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属分类  >  生物动物   

大滨鹬

大滨鹬(学名:Calidris tenuirostris),别名细嘴滨鹬、大滨鹬、晒鹬是属于鹬属的一种鸟。体长26-30厘米,是最大的滨鸟,体重115-248克,翼展58-66厘米。头小,虹膜深褐色,嘴长而直,尖端略向下弯曲,呈黑色,基部浅绿色。繁殖期,头颈部有细小的黑色条纹;胸部长出黑色条纹和斑点,形成胸带。肩膀上有栗红色斑块,下身白色。非繁殖期,上身灰色,羽缘黄白色;胸部和侧腹有黑斑和纵条纹,胸部厚而厚。肩部呈深褐色,栗红色斑块消失。脚四季都是灰绿色的,性别也差不多。

www.qwbaike.cn

大滨鹬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东北部、东南亚、印度、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繁殖栖息地通常为高原山地苔原或平缓山坡,海拔300左右-1600米。非繁殖生境包括有大型潮间带泥滩的避风海岸、小岛或红树林的海滩和暴露的珊瑚礁或海浪侵蚀平台。 www.qwbaike.cn

2020年,大滨鹬在《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上市(CMS附录I。2016年,大滨鹬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上市.1,等级为濒危(EN)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名录,被评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www.qwbaike.cn

目录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大滨鹬体长26-30厘米,重115-248克,翼展58-66厘米,是最大的滨鸟。头小,虹膜深褐色,嘴长而直,尖端略向下弯曲,呈黑色,基部浅绿色。繁殖期,头颈部有细小的黑色条纹,眉毛为白色但不清晰;胸部长出黑色条纹和斑点,形成胸带。背、肩部和翅膀上的羽毛呈棕黑色,肩部有栗红色斑块,翅膀下方主要为白色,腋窝处的羽毛为白色,略呈棕色;下体白色。非繁殖期,上身灰色,羽缘黄白色;胸部和侧腹有黑斑和纵条纹,胸部厚而厚。肩部呈深褐色,栗红色斑块消失;翅上覆羽、三等飞羽为浅棕色,羽缘黄白色,羽干纹黑色,有次端斑。脚四季都是灰绿色的。雌雄相似,幼鸟看起来像非繁殖期,但颜色较深,呈深褐色;上身有窄窄的光条纹;冠部为深棕色,胸部为浅黄色www.qwbaike.cn

分布栖息 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大滨鹬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东北部、东南亚、印度、菲律宾和澳大利亚。这个物种在西伯利亚东北部、俄罗斯繁殖,主要在澳大利亚越冬,也在整个东南亚海岸线和印度繁殖、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海岸线和阿拉伯半岛东海岸越冬。

www.qwbaike.cn

栖息环境:繁殖栖息地主要为高原山地苔原或平缓山坡,海拔300左右-1600米,通常覆盖着地衣和草本植物、石南花和蓝莓(Vaccinium myrtillus  spp.砾石区,或连续的地衣层和分散的落叶松(Larix spp.偃松(Pinus   Pu Milla)的区域。非繁殖栖息地主要是具有大型潮间带泥滩的遮蔽海岸,包括入口、海湾、港口、河口和泻湖;也栖息在附近的泥滩、岛屿上的海滩或红树林;偶尔栖息在裸露的珊瑚礁或海浪侵蚀平台上。涨潮时,它生活在浅水中、海岸沙丘或红树林之间的盐滩。 www.qwbaike.cn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觅食行为:大滨鹬是杂食性鸟类,成鸟在繁殖季节主要以紫茎泽兰为食(Empetrum nigrum)在内的浆果、植物性食物,如油松的松子;幼鸟只吃昆虫,如蜘蛛、双翅目(Diptera)与鞘翅目(coleoptera)幼虫。在非繁殖季节,大滨鹬主要以双壳类为食,双壳类埋藏在柔软的沉积物中,有的长达36毫米,大滨鹬肌肉发达的胃可以压碎双壳类的外壳,消化其柔软的部分;此外,腹足动物也被使用、甲壳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为食。大滨鹬在夜间和白天觅食,经常将嘴伸入泥中寻找食物,主要是啄食;经常沿着靠近水的浅水区或靠近水的沙滩和泥地行走,一次觅食100至1000只虫子。经常在觅食一段时间后休息一下,可能是因为他的胃可以 我再也吃不下东西了,他需要消化一些才能继续吃。声音似“queet queet”或“nyut-nyut”chucker-chucker-chucker”繁殖时发出轻柔的歌声。

大滨鹬大滨鹬
www.qwbaike.cn

节律行为:大滨鹬是候鸟,主要沿着海岸长距离迁徙,很少中途停留它们能连续飞行333,565,000多公里,迁徙时间大多为3-5月、7-十月秋季和春季的迁徙路线不同。大多数滨鸟在迁徙时都会经过俄罗斯远东沿海地区、日本、韩国和中国,其中朝鲜、韩国和中国的黄海是春秋迁徙中非常重要的中转站,停留一个半月左右积累大量能量,然后飞往繁殖地。崇明东滩是大鸻鹬在天气条件不利于迁徙时的临时停留地,通常停留2-3天;黄海北部的鸭绿江口是其北迁的重要能源补给地,停留时间可长达一个月;黄海南部通常被认为是大滨鹬的临时停留区大滨鹬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迁徙到繁殖地,雌鸟在7月上旬离开繁殖地,雄鸟和幼鸟在7月下旬离开繁殖地,掉队的鸟在8月下旬飞往新西兰、9月初抵达澳大利亚西北部,12月抵达卡奔塔利亚湾,部分在台湾省和中国南部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中旬离开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越冬地,穿越西太平洋抵达东亚,5月下旬至6月初抵达繁殖地。在繁殖季节,幼鸟通常呆在越冬地的热带地区。 www.qwbaike.cn

社群行为:大滨鹬是非常社会化的,通常是群居的,红腹滨鸟(Kalidris   Kanutus)斑尾塍鹬(拉普尼卡Limosa lapponica)或灰尾漂鹬(Heterogeneous   short cell)为伴。在迁徙过程中,大滨鹬经常以100到数千只的大群飞往它们最喜欢的地方,但在冬天,它们通常以小群的形式觅食。

www.qwbaike.cn

生长繁殖 编辑本段

繁殖期5-8月,大滨鹬是一夫一妻制的,高度忠诚。在苔原高原和苔藓植物较多的岩石地区筑巢通常放在靠近水域的草丛中、灌木丛下或柳树和矮桦树地上的坑,窝里有干草和苔藓。通常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产卵,巢中的蛋数为3个-4枚,卵灰黄色,钝端有红褐色和蓝灰色斑点及深褐色线状纹,大小为41枚-45毫米×30-32毫米。孵化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孵化期为21天孵化后,雌鸟离开,留下雄鸟照顾幼鸟。幼鸟与红腹鹬相似。羽化期20-25天,具体持续时间根据天气变化,雏鸟羽翼丰满几天就独立了。幼鸟每窝2.3-2.五存活率至少为47%长寿的鹬可以活10年以上。

www.qwbaike.cn

物种保护 编辑本段

种群现状

2006年,全球大滨鹬的数量估计为380,000只,2007年,全球数量估计约为290,000只。韩国湿地的发展导致了非生育人口的减少,非生育人口曾占世界的20左右 总计-30%的迁徙鸟。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大滨鹬冬季存活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离澳期间的存活率与2011年相比有所下降。日本也记录了大滨鹬数量的下降。此外,2011-2012年,大滨鹬的年存活率为0.63,年生殖产量为0.15。截至2016年,人口下降速度超过预期,出现了三代人(22年)预估下降了77.8% www.qwbaike.cn

致危因素

栖息地的丧失被认为是大滨鹬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例如,在中国,近50年来黄海候鸟栖息地的损失率高达65%据估计由于农业、水产养殖、开垦、环境污染、由于河流流量减少和人类干扰,每年的栖息地损失率超过1%由于黄海周围的人口增长,这种损失将持续甚至加速。2014-2016年,辽宁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大滨鹬捕食的底栖动物急剧减少;2015年,大多数伟大的鹬离开鸭绿江,迁移到渤海北部,但由于大规模的填海工程,这一地区可能在五年内不复存在。在韩国,由于潮汐电站和拦河大坝的建设、工业使用和城市扩张导致栖息地丧失的风险。在菲律宾、印度和澳大利亚,由于红树林造林、密集捕鱼活动、石油泄漏和其他因素导致栖息地退化。此外,由于地理分布有限,大滨鹬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据估计,在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情况下,目前栖息地的植被种类将减少20-50%会消失,威胁到大滨鹬的生存。

www.qwbaike.cn

保护级别

2000年,大滨鹬在《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上市。

www.qwbaike.cn

2016年,大滨鹬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上市.1,等级为濒危(EN)
www.qwbaike.cn

2016年,大滨鹬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上市,品级不堪一击(VU)
www.qwbaike.cn

2021年,大滨鹬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名录,被评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www.qwbaike.cn

保护措施

在国外,大滨鹬已被列入许多公约、法案。2013年《维多利亚州受威胁脊椎动物》(Threatened vertebrates)在名单中,大滨鹬被列为受威胁物种。2020年,大滨鹬在《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上市(CMS附录I。此外,大滨鹬在《非洲-欧亚迁徙水鸟保护协定》中上市(AEWA),在《维多利亚植物和动物保护法案》(FFG Act)被列为濒危物种。在中国,对大滨鹬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例如,从1999年到2018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基金会定期深入保护区调查大滨鹬的生存状况。江苏南通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取得了初步成效2021年7月,在这一地区观察到6000多只大滨鹬。 www.qwbaike.cn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鹰雕    下一篇 细鳞壮鳕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