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
洛阳铲是主要用于地下勘探的考古工具。洛阳铲一般是用铲子做的、木柄、手柄缸由三部分组成铲头长约15厘米,直径7厘米,1-4mm;木柄长约45cm,直径20 mm;手柄筒长10cm,口径25 mm。洛阳铲也可以根据铲头的形状和功能或根据施工工艺分为不同的类型。
洛阳铲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雏形“探筒”可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后在历朝历代的使用中得到发展。到了明代,出现了具有洛阳铲功能的水利工具。到了民国时期,洛阳铲终于被做成马蹄形,为了多吃土,铲径缩小,铲身加长,在铲头和铲之间加了一根铁棒。新中国成立后,增加了许多铲头类型,如砖铲、泥铲等此外,洛阳铲的特点和原理也被应用到钻孔中,出现了机动洛阳铲、冲击洛阳钻等移动机械化专业工具。
洛阳铲在古代主要用于农民种瓜果和排水,在现代主要用于考古钻探这种钻探技术也成为中国考古中各种钻探工具的标志,在水利工程中也可以使用、建筑、施工。与此同时洛阳铲在地质上得到发展、土地建设和其他项目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其他工具相比,洛阳铲更容易操作它只需要打个洞再往下钻,这种方式对文物的破坏力最小。
洛阳铲的制作工艺在2009年被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70年代初,洛阳铲也作为外交礼物送给阿尔巴尼亚。
制作使用 编辑本段
形制
从外形上看,洛阳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缺口的半圆,看起来像管瓦;一种为套铲。从构图上来说,洛阳铲是用铲子做的、木柄、柄筒组成。铲子一般刀刃薄,后端厚;木柄是一个实心圆柱体,末端有一个小孔;柄筒中空圆锥形,要用光滑坚韧的木材;
一般来说洛阳铲的铲头15cm左右,直径7cm左右,厚度1-4mm;木柄长约45cm,直径20 mm;手柄的长度为10厘米;口径有25mm。
工艺
铲子的制造步骤需要下料、煅坯、成型、淬火、磨尖等一二十道工序。因为洛阳铲要保证非圆非平的断面,保持适当的弧度就成了打造它的关键。首先,它的主要成分铜、铁、铅7中的三种金属物质:2:1,再以明矾为辅料涂抹浸泡,既保证了铜的柔韧性,又保持了铁的坚固性;在烧坯的过程中,要烧到铁块变红变软,再将铁块变细变长;成型阶段,将扁铁块放回火中变软,然后夹出来放在大铁墩上,用与圆铁柱等长的厚钢模压在扁铲上,锤打成型。原型建成后,在后期加工阶段需要反复调整铲头、铲尾的弧度要经过几道精细的工序才能做成合格的铲子。
使用
洛阳铲使用时,铲头垂直向下撞击地面当铲头深入土层时,由于土拱的作用,土壤与铲面之间的法向接触应力增大,土壤与铲面的抗剪强度提高,从而可以克服土壤自重产生的剪应力因此,铲头可以取出地下土壤并形成井孔,以检测地下土层的土质。洛阳铲因其实用经济而应用于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勘探。
主要分类 编辑本段
按铲头可分为土铲,适用于大部分黄土;铲子,上半部半圆形,下半部半圆形,用于含水分的泥状土、沙石散土;破砖铲,形状又粗又扁,用来把下面的砖敲碎,然后用泥铲提起;铲沙铲有一个尖尖的半圆形,用来铲沙、沙石土、散土;斗铲,形似大圆桶,用来挖大洞,适用于各种土壤;旋风铲由三个合金钻头组成,用于处理坚硬的土壤、夯土、糯米土、红土、砖。
按技术分,可分为手动洛阳铲,指的是需要人工操作的传统洛阳铲,古代使用较多;电动洛阳铲是指技术发展后,可以用电力代替人力进行机械操作的洛阳铲,在近代诞生并投入使用。
主要作用 编辑本段
古代
用于农民种植水果和蔬菜。生活在洛阳的农民,在深秋和冬春农闲时,会到野外寻找深埋在土里的——个瓜蒌及其块根,而这种铲子就是挖掘和探索的工具,比铲子等工具更省力方便。
用于通渠排水。《明史·河渠志》记载的洛阳铲可以用来钻孔,勘探地层。有时候,古人也用洛阳铲来发掘古墓。
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洛阳铲多用于考古和水利工程开发。考古队成员在调查兵马俑时,每隔2米就用一次“洛阳铲”钻入地下,探索兵马俑周围的土壤环境。现在的凿井、在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中,工程师还会使用洛阳铲取土,并对相应区域的土壤情况进行勘探,以方便水利工程的实施。此外,洛阳铲多用于建筑施工,如洛阳铲桩孔导孔填充技术:利用洛阳铲的自重,多次垂直向下钻孔,直至成孔,调查填土深度;机械洛阳铲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卷扬机和洛阳铲的配合下,可以利用洛阳铲的自重向下稳定地抓取泥土、取土可以更好的打洞,比人工更高效,更安全。
文物传播 编辑本段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