
陈曦金剑华王建忠仪垂杰米红祝健
李寿生常宏刘卫国张彦张有方张鹏
路一鸣李垣白阿莹柳嘉孙剑李健
屈展宋远方刘烈宏杨晓刚王一林孔建益
马静李万寿刘新文庄心一于东升李建国
王东峰安保和何力刘奇

交大英烈(按入校年排序)
侯绍裘陈虞钦穆汉祥

学校荣誉

获得荣誉

时间荣誉名称
获奖主体
2022年4月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西安交通大学
2021年5月28日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西安交通大学
2020年12月入选创业就业方向“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西安交通大学派驻安康市平利县帮扶工作组
2020年11月20日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西安交通大学
2020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西安交通大学
2017年7月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西安交通大学
2010年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西安交通大学

学校排名

时间榜单名称排名
2022年5月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10位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第10位
2022年2022QS亚洲大学排名第52位
2021年8月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世界第110位、中国内地第8位
2021年6月9日2022QS世界大学排名第29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