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罗非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学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又名非洲鲫鱼、越南鱼是罗非鱼的一种。莫桑比克罗非鱼原产于东非和南非海域,除南极洲外已被引入50多个国家。列入《哥伦比亚入侵物种官方清单》,为本地外来入侵物种。莫桑比克罗非鱼是一种热带底层鱼类,可在盐度为35~40的淡水和海水中生长。适应性强,耐缺氧,适宜温度范围为25~33℃。在自然水域中,最大体长可达360毫米,最大体重可达700克。身体呈椭圆形,头部较大,尾柄较短。体表覆盖着大而圆的鳞片,成鱼在繁殖期体色变化明显,雄鱼变为蓝黑色;雌鱼是灰黄色的。
莫桑比克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雄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雌鱼,比雌鱼多增长40%~50%1957年,我国首次从越南成功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但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已被淘汰,仅部分用作杂交亲本。
www.qwbaike.cn
2017年莫桑比克罗非鱼《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市(ver 3.1)——易危(VU) www.qwbaike.cn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在自然水域中,莫桑比克罗非鱼体长可达360毫米,体重可达700克。它的体长是身高的两倍.4~2.6倍,是头部长度的2倍.6~2.8倍。头长为吻长的2.3~2.9倍,眼睛直径的4倍.1~6.5倍。身体呈椭圆形,侧面扁平。它的体色为灰黑色,或灰蓝色,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较浅。幼鱼侧面有6~7条明显的黑色条纹,成鱼不明显。成鱼的体色在繁殖期变化明显雄鱼变为蓝黑色,下部头部和鳃盖背面为白色,背鳍和尾鳍边缘为红色;雌鱼呈灰黄色,鳍带红色。
莫桑比克罗非鱼个头大,侧面平,又矮又高。嘴小且向上倾斜。吻部圆钝,眼睛大,下颌骨长于上颌骨,上颌骨可伸缩。上、下颌骨有3~4排平牙。下颌和犁骨没有牙齿,有左右两侧的咽上骨。嘴唇厚而发达,舌尖圆而钝。前鳃盖和鳃盖边缘光滑。鳃孔大,左右鳃盖膜相连,鳃耙短,无假鳃。侧线有两条,上一条是从鳃盖上部到背鳍下部,下一条是从尾部中心到尾鳍基部。除了下巴和吻部,鱼都是有鳞的。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它有1条背鳍,起点在鳃盖背面上方,末端到达尾柄起点,鳍棘1516条,鳍条1112条。同时它的鳍刺发达,最后鳍刺最长,鳍的后缘突出呈矛状。胸鳍长,肛门上方末端有13~14个鳍。腹鳍胸部位置,起点在胸鳍起点后面,终点在臀鳍起点附近,有1个鳍棘和5个鳍。臀鳍的起点在背鳍第一鳍的下方,与背鳍相对,形状相似,有3个鳍刺和10~13个鳍。其尾柄短,雄鱼尾鳍略圆,雌鱼和幼鱼尾鳍呈横切面。 www.qwbaike.cn
www.qwbaike.cn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莫桑比克罗非鱼原产于东非和南非水域。主要是赞比西河下游、从赞比西三角洲到南非阿尔戈亚湾的沿海平原。除南极洲外,它已被引入50多个国家。 www.qwbaike.cn
栖息环境:莫桑比克罗非鱼是一种热带底层鱼。广温性鱼类,适宜温度范围为25~33℃,最大摄食量在30℃左右。水温高于37℃或低于18℃时停止生长。一般生活在淡水中,也可在盐度为35~40的海水中生长。它对缺氧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耐受性水温在20~21℃时,水中溶解氧为1.12mg/L即可正常生存。它能在pH值为3~10的环境中生存。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莫桑比克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植物(丝状菜类等)底栖生物和污泥中的有机物以此为食。个人 不同时期的饮食习惯不同。幼虫以浮游动物为食。幼鱼主要同时吃浮游动物和一些浮游植物。成鱼以藻类为主要食物来源,可以很好地利用蓝藻,也吃浮游动物和高等植物。当环境中食物不足时,就会出现相互食人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养殖后期很容易出现。
www.qwbaike.cn生长繁殖:莫桑比克罗非鱼性成熟早正常情况下,孵化出的幼体经过34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它们一年能产卵35次,是多产卵鱼。受孕和产卵的数量与个体大小有关。卵为沉性卵。椭圆形,长径一般为2.28~2.70mm,短径一般为1.65~2.01mm。卵膜较厚。产卵的适宜水温为25~32℃。产卵前,雄鱼挖开产卵巢,雌鱼进入巢内与雄鱼交配,然后产卵,雄鱼排出。雌鱼把卵子和精子吸进嘴里受精孵化。拍摄时间与水温有关水温在25~19℃时,大约需要4~5天。新孵化的幼虫留在雌性体内的嘴,离开女性 在蛋黄被完全吸收后,雌性动物不会进食。由于雌鱼在孵化过程中不进食,因此其生长速度较慢,个体尺寸小于雄鱼。性成熟前生长速度最快,性成熟期间生长速度变慢,衰老期间生长速度更慢。在幼鱼阶段,雄鱼和雌鱼的生长差异很小。但性成熟后,由于孵化和哺育,雌鱼的生长受到限制。同时,雄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雌鱼,可提高40%~50% www.qwbaike.cn
人工养殖:养殖现状:莫桑比克罗非鱼原产于东非和南非水域。1957年,中国首次从越南成功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在国内一度达到相当规模,但由于增长缓慢、个体小、多肉尼罗罗非鱼(Nile tilapia)差,自从引进尼罗罗非鱼以来,莫桑比克罗非鱼在中国水产养殖中逐渐被淘汰,只有一部分被用作杂交亲本。
养殖技术: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人工养殖大致可分为:亲鱼培育、鱼苗培育、鱼苗投喂和成鱼投喂是四个部分。亲鱼要选择体格强壮的、色泽正常、发育良好、体型正常、背高体厚的个体。鱼苗养殖一定要选择水质好的、方便育苗池换水,同时防止有害生物和野生鱼类进入。饲养鱼苗时,必须注意在鱼苗从唐倩出来时拉网,以增强鱼的体质。成鱼饲养过程中,水质要求肥水无毒,要定期检查,根据客观条件合理投喂。 www.qwbaike.cn
病害防治:水霉病:主要症状: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呈灰色或白色。伤口组织坏死,游泳异常,食欲不佳,最后衰竭死亡。
www.qwbaike.cn
流行时间:它主要发生在越冬期,当鱼被冻伤或由于其他原因体表有伤口时,它们容易感染病原体。
www.qwbaike.cn
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用药物消毒培养环境;加强鱼类营养,提高鱼类免疫力。
www.qwbaike.cn
主要价值 编辑本段
莫桑比克罗非鱼骨刺少,肉质鲜美,含肉量可达54.3%鱼肉的蛋白质含量(20.46%高,富含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FHO/世卫组织标准,其鲜味氨基酸含量也很高,是一种高蛋白鱼类。同时,鱼肉中还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物种现状:2017年,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罗非鱼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www.qwbaike.cn
威胁因素:莫桑比克罗非鱼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尼罗罗非鱼侵入其自然栖息地,争夺生存空间,同时与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导致纯种莫桑比克罗非鱼种群数量减少。
保护级别:2017年莫桑比克罗非鱼《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市(ver 3.1)——易危(VU)
www.qwbaike.cn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莫桑比克罗非鱼的种群和遗传完整性,保护其自然栖息地,减少尼罗罗非鱼和其他受威胁物种的入侵,防止意外引入入侵物种。
www.qwbaike.cn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