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确定的首批12个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高校,入选的国家级科教类项目有“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是21世纪学术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60年10月,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7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立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17年9月,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占地总面积26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3.7万平方米;22个学院(部),设有104个本科专业,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有教职工4490人,其中专任教师2857人;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49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22年春,张作霖命奉天省长兼财政厅长王永江筹办东北大学。原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改办为东北大学理工科,原文学专门学校(原奉天法政学堂)改办为东北大学文法科。校长由王永江兼任,学生480余人。文法科设中国文学系、英文学系、俄文学系、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理工科设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土木工学系,机械学系,并成立东北大学筹委会。
1923年4月19日,奉天省公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4月26日正式启用,东北大学宣告成立,时任奉天省省长王永江为首任校长。
1923年10月24日,东北大学正式开学。学校仿德国柏林大学设计,王永江校长亲题“知行合一”为东北大学校训。在学校附近另开设东北大学工厂,占地200亩,供学生实习使用,聘留学德国归来的杨毓桢博士任厂长。刚刚诞生的东北大学已经开始运用现代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术文化。
1925年9月,理工大楼、教授住宅、学生宿舍及相应的附属设施竣工。校园内,理工科大白楼、化学馆、纺织馆、图书馆、大礼堂、实验室、汉卿南、北楼、教授住宅东西新村和亚洲最大的体育场鳞次栉比,建筑宏伟、壮丽辉煌。
1927年11月,奉天省省长刘尚清兼任东北大学校长,踵事增华,历有建设。
1928年8月16日,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过去两个多月,刚刚接替其父张作霖主持东北军政的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继任东北大学第三任校长,并提出了“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需要,谋求文化之发展”的办学宗旨,先后捐出其父留下的大部分遗产约180万银元,用于扩建校舍、高薪礼聘著名学者、购置国外先进实验设备、资送优秀学生出国。学校设立了理、工、文、法、教育等较为齐全的学科,各学科学会迅速发展起来。文法科成立自治会、夏声社、社会科学研究社;工学院成立矿学会;理工预科成立英语研究会;理学院孙国封院长为促进科学进步,发起科学教育协会。这一时期,英、法、美等国家的学者、专家纷至沓来,进驻东北大学讲学与交流。
1928年8月,结束欧洲旅行考察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应张学良校长邀请来东大,着手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
1928年9月,由于张学良校长极力倡导男女同校,各科共50名女生走入东北大学校门。
1929年7月1日,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张学良校长向120名学生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学士学位。各系毕业成绩第一的学生还由学校选送英、美、德等国留学深造。同年秋,文法两院学生迁入北陵校区。张学良校长重金礼聘,广招良师,章士钊、梁漱溟、罗文干、冯祖荀、刘仙洲、黄侃、刘半农等一批名师执教东大。张学良校长对体育教育也异常重视,增聘体育教员,组织学生代表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
1929年,第14届华北运动会在东北大学举行,东大破8项全国纪录,夺得男子田径赛第一名。东大足球队、篮球队还远征日本进行比赛。东大学子以其强健的体魄驳斥了“东亚病夫”的谬论。
1930年秋,东北大学已发展成为设有6个学院24个系8个专修科,在校学生3000人,舍宇壮丽、设备先进,经费充裕,良师荟萃,学风淳穆的国内一流高等学府。
正当学校蓬勃发展之际,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一夜之间占领沈阳,东北大学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破坏的第一所大学。校舍被日军占领,设备图书损失殆尽,著名学者严重流失,学生流浪他乡,学校一夜之间变成流亡大学。全校师生悲愤已极,被迫走上流亡之路。10月,东北大学在北平勉强复课。
1932年7月,张学良校长出资8000银元资助东北大学学生、百米全国纪录的保持者刘长春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7月30日,刘长春手执中国国旗阔步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成为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唯一运动员。
1933年,著名爱国人士冯庸创办的冯庸大学9个系全部并入东北大学。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市学生救国联合会组织发动了“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东北大学成为“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并在其后又举行了“一二·一六运动”示威游行。在学生抗日爱国运动中,东大师生冲破手持大刀的军警包围,孤军出动,从崇元观到西四北大街,再到东郊民巷。他们冒着严寒,一直坚持到夜晚,成为斗争中的主力和先锋。斗争中,东大学生中有四十多人被捕,张学良校长写信营救出被捕同学。“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青年爱国运动走向新的历史时期。
“一二·九”运动以后,华北局势危在旦夕。“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在北平各大学纷纷外迁。
1936,东北大学工学院率先迁往西安,成立西安分校。在西安任职的张学良将军,筹资15万元,修建东北大学校舍,并在礼堂基石上题词:“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至‘九一八’,懆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告诫师生不忘复土还乡的责任。
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周年之日,西安一万多青年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请愿游行,东北大学西安分校的学生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高呼:“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枪口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打回老家去!”等口号向临潼进发。张学良校长闻讯驱车赶上学生请愿队伍,告诉学生,“你们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前面已经有宪兵架上机枪,大家先回去,我保证一周之内给大家一个答复”。三天后的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校长失去自由,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
1937年1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委臧启芳为东北大学代校长。在北平的东北大学南迁到河南开封。
1937年5月,东北大学改为“国立东北大学”。同年6月,学校全部迁到西安。
1938年春,日军轰炸西安,东北大学被迫由陕入川。在四川三台,一批名师齐集东大,陆侃如、冯沅君、金毓黻、高亨、杨荣国、姚雪垠等先后在校任教。
1938年7月,奉国民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并入东北大学。
1940年,著名学者金毓黻到东大筹备“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
1942年,南京政府教育部令:改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为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给予硕士学位,东大的研究生教育,由此发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东北大学六十位师生被授予烈士称号。
1946年2月,解放区也成立东北大学,张学良校长胞弟张学思任校长。校址初设本溪,后转迁丹东、梅河口、吉林,6月定址佳木斯市,解放前夕迁到长春。
1946年5月,国立东北大学师生从三台迁回沈阳,翌年2月在北陵原校址开学。
1948年6月,南京政府令国立东北大学再迁北平。
1949年,国立东北大学文、理和法商学院并入长春解放区东北大学,后定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国立东北大学医学院并入中国医科大学。国立东北大学农学院参与组建东北农学院,后发展为东北农业大学。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东北大学终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1949年3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以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为基础建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隶属国家冶金工业部,校址设在沈阳南湖。
1950年4月,著名冶金专家靳树梁担任东北工学院院长,学生12936人,教师2428人。
1952年,全国范围进行高校院系调整,先后有清华大学、大连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和系,包括电机系、采矿系、冶金系、土木系、建筑系、市政类系(科)、外国语言系、金融系等并入东北工学院。同年,东北工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1952年8月,根据中央教育部及东北人民政府关于东北地区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的方案,东北工学院数学系被调整到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物理系被调整到东北师范大学,化工系被调整到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由东北工学院长春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合并组成东北地质学院(后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全国第三次院系调整时,东北工学院建筑系、土木系西迁西安,组建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953年末,东北工学院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大学期刊《科学研究资料》。
1955,东北工学院举行了中国第一次科学报告会。同年,学校召开了学生科学报告会,产生了中国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成立,院长靳树梁教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五十年代初,东北工学院徐灏教授即开始致力于疲劳强度设计领域的研究,八十年代初编著了中国第一部疲劳设计专著《疲劳强度设计》,并于九十年代提出“Miner定理——干涉模型综合法”,首次阐述了“概率相对Miner定理”的概念,解决了国内外还未解决的随机载荷下可靠性设计问题。
1957年,东北工学院谢绪恺教授的《研究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新方法》,在第一届全国力学学术会议获大奖,并被编入《一般力学》大学教材,被命名“谢绪恺判据”。
1958年国庆前夕,东北工学院李华天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59年,东北工学院负责筹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此,东北工学院成立电子系,为建所培养人才。东北工学院郎世俊教授任系主任,负责主持建所工作。
1960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东北工学院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
1978年,学校重新恢复招收研究生。
1981年,东北工学院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东北工学院成为国家33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这是学校把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任务的里程碑,也是步入第一层次大学的重要标志。
1987年,东北工学院秦皇岛分院在秦皇岛设立并迅速得到发展,成为东北工学院的组成部分,毕业证、学生证和学生档案等统一署名“东北工学院”。
1989年,东北工学院创建中国大学第一个科学园,为高校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成生产力提供新鲜的经验。
1993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学校聘请张学良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秦皇岛分院随东北大学复名,更名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1996年,东北大学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秦皇岛分校也随之进入“211工程”行列,学校开始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
1998年,东北大学进入国家首批“985工程”大学行列,并划入教育部直属,秦皇岛分校也同步划入教育部直属。
2001年,东北大学校园早期建筑(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东侧的东北大学旧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首批获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5月,东北大学科技园被首批认定为“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2年,在国家教育部首次对全国高校共有的12个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名列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第九,管理工程学科名列第十五,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科名列第十八。1月23日,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三方签订重点共建东北大学协议。10月25日,东北大学顺利通过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论证。
2003年,东北大学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东北大学研究生院中改院分院。
2006年,秦皇岛分校开始承担“985工程”建设项目,并同步进入“985工程”全国重点大学。
2007年,学校首次入选国家“111计划”。
2009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正式成为EMBA试办学院。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9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2年4月,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续签继续重点共建东北大学协议。
2014年1月,东北大学已经拥有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8月,学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
2017年1月,东北大学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的“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9月,东北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10月,东北大学共获批5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年度获批数量创历史新高。12月,东北大学党委被国家教育部列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6月,东北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月,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理事单位。12月,依托东北大学运营的辽宁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在沈阳成立;同月,全国16所工科重点大学科技工作研讨会(简称“16U联盟”)2019冬季论坛在东北大学举行。
2020年1月,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暨东北大学佛山机器人学院在佛山揭牌。8月27日,东北大学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9月30日,成为高校“资源环境扶贫联盟”成员。10月20日,加入“城乡规划扶贫联盟”。11月,东北大学列入教育部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2020年)。
2021年2月25日,加入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的通知》,确定并公布了12家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东北大学是其中之一。7月26日,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博士点。9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0月26日,东北大学入选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12月6日,入选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
2022年2月9日,入选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022年3月,入选教育部公布的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名单(强基计划)。 7月18日,东北大学工程结构动力学中心挂牌仪式举行。 9月,成为东北三省一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联盟成员。11月6日,东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成立。同年,东北大学新增智能采矿工程本科招生专业;2022年继续面向辽宁考生实施综合评价录取招生,招生计划300人左右;学校2022年开始实施“强基计划”招生,招生专业为自动化。
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设有104个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
东北大学(沈阳) | |
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 |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 |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德语、日语、俄语 |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 音乐表演(含钢琴、声乐、中国乐器、西洋乐器)、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新闻学、土地资源管理 |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自动化类、新工科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 |
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 |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
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机器人工程 |
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 |
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 生物工程、生物制药 |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测绘工程 |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 |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 | 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 |
东北大学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光电子科学与传感技术)、应用统计学、应用化学、工程力学 |
东北大学体育部 | 社会体育 |
东北大学国防教育学院 | - |
东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办公室) | - |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东北大学悉尼智能科技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应用统计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控制工程学院 |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数学与统计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 | 资源勘查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功能材料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济学院 |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英语、日语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社会科学研究院 | -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民族学研究院 | -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引进与培养并举,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吸引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和国内重点院校教授来校担任学术带头人或工作,使学校拥有了多位院士。
截至2022年11月,校有教职工4490人,其中专任教师2857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2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5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4个。
两院院士
全职两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闻邦椿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柴天佑 | |
王国栋 | ||
唐立新 | ||
冯夏庭 | ||
已故两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靳树梁 |
方肇伦 | ||
张嗣瀛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邱竹贤 | |
陆钟武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学科体系
截至2022年11月,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共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分别是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地球科学,其中,工程学学科、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
类别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3个)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501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080502 | 材料学 | |||
080503 | 材料加工工程 | |||
0806 | 冶金工程 | 080601 | 冶金物理化学 | |
080602 | 钢铁冶金 | |||
080603 | 有色金属冶金 |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081101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081102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081103 | 系统工程 | |||
081104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081105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4个) | 0802 | 机械工程 | 080203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0101 | 哲学 | 010108 | 科学技术哲学 |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121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0819 | 矿业工程 | 081901 | 采矿工程 |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0819 | 矿业工程 | 081902 | 矿物加工工程 |
辽宁省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涵盖3个二级学科) | 材料加工工程 | 材料学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机械工程 (涵盖4个二级学科)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车辆工程 | - | - | |||
冶金工程 (涵盖3个二级学科) | 钢铁冶金 | 冶金物理化学 | 有色金属冶金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涵盖5个二级学科)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系统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涵盖3个二级学科)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矿业工程 (涵盖3个二级学科) | 采矿工程 | 矿物加工工程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
生物医学工程 (涵盖1个二级学科) | 生物医学工程 |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涵盖1个二级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 |||
二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18个) | |||||
科学技术哲学 | 产业经济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化学工艺 | |
应用数学 | 凝聚态物理 | 分析化学 | 结构工程 | 工程力学 | |
物理化学 | 热能工程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
环境科学 | 企业管理 | 行政管理 | - | - | |
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 | |||||
金融学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
哲学 | 冶金工程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化学 | 矿业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力学 | 公共管理 | 生物医学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机械工程 | 工商管理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
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2021年6月数据)
化学 | 物理学 | 土木工程 | 应用经济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力学 | 生物学 | 工商管理 | 生物医学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电气工程 |
哲学 | 软件工程 | 艺术学理论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机械工程 | 冶金工程 | 矿业工程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2021年6月数据)
数学 | 物理学 | 建筑学 | 矿业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化学 | 艺术学 | 设计学 | 软件工程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力学 | 统计学 | 系统科学 | 机械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哲学 | 生物学 | 工商管理 | 应用经济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法学 | 建筑学 | 土木工程 | 科学技术史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政治学 | 体育学 | 公共管理 | 外国语言文学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人才培养
截至2021年4月,东北大学共有国家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7个。
2011年至2017年,东北大学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慕课)6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8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5篇。
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竞赛国际大奖497项、国家级奖励1967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1580项,专利384项,共有56家学生创业企业落地。
2021年5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质量工程
国家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 所在学院 | 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行政管理学 | 文法学院 | 娄成武 | 2004 |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 机械学院 | 毛昕 | 2005 |
电子技术基础 | 信息学院 | 王永军 | 2005 |
自动控制原理 | 信息学院 | 王建辉 | 2005 |
大学英语 | 外语学院 | 赵雯 | 2005 |
冶金物理化学 | 冶金学院 | 翟玉春 | 2006 |
大学物理 | 理学院 | 耿平 | 2006 |
滑冰 | 体育部 | 王永祥 | 2006 |
品牌学 | 艺术学院 | 赵琛 | 2006 |
机械设计 | 机械学院 | 巩云鹏 | 2007 |
社区管理学 | 文法学院 | 孙萍 | 2007 |
冶金学 | 冶金学院 | 姜茂发 | 2007 |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 计算机学院 | 周福才 | 2007 |
控制系统仿真与CAD | 信息学院 | 薛定宇 | 2008 |
采矿学 | 资土学院 | 王青 | 2008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信息学院 | 刘建昌 | 2009 |
轮滑 | 体育部 | 王永祥 | 2009 |
人因工程学 | 管理学院 | 郭伏 | 2010 |
冶金工程概论 | 冶金学院 | 沈峰满 | 2010 |
液压气动技术基础 | 机械学院 | 宋锦春 | 2011 |
实践考核类课(VB.NET) | 软件学院 | 李丹程 | 微软2006、2010 |
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 | 软件学院 | 朱志良 | IBM2007 |
基于多核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 计算机学院 | 李晶皎 | 英特尔2007 |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 | 软件学院 | 李丹程 | IBM2008 |
软件建模技术 | 计算机学院 | 张斌 | IBM2008 |
计算机引论 | 软件学院 | 朱志良 | 微软2008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 计算中心 | 王兴伟 | 英特尔2009 |
教学名师
级别 | 姓名 | 所在学院 | 省部级批准时间 | 国家级批准时间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娄成武 | 文法学院 | 2006 | 2006 |
翟玉春 | 冶金学院 | 2006 | 2006 | |
姜茂发 | 冶金学院 | 2008 | 2009 | |
省部级教学名师 | 王永军 | 信息学院 | 2003 | |
顾树生 | 信息学院 | 2006 | ||
王永祥 | 体育部 | 2007 | ||
蔡九菊 | 材料学院 | 2007 | ||
吴成东 | 信息学院 | 2007 | ||
张斌 | 计算机学院 | 2008 | ||
沈峰满 | 材料学院 | 2008 | ||
孙萍 | 文法学院 | 2008 | ||
宋叔尼 | 理学院 | 2009 | ||
王建辉 | 信息学院 | 2009 |
国家级特色专业
专业名称 | 所在学院 | 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自动化 | 信息学院 | 刘建昌 | 2007 |
软件工程 | 软件学院 | 朱志良 | 2007 |
冶金工程 | 冶金学院 | 姜茂发 | 2007 |
安全工程 | 资土学院 | 陈宝智 | 2007 |
公共事业管理 | 文法学院 | 娄成武 | 2007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学院 | 左良 | 200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学院 | 张斌 | 2008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机械学院 | 张义民 | 2008 |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 | 材料学院 | 丁桦 | 2009 |
生物医学工程 | 中荷学院 | 康雁 | 2009 |
矿物加工工程 | 资土学院 | 印万忠 | 2009 |
采矿工程 | 资土学院 | 任凤玉 | 2010 |
电子信息工程 | 计算机学院 | 张石 | 2010 |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 所在学院 | 团队带头人 | 批准时间 |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 文法学院 | 娄成武 | 2007 |
冶金工程专业平台课教学团队 | 冶金学院 | 翟玉春 | 2007 |
自动化专业主干课教学团队 | 信息学院 | 王建辉 | 2008 |
冶金学 | 冶金学院 | 姜茂发 | 2008 |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 | 软件学院 | 朱志良 | 2010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课程教学团队 | 材料学院 | 左良 | 2010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级别 | 中心名称 | 所在学院 | 中心主任 | 省部级批准时间 | 国家级批准时间 |
国家级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信息学院 | 刘建昌 | 2006 | 2006 |
冶金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材冶学院 | 姜茂发 | 2008 | 2008 | |
省部级 |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机械学院 | 张义民 | 2006 | - |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理学院 | 王建华 | 2006 | ||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计算中心 | 王国仁 | 2006 | ||
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理学院 | 王建华 | 2007 |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理学院 | 刘晓霞 | 2008 | ||
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 管理学院 | 马钦海 | 2008建设单位 | ||
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软件学院 | 朱志良 | 2009 | ||
岩土力学 | 资土学院 | 梁力 | 2009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实验区名称 | 所在学院 | 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校府合作“模式创新实验区 | 文法学院 | 娄成武 | 2007 |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信息学院 | 吴成东 | 2007 |
实用型高级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 软件学院 | 朱志良 | 2008 |
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教材名称 | 学院 | 主编 | 批准时间 |
新通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2 | 外语学院 | 赵雯 | 2007 |
社区管理学(第二版) | 文法学院 | 娄成武、孙萍 | 2007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机械学院 | 宋锦春等 | 2007 |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1、2(第二版) | 外语学院 | 《新通用大学英语》项目组 | 2007 |
教育经济管理 | 文法学院 | 娄成武、史万兵 | 2008 |
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 | 信息学院 | 薛定宇 | 2008 |
国家级课程改革项目
项目名称 | 课程内容 | 所在学院 | 带头人 | 批准时间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 | 外语学院 | 姜茂发 | 2007 |
双语教学示范课 | 大学物理 | 理学院 | 陈肖慧 | 2010 |
实验教学
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建制一览 | |||
中心名称 | 所包含实验室名称 | 中心名称 | 所包含实验室名称 |
资源与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 结构工程实验室 | 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 电工技术实验室 |
采矿工程实验室 | 电子技术实验室 | ||
采矿微机实验室 | 微控制器电子系统实验室 | ||
建材与岩土实验室 | 通信电子系统实验室 | ||
选矿实验室 | 自动化技术实验室 | ||
环境工程实验室 | 计算机技术实验室 | ||
理学实验中心 | 物理实验中心 | ||
测量实验室 | |||
化学实验中心 | |||
地质实验室 | 力学实验中心 | ||
安全实验室 | 数学实验室 | ||
机械基础实验中心 | 机械基础中心实验室 | 生物实验室 | |
机械制造中心实验室 | 材料物理实验室 | ||
机械设计与电子中心实验室 | 分析科学研究所实验室 |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 | 中荷生物医学实验中心 | 中荷生物实验室 | |
材料制备过程与性能测试实验中心 | 材料实验室 | ||
国际联合实验室 | |||
材料成型实验室 | 软件实验中心 | 软件学院实验室 | |
冶金过程模拟控制与测试实验中心 | 钢铁冶金实验室 | 信息技术共同教育基地 | 计算中心实验室 |
有色金属冶金实验室 | 外国语实验中心 | 外语语音室 | |
冶金物理化学实验室 | 重点实验室 | 钢加实验室 | |
热能工程实验室 | 工商管理实验中心 | 工商管理学院实验中心 | |
工程热物理实验室 | 艺术实验中心 | 艺术学院实验室 | |
环境科学实验室 | 工程训练中心 | 金工实习实验室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学生实习
截至2014年3月,学校已在宝钢、鞍钢、首钢、本钢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150余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投资3435万元重点建设了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机械基础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东北大学信息技术共同教育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等13个校内实习教学基地。
科学研究
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东大先后研发出中国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2011年至2017年,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6387项,获各类科技奖励279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4项,省部级一等奖58项;获得国家专利1499项,其中发明专利1127项;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共14644篇。
学校科技经费1995年突破亿元,连年攀升。
1999年,东北大学的全口径科研经费为2.04亿元,居全国高校第六位。
2000年,东大科研经费2.72亿元,人均科研经费19.22万元,是“九五”初期的两倍。
2002年,全口径科研经费为3.28亿元,人均22.69万元。
2015年,学校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123亿元,科技产业综合指标名列全国高校第三位。
学校入选首批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及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2017-2018年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额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名第5位。
2022年1月,由东北大学建设的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入选第二批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基地11个。设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4个。建有科技部国家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政策研究战略培育基地、民政部城乡社区研究院等人文社科基地。“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东北地区中心亦设在东北大学。
2014年10月,东北大学和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联合建立了世界首所科技型孔子学院——“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科技孔子学院”。
2014年11月,东北地区最大的超级计算中心——东北区域超算中心在东北大学云计算科技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东北区域超算中心的计算能力高达1170万亿次/秒,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超级计算中心,在全国区域超算中心中名列前茅,能够满足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所衍生的计算需求。
2015年10月,东北大学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作为东北地区首个综合型智库机构,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汇聚了国内顶级政治经济研究专家担任理事,整合东北地区政府、产业、学术、研究等机构的专家资源,并与国内外前沿政经研究机构联动,为东北振兴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对策建议。
平台级别 | 科研平台名称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
软件架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共建) |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EPM)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 |
计算机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
冶金自动化工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高端医疗影像装备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 |
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 |
2019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金属材料变革性制造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级技术分中心 |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东北大学分中心 |
太原重机(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东北大学分中心 | |
国家大学科技园 | 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最早) |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医学影像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特殊钢先进冶金工艺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
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工程研究中心 | |
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有色金属冶金过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新材料与功能材料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 |
国家安监总局研究中心 | 国家一级安全培训中心和安全评价中心 |
国家环境保护部研究中心 | 滤料检测研究中心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材料各向异性设计与织构控制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现代冶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
辽宁省材料电磁过程重点实验室 | |
辽宁省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 | |
辽宁省冶金资源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 |
辽宁省重大装备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实验室 | |
辽宁省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
制造系统与物流优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
数字化装备综合信息处理系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科研活动
2022年10月27日-30日,第六届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大连)在辽宁省大连市成功举办。东北大学组队参赛。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月,东北大学图书馆有纸本藏书339万册,外文期刊订购267种,中文报刊订购1771种,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采矿、冶金为特色,包括材料、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管理工程、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藏书体系。图书馆加大文献资源结构调整力度,购入了SCI、IEL、Elsevier、Ei Village、Springer Link、CNKI、超星、万方等120个数据库平台,包含中外文数据库287个。
学报期刊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每期152页,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EiCompendex核心期刊。此刊所载论文或摘要被7家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和15家国内著名数据库或检索刊物收录。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9年创刊,双月刊,每期128页。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2020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显示,2019年本刊复合影响因子为2.021,在637种综合性20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排名第33;复合总被引频次1931次;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938;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为113.818,位列Q1区。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国栋院士、袁国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在超高强钢铁材料增塑机制及组织创新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这表明了中国在超高强钢铁材料领域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学术交流
截至2019年3月,东北大学先后与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邓迪大学、法国Metz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早稻田大学、北海道大学、名古屋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韩国仁荷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香港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206所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聘请400多位海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和合作科研,因公出国(境)学术交流近600人。截至2017年7月,有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1400余人在校学习。
校企合作
2021年12月3日,东北大学与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知名校友
学界泰斗
两院院士 | |||
闻邦椿 | 孙传尧 | 干勇 | 雒建斌 |
张嗣瀛 | 周廉 | 杨荣国 | 马在田 |
陆钟武 | 于润沧 | 柳诒徵 | 徐旭常 |
柴天佑 | 张懿 | 赵飞克 | 纪育澧 |
王国栋 | 李先闻 | 靳树梁 | 窦士学 |
王淀佐 | 方肇伦 | 张捷迁 | 逯高清 |
傅鹰 | 钱临照 | 石志仁 | 余艾冰 |
师昌绪 | 庄长恭 | 刘宝琛 | 邱竹贤 |
蔡方荫 | 肖公权 | 徐德龙 | 刘炯天 |
刘仙洲 | 王国法 | 黄文熙 | 左铁镛 |
刘承钊 | 钱鸣高 | 梁思成 | 黄崇祺 |
刘崇乐 | —— | ||
专家学者 | |||||
梁思成 | 章士钊 | 林徽因 | 宁恩承 | 张捷迁 | 冯祖荀 |
王卓然 | 刘仙洲 | 何育杰 | 王翰宸 | 方永蒸 | 阎述诗 |
艾勒戡 | 石志仁 | 刘风竹 | 刘承钊 | 刘崇乐 | 江之泳 |
赵厚达 | 庄长恭 | 马宗芗 | 黄侃 | 刘永济 | 宋君复 |
肖公权 | 吴贯因 | 余泽兰 | 汪兆璠 | 张冀军 | 陈植 |
关承烈 | 孙国封 | 纪育澧 | 杨毓桢 | 李先闻 | 李树棠 |
罗文干 | 金毓黻 | 周守一 | 周传儒 | 柳诒徽 | 柳国明 |
郝更生 | 赵飞克 | 赵明高 | 赵鸿翥 | 聂恒锐 | 高亨 |
高惜冰 | 凌达扬 | 傅鹰 | 童隽 | 曾运乾 | 蔡方荫 |
臧启芳 | 薛桂轮 | 梁漱溟 | 翟绍先 | —— |
实业栋梁
企业家 | |||
何文波 | 张晓刚 | 靳伟 | 朱继民 |
刘积仁 | 才让 | 郭为 | 张志祥 |
张继平 | 赵周礼 | 赵昆 | 柴志勇 |
刘兴亮 | 贾子俊 | 李海平 | 张春明 |
刘秉强 | 马鸿烈 | 张建国 | 史生文 |
阿皮孜·尼牙孜 | 李礼善 | 刘京喜 | 于天忱 |
陈寿同 | 关壮民 | 光治学 | 张安康 |
张树学 | 孟祥锁 | 颜学柏 | 穆范敏 |
卢铿 | 祝剑秋 | 李若平 | 刘载望 |
王永光 | 王秀峰 | 施设 | 庄志刚 |
敖宏 | 张程忠 | 陈向阳 | 毕志超 |
田福泉 | 姜小凯 | 董林 | 蒋宏 |
邵殿祥 | 刘丛生 | 杨志强 | 李国富 |
李春龙 | 武建强 | 刘维国 | 赵宗波 |
张鹏 | —— |
文体名宿
文化体育 | |
姓名 | 职务/成就 |
刘长春 | 中国奥运第一人 |
郭小川 | 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 |
吕远 | 中国词曲作家 |
石仑 | 俄罗斯国立列宾美术学院教授、彼得堡华侨华人联合会主席 |
夏青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 |
徐放 | 中国当代诗人 |
马加 | 中国作协会员 |
单田芳 | 中国评书演员、作家 |
郭艾伦 | 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 |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 |||
苗可秀 | 石璞 | 佟彦博 | 吴承仕 |
丛德滋 | 王肃 | 徐翼 | 于干 |
马文良 | 王墉 | 王成国 | 左秀海 |
刘仁 | 刘国培 | 孙西林 | 许芝 |
关起义 | 张玉汶 | 张希尧 | 张孟晋 |
李德恒 | 宋鸣皋 | 金品三 | 郑宗范 |
麻秉钧 | 董宁 | 程式兰 | 穆岳 |
谢东屏 |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获得荣誉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0年10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东北大学排名第726位。
2020年11月,2021QS亚洲大学排名发布,大学排名第301-350位。
2020年12月,2020软科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发布,东北大学排名第112位。
2021年,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301-400位区间。
2021年1月3日,中国内地大学海外传播力综合指数第64位。
2021年1月21日,位居2021中国内地大学ESI榜单第62名。
2021年4月,位居《2021年度中国大学排名榜单》第36位。
2021年8月,入选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遴选名单。
2022年2月,东北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3月,入选2022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
2022年4月19日,东北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表彰为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
2022年9月,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
2022年11月,东北大学获评辽宁省2022年青年就业见习示范基地。
国内排名
2020年,东北大学在“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39位。
2021年,东北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排名第36名。
2022年,东北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排名第39名。
国际排名
2020年,东北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301-400名。
2021年,东北大学(沈阳)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726名。
2021年,东北大学(沈阳)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第801-1000位区间。
2022年,东北大学(沈阳)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第801-1000位区间。
2022年,东北大学(沈阳)在Scimago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437名。
2022年,东北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301-400名。
文化传统
校徽
白山黑水是东北大学校徽的主题。
东大校徽的原设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副教授于1929年的作品。校徽在此基础上做了个别修改,主要是加入了张学良老校长1992年为东大题写的校名。东北大学校徽主体图案白山黑水,意为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中国东北地区;水的线条形为易经中的艮卦,艮卦代表东北方位。
校色
C100M70
东北大学采用蓝色作为标准色。蓝色代表理智和科技感。
校训
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百年前的白山黑水山河破碎,时任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省长的张作霖采纳了各方意见,于1923年组建了以御侮兴邦为办学初衷的东北大学,第一任校长王永江在首届学生开学典礼时题写了“知行合一”四字校训,“知行合一”语出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所谓“知行合一”,不只是讲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与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关系。
1928年,身负国仇家恨的张学良成为东北大学第三任校长,他在对学生讲话时说,“我很希望诸君,要坚定了志向,各用自己之所学,全国学者都能如此,则中国自强矣”,“自强不息”出自《易经》中乾卦的象传,其词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张学良校长以“自强不息”鼓励东大学生。
自此,“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便成为东大师生薪尽火传的信念与理想。
校风
献身、求实、团结、创新
校歌
词:刘半农
曲:赵元任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
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
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
沐春风时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
惟知行合一方为贵,惟自强不息方登高。
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
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
啊!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
学校校区
截至2021年7月,东北大学共有4个校区(沈阳3个、秦皇岛1个)。
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 东北大学南湖校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校园南滨浑河,北畔南湖;学校占地总面积2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场地设施包括:标准田径场2块;(其中一块容纳15000人的看台)80×100足球场2块;3800m²体育馆一座(内设篮球、乒乓球和体操馆);192m²健身房1座;100m²武术房1座;70×30轮滑场地1块;篮球场地20块;排球场地12块;游泳馆一座(总建筑面积6774m²)。另有教学场馆多座:何世礼教学馆,逸夫楼,机电馆,建筑馆,采矿馆,冶金馆,大成教学楼,大学城等。 |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创新路195号 | 东北大学浑南校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创新路195号,距东北大学南湖校区16公里,校区占地面积89万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97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包括1号教学楼、图书馆、信息学馆、生命学馆、文管学馆、建筑学馆、体育馆、学生1.2.3.4.5号宿舍、学生生活服务中心、能源动力中心、中心变电所等15栋建筑。 |
东北大学沈河校区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东路89号 | 原东北大学基础学院,学院坐落在沈阳市的东南部,紧邻浑南开发区,与校南湖校区相距6公里。在浑南校区建设完成后,东北大学在校学生已经不在这里学习。2015年,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迁入此地,东北大学沈河校区担任成人教育以及高职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教学工作。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校区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山路143号 | 东北大学设有秦皇岛分校,位于举世闻名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北倚燕山、南临渤海。学校占地总面积700.07亩,建筑面积239430平方米。校园内林木花草郁郁葱葱,楼群建筑风格迥异,环境优美清新,文化氛围浓厚,生活设施完善,是一所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大学。学校拥有现代化图书馆,馆藏图书达130万余册,数字资源数据库59个。 |
领导视察
1986年11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视察东北大学,并题词:“坚持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993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东北大学建校70周年题词“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99年8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吴邦国、曾庆红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东大,在参观了软件园之后,江泽民同志说:“看了东大软件,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000年4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东北大学。
2002年6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视察东北大学。
2003年6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东北大学。
2003年8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视察东北大学。
2004年~2007年,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曾多次亲临东北大学视察指导工作。
2005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东北大学。
2005年4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视察东北大学。
2007年2月17日(农历大年三十),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东大,与东大的寒假期间留校学子共度除夕之夜,温家宝总理称赞道:“爱国是东大的传统”。
2008年5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东北大学。
2013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东北大学东软集团。
2013年9月11日,在东北大学90周年校庆庆典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专程来到东北大学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