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民歌
西坪民歌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的传统音乐,是西坪人民集体创作的、代代相传,影响河南、鄂、陕西三面100公里的区域。西坪民歌始于汉代,盛行于唐代经过两千年的历史发展、经过沉淀,形成了独特的民歌体系。西坪民歌的演唱形式是独唱、二人唱、多人唱、合唱等,伴奏乐器以青铜器为主。除此之外,西坪民歌还结合了高跷、以轿子等民间艺术形式表演。西坪民歌包含30多个曲调,涉及制作、生活、爱情、物产、风景名胜、历史故事和许多其他方面。西坪民歌的演唱以真声为主,男女声各有特色,民歌在节奏上融为一体、小调、秧歌的特点,音乐来源于陕南民歌、江南民歌、河南曲艺音乐的特点。
西坪民歌富有地域特色,在西坪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民间艺术提供了重要参考。代表作品有《我在房中绣绒花》《批花线》等。2008年6月,西坪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编辑本段
西坪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西北部、鄂、陕三省交界处。汉末西坪镇建村,明中叶成镇,清干隆(1743年)建西坪城。西坪山歌是历代西坪劳动人民创作并口头流传下来的诗歌。据考证,汉代西坪就有民歌。传说李世民建立唐朝后,功勋将士会留在豫西陕东的深山里开荒种田。他们工作时唱歌、打哑谜、打落号进行娱乐。明末清初皖西大旱,洪洞山西安徽槐树下的移民、湖北等江南移民在西坪相会,背井离乡的人们通过民歌表达生活,促进了西坪民歌的交流和发展。
基本特征 编辑本段
音乐特征
西坪民歌有分段歌和音乐歌两种形式。一首分段的歌曲由一段旋律组成、多首歌词的重复演唱;音乐歌曲从头唱到尾,没有重复。此外,少数民歌还会有衬词和倒白。女歌手演唱细腻、深沉、委婉,男歌手大声唱、嘹亮。
歌曲的旋律基本在一个半八度和一个八度之内唱出,歌曲的旋律中很少有情感的对比和高潮。旋律的结构多为上下句、乐句并置结构完整多样,根据歌曲的叙事需要也有许多乐句贯穿其中。所有的民歌都以五声音阶为主,有些是“清角”变徵”变宫”三个部分,但是没有“闰”音。音乐多以“宫”商”徵”羽”四个音调结束形成它的四个调性。
此外,民谣也融入其中、小调、根据秧歌的节奏特点,节拍一般是中速四两拍,也有罕见的四三拍。在乐曲中还有“垛板”,以加快变化。里面用的音符大多是二进制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除了常见的八度重复、前八后十六、前16个音符和后8个音符。其中,除了词缀和切分的节奏外,还有罕见的三连音等复杂节奏。西坪民歌在民歌风格上也吸收了陕南民歌、委婉小调风格的江南民歌、河南地方音乐的“变徵”音乐,还有河南挂件、河南曲艺音乐,如大曲牌,呈现出音乐融合的特点。
表演形式
西坪民间音乐的演唱形式是独唱、对唱、合唱有三种,大部分是独唱,少数民歌是对唱、合唱部分为主,配以没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钹。此外,西坪民歌也会和西坪有关“彩云舞”采茶扑蝶”抬花轿”高跷”竹马”组合集体表演等十种民间广场艺术形式。
西坪民歌活动是春节、元宵节期间,西坪地区的部分民俗活动以旱船为主、花轿、竹马、荷花等民间表演与乐器的结合。西坪民歌主要存在于大型演出中,其特点是参与者多,如“灯头”往往需要组织两个壮族人共同完成。
演唱特色
西坪民歌表演队的定位是可移动的,每次表演开始时、中场、最后,西坪民歌需要人来跑。最常用的跑步方式之一是“跑剪子鼓”,在“跑场”可以摆姿势或者结合表演内容来表达故事的进行时态。
音乐体裁
西坪民间音乐的体裁多为抒情、叙事、诙谐、搞笑,还有劳动歌曲、时政歌、情歌、儿歌、历史传说和其他音乐体裁涵盖了民歌的歌曲、山歌、未成年人的三个主要类别。西坪民歌音乐的“调门”有三十多个,主要为“大对花”小对花”陪郎”留郎”拜年调”绣荷包”四六句”等。在演唱中,音乐体裁变化有四个特点:同名不同调、同名不同词、同调不同名、同名同调不同高。同名不同调,即不同歌手演唱同一首民歌时,由于风格习惯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曲调。同名异词,就是唱歌的时候出现了同名同曲但是歌词、旋律不同的情况。同调不同名,即歌手用同一个调唱不同的民歌。同名同音高低不同,即演唱者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同名民歌在演奏过程中产生升调或降调。
演奏乐器
西坪民歌以铜器铜器武器为主要伴奏。文响器包含锣、鼓、云锣、钹一般在西坪民歌中表演,四句为一段,节奏复杂、演唱的开头、中部和端部零件的使用。
代表作品 编辑本段
西坪民歌涉及制作、生活、爱情、物产、风景名胜、历史故事等方面,还有劳动歌曲、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童 的歌曲和其他不同类型的歌曲。劳动歌曲中的作品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正月采茶正月嗦》,反映艰苦奋斗的《一天一挑柴》,生活歌曲中的配花系列有《大对花》《小对花》《对花》等。
价值影响 编辑本段
西坪民歌是当地的春节、元宵节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活动形式,通过歌唱表达祝福,对群众文化生活具有吸引力。西坪民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传播历史、文化、生活、医疗保健科普知识等实用技术达到了教育社会的作用。 西坪民间音乐的旋律具有地域色彩和地方文化气息,具有一定的民俗价值。同时,在其丰富的民俗活动中,展示了中国 优秀的民间文化,如文祥和吴湘“文武双全”热情的西坪民歌表现了男人的勇敢。
传承保护 编辑本段
流传现状
西坪民歌主要流传于河南省西坪县西坪镇及其周边的丁河镇、桑坪镇、重阳镇等乡镇有少量流传。并且因为新兴音乐的冲击,面临着听众流失的窘境。据统计,年轻的民谣歌手唱腔单一、存在歌词不全等诸多问题,传承人选择困难、高水平传承人少的问题。
保护措施
2008年6月,西坪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23日,袁祥华、魏秀菊、包迅刚刚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西坪县设立西坪民歌保护基金,记录现存的老民谣歌手及其代表作品、整理研究、建立个人档案。每个月农历的第二天、组织群众学唱歌、唱民歌培养西坪民歌演唱队。并在重大节日组织民歌表演、民歌大赛、民歌歌唱等活动。此外,他还在镇上中小学开展学习西坪民歌的活动,致力于培养后代。
传承方式
西峡县收集整理西坪民歌。西坪民歌研究会成立后,组建西坪民歌演唱队,举办西坪民歌比赛、西坪民歌歌唱等活动。培养西坪民歌演唱队,在农村过元宵节、庙会、在县城各个旅游景点唱歌,进中小学教西坪民歌。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