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环蛇
白环蛇(学名:Lycodon aulicus)是一种属于蝮蛇属的蛇,无毒,主要在夜间活动,产卵,体长约80厘米。头部宽而大,有明显的乳白色斑纹,横跨顶部鳞片并向鼻尖汇聚。上颌骨呈拱形,向前弯曲,有3至6颗锋利的牙齿,无毒沟,上颌骨与最后7至15颗牙齿之间有隔膜,最后2颗牙齿扩大。瞳孔垂直呈椭圆形,颈部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白色或浅棕色。
本种原产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印度。引入毛里求斯、马斯卡林、马尔代夫等地。中国云南福建广东也有发现。
白环蛇主要生活在岩石地形,特别是有裂缝的岩石土地上,它经常出现在森林、洞穴、耕地、花园、城市和其他地形环境中。一般栖息地海拔高度为0-2100米。
在印度,白环蛇被列入1972年《野生动物(保护)法》附表LV,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它被列为近濒危(NT)。2019年9月,白环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级别为无危险(LC)。2000年,狼蛛被列入中国(2000年8月1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国家重点保护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版《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继续列入。
形态特征
白环蛇体长约80厘米,身体呈深棕色,带有乳白色条纹。背鳞光滑,中肋背鳞呈椭圆形,两端钝圆,非自由端宽,呈脊状,长约5 mm,中心宽4-4.5 mm,表面浅褐色半透明。自由端有1对端坑,均为椭圆形,长径约318-330微米,短径约198-210微米。两个端坑之间的中心距离约为560微米。鳞片中的棱纹明显且略平,鳞片表面不规则且细密,中间棱纹不突出,因此可以看到大部分颗粒。穿过顶骨鳞片并汇聚到鼻尖。上部鳞片为白色,通常每侧9片。肛鳞分离,平均雄性68对,雌性64对;腹部和尾部的鳞片分别为180-215和57-78。雄性的平均相对尾长为0.186SVL,雌性为0.168SVL
头部细节:白环蛇的头部又宽又大,有明显的乳白色斑纹。上颌骨呈拱形并向前弯曲,有3-6颗锋利的牙齿,没有毒沟,最后7-15颗牙齿之间有一个隔膜,最后2颗牙齿扩大。瞳孔垂直呈椭圆形,颈部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白色或浅棕色。从头顶看,几乎没有喙鳞,鼻骨很小,它与第一和第二上唇骨接触,内鼻翼很大,额叶的垂直长方形与额叶一样大,它与眼球和前眼广泛接触。前额叶的前端略小于后端,额三角略大于眼睛的上端,它通常与前眼球有明显的接触,但眼睛与前额叶没有接触。眼睛后面的两块鳞片和副翼非常大,与内眼的距离是内眼的两倍。下唇骨水平拉长,前膝骨大于后膝骨。
白环蛇和银环蛇的体色相似,因此它们经常被误杀。不同的是,青环蛇沿脊椎骨有六边形鳞片,肛鳞不裂,有毒。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本种原产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印度。引入毛里求斯、马斯卡林、马尔代夫等地。中国、云南、福建和广东也有发现。
栖息地:白环蛇通常在白天躲在狭窄的裂缝或重物下。它主要生活在岩石地形中,特别是有裂缝的岩石地,也见于森林(包括次生林和亚热带森林)、洞穴、耕地、花园、城市等地形环境中。一般栖息地海拔高度为0-2100米。白环蛇喜欢躲在高处或干燥的环境中,因此有时可以在人类居住区找到它。
生活习惯
攀爬行为:白环蛇喜欢在高处和干燥的环境中觅食和躲藏。据记载,白环蛇从洼地中出现,在光滑的墙壁上爬行,坚持了大约7分钟后摔倒在地。
觅食行为:白环蛇喜欢捕食壁虎和昆虫的小动物。它们也捕食老鼠和青蛙。
进攻防御行为:与其他白环蛇相比,白环蛇更加警觉和具有攻击性。当受到挑衅时,首先尝试逃跑,然后整个身体将盘绕成一个线圈或球以隐藏其头部下方。在这种情况下,它会松开整个身体并试图攻击挑衅者。当白环蛇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刺激时,例如天敌的捕食,它会假死。此时,白环蛇会将身体颠倒过来,排便,并保持身体静止,除了呼吸12-15分钟。假死可能不总是以相同的强度发生,比如你是否张开嘴并吐出舌头。这种行为可能与外部环境因素有关,如温度或湿度。
生殖习惯:在季风季节到来之前,白环蛇每年会繁殖两次。一般雌性产卵场会选择岩石裂缝、小土堆等阴暗的地方产下几个到十几个蛇蛋,蛇蛋的直径为(20-30mm)* 10mm,呈长方形。蛇蛋产下后,将在9月或10月左右孵化,幼蛇长约14-19厘米。幼蛇出生后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如温度、湿度、饮食等要求。幼蛇的食物主要是小型无脊椎动物,如昆虫。
主要价值
白环蛇通常捕食小动物,如壁虎、青蛙、老鼠等。,它可以在环境生态系统中保持稳定状态。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截至2019年的记录显示,该物种在全球的种群数量稳定,在科摩罗群岛也有该物种的历史记录。然而,最近的调查未能找到这一物种的证据,因此认为它在这一地区已经灭绝。
保护措施和等级:在印度,白环蛇被列入1972年《野生动物(保护)法》附表LV,许多保护区都知道该物种。在白环蛇于2016年发布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该等级被列为近危(NT)。
2019年9月,白环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灭绝威胁程度低,种群稳定。
狼蛛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00年8月1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并继续列入2021年版《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